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观止】猪苓汤

 wxzzn 2018-09-30

猪苓(去皮) 茯苓 泽泻 阿胶 滑石[1](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注释:

[1]滑石:《金匮要略》无“碎”。

【功效配伍】

猪苓汤清热利水,育阴润燥。本方即五苓散去温燥之桂枝、白术,加育阴清热的阿胶、滑石组成。方中用猪苓、茯苓、泽泻甘淡渗湿以利水泄热;阿胶甘平,育阴以润燥;滑石甘淡性寒,清热通窍利小便。诸药相合,育阴而不碍利水,利水而不伤阴,清热而不劫阳,此乃本方之突出优势。本方可使水去而热无依附,则热邪自散。上五味药,先水煮猪苓、茯苓、泽泻、滑石,去滓,再入阿胶烊消。温服,一日三次。


【方证论治辨析】

猪苓汤治阴虚水热互结证。症见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本条承《伤寒论》第221条,论阳明病误下后阴津耗伤而水热互结的证治。误下后阳明余热犹存,故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水热互结于下焦,水液不能下行,故小便不利。本证热结则渴欲饮水,水结则小便不利,故水热互结是病之关键。治宜清热育阴利水,方用猪苓汤。

《伤寒论》第221条栀子豉汤证、第222条白虎加人参汤证、第223条猪苓汤证,其文互有联系,反映阳明经热证,误用汗、下后的几种转归。如汗下后余热在上焦,留扰胸膈者,方用栀子豉汤清透邪热;热在中焦而津气两伤者,方用白虎加人参汤辛寒清热;热在下焦而津伤水热互结者,方用猪苓汤清热育阴利水。此三个方证,后世称之为阳明“清法三证”。


【原文】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金匮小便不利:13)

猪苓汤方

猪苓(去皮) 茯苓 阿胶 滑石 泽泻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1]。

注释:

[1]脉浮……日三服:本条原文与方药与《伤寒论》第223条基本相同。【


原文】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猪苓汤主之。(伤寒论:319)


猪苓汤治少阴阴虚,水热互结证。症见下利,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少阴包括心、肾两经。肾主水气,下利为少阴肾虚气化不利,水气偏渗大肠;水气上犯于肺则咳,上犯于胃则呕;水气内停,津不上承则渴;少阴虚火上扰心神,则心烦不得眠。本证既有少阴阴虚,又有水气与邪热互结,故治用猪苓汤育阴利水清热。

【原文】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伤寒论:224)


猪苓汤禁忌证。阳明病因燥热亢盛,热盛迫津外泄,故汗出多而口渴,胃中干燥,自必引水自救。津液匮乏,化源不足,必有小便短少而不利,当予清热滋阴法救治。此时若用猪苓汤再利小便,则津液更伤,故当禁用。


【疑难分析】五苓散与猪苓汤的异同


五苓散与猪苓汤均为邪与水互结膀胱,前者是邪初入而阴未伤,表邪尚未尽解,寒水互结膀胱;后者是水郁日久化热,抑或热入久而阴已伤,纯系里证。两方均以猪苓、茯苓、泽泻利水为主,其区别在于前方配以桂枝通阳化气利水,兼以发汗解表,故曰“利小便发汗”;后方配以滑石清热利窍,阿胶滋阴润燥,共奏育阴利水之功。

【用方思路】

临证用猪苓汤,若为热淋者加蒲黄、篇蓄、瞿麦;若血尿明显者加大蓟、小蓟、白茅根;若尿频、尿急者加连翘、败酱草、土茯苓;若阴虚者加旱莲草、女贞子、生地黄等。猪苓汤临床用于治疗急慢性肾盂肾炎、肾病综合征、肾结核、肾盂积水、肝硬化腹水、乳糜尿、泌尿系统感染、泌尿系统结石、前列腺肥大、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


【医案举例】


(1)癃闭

瓜镇侯公遴,深秋患伤寒,始自以为疟,饮食如常,寒热渐甚,至七日,方迎予至,则阳明证矣,服药五日,渐变神昏谵语,胸腹满痛,舌干不饮水,小便清长,转为蓄血证。遂用桃核承气汤下黑血碗许,即热退神清。次日,忽小便不通,犹有点滴可出,用五苓散不效,乃太阳(经)药也。病者素清瘦,年近六十,脉细而涩,此蓄血暴下,阴气必虚。经曰:“无阴则阳无以化。”原病阳明蓄血,仍用阳明之猪苓汤,汤中阿胶是滋阴血者也。以本方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而加桂枝、芍药以和营血,服一剂,小便如涌泉矣。(《郑重光医案》)


