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三】

 木香草堂 2018-10-06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三】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第四章 家庭环境是孩子最好的课堂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的就是环境对一个人的重要影响。同样的道理,家庭环境对婴儿个性的形成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因为家庭是婴儿成长的第一课堂,这个课堂环境和课堂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这个“小学生”是否能得到良好的启蒙教育。所以,给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是父母应该重视的问题。
      1.创造一个有益的刺激环境
      如果让孩子的心灵从小就装进恐惧、忧虑、悲伤、憎恨等不良情绪和情感,就容易使孩子的身心虚弱。同时,这些不良情绪和情感还会导致孩子产生心理问题,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相反,如果父母懂得给孩子创造一个有益的刺激环境,就能避免这些问题,使宝宝保持快乐、充满活力。
      当一个婴儿呱呱坠地时,有的父母就开始关注他所受的刺激了,甚至婴儿还未出生时,妇产科大夫就建议产妇尽量自然生产。为什么要这样建议呢?原因是自然生下的孩子离开母亲的子宫时,会在产道中受到挤压、刺激,更?易获得健康和聪明。
      作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应该多给婴幼儿一些良性刺激,少给他们一些劣性刺激,因为婴幼儿身心非常脆弱,父母应该以呵护、保护他们为主。所谓良性刺激,实际上包括很多种类,下面将逐一介绍。
      ◎自然刺激
      对于刚出生的婴儿来说,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是充满新鲜感的,父母可以选择一些有声的、颜色鲜艳的、动感的玩具,对他们的感官进行刺激。不过,比起这些没有感情色彩的玩具,父母的笑容、陪伴、抚摸和言语刺激对孩子成长会更加有益。尤是微笑和抚摸,更是不能缺少的,因为抚摸、拥抱、亲吻等动作不仅能开发孩子的触觉能力,促进他们成长,还可以将父母的爱传递给孩子,使孩子获得爱的体验,培养孩子健康的心态。可以说,抚摸、拥抱、亲吻等是亲子交流的最佳方式。

值得注意的是,父母亲对幼儿的抚摸应该在幼儿清醒的时候进行。抚摸孩子之前,要记得把手洗干净,把戒指、手链、腕表等物品拿掉,避免划伤孩子。如果亲吻孩子,最好将嘴上的口红擦拭干净或洗净,以免化妆品给孩子造成不适。每次抚摸、拥抱、亲吻时,动作应轻柔,时间不宜过长。
    当孩子稍大一点时,父母可以经常带孩子去接触大自然,让孩子有机会观赏花草、倾听大自然的各种声音。还可以陪孩子逛公园、到外地旅游等,让孩子在与大自然的接触中锻炼感官的敏锐性,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提高孩子的感知能力。
    另外,在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要多给孩子一些听觉方面的刺激。比如,让孩子闭目听音乐,让孩子听故事,以提高孩子对声音的敏感度。有些音乐对培养孩子的性格、锻炼孩子的审美能力很有帮助,比如一些钢琴曲、民歌等,父母都可以尝试着放给孩子听,经常给孩子音乐熏陶,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活动刺激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活动,活动是培养孩子各种能力的必要手段,孩子的任何能力只有在活动中才能得到体现。父母应该为孩子提供各种活动的机会。比如,带孩子去同龄小朋友家做客,让孩子和小主人玩游戏、交往,鼓励孩子参加演讲、辩论等活动,鼓励孩子给大家讲故事,培养孩子的表达能力,提高孩子生活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且还要引导孩子多使用左右眼、左右手,发挥其协调功能,促进孩子大脑的发育。
    生活中,不少父母非常注重孩子的安全性,却忽视了孩子的活动需求。比如,当孩子玩闹的时候,父母会强制孩子停下来,这种限制会牢牢地把孩子手脚捆住,使孩子失去良好的成长方式。正确的做法应该是,父母在鼓励孩子积极参加活动的同时,告诉孩子要注意安全问题,并努力给孩子提供保护措施。

    ◎兴趣刺激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孩子对某个事物感兴趣时,他就会充满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父母可以有意识地去发现或者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然后利用这些兴趣爱好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比如,让孩子参加集邮、下棋、唱歌、画画、剪报等兴趣活动,既可以开发孩子的智力,又能磨炼孩子的耐心和意志力。
    教育专家表示,在孩子的兴趣爱好中,往往隐藏着巨大的潜能。这是因为当一个孩子参加自己感兴趣的活动时,他会充分开动脑筋、调动能量来克服困难,他的潜能就在这个过程中被激发出来了。所以,父母应该重视孩子兴趣爱好的培养。
    ◎专业刺激
    现在很多父母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某种特长,但他们常用的方式是把孩子送进早教班,让孩子和同龄的孩子一起,在早教老师的指导下接受训练,这种训练方式看似更加专业,其实并不是孩子最喜欢的。因为幼小的孩子不希望离开父母在一个陌生的环境中接受过于硬性的训练,他们更希望在父母的陪伴下,在温馨的家庭环境中,进行比较自主的专业训练。比如,父母如果喜欢下棋,可以和孩子下棋,边下棋边和孩子玩乐,并教孩子一些技巧,还可以和孩子一起搞小发明,和孩子一起打乒乓球、踢足球,使孩子既获得快乐,又提高了能力。

