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蓄水证,太阳腑证,膀胱气化不利,五苓散证,猪苓汤证

 北京润雨 2022-04-10

蓄水证是病名,指太阳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利,水热互结所致小便不利之症。


定义:风寒表邪不解,邪与水结,膀胱气化不利,水液停蓄,以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渴欲饮水,水入即吐为常见症的证候。

太阳腑证之一。详伤寒蓄水证条。病名。太阳邪热随经入府,膀胱气化不行,水热互结所致小便不利之证。《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五苓散主之。”《伤寒论类方》:“小便不利而欲饮,此蓄水也,利水则愈。”主要证候有小便不利,少腹满微热,消渴,或水入则吐等。治宜通阳化气,利水解表,用五苓散。参见太阳病,太阳腑病条。


“蓄水证者膀胱蓄水也,张仲景所说的蓄水证是外邪入膀胱所导致的,而这个病人是憋尿所引起的,都是膀胱气化不利而水液内停的小便不利,其病因虽然不一样,但其病机是相同的。”

治憋尿之后出现尿频、尿急、甚至遗尿的病人(因特殊诱因引发的膀胱炎,疑难病症)


【原文】

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胃中乾①,煩躁不得眠,欲得飲水者,少少與飲之,令胃氣和則愈。若脈浮,小便不利,微熱消渴②者,五苓散主之。(71)

發汗已,脈浮數,煩渴③者,五苓散主之。(72)

中風發熱,六七日不解而煩,有表裏證④,渴欲飲水,水入則吐者,名曰水逆,五苓散主之。(74)

【词解】

①胃中干:胃中津液不足。

②消渴:指口渴饮水多而饮不解渴的症状。

③烦渴:口渴心烦。

④有表里证:指太阳表证与蓄水证同时存在。

【提要】

论述胃津不足与蓄水证的证治。

【释义】

71条和72条论述了汗后胃阴不足的调护方法和蓄水证的证治。太阳病当以辛温发汗之法治之,但若汗不得法,汗出过多,可致津液耗伤。胃阴不足,虚火上扰则烦躁不得眠;阴津不足,则欲饮水而自救。此时,只需予少量汤水以滋胃阴,待阴津恢复,胃气调和,病可自愈。“少少与饮之”,指出了胃阴不足的调护方法是多次少量地饮用汤水,而不可大量饮用。因为此时胃气尚弱,恣意饮用则易形成水停中焦证。

太阳病发汗后也可形成太阳蓄水证,此为表邪循经入里,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因表邪未解,故见脉浮或浮数、微微发热。表邪不解,循经入里,正气祛邪外出而不能,邪气由表入里而不出,正邪交争剧烈而致心神不宁,故见心烦。膀胱气化不行则见小便不利,津液不能敷布上承,故见口渴。此口渴非阴津不足所致,故饮不解渴。病人饮入大量汤液而口渴仍难缓解,饮入之水似自行消耗,故仲景名之为“消渴”。

74条论述了蓄水重证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太阳中风虽有时日,但发热仍在,说明表证未解。表邪日久不去,循经入里,正邪交争内外,扰乱心神,故见心烦。表邪循经入腑,影响膀胱气化,津不上达,故见渴欲饮水。本证“六七日不解”, 病程较久,下焦蓄水严重。水邪上逆中焦,饮入之水可因内在水邪格拒而吐出。此时虽中焦受累,但病变重心仍在下焦,故仍以五苓散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病机】

水蓄下焦,气化不利,表邪未解。

【治法】

化气行水,兼以解表。

【方药】

五苓散方

豬苓十八銖(去皮) 澤瀉一兩六銖 白术十八銖 茯苓十八銖 桂枝半兩(去皮)