(2)蚕豆病

患者吴某,男,4岁,住潮安县龙湖公社银湖大队。于1964年4月6日清晨来门诊急诊。其母代诉:患儿自1963年起有消化不良史,本月3日晚餐,食蚕豆粥一小碗,翌日凌晨,呕吐,神疲,即往某卫生所门诊治疗,至今未见疗效,遂来就诊。患儿发育营养均差,呈重病容,手足较温,神疲体倦,颜面及巩膜皆黄,脉细数。头眩,汗出,食欲不振,口渴,恶心,腹微胀,尿黄。诊断:蚕豆病。治则:清热利尿之法,佐以理气和中之品。治疗:①猪苓汤去阿胶加味:茵陈9克,猪苓6克,泽泻6克,滑石9克,钩藤4.5克,广陈皮3克,厚朴3克,藿香3克,白芍4.5克,水煎服,2剂;②葡萄糖粉60克、维生素C16片,每次葡萄糖粉适量加维生素C1片,用开水冲服。2天症状消失。(《哈尔滨中医》1965年6期28~29页)

按:蚕豆病可因食用未经妥善处理的新鲜蚕豆或吸入其花粉而发病。它有一定的家族倾向,并有多次复发的可能。本病在我国首先见于1952年杜顺德报告的成都发现11例患儿。(《哈尔滨中医》1965年6期28~29页)


(3)阳明津伤水热互结证(肾盂肾炎)

刘某,女,30岁左右。社员。1977年5月25日初诊。患者头昏,眼睑和下肢踝骨处浮肿(++),上腹部及右侧腰痛,渴欲饮水,小便不痛,尿频、尿急但每次量少而不利,尿黄,小腹胀,大便干燥,2日一次。肝功化验正常(谷丙转氨酶正常,硫酸锌浊度7单位,麝浊2单位,高田氏反应阴性,碘试验阴性)。尿常规:红细胞(++),上皮细胞(++),脓细胞(+),白细胞0~5/HP,蛋白(++),PH测试呈酸性。舌淡润有黄苔,脉浮细数。西医诊为肾盂肾炎。中医认为乃阳明病热在下焦,热邪与水饮并重。根据《伤寒论》第223条:“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应用猪苓汤:猪苓9克,茯苓15克,泽泻9克,滑石18克,阿胶(烊化兑服)9克,加白茅根30克,大黄6克。服3剂后,右上腹痛与腰痛消失,大小便通畅,少腹不胀,浮肿消退,但仍头昏、腰酸痛,气短、四肢乏困,白带多。尿常规:上皮细胞(+),黏液丝(+),蛋白(-),白细胞少许,呈碱性。舌淡白,脉细弱。仍用猪苓汤原方加黄芪15克,白茅根30克,服3剂后痊愈。


岳美中医案


高某,女性,干部。患慢性肾盂肾炎,因体质较弱,抗病能力减退,长期反复发作,经久治不愈。发作时有高热、头痛、腰酸、腰困、食欲不振,尿意窘迫,排尿少,有不快与疼痛感。尿检查:混有脓球、上皮细胞、红细胞、白细胞;尿培养:有大肠杆菌。中医诊断:属淋病范畴,此为湿热侵及下焦。法宜清利下焦湿热。选张仲景《伤寒论》猪苓汤。因本方为治下焦湿热之专剂,淡能渗湿,寒能胜热。茯苓甘淡,渗脾肾之湿;猪苓甘淡,泽泻咸寒,泻肾与膀胱之湿;滑石甘淡而咸,体重降火,气轻解肌,彻除上下表里之湿热;阿胶甘平滑润,既能通利水道,使热邪从小便下降,又能止血。即疏原方予服。猪苓12g,茯苓12g,滑石12g,泽泻18g,阿胶9g(烊化兑服)。水煎服。6剂后,诸症即消失。另嘱患者多进水分,使尿量每日保持在1500mL以上。此病多属正气已伤,邪仍实的虚实兼证类型,故嘱其于不发作时,服肾气丸类药物,以扶正而巩固疗效。[中国中医研究院.岳美中医案集.北京:入民卫生出版社,2005:18.]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