    2.为孩子布置一片想象的天地
    每个孩子都充满幻想,为了呵护他们的这种本性,父母有必要给孩子布置一个富有想象空间的天地,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更好的发展。给孩子布置艺术的天地,是尊重孩子的本性,培养孩子艺术感的重要方式。
    根据人类脑功能活动的特点,科学家将人脑神经活动现象划分为三种类型。其中一种类型为艺术型,其特点为直接印象的鲜明性、知觉和记忆的形象性、想象的丰富性。如果父母从小让孩子接受艺术熏陶,不但能培养孩子的艺术才能,对孩子的性格也有很大的影响。而给孩子良好的艺术熏陶最好的办法就是给孩子布置一个艺术的天地,让孩子长期身在其中,深受影响。
    当决定给孩子布置一个艺术的天地时,你会选择在哪里?是客厅、是卧室,还是书房呢?其实最好的场所是孩子的卧室。因为这是孩子的独立空间,把这里布置成一个艺术小天地,会让孩子有一种主人翁的感受,这样孩子才会珍惜和重视。而且在布置房间之前,父母最好和孩子一起商量,允许孩子在布置房间的时候参与进来。这既是一个学习的机会,也是一个承担责任的机会。
    首先,你要邀请孩子参加讨论会,鼓励他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听孩子怎么说,不要只是一味地说“不行”,而要倾听他的想法。这是一个分享想法、观念的机会,讨论之后推出一个计划,把孩子需要的新东西确定下来。在买回家具之前,可以和孩子商量用什么颜色的油漆重新粉刷新墙,你可以建议孩子用更加明亮的颜色或者充满创意的手绘图案来装饰墙壁,让室内的景象变得美轮美奂。
    你还可以将孩子的玩具找出来,以不同颜色的油漆翻新、粉刷一下,使之成为新的装饰品。在布置家具的时候,你可以融合孩子的创意,通过改变摆设来给房间增添新意。同时可以给孩子的房间增加一些喜气洋洋的配饰,营造一种欢悦的氛围。在布置孩子房间的时候,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在孩子的小天地准备一些艺术材料
    在孩子的房间里放置各种各样的颜料,让孩子独自去探索、了解各种颜色带来的快乐。或许没过几天,孩子就创作出了一幅“印象派”画作;给孩子准备各种各样的乐器,让孩子自由地弹奏、敲击或吹奏,或许没过几天,孩子就能吹出一首令人情绪激昂的乐曲。
    ◎给孩子的房间布置一个图书角
    在艺术的世界里,书籍所蕴涵的知识是最好的营养品,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让孩子从小爱上学习,对孩子的成长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如果你给孩子布置一个良好的读书区,给孩子准备一个漂亮的小书桌,并且经常做孩子读书的榜样,孩子就会受到家里读书氛围的影响,逐渐爱上阅读,继而养成阅读的习惯。等孩子的词汇积累多了,父母可以尝试教孩子写诗、写作,培养孩子的文字表达能力。
    ◎鼓励孩子用行动来感受艺术
    3岁之前,孩子的思维特点主要是动作性思维,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时,要注意让孩子在具体的活动中体验?感受艺术。比如,孩子如果喜欢唱“捉泥鳅”的歌,可以给孩子端来一盆水,让他在水中“捉泥鳅”,感受捉泥鳅的乐趣。
    ◎重视孩子的艺术感知与体验
    艺术创作与表现的前提是艺术感知与体验,因此,你不能只关注孩子创作了什么,而应该注重孩子创作的过程。要想培养孩子的艺术感,你可以经常带孩子参观艺术馆,带孩子看画展。孩子看得多了,受到的艺术熏陶也就多了。慢慢地,孩子对艺术就有了较为深刻的印象。
    给孩子布置一个艺术的天地,不是把钢琴、书画、?歌等艺术品摆在家里,每天不停地逼孩子练琴、画画、做诗,就能培养孩子的艺术能力。殊不知,这样对孩子是一种沉重的负担,容易使孩子产生厌倦情绪,效果往往适得其反,甚至扼杀孩子对艺术的真正理解和追求。
    作为父母,应该通过引导和熏陶来对孩子进行艺术培养,而不是通过强制和逼迫来进行的。在家给孩子布置一个艺术的天地,正是着眼于此,通过间接的熏陶和影响逐渐使孩子对艺术产生感觉,继而对艺术产生兴趣。

    3.选择有益的卡通
    如果你问孩子爱看什么电视节目,十个孩子有九个会说爱看卡通片。看卡通片既能增长孩子的知识,又能开阔孩子的视野,还能培养孩子的想象力和对美的感受力,但不是所有的卡通片都适合孩子看,要慎重选择。
    孩子爱看卡通片、动画片,这是世人皆知的事情。对于孩子的这一兴趣,很多父母支持,因为卡通片对孩子的成长有诸多好处。然而,在这个被电子媒体包围的今天,年幼的孩子受到电视的影响越来越严重了。
    根据美国的一项调查,从上学前到中学毕业,美国儿童平均花18000小时看电视,而在学校上学的时间只有13000小时。这么多时间正是靠每天不断积累起来的,相信等你的孩子到了十几岁的时候,积累起来的看卡通片的时间也与此数据差不多。
    我们知道,一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靠不断学习、不断积累知识来慢慢成长和成熟。这就是说我们的大脑非常容易受到外界的影响,一个健康的环境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如果孩子长年累月看卡通片,一点一点地累积,孩子的思维模式、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就会受到卡通片的影响。因此,卡通片的内容是否健康,关系到孩子受到的影响是积极还是消极。如果孩子不慎看了内容不健康的卡通片,就很容易受到误导,这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为孩子选择有益的卡通片非常重要。
    ◎画面清晰、稳定,色彩鲜艳
    画面清晰、稳定非常重要。有些卡通片为了达到想要的效果,故意抖动画面,有些画面则制作粗糙,画面效果比较差。这样的片子,很容易对孩子的视力造成伤害。还有一些卡通片尽管具有很强的艺术性,比如,在国际上获奖的动画短片,但是由于色彩偏灰偏暗,画面不鲜明,这样的卡通片即使你爱看,孩子也不会感兴趣。
    ◎卡通人物造型可爱,充满童趣
    只要你看过卡通片就知道,卡通人物虽然姿态万千,但是无论美丑,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点:可爱、有趣,让人不由自主地产生好感。不过,目前有些卡通片却没有走可爱路线,而是走性感路线。尤其是一些日本卡通片,有时甚至会以“半裸”或“全裸”出镜。做家长的看到这样的片子可要当心,千万不要让你的孩子过早受到这种片子的影响。

 