上五味,搗為散,以白飲①和服方寸匕②,日三服。多飲暖水,汗出愈,如法將息。

【词解】

①白饮:面条煮熟捞出后剩余的汤水,或指白米汤。

②方寸匕:古代的一种食具。曲柄浅斗,一寸见方,状如今之汤匙。

【方义】

本方以苓为主,药共五味,共为散剂,故名五苓散。方中茯苓、白术健脾利湿,猪苓、泽泻渗湿利水,桂枝通阳化气,兼以解表,共奏化气行水,通里达表之功。

【病案】

某患者,女,30岁,1979年4月25日初诊。顺产月余,一周来小便次多量少,涩而不畅,继则全身浮肿,面白少华,恶寒,发热不高,时有汗出,欲饮水漱口而少下咽,腰酸肢重,舌淡苔薄白而滑,脉浮弱带数。尿常规:白细胞++,红细胞+,脓细胞+。证属产后体虚,邪袭水结,州都失利,治拟五苓散加味:茯苓15克,炙桂枝6克,白术10克,猪苓12克,泽泻10克,炒党参10克,白茅根20克,4剂。4月29日二诊,药后浮肿日退,已去大半,小便次减量增,恶寒发热全无,仍觉腰酸,舌淡,脉弱不浮,尿常规检查仅见白细胞少量。前方加肉桂3克,续服5剂,尿常规检查正常,肿消病愈。


猪苓汤

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碎)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渣,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

方解:猪苓为一寒性有力利尿药,而有消炎解渴作用,与茯苓、泽泻、滑石为伍,协力利尿,复用阿胶止血润燥,故此治小便不利、或淋沥、或出血而渴欲饮水者。

古代的治淋专方,可通治泌尿道感染,适用于以尿频、尿急、尿痛、排尿窘迫、尿失禁等一系列尿路刺激症状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回顾】

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经典配方】猪苓、茯苓、泽泻、阿胶、滑石各一两。

上五味,以水四升,先煮四味,取二升,去滓,内阿胶烊消。温服七合,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常用剂量】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阿胶15g,滑石15g。

【煎服法】以水1000ml,煮沸后调文火再煎煮40分钟,取汤液300ml,化入阿胶,分2~3次温服。

【经典方证】

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223)

少阴病,下利六七日,咳而呕渴,心烦不得眠者。(319)

【适用疾病】膀胱炎、尿道炎、盆腔炎、淋病、肾结核、急慢性肾盂肾炎、乳糜尿、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肾积水、肾结石、膀胱结石、前列腺肥大、多囊肾、再生障碍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加减法】尿路感染伴发热,合小柴胡汤;尿路结石、腹痛腰痛,合四逆散;小便赤、脚癣、湿疹、女性盆腔炎、阴道炎,加连翘、栀子、黄柏。

【药理研究】具有利尿,改善代谢性酸中毒,增强免疫,改善肾脏病理,降低蛋白尿、血清肌酐,提高肌酐清除率等作用。

【注意事项】对本方过敏者慎用。

拓展阅读:热在下焦:猪苓汤证

〔原文〕若脉浮发热,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猪苓汤主之。(223)

阳明病,汗出多而渴者,不可与猪苓汤,以汗多胃中燥,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故也。(224)

【辨证提要】 

此两条论述猪苓汤证及治禁。本条亦承221条而来,论述里热实证如属经腑同病,单用下法,则阳明无形之热可能内陷膀胱,出现阴虚水热互结之证。其脉浮、发热、渴欲饮水是下后津液受伤,阳明余热犹存,小便不利是水气内停之征,故当用猪苓汤育阴清热利水。猪苓汤的功效,以通利淡渗为主,育阴润燥之力较逊,若阳明汗出多,口渴,是里热伤津,津气损伤之证,切不可用猪苓汤复利其小便。揭示阳明病禁用利小便之法,以防伤津化燥。

【编者语:从上下两条可以推测猪苓汤证:脉浮发热、无汗或者少汗,渴欲饮水、小便不利。按说体内积聚了大量的水分,为何还出现渴欲饮水呢?关键点还是因阳明误攻致邪热内陷下焦膀胱,热盛伤津及攻下伤阴,并导致水热互结于下焦,水液不能通过膀胱肾脏等泌尿系统的进行正常的气化,上有邪热焦灼,下有水液运化失司,机体津液大伤从而导致渴欲饮水,由于邪热误下伤津,清邪热养阴液成当务之急。再看方剂配伍:本方中猪苓、茯苓、泽泻合用甘淡渗湿利水泄热。滑石性寒能利六腑之涩结,本证水热互结,用滑石既能清热又能利水,阿胶咸寒润下,育阴清热,对阴伤水停而有热者尤益,看来仲圣善打组合拳尤其值得我们学习】

【病机关键】 热蕴下焦、气化失司、水湿内停。

【疑难分析】 何谓阳明“起首三法”?

