不战而胜,胜于易胜,以十攻一,奇正相生……两千年前孙子的著作在今天依旧闪烁着智慧的光芒。 作者:小池 来源:医学界外科频道 2016年7月9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肝癌研究所所长汤钊猷教授以《孙子兵法照亮控癌路》为题,在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外科专家论坛上讲述了《孙子兵法》与防控肝癌之间的关系。各位专家也纷纷拿出压箱底的高招,为抗癌攻坚战献计献策。 《孙子兵法》不仅仅是一部军事专著,书中的理论被广泛应用于政治、经济、外交、体育等等各个领域。无数不同职业、不同国度的人都可以自不同的角度从这一部古老的兵书中汲取所需的营养。会上,汤院士结合中国古老的军事哲学与现代前沿的医学技术,从全局着眼,高屋建瓴提出了防治肝癌的三大战略。 ![]() 战略一:不战而胜,胜于易胜 孙子有云,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这一兵法在防癌抗癌里也同样适用。医生应当准确把握时机,争取以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大的收益。汤院士指出,在肝癌早期诊断预防与肝癌术后防复发这两个“我强敌弱”的时期里,我们都大有文章可做。 (油画《和平解放北平》,北平的和平解放使古城得以完整保存,避免了军民的伤亡,这是伐谋、伐交与伐兵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汤院士认为,治疗肝癌也应当这样,运用多种手段,尽可能避免为患者带来不可逆的损害。) 不战而胜:一级预防+早诊早治 汤院士认为,1/3-1/2的癌症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可以通过减少吸烟、健康饮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治理污染、防治感染等等方式,针对病因及危险因素采取措施,形成对癌症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不仅应当被看做抗癌工作之中的重中之重,还要与癌症的早诊早治相结合,真正做到不战而胜,胜于易胜。 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外科主任钦秀伦教授在报告《肝癌的精准诊断与治疗》中,对近来肝癌早期诊断方面取得的进展做了介绍。 (钦秀伦教授在会上介绍新型肿瘤标志物的相关研究) 新型肿瘤标志物的研究与液体活检技术的进展,使提高肝癌早期诊断的准确性成为可能。 (液体活检技术,可以从血液或尿液中捕捉自由游走的癌细胞或癌DNA,以获得关于小肿瘤或潜藏肿瘤的信息,之后再用传统技术进一步检测。这将使医生能够远程监控癌症患者对治疗的反应,及时发现复发的早期征兆,甚至能在原本健康的人那里发现癌变的第一个迹象。) 劝降残敌:预防复发+改造残癌 孙子说“穷寇莫追”,毛主席却说“宜将剩勇追穷寇”;追还是不追,这是个问题。对于肝癌术后的残留的顽固分子,我们究竟应当怎么做?汤院士认为,战争有消灭和改造两种手段,在大量消灭敌人后,也可以劝降残敌,抗癌战也不例外,在消灭肿瘤的基础上,也可以改造残癌。 (汤院士介绍消灭主瘤后控残癌的几种方法) 战略二:以十攻一,务求全胜 在治疗肝癌时,我们需要进行多手段、多学科的联合治疗,让癌症四面楚歌,无处可逃。 近年来,分子靶向技术,抗转移、干细胞药物与生物免疫疗法等等手段在临床上应用越来越广泛,医生将这些治疗手段与外科手术相结合,多角度、全方位地对肝癌发动“围攻”。 (多种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提高了肝癌病人的生存率。) 除了多样化的治疗手段外,MDT(多学科诊疗模式)也成了肝癌治疗的一个大趋势。比如,治疗大肠癌肝转移,就需要胃肠外科、肝外科和肿瘤科等多学科的协作。 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大肠外科主任蔡三军教授在《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诊治思考》的报告中指出,大肠癌肝转移的病例正逐渐增多,依照目前的增长趋势,未来病人的数量甚至有可能超过原发性肝癌,成为肝癌发病原因中的第一位。 战略三:正合奇胜,不断创新 《孙子兵法》有云:以正合,以奇胜。我们不仅应当将现有的经验加以总结,使治疗流程规范化,程序化,也应当积极运用新技术、新理念,以赢得防癌抗癌攻坚战的胜利。 技术创新 在与肝癌的正面对决中,外科手术仍然是目前最重要、最有效的根治手段。这次参与论坛的专家,不少是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外科圣手。中国科学院院士、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同济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陈孝平教授在《中国腹腔镜肝切除现状》的报告中,将自己多年在临床积累的经验与心得分享给同道。 (近年来腹腔镜技术发展迅速,已经成为一种较为成熟的手术方式,陈院士在会上鼓励外科医生勇于尝试腹腔镜下的手术。) 7月9日下午,腹腔镜肝切除名家手术视频展示中,专家们各显神通,为观众展现了精湛的手术技艺。 (腹腔镜下,肝周围几个“潜在”的腔隙一览无余,为精准肝切除的实施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如何改进腹腔镜手术,尽可能地减少出血,减少创伤,保留肝组织,成了众位外科专家热议的话题。) (精准肝切除不仅倡导外科技术的精细准确,而且注重以肝病和肝切除相关的病理和病理生理状态为依据指导术前评估和围手术期处理。一方面,腹腔镜手术的规范化、流程化已成大势,另一方面,外科医生也应当根据临床的实际情况,为病人制定更加个性化、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式。图为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肝胆外科研究所腹腔镜病区主管郑树国教授所作报告《微创外科时代肝切除手术方式选择》。) 学科创新 腹腔镜技术的成熟,也促使了微创医学的蓬勃发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院长蔡秀军教授在《微创医学学科的建设》的报告中提到,国际上普外科、妇产科、胸外科、泌尿外科、小儿外科等手术中,微创手术占了将近50%的比例,从事微创手术医生比例同样高达50%,除此以外,还有专业的学术研究机构与系列学科专著陆续问世。 在广大的研究者与实践者群体的共同努力下,微创医学学科已经初具雏形。 观念创新 除了手术方式的改进外,随着对肝癌认识的加深与医学观念的转变,过去一些被认为不能手术的“不治之症”,现在也成了可以尝试的适应证。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外科主任医师杨连粤教授最早提出孤立性大肝癌的概念,建立孤立性大肝癌理论体系,建立并完善了大肝癌切除的关键技术。7月9日,杨教授在会上作《孤立性大肝癌外科治疗关键技术》报告。) (会上,各位专家就“肝脏肿瘤学切缘的界定”这一问题进行了讨论。) 切还是不切?切多还是切少?争议仍然存在,这些难题,还有待我们继续探索。 路漫漫其修远兮,要取得抗癌攻坚战的胜利,绝非一朝一夕之功。惟有不断前行,不断创新,才可能最终到达胜利的彼岸。 让我们为所有在这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里付出辛勤汗水的专家们、学者们、以及奋战在临床一线与病魔抗争的医生们点个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