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感冒发热,中医比西医更快吗?— 高热干咳案

 hatchet2000 2018-10-03



感冒发热一定不好吗?中西医看法不同,退热的措施更不同


      现在很多人感冒以后, 不会马上找中医看病,严重一点的会到药店买感冒药,再重一点的会到西医院诊治,高热患者多半使用退热药加抗生素治疗。


      而中医观点认为感冒发热并不是坏事,患者有足够的正气与病邪抗争才会发热。所以中医要了解发热的原因,针对病因下药,病邪去而热自退。


       西药的退热药比如下面医案中提到的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片,其药理作用是其中的主要成分扑热息痛以及阿司匹林能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产生解热镇痛作用,达到退热效果。而前列腺素具有致炎、致痛、致热等作用,而这些作用恰恰是有病菌、病毒等入侵人体时人体反抗的正常反应。


       所以这样的退热是强制身体“不反抗”的结果。滥用抗生素也有这样的效果。



流感下的北京中年,提醒感冒的危害有多大


       去年春节前后刷爆朋友圈的文章“流感下的北京中年”让很多人嘘嘘不已。作者的岳父一开始就是开窗透气感冒了,流清涕打喷嚏,发热,到后来每况愈下,直至肺衰竭离世,仅仅29天。其中有一个细节很重要,作者的岳父头两天出现感冒症状,第三天开始发烧,然后去医院输液(头孢类),输液三天以后不发烧了,但是患者的精神状态明显没有输液之前好了。从中医的角度看,这个患者的病已经入里了。如果不了解发病的病机,强行退烧,类似于让正气一方停战,此时病邪焉有不进之理? 



《伤寒论》为什么那么重视太阳病?


      一部《伤寒论》百分之六十都在论述太阳病,《金匮要略》很多方子都是桂枝汤化裁而来。为何?最初的太阳病变(比如感冒),如同边关告急,这时如不能将敌人挡在国门之外,由其入侵,很可能就要变成“八年抗战”了。所以治好感冒以及其变证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高热干咳,退烧药只管几个小时......,只好来看中医

医案

        患者L某,女,37岁。因高热、干咳5日于2018年9月19日就诊。


       诉5日前因连日疲劳突然发热、咳嗽,达39℃以上,持续不退,于附近医院急诊后予以“复方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止咳治疗。服药以后热退,但4~5个小时以后又发烧至39℃以上,每日如此。夜间需服退烧药才能入睡。伴随间断出汗、头痛、咳嗽频繁,咯少量黄粘痰,痰难以咯出。自觉一股气从胸部往上冲,总想咳嗽。有时怕冷有时怕热。不思饮食,睡眠一般,大小便正常。月经正常。患者不愿用抗生素打点滴,故来诊。


       刻下:患者面色苍白、乏力,舌质偏红舌苔黄、略干;脉:左关脉沉弦,右寸关伏细滑,略数,右寸关之间壅遏不畅感。

       

        处方:小柴胡合麻杏甘石汤加减


        柴胡15g 黄芩9g 党参10g 大枣18g 麻黄9g 炒苦杏仁4g  炙甘草6g 石膏20g 7剂,水煎服。


        嘱患者停服所有西药,注意避风保暖休息。

 


中药退热,一剂知二剂已


       患者当晚(19日)煎服半剂以后,发热退至38℃,服药两剂至21日体温已完全降至正常。气上冲感已消失,咯痰顺畅,喀出不少黄痰。患者自觉轻松不少。至9月26日复查患者告知退热以后未再反复,诸症消失。

      (下图示服中药两日后的患者回复短信。)


患者的短信及底方

两剂彻底退烧。


       按:本例患者就诊时已不是单纯的太阳病了,病邪已逐渐由表入里,为少阳太阴并病,主要表现在少阳枢机失运、肺的升降出入失常。



肺法像天,如何保持肺气兴旺?


      《道德经》云:“天地之间,其犹橐籥乎?虚而不屈,动而愈出。”其大意为:“天地之间,岂不像风箱吗?空虚而不瘪,鼓动起来风吹不息。” 


       而肺法象天,位五脏六腑之巅,主气司呼吸。一呼一吸的循环正如天地之气的升降出入一样。


       叶天士在《本草经解》谈到人参时,曾对如何保持肺气兴旺有一段妙解:“肺为五脏之长,百脉之宗,司清浊之运化,为一身之橐龠,主生气;人参气寒清肺,肺清则气旺,而五脏俱补矣。”故保持肺清则肺气兴旺。


       本例患者气自胸部上冲,咳嗽频繁,咯痰困难,加上痰黄、舌质偏红舌苔黄、略干,左关脉沉弦,右脉伏细滑略数、寸关之间壅遏不畅,示肺热失宣,气机不畅,津液受损。考虑最近天气变化较大,早晚较凉,患者属于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的可能性大。故处方麻杏甘石汤合小柴胡加减。



无大热者,能否用麻杏甘石汤?


       关于麻杏甘石汤,《伤寒论》中有两个条文:“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65)“下后,不可更行桂枝汤,若汗出而喘,无大热者,可与麻黄杏子甘草石膏汤。”(162)


       两个条文都提到无大热者,但本案例有高热就不能用吗?民国一代名医盛心如:“按仲师大论,于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杏甘石汤主之。柯韵伯于此则谓‘无汗而喘,大热。’盖汗出而喘者,热壅于肺也;无汗而喘者,热闭于肺也。壅于肺者,皮毛开,故表无大热。热闭于肺,则皮毛亦闭,故表热壮盛。是以不论有汗无汗,皆以麻杏甘石为主。盖以石膏清其里热;有汗者,得麻黄疏泄,而壅者亦宣;无汗者,得麻黄疏散,而闭者亦开;有杏仁以定喘,甘草以泻火,烦热乌有不解者乎。”由此可见,有汗无汗、有无大热,均可用麻黄。



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


       读经典不可死于句下,《伤寒论》的条文要活看。有一次看张老师主要依据脉诊用了麻杏薏甘汤,细心体会其法并讨教,对麻黄有了新的认识。此案患者关键在于风寒郁而化热、壅遏于肺,导致肺失宣降,故此方中的麻黄除了平喘、升发肺气之外,还具有火郁发之之意。正如《辅行决》所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辛以散之,开腠理以同气也。”此方中麻黄辛散,配石膏、杏仁,于升降之中打通气机,辛凉宣肺平喘。炙甘草在方中具有调和寒热、益气补中的作用,合于石膏具有甘寒生津之意,以补充患者因肺热所迫丢失的津液。

 

       小柴胡汤枢转少阳之机,合麻杏甘石汤辛凉宣泄、清肺平喘,故服半剂体温便已下降1℃,喝2剂以后体温完全降至正常了,而且不再反复。

 


共勉:三剂之内退热


       此医案很普通,与大家分享,是希望有更多的中医能从感冒发热及其变证开始,三剂之内退热,做一个合格的中医师。振兴中医就从治好一个个的感冒开始吧。与大家共勉。


(作者古今独步.张芳芬:西学中,北京博爱堂中医医院执业中医师


声明:

      本公众号所刊发的所有医案,患者均可溯源。医案真实可信,传播才有意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