    ◎远离暴力
    很多欧美影视公司对自己出产的卡通片都有明确的规定,对于以幼儿为受众的卡通片,它们会严格规定确保没有暴力镜头的出现,比如刀、枪、见血、打人、杀人等画面。不过在国内,目前还没有严格的规定,因此做父母的要用自己的“火眼金睛”来加以鉴别。
    ◎内容积极向上,简单易懂
    所谓积极向上,指的是卡通片中所宣扬的是善良的、真诚的,提倡友谊和爱国精神的内容,这一点大多数卡通片都能做到。但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卡通片里有情爱场面,如果你不想年幼的孩子开口闭口就提“爱”,就要注意让孩子避开。其次,有些卡通片流露出过于成人化的思想,比如,日本的卡通片思想主旨较为复杂,揭示出人的两面性、世事的无奈、人性的险恶等,有些大人都不能看懂,小孩子又怎么看得懂呢?
    ◎充满启迪性、教育性的卡通片
    真正适合幼儿看的卡通片,应该是充满简单的道理,抑或是带有浅显的启迪性和教育性,孩子看了这样的卡通片,能自发地去思考做人做事的道理,从而变得更加懂事。这种卡通片既能让孩子受到积极的影响,又不会使孩子感到反感,比起父母生硬的说教要有趣得多,孩子更容易接受。
    ◎有助于培养孩子社会交往能力
    有些卡通片能促进孩子积极地与人交往,比如《天线宝宝》,这部片子展现了人与人之间美好的感情,对孩子能产生良好的影响。很多成人可能不明白这么幼稚的情节和任务为什么会对孩子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其实《天线宝宝》并非随意之作,而是由一群教育专家反复调查研究,专门给幼儿量身定做的卡通片,它充满了友好、团结的氛围,是撒向孩子的明媚阳光。
    ◎一定要注意卡通片的节奏
    有些影片节奏变换太快,比如,《神奇宝贝》某一集播放的时候,世界各地很多儿童看了该集影片后出现惊厥现象。后来经过调查发现,这些孩子本身都有癫痫等易于出现惊厥的疾病,而卡通片中飞速变化的声光色,可能引起孩子大脑信息处理的短路。为什么会这样呢?研究认为,卡通片中的信息传输速度极快,孩子的大脑在短时间内处理不过来,心情安定不下来,严重的则引起惊厥。因此,给孩子选择卡通片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动画片的变化节奏。

    4.给孩子制作一面涂鸦墙
    很多父母发现自己的孩子喜欢在墙壁上、地板上、书桌上乱涂乱画,觉得孩子在捣乱、搞破坏,于是斥责孩子。其实,这是孩子表达想象的手段,是开发想象力的重要途径,这种行为叫“涂鸦”。如果父母懂得赏识孩子的“涂鸦”,就可以让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想象。
    身为母亲的张女士一直为儿子乱涂乱画的行为感到烦恼,她说:“儿子不知道是遗传了谁的基因,从会拿笔的时候就喜欢画画,现在上幼儿园了,家里的墙壁成了他的画板。卧室、客厅的墙面上都有他的杰作,就连床单上也有他画的五颜六色的线条,我生气极了,不知打了他多少次。”
    其实,张女士不知道,一岁半以后的孩子,最喜欢将画笔拿在手里,在墙壁上、地板上、桌椅上进行涂画,通过不同的线条、圈点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愿望,孩子非常投入、其乐无穷,但却让父母伤透了脑筋。有些父母不了解孩子,会抢下孩子手中的画笔,并呵斥孩子,不允许孩子继续涂画。了解孩子的父母知道,这时孩子并不是在故意捣乱,而是在进行“创作”。
    有个小男孩4岁了,自从上幼儿园后,他的思维就变得非常活跃,父母发现他对画画特别感兴趣,而且经常一边看动画片一边画画。有一次,小男孩趁爸爸妈妈不注意,竟然拿起画笔在客厅的墙壁上乱涂乱画,一会儿工夫,墙壁上就出现了许多歪歪扭扭的圆圈和形状怪异的小猫小狗,还有形容不出来的东西。
    等妈妈发现时,已经来不及阻止了。生气之余,妈妈问儿子画的是什么,小男孩竟然指着自己的作品,一本正经地把刚才看的动画片的故事情节讲出来了。这时妈妈才恍然大悟,?来儿子利用画笔代替文字,把看到的动画片用独特的方式记录下来了,妈妈听后十分惊讶,和丈夫连连夸儿子聪明。

    吃完晚饭,孩子的妈妈提出了一个建议:给儿子开辟一个专门画画的墙面。这一提议得到了全家人的赞同。孩子的爸爸特别兴奋,他跑到书房,从书柜底下翻出了他上大学时没用完的坐标纸和工程图纸。这都是工程制图所用的大号纸,又厚又白,非常适合给孩子当画板。爸爸把这些纸弄平整,在边条上钻了两个眼,分别用细绳套个绳圈,挂在客厅的一面墙上,就这样,小男孩的涂鸦墙诞生了。
    当天晚上,小男孩高兴地拿起画笔,给家人“创作”了一幅充满幻想的画。在得到了家人的肯定和支持后,小男孩涂鸦的积极性更高了,每天放学回家,还没来得及放下书包,就开始涂鸦,看完动画片,又开始涂鸦,那块小天地成了他表达想象力的快乐园地,他经常边画边笑。每当画满一张,就可以揭下来露出新的一张,既干净又安全,还非常省事。
    ◎支持并鼓励孩子积极涂鸦
    给孩子制作一面涂鸦墙,让孩子自由自在地涂画,是很多幼儿教育家向家长提出的建议。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就开始进入涂鸦期,最喜欢乱涂乱画,这时候家长最好不要粗暴地干涉、阻挠孩子,而应给孩子提供涂鸦的环境,支持孩子的这一爱好。
    孩子在这个年龄之所以喜欢涂鸦,是因为他们这时候表达能力、书写能力都很差,而涂鸦不费事,对孩子来说非常轻松,他们想怎么涂就怎么涂,想怎么画就怎么画。因此,涂鸦成了孩子进行想象、表达心情、传递情绪的一种很好的方式。
    在涂鸦的过程中,孩子能体验到乐趣,获得成就感。因此,父母最好把家里的一面墙粉刷一下,专门留给孩子进行涂鸦创作。同时家长可以告诉孩子,想涂画的时候,就到这面墙上去涂画,不要在其他地方涂画,这样可以保证家庭整体环境不会被破坏。
    ◎不必在意作品的质量和绘画水平
    家长不必在意孩子涂鸦作品的质量,即不要在乎孩子的绘画水平,即使孩子画的线条不直、曲线不美、圆圈不圆、正方形不工整,也不要强求孩子更正,没必要过早地给孩子制定绘画规则。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同样想象力比绘画技巧更重要。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展开想象的翅膀,尽情地去表达自己想象的内容,使孩子的思维潜能得到发掘。