柯韵柏针对221、222、223三条原文,文气相连,自成一体,提出:“栀子豉汤所不及者,白虎汤继之;白虎汤不及者,猪苓汤继之;此阳明起首三法”程应旄说:“热在上焦,故用栀子豉汤;热在中焦,故用白虎加人参汤;热在下焦,故用猪苓汤。”称为上越、中清、下利三种治法,以针对阳明三个不同病理层次的病变,其不仅揭示阳明病正治之法,也从反面提出治疗禁例,有临床指导意义。

【诊断要点】小便不利,发热,口渴及心烦不得眠。

【鉴别要点】 试述五苓散证与猪苓汤证的证治异同。

两者均有水气内停的病机,均有小便不利,脉浮,发热,口渴的症候,均用利水之法,选用茯苓、猪苓、泽泻利水渗湿。但五苓散之水气内停是太阳病膀胱气化不利所致,其脉浮,发热是太阳表证,其口渴是膀胱气化不利,津不上承所致,其与猪苓汤的鉴别要点是舌质淡,苔薄白而润。治疗用桂枝配茯苓、白术,重在通阳化气解表;猪苓汤证水气内停是因阳明误攻致邪热内陷下焦膀胱,并有津伤内热之证,故其脉浮,发热是阳明无形之热,非太阳表证,其口渴是热盛伤津及攻下伤阴所致,其与五苓散证的鉴别要点在于舌质红,苔薄黄,故治疗用阿胶育阴清热,加滑石泄热。

【治疗要点】 治法:淡渗利湿,清热滋阴。

阳明证治疗有何禁忌?误用会导致哪些变证?

  1. 禁发汗:表邪已经化热入里,故忌辛温发汗。如果误用则津液被劫,里热愈炽,可导致烦躁,心愦愦和谵语等变证;

  2. 禁温针:三阳病都禁用温针,尤其是阳明热证,如用温针,是以火助热,津血耗伤,会导致火逆变证;

  3. 禁攻下:阳明经证,肠腑尚未结实,不可攻之过早,如果经腑同病,亦不当单纯攻下,误攻损伤胃气,使邪热内陷胸膈可导致虚烦证;

  4. 禁利小便:阳明病汗出多而渴,热盛伤津,胃中干燥,因此禁用淡渗利小便之法,否则津液势必更加耗竭,有亡脱的危险。

【运用思路】

 本方有滋阴清热利水之功,为主治里热阴亏,水气内停之专剂,适用于水气内停,阴虚有热所致小便不利,排尿涩痛,尿血、淋病、下利、咳呕、心烦失眠等。现今临床上运用指征主要有:

主治病证:水气内停是本方所治的最明显征象,或有阴亏内热;

病位:主要在肺经和膀胱经部位;

形体:形体较为肥胖,肢体或有沉重感。

舌象:舌红、舌体比较胖大,而苔黄腻、或白腻等。

1.依据小便不利,发热、口渴及心烦不得眠的主症,治疗水气泛滥的水肿,阴虚有热证。水气停聚,水热互结下焦,膀胱气化不行,水气不化则小便短赤而不利,水气泛滥则见水肿。用猪苓汤可利水消肿。如泌尿系统的慢性肾炎、肾盂肾炎、膀胱炎、前列腺炎、尿道炎、肾结石等辨证属阳明热邪,深入少阴,阴虚停水皆可用猪苓汤治疗。

2.依据里热阴亏水气内停的病机,治疗腹泻后尿少、纳呆,精神差属于湿热相搏者,用猪苓汤淡渗利水,养阴清热。

3.依据利水清热滋阴之功效。本方猪苓能渗上焦之湿,茯苓味甘,能主中焦之湿,泽泻味咸,渗下焦之湿并泄热,滑石能渗湿中之热,四药皆渗利,又恐亡阴,故用阿胶为佐。张锡纯著《医学衷中参西录》用其治湿热黄疸。“发黄之证,多成于湿热,诸治发黄之方,皆治湿热之方也。乃有本阳明病,其人蕴有湿热而不发黄者,自当另议治法,而阳明篇中亦曾载其治方矣。”

4.阴虚湿热,气不摄血的尿血症:阴虚湿热内停,虚火内扰,灼伤肾及膀胱的脉络,血液渗入水道常见到尿血。

5.湿热伤阴,心肾不交(失眠),心烦不得眠是猪苓汤的主证之一,其病机的主要关键是水气内停肾阴耗伤,不能上奉于心,水火不济,心火独亢,故不寐为猪苓汤证的常见症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