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博物馆文物介绍——东吴的《录事掾潘琬》文书木牍

 泊木沐 2018-10-05

简牍是对我国古代遗存下来的写有文字的竹简与木牍的概称。用竹片写的书称“简策”,用木版(也作“板”)写的叫“版牍”。超过100字的长文,就写在简策上,不到100字的短文,便写在木版上。写在木版上的文字大多数是有关官方文书、户籍、告示、信札、遣册及图画。

简是古代书籍的基本单位,相当于现今的一页。一枚简牍称为简,常写一行直书文字。字数较多的,写在数简上,编连在一起,称之“册”。长篇文字内容成为一个单位的,叫作“篇”。一“篇”可能含有数“册”。至于简牍“卷”的称谓,还存在分歧。劳干认为,居延广地南部“候兵物册”共77简,以麻绳编之,如竹帘状,可以舒卷,故“简编则为册,卷则为卷”。

从已出土的简牍来看,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文书类,一类是著作类。从西汉至宋代,简牍出土约八九次。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两起:一是汉武帝时鲁恭王在孔子旧宅发现《尚书》、《礼记》、《论语》等数十篇用战国时的文字书写的简册,即所谓"壁中书",从而引起了长达两千年的经学今、古文学派之争;二是晋武帝太康二年(281) 汲郡一个名叫不准的人盗掘战国魏襄王(一说安釐王)墓时,发现有竹简数十车,这些竹简被整理成16种古书共75篇,这就是所谓“汲冢书”。它们除了极小部分现仍传世外,几乎都散佚了。

1996年10月,长沙市五一广场地铁2号线施工工地发现大量东汉简牍的新闻,震惊了海内外考古学界,因简牍上有三国时吴国孙权的纪年,因此被称为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纪年简牍。为保护这批珍贵的古代文献资料,国内首座集简牍收藏、保护、整理、研究和陈列展示于一体的现代化专题博物馆应运而生:这就是长沙简牍博物馆。

长沙简牍博物馆馆藏的数万枚长沙吴简中,《录事掾潘琬》文书木牍是非常具有知名度的一枚,因为它记载了一个1700多年前的贪腐案件。此简牍,长24.2厘米,宽4.8厘米,厚0.5厘米,现存文8行。是官府对许迪个人犯罪行为核实的上报文书。这类文书称作“教”,是官府或长上的告谕。文书中记录的三位官吏“期会掾(yuàn)烝某”、“录事掾谷某”、“主簿某某”,签名处均有留白,说明文书并未生效。

文书中记载,仓吏许迪盗用了官府的112斛6斗8升盐米,被当时值班的官吏廖某发觉。在给都尉的供辞中,许迪否认自己曾盗用盐米。后来,嘉禾四年(公元235年)十一月七日,长沙郡督邮再次下书,要求相关人士彻查许迪案。负责对许迪案件进行拷问核实的人正是这件文书的呈报者潘琬及赵谭、烝若、李珠等四人。这次核查的结果表明,许迪确实盗用了官府盐米,并非冤枉。

许迪贪污的112斛6斗8升盐米到底价值多少?相关简文记载,当时一斛米的市价是1500钱,许迪贪污的米共值16万9千20钱。根据丘光明《中国历代度量衡考》,三国时期,魏的1升相当于今204立方厘米,1斛大约相当于今20.4升,112斛6斗8升大约相当于今天的2298.7升≈1724公斤。若以1公斤米价值6元人民币计算,则相当于今天的10344元。三国时期的作物产量比之今天的生产条件,应当是落后的,可见,112斛6斗8升还算一个较大的数目。但是,以今人眼光来看,仅就这一数目,他还罪不至死。但在当时的孙吴,许迪的贪赃案却为政府高度重视,最终军法处置,许迪被判死刑,妻、弟受到牵连,成为官府的奴婢。

许迪出生于下隽(治今湖北通城),世代耕种为业。父亲早逝,母亲抚养许迪兄弟四人。作为政府的小吏,许迪最初勤勤恳恳,所任官职渐渐重要,最后成为孙吴军事重镇陆口的仓吏,不料监守自盗,东窗事发。因为贪赃罪成立,许迪最终被判死刑。他的老母亲当时已八十五岁高龄,二弟、三弟也已成家,各立门户,没有受到牵连。而他的妻子和幺弟,则作为生口被没入官府,可以想见的结局,不是到官府的作部进行强制劳动,为官府制造兵器;就是做其他杂工、服杂役;或者作为赏赐,赠给有军功的人,成为他们的奴婢,从此失去了人身自由。

姑且不论贪赃的数目,就许迪所犯,一旦论罪,必死无疑。三宗罪,将许迪推向了灭亡之路。一是许迪所贪,或为军饷。许迪的供词称他是“淕(lù)口”仓吏。“淕口”位于何方?此地很可能即文献记载的“陆口”(今湖北嘉鱼县陆溪镇)——赤壁大战时的沿江军事重镇。赤壁之战后,陆口的军事地位依旧突出。东吴在陆口常年驻军,孙权亦三次亲临陆口,足见陆口一带军事位置何等重要。许迪任陆口仓吏,他所贪赃之物很可能属军队所有。更何况,许迪犯事的相近时间,孙吴境内又一波烽火硝烟正在蔓延。二是许迪所犯,乃监守自盗。古代视官盗为重罪、处重刑,以普通盗取为参照,量刑尺度大幅提升。西汉文帝十分重视廉洁而贱视贪污的人。《后汉书·郑均传》中亦提到“为吏坐臧,终身捐弃”。许迪身为仓吏,盗用自己负责管理的盐米,正是触动了古代刑法严苛脆弱的神经,而被推上死亡之路。三是许迪所行,是数易口供。中国自古对自首可宽大处理,但对拒不认罪,前后供词不一,相应加重处罚。其所犯本已是死罪,矢口抵赖的认罪态度进一步将其推向死亡的深渊。

若不是走马楼吴简的发现,许迪这样“人为财死、鸟为食亡”的故事将淹没在历史长河中。1700多年前,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许迪,本应勤勤恳恳履行仓吏的职责,但在贪念与良知的抗衡斗争中,良知最终被打败,许迪走上了利用职权,贪污军饷的不归路。相信,许迪案会给我们现代人一定的警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