    5.创造“变废为宝”的条件
    垃圾是放错地方的宝贝,只要懂得利用,就可以将垃圾变成宝贝。孩子充满想象力,利用孩子的这一特点,和孩子一起玩“变废为宝”的游戏,既可以调动孩子思考的积极性,还能给孩子制造出更多的新鲜玩意儿。
    生活中,爸爸、爷爷抽完烟后的空烟盒、吃完口香糖的空塑料瓶子,如果你将这些废物巧妙地利用起来,就可以变成日用品,甚至变成孩子的玩具。也许很多家长都发现了一个问题:给孩子买的玩具,孩子没玩两天,就丢在一边不玩了,或者玩坏了。遇到这种情况怎么办呢?
    其实,解决“喜新厌旧”的方法很简单,那就是“变废为宝”,将旧的、坏的东西经过巧妙地修理和整合,变成新的物品或玩具。
    在王诗恩小朋友的家里,几个小朋友围在桌子旁边,在学习用废旧的烟盒做收纳盒。现场本来有点儿喧闹,但在王诗恩妈妈的指导和讲解下,大家变得非常安静。“先把烟盒拆开,然后将四周多余的部分剪掉。”王诗恩妈妈耐心地为孩子们做示范,几个小孩子学着做。3岁的小菲做得最认真,她说:“我要给爸爸做一个漂亮的烟灰缸,作为生日礼物送给爸爸,让爸爸高兴。”
    王诗恩的妈妈边做边说:“做这样一个小物品,既可以用来放针线、小饰品,也可以用来放笔,不过需要用10个烟盒,要花费一个小时来制作。”王诗恩的妈妈这样说是想提醒孩子们要认真地做,还要有耐心。
    经过了一番耐心的制作,王诗恩的妈妈终于带领几个孩子将废旧无用的烟盒制成了一个精美别致的工艺品。看着孩子们脸上洋溢的微笑,王诗恩妈妈的脸上也乐开了花,而王诗恩小朋?则很兴奋地说:“真是太新奇了,就这么剪一剪,粘一粘,就能做出新的东西,以后我要多动手尝试,我要做一个别人没做过的新工艺品。”
    不知家长是否发现:孩子们往往对这些材质特殊、形态各异的“垃圾”很感兴趣,比如牛奶瓶、牛奶盒、鞋盒、纸口袋等,这些东西看似不起眼,甚至被很多人当成垃圾丢到垃圾桶里,其实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孩子爱不释手的玩具。不要小看这些“玩具”,它们不仅取材经济、做法简单,而且对开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非常有帮助。

    ◎制作纸袋头套
    孩子喜欢戴帽子、头套,家长可以用一些很常见的材料,给孩子做一个充满创意的头套。为此需要准备一些材质较硬且比较大的纸袋,颜色最好单一,大小以适合套进孩子的头为宜,还需要剪刀和彩笔。
    制作步骤是:先拿起纸袋,对比一下孩子的头、眼睛、鼻子、嘴巴等位置,剪到适合孩子的大小,然后将眼睛、鼻子、嘴巴等部位的位置剪开。最后用彩笔在纸袋上画出孩子喜欢的动物形象,这样,一个可爱的头套就制作好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把头套戴在孩子头上之前,要仔细检查一下纸袋里是否光滑,不要划到孩子的脸。如果材料充足,家长可以多做几个头套,全家人一起玩。
    ◎制作“啪啪鞋”
    在做“啪啪鞋”之前,需要准备鞋盒子、剪刀、鞋带等物品,制作的步骤非常简单:先找两个大小相同的鞋盒盖,正面朝下放置。然后用剪刀在两个鞋盒两侧中间的位置穿两个洞,再给鞋盒系上鞋带,一双走起路来啪啪作响的“啪啪鞋”就完成了。
    给孩子穿上“啪啪鞋”后,先让孩子慢慢走,等孩子走熟练了,才能放心地让孩子跑跳。家长也可以穿上“啪啪鞋”,再放一些小路障,然后和孩子比赛,看谁先到达终点。通过这个游戏,可以锻炼孩子双脚的灵活性,使孩子玩得更健康。
    ◎制作彩色陀螺
    提到鸡蛋,家长都会将其列为孩子的“禁摸品”,因为鸡蛋易碎,稍不注意就会弄碎,就浪费了。其实,3岁以上的孩子已经可以稳稳地拿住鸡蛋了。而且鸡蛋圆乎乎的样子、滑溜溜的质感,总是吸引着小孩子伸手去摸。因此,?父母的不妨借此丰富孩子的科学常识。
    准备一个生鸡蛋和几个煮熟的鸡蛋,还有水彩笔一套,然后把一个生鸡蛋和一个熟鸡蛋放在桌子上,让孩子辨别哪个是熟鸡蛋,哪个是生鸡蛋。借此机会,家长可以告诉孩子,生鸡蛋转的时候会晃动,熟鸡蛋则相对平稳。然后把生鸡蛋放在一边,把熟鸡蛋放在桌子上,拿出水彩笔,让孩子在熟鸡蛋上画画。画完之后,让孩子将熟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就会有五颜六色的变化,孩子则可以感受旋转带来的乐趣。

    6.营造自由宣泄的环境
    每个孩子都渴望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成长,高兴的时候可以欢呼雀跃,不高兴的时候可以任意发泄,有玩伴的时候可以尽情玩乐,总之要让孩子感到不受约束。这样孩子才能时刻以开放的心态面对生活,乐观成长。
    教育专家陶行知认为,家长需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开放的、积极的成长环境,然后给孩子热切的期望和耐心的等待,让孩子顺其自然地成长。他很明确地表示,孩子的发展,必须遵循天性,绝不能抹杀孩子的创造欲望和玩乐心理,要让孩子自由地发展,孩子才会健康快乐。
    孩子所追求的自由主要包括有一个自由说话、发泄、玩乐的环境。当孩子想表达疑问、表达心情时,父母要让他随意地说;当孩子心情不好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发点儿小脾气,发泄一些内心的不良情绪;当家里来了小朋友时,父母应该允许孩子和小朋友疯玩一下。如果父母能保证孩子有这样的成长环境,那么你就不用担心孩子会形成孤僻、寡言的性格。
    有个孩子在一篇名为“我的自由生活”的文章中写道:
    “我的爷爷是位艺术家,我的妈妈是大学的物理教授,我的家是一个梦幻组合(人文+科学)。爷爷用亲身经历告诉我:做人要坦荡,对世间万物要有感恩之心,即使在逆境中也要努力发现身边的美;妈妈用严谨的物理知识告诉我:世界必有规律可循,只有求真务实才能开拓进取。
    爷爷和妈妈的话对我来说是一种鼓励,让我从小就生活在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小时候我对大自然中的新事物充满了好奇心。我经常趴在地上和蚂蚁对话,坐在鱼缸旁边观察鱼儿是怎么游动的,经常和小?友在屋前屋后躲猫猫。当我心情不好时,我偶尔会大发脾气,这时候爸爸妈妈从来不会打骂我,而是让我回到房间里发泄。每次我发泄了一会儿就累了,然后就静下来思考自己的行为,从而认识到自己的错。

    我的爸爸妈妈非常民主,从我记事起,我就有了发言权,每次家里有什么事情,他们都会鼓励我大胆发表意见。比如,小时候我写作文从来不打草稿,做数学题目也不把每个步骤都写下来。我觉得只要把重要的步骤写出来就可以了,爸爸妈妈都尊重我的做法,他们的态度使我的个性在宽松的环境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这个故事很好地表明了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自由宽松的环境。作为家庭教育的实施者--父母,必须有正确的教育观念,要认识到家庭环境对孩子成长的意义。要摒弃刻板的、严肃的作风,在家里营造轻松活泼的气氛,让家成为一个可以自由表达、自由发泄、自由玩乐的乐园。
    生活中,有些父母性格比较内向,做人做事比较严肃认真,在对待孩子的时候,也保持这一风格,和孩子喜欢锱铢必较,孩子稍犯错就严厉批评。平时不苟言笑,不允许孩子随意发表意见,家里有事也不和孩子商量。当孩子心情不好、生气发脾气时,他们则强制孩子乖一点儿。这些做法往往会使家庭氛围变得很严肃,让孩子觉得有很多限制,这样孩子说话、玩闹、发泄的时候就会有很多顾忌。
    唐老师班上有个女生,平时非常乖,但有一天下课铃刚响,她就尖叫了一声。唐老师循声望去,简直不敢相信她那么乖巧的女孩会尖叫。
    唐老师私下把她叫到一边,问她为什么要尖叫,她低着头,什么话也不说。在确定不是因为班里的事情影响了她的心情后,唐老师征求了她的意见,给她的妈妈打了个电话,了解了一下女孩家里的情况。
    在电话里,唐老师把女孩的反常举动告诉了女孩的妈妈。女孩的妈妈表示,她的女儿最近一段时间不太听话,每次她给女儿讲道理,女儿就会说:“你不要给我讲大道理,我都知道了。”女孩的妈妈表示,自从她买了汽车之后,女儿就变得很反常。唐老师建议女孩的妈妈多和女儿谈心,让她把心事说出来,引导她适当地发泄自己的情绪。

    几天后的一次放学,唐老师碰巧和那个女孩一起走出校门,唐老师问她为什么自己赶车回家?女孩告诉唐老师,自从妈妈买车后,就不再来接她了。唐老师知道,孩子因为妈妈不去接她,而觉得自己被忽视了,因此有了抵触情绪,而且这种不良情绪得不到很好的发泄,所以积累到一起,才会有了那天的“惊天一吼”。
    作为父母,对孩子要仔细观察,有时候我们认为很小的一件事,可能会影响孩子的心情。而当孩子表现出不良情绪时,父母切忌不由分说地斥责孩子“不听话”,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尽情地发泄,然后和孩子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只有让孩子有一个自由说话、发泄的环境,孩子才不会成长在压抑中。此外,下面几点还值得父母借鉴。
    ◎给孩子一个游戏、玩乐的空间
    三四岁的孩子就可以尝试独立睡觉了,孩子有了独立卧室后,父母可以将这间房子安置豪华的照明设备,既可以让孩子将其当成自己的餐厅、书房,也可以让孩子将其当成游戏的场所,只要孩子愿意,父母应该尊重孩子的想法。节假日的时候,父母可以鼓励孩子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让孩子们在你家孩子的房间里尽情地做游戏,相信孩子尽情玩耍之后会更加开心。
    ◎鼓励孩子自由发表观点、意见
    很多家长发现年幼的孩子总是嘴巴不停歇,不是提问题,就是插话,这让很多家长感到烦恼。其实,这是一种好现象,孩子喜欢说话证明他有自己的想法,家长应该鼓励他大胆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观点。比如,经常向孩子提问,引导他去思考、去回答,再比如家里有事情,可以征求孩子的意见,即使最后不能采纳孩子的意见,家长也应该让孩子参与进来。
    ◎孩子发脾气的时候不要强硬干涉
    孩子爱哭闹、爱发脾气,这是很多父母见识过的“闹心”问题,每当孩子大哭大闹、大吼大叫时,很多父母就会呵斥孩子“别吵”“安静”“乖点”,可是这些命令根本不管用。正确的做法应该是让孩子去发泄,父母只需平静地看着孩子,不让他做傻事就可以了。等孩子发泄完了,再给孩子适当的安慰和教育,这样孩子更容易受到教育,同时又给了孩子自由发泄的机会,保证孩子的内心没有受到压抑。

    7.创造感受音乐的空间
    有人说音乐是心灵的语言,音乐的魅力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只有用心才能感受到它给人们带来的无尽喜悦。给孩子创造一个感受音乐的空间,让孩子从小陶醉在音乐中,感受快乐,孩子将来长大后会对生活充满热爱。
    当著名音乐家莫扎特温柔动人的钢琴声响起时,孩子乌黑的眼睛似乎在欣赏、在享受、在陶醉,又似乎在聆听涓涓的细水般的琴声;当圣诗班幽雅洪亮的歌声响起时,当《清晨的祷告》在卧室上空凝聚、碰击,形成旋涡时,孩子会立刻安静下来,然后陷入沉思。
    孩子爱听音乐,这一点是很多研究证明了的。在怀孕期的第20周,母体内的婴儿开始有了清晰的听觉,如果听到莫扎特的音乐,母亲肚子里的孩子会随着节奏起舞,让婴儿反复听优秀的古典音乐,可以培养孩子对音乐的感受力。
    听音乐是对孩子听觉的很好刺激,也是对孩子很好的音乐熏陶。有美国学者认为,尽管婴幼儿对音乐的深刻含义无法理解,但是通过长时间、反复地播放,音乐信息可以进入婴幼儿的大脑皮层,形成音乐信息记忆,等将来婴幼儿思维意识产生后就会逐渐显现出来。
    对于古典音乐,很多人认为比较难欣赏,很少人给孩子听专业的古典音乐。但是科学家经过多年测试发现,在幼儿时期经常听古典音乐的孩子,其智力反应速度和人际交往能力都会明显强于不常听音乐的孩子。美国加州大学的某生理学家曾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他们让38名大学生听莫扎特的钢琴曲10分钟,然后分别接受智商测试。结果表明,这些大学生的智商都增加了8~9分。
    总而言之,音乐是美好的东西。有的音乐?使人精神焕发,有的音乐能使人感到轻松愉快,有的音乐能使人感到振奋,从而产生积极向上的力量,有的音乐能使人心旷神怡。当有益的音乐进入孩子的大脑后,可以使人体脏腑、经络调和,气血、精神旺盛,对孩子的情绪能起到激发作用,就如贝多芬说的:“音乐可以使人类的精神爆发出火花。”

    值得注意的是,只有让孩子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听音乐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如果随意性地、不间断地刺激孩子,就没有多大的意义了。每天最好听两次,每次20分钟左右,而且选择在固定的时间进行,音量不宜过大,否则会让孩子感到烦躁。
    “风儿静,月儿明,树叶遮窗棂呀。蛐蛐唧唧叫,好似那琴弦儿声啊;琴儿轻轻弹,声儿那么动听,摇篮轻摆动啊!宝宝轻轻闭上眼,睡了那个睡在梦中。”妈妈哼着摇篮曲,轻轻地拍着孩子,孩子在妈妈的歌声中悄然入睡。
    生活中,很多母亲会用摇篮曲来对孩子进行“催眠”,让孩子听了催眠曲,安静地进入梦乡。其实,这也是对孩子的音乐启蒙,是在开启孩子的智慧。著名大文学家雨果就说过这样的话:“开启人类智慧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文学,一把是数学,一把是音符。”
    尽管小孩子不能理解音乐的内涵,但是却能感受音乐的柔美旋律,还可以发展孩子的听力。孩子醒着的时候,给他播放舒缓的音乐,慢慢培养他对音乐的感知力。如此自然美妙的音乐,会让孩子感到轻松愉悦,并逐渐喜欢上音乐。因此,家长最好给孩子创造一个感受音乐的空间。
    ◎给孩子创设感受音乐的场地
    在家里留出一小块地方,购买一些音乐玩具,比如会唱歌的小动物,儿童敲打乐器、电子琴、儿童手风琴等,让孩子随意地敲打,主动听各种不同的声响,模仿小动物的发声来感知音的高低。家长可以因势利导,播放一些小兔、大象的音乐,让孩子感知一些不同的曲调。
    ◎举办家庭音乐会
    相信现代家庭都有音响设备、电脑,父母可以选一些反映孩子思想感情和生活情趣的音乐,每天和孩子一起欣赏,还可以和孩子一起边听边跳,或者大人给孩子伴唱伴舞助兴。如果条件充足,还可以开办家庭音乐会、周末音乐会,邀请亲朋好友家的孩子来参加,轮流表演节目。如果孩子看出了成人对音乐的重视和兴趣,那么他们也会受到很大的鼓舞。
    ◎利用音响设备让孩子接触音乐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孩子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家里的电视机、录音机、电脑等,都能播放音乐,有些家庭还有钢琴、电子琴或其他乐器,这些条件都是孩子学习音乐的基础。家长可以让孩子收看丰富多彩的音乐节目,让孩子跟着哼唱、表演。经常接触音乐,时间久了,孩子就会逐渐爱上音乐。

    8.保持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
    家庭是孩子生活和学习的主要场所,家居环境是否整洁卫生,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家居环境包括家具的陈设布置、用品整齐、桌椅沙发等用品的清洁等方面,清洁卫生的家居会让孩子生活得舒适愉快,养成专心学习、爱卫生、做事有条理的好习惯。
    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是孩子成长的重要保障,一个从小生活在干净整洁的环境中的孩子,很容易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反之一个从小生活在乱糟糟、脏兮兮的环境中的孩子,则很容易染上不良的生活习惯。另外,由于年幼的孩子喜欢随手抓起东西往嘴里放,这就更要求保持干净的家居环境。这不仅关系到孩子习惯的养成,还关系到孩子的健康成长。
    在保持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的同时,家长需要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参与进来,因为孩子是家庭的一员,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也有孩子的一份责任。而且让孩子参与进来,让孩子知道营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有助于孩子更好地维护家庭环境的整洁卫生。
    我们知道,室内的整洁卫生会让人感到舒适愉悦,所以从小培养孩子爱干净、讲整洁的习惯对孩子将来有重要的影响。可是现实中很多孩子都不爱讲卫生,究其原因是什么呢?
    一是爸爸妈妈大包大揽。
    现在很多家庭只有一个孩子,一家人围着孩子团团转,把孩子照顾得无微不至,很多本应该由孩子做的事情,都被父母包办了。这样就有意无意地剥夺了孩子做事的机会。比如,当孩子玩完玩具不收拾时,家人会马上帮孩子收拾好。久而久之,孩子就会认为那些玩具应该由大人收拾,于是就会对大人产生依赖情绪,没有了收拾玩具的意识。这样孩子就不可能保持整洁的习惯。

    二是爸爸妈妈没做好榜样。

   爸爸妈妈是孩子最亲近的人,他们的一举一动对孩子都有很大的影响。如果爸爸妈妈自己不爱整洁,不讲卫生,很少收拾家里,没有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那么孩子就会受到强烈的暗示,自然难以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
    如果家长想改变孩子不爱整洁、不讲卫生的毛病,不妨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做好孩子的榜样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榜样,要想孩子养成爱整洁、讲卫生的习惯,爸爸妈妈就要言传身教,以身作则。在生活上,要把家里整理得井然有序,不把物品乱丢乱放。不随手丢垃圾,垃圾桶里的垃圾及时倒掉,不随地吐痰,等等;在学习上,看完书后要及时把书桌整理好,当天的事情当天完成;在家里,努力为孩子营造一个整洁舒适的家庭环境,让孩子耳濡目染。慢慢地,孩子自然会学着父母那样变得爱整洁、讲卫生。
    ◎放手让孩子做自己的事情,自己去体验
    很多孩子经常把玩具、书籍、家具弄得一团糟,而父母往往看不下去时,就会大声把孩子呵斥到一边,然后帮孩子整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应该是放手让孩子去收拾玩具、整理书籍,把家具摆好。在讲卫生方面,父母可以教孩子刷牙、叠被子、扫地、抹桌子等,让孩子从小养成这些卫生习惯,培养孩子独立生活的能力。
    ◎和孩子制定家庭公约,违者受罚
    和孩子制定家庭公约,共同营造一个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比如,不允许乱扔果皮纸屑,垃圾要放到垃圾桶里;自己的被子自己叠,自己的床单自己整理;进门脱鞋,饭前便后洗手等等。孩子参与了家庭公约的制定,自然会增加遵守的热情。如果违反了这些公约,应该给予一定的惩罚,比如,谁忘了饭后洗手,就惩罚谁收拾碗筷、洗碗。
    ◎不要忽略了家庭的精神环境
    很多父母强调居室环境的漂亮干净,却忽视了精神垃圾对孩子的污染。比如,他们不在乎语言的文明,经常在孩子面前爆粗口、发脾气,侵蚀了孩子内心的纯洁,严重影响了孩子的身心健康。有些夫妻关系不好,经常吵架,开口便骂,举手便打,对孩子的身心健康也会有很大的影响。还有很多家长喜欢抽烟,经常弄得家里烟雾缭绕,直接影响孩子身心的发育和成长。因此,想要保持整洁卫生的家居环境,父母必须重视精神环境的整洁卫生。

 

    第五章 把家变成游乐场
    游戏是孩子生活的主题,在游戏中孩子的四肢和大脑能得到锻炼,孩子会明白很多道理,变得越来越成熟。因此,父母应该鼓励孩子去游戏,并努力给孩子提供游戏的素材。当然,比起给孩子买玩具,让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去发掘玩具更有意义。
    1.锅碗瓢盆皆可“玩”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随手拿起一个东西就津津有味地玩起来,在孩子眼里,?活用品也可以当玩具。因此,家长没必要把生活用品和孩子的玩具截然分开,只要孩子愿意玩,就算他玩锅碗瓢盆,家长也要支持他,让孩子玩得开心,越玩越聪明。
    “我家孩子太调皮了,什么都拿来玩……”很多家长这样抱怨孩子,为什么呢?因为孩子喜欢摆弄锅碗瓢盆,喜欢玩“不该玩”的东西。在家长看来,生活用品不是拿来玩的,孩子如果玩就是调皮,就是“不正经”。
    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
    爸爸见瑶瑶在摆弄锅盖,他没有制止,而是观察她?只见瑶瑶把锅盖拿起来,一拿就拿动了,有时没拿住,锅盖掉到锅上,发出响声,她觉得很好玩,马上捡起锅盖,再一松手,放回锅盖。就这样,瑶瑶不停地玩弄锅盖,听锅盖发出的声响,她觉得很有趣,不时哈哈大笑。
    有时候,瑶瑶把一个瓢拿在手里玩一个小时,也不觉得厌倦,爸爸从来不会说她。因为爸爸认为不断重复一个动作对瑶瑶来说是获得经验的必要过程,只要是没有危险的东西,只要瑶瑶愿意,他都会鼓励瑶瑶玩。
    可是瑶瑶的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只要她见瑶瑶在厨房里玩弄锅碗盆瓢,她就?不住把瑶瑶轰出来。她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她认为:第一,厨房是有很多危险物品的,比如煤气、菜刀等,孩子进来后很容易发生危险;第二,家里总要有一个相对神秘的空间,这样孩子才会始终充满探索的兴趣。

    瑶瑶妈妈的观点固然有一定道理,但她不知道有时候孩子爱玩父母给他买的玩具,但有时候却喜欢玩生活用品。只要是孩子弄得动、搬得动的东西,在她眼里都是玩具。只要是没有危险的玩具,父母就应该支持孩子玩,尽量让孩子在生活用品中寻找快乐。
    不过,支持孩子玩生活用品,并不等于说什么东西都让孩子动,而是根据孩子的需求和爱好,给孩子准备一些生活素材,让他动,让他玩,以满足他的发展和成长。比如,有的孩子爱抓米、抓豆子,大人可以把米和豆子放在碗里,把碗放在桶里,让孩子去抓,这样既能避免孩子把米或豆子弄到地上,浪费了米或豆子,又不至于把家里弄乱。以下几种生活游戏值得让孩子玩一玩。
    ◎筷子敲碗的游戏
    给孩子准备几个大小、材质不同的碗,一双筷子,将碗一字排开摆放在桌子上,让孩子随意地敲击,敲不同的碗会发出不同的声音,让孩子试着总结不同的碗敲出来的声音的特点。父母还可以让孩子边哼唱儿歌,边敲击不同的碗,演奏出不同的节奏和韵律,这样能训练孩子的韵律感和听觉能力。
    不过值得父母注意的是,在吃饭的时候最好别让孩子拿筷子敲碗,因为这种行为是不礼貌的,特别是在别人家做客时,如果在吃饭的时候敲碗,是对主人的不满,也是缺乏教养的表现。
    ◎装两盆水和孩子打水仗
    找两个盆子,装满两盆水,两个盆子之间距离适当(根据孩子年龄的大小,孩子手臂力量的大小),放在孩子能把水拍出的地方,然后和孩子打水仗。这种游戏需要两个人玩,或者父母参与进来,或者让孩子和小朋友玩,当然,这个游戏适合夏天玩。

    2.玩积木,永远不落伍
    积木是永远不落伍的玩具。大量的专家学者经过观测和研究发现:积木是开发孩子逻辑思维、锻炼孩子动手能力、培养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好玩具,难度较大的积木还能培养孩子的耐性。因此,鼓励孩子玩积木,是很有必要的。
    积木是家长熟悉的,也是孩子玩过的玩具。它被称为十大启智玩具之一,但实际上很多家长并不知道积木的神奇价值,他们只知道孩子喜欢玩,就买给孩子玩,至于孩子玩得怎么样,他们不太在意。很多孩子玩了几下积木就不玩了,让那么多漂亮的积木躺在柜子里睡大觉。
    儿子3岁的时候,张先生给他买了很多积木,并兴致勃勃地邀请儿子一起盖大楼。张先生刚垒个基座,儿子就一巴掌把基座拆了。反反复复好几次,张先生觉得索然无味,就不再和孩子玩了。
    突然有一天,妻子发现张先生不再和孩子玩积木了,就问他原因,得知孩子是个“捣乱分子”,妻子表示要从孩子的兴趣出发。张先生没好气地说:“兴趣?捣乱分子的兴趣在哪里呢?”?子笑着说:“你看我的,我一定会让孩子爱上玩积木。”
    妻子想起儿子最爱看她做饭,只要她一进厨房,儿子就会像跟屁虫一样尾随而至。而且儿子似乎很有天分,与做饭有关的事情,只要他看一遍就能记住,还经常一边看一边“指导”:“妈妈,该放盐了。”“妈妈,快点儿搅一搅啊。”妻子想到一个问题:能不能拿积木做饭呢?
    一天,妻子拿出积木,先是试探性地说:“儿子,妈妈肚子饿了,想吃蛋炒饭。”说着,把一块黄积木挑出来,在地上轻轻一磕,然后把它放在盒子里,再挑出两块细长的积?,在盒子里不停地搅动,同时还作说明。儿子先没有明白,等他发现妈妈在锅中又炒又翻时,他就明白了,也学着妈妈的样子从积木堆中挑出“鸡蛋”“筷子”“米饭”,然后虚拟一把“蛋炒饭”。最后儿子把积木捧给妈妈,说:“妈妈,蛋炒饭做好了,吃饭吧!”妈妈假装很香的样子,两三下就把它“吃掉了”。

    后来妈妈发现,一旦儿子进入一个虚拟世界,他就会有超强的模仿能力,他会把生活中很多事情加以想象地描绘出来。很快,儿子就爱上了积木,他一会儿把黄条的积木拿起来当黄瓜,又是切又是炒,一会儿又用几个积木拼出油壶,然后往“锅”里“倒油”。
    妈妈仔细观察儿子,发现他在选取模仿物时是动了脑子的。比如说,他绝不会把四方形的积木拿来当筷子,也不会把一块白色的积木拿来当黄瓜。每次游戏时,他总是很努力地在积木堆中寻找符合现实中的物品颜色、形状的积木来替代他想要的道具。如果找不出相似的积木,他就会用几个积木来拼接。这对发展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很有帮助的。
    生活中,当成人的思维被“固化”以后,常常会不自觉地限制一些玩具的玩法。有时,孩子创造性地玩出了一些新奇的招法,父母会认为孩子在捣乱,不会玩。在引导孩子玩积木的时候,有些家长也经常墨守成规。张先生的妻子引导儿子玩积木的做法,可谓别出心裁,真正给很多家长上了一课。
    积木看似简单,实际上有很多功能。正是因为它简单,所以才能给孩子留出无穷的想象空间。下面是玩积木带给孩子的好处,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锻炼孩子手眼的协调能力
    堆积木的时候,孩子要灵巧地使用双手,同时眼睛要看好积木,这就可以促进孩子手部精细动作的发展。当孩子将零散的积木堆成复杂的物体时,他的眼手协调能力就得到了锻炼。
    ◎培养孩子的观察能力
    在孩子搭一座房子之前,他要留意生活中的房子是什么形状,这就促使孩子去观察,然后在玩积木的时候,把对生活的观察用积木表现出来。就这样,孩子的观察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培养。

    ◎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
    玩积木的时候,最好让孩子邀请其他小朋友一起参与,这比一个人独自玩积木有趣很多。在多人玩积木的时候,孩子们之间经常会讨论甚至是争论,这很容易激发孩子的灵感,锻炼孩子的沟通和协调能力,从而提高孩子的人际交往能力。
    ◎让孩子学到更多的知识
    孩子在玩积木的过程中可以学到很多数学知识,认识很多图形,比如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等。
    父母需要注意的是,要选择适合自己孩子年龄段的积木。这样可以有针对性地训练孩子的各种能力,让孩子更好地在玩中学习,在玩中进步。
    0~1岁的孩子,伸手可以抓东西,这时候就可以让孩子接触积木了。父母可以把两三块积木放在毛巾上,让孩子拉动,这会使孩子对移动的物体感到好奇,紧接着孩子就可能伸出小手来抓这些移动的积木。父母还可以让孩子把积木放进桶里又拿出来,从而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
    1~2岁的孩子,开始有了主动性,可以动手进行简单的操作。这时候给孩子一些积木,让他玩排列或堆叠的游戏。刚开始时,父母可以搭给孩子看,然后启发孩子自己用积木来搭火车。因为很多孩子在刚开始玩积木的时候,会将积木排得长长的。
    3~4岁的孩子开始有了立体的概念,这时候可以让孩子学习搭建三维积木。通过积木家长可以帮助孩子认识各种几何图形之间的关系,还可以教孩子按照已有的图样搭积木,培养孩子的观察力。
    5~6岁的孩子想象力丰富,这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搭建积木。无论孩子搭出什么样的图形,父母都有必要肯定孩子的作品。这样可以使孩子的想象力得到充分的发挥,还能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思维。

    3.户外游戏省钱又有趣
    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特点,都有季节性的户外游戏,陪孩子外出走一走,呼吸新鲜空气,做一些游戏,让孩子在户外摸爬滚打,接受风雨的洗礼,对孩子的成长是很有帮助的。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很多幼儿身体的各项发育指标都有了明显的提高。但是孩子的体质改善得并不明显,不少独生子女的体质甚至呈下降趋势。主要表现为一到秋冬季节,就经常感冒,而且感冒一大片,这说明孩子的抵抗力很差。有些孩子稍微运动一下就累得不行了,肺活量下降很多。
    据有关调查显示,很多幼儿的速度、耐力、敏捷性、协调力等多项身体素质都无法达到规定的标准。这种现象值得我们深思,为什么生活水平提高了,营养丰富了,孩子长胖了,长高了,体能却下降了,原因究竟在哪里呢?当我们看到以下几个镜头时,似乎应该有些顿悟。
    镜头一:夏强从一出生,就被全家人当成宝贝呵护着,走到哪里都有大人跟着他。三四岁原本是孩子最好动的时候,可是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对他不放心,不让夏强跑跳,他们说那样很累,还会出很多汗,会把身体弄得脏兮兮的;他们不让夏强踢球,说踢球很容易摔跤,搞不好还会扭伤胳膊;他们不让夏强坐滑梯、攀登架,说那太危险,怕孩子出意外。于是,夏强只能生活在家人的保护中,偶尔做点儿轻微的活动。
    镜头二:晴晴先天体质较弱,出生不久就大病一场,还住了几次医院。爸爸妈妈一致认为,要好好保护晴晴,成天不让她出门,害怕冷风吹着她,害怕烈日晒着她。成天待在家里的晴晴几乎没有朋友,她的朋友是洋娃娃、毛毛熊。晴晴根本不知道什么是运动,她也没有运动的意识。等她上幼儿园时,老师发现她非常愚钝,动作很慢,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儿……

    镜头三:峰峰非常好动,3岁的时候,曾不慎摔倒,磕掉了牙。父母非常担心他出现大的意外,不让他跑动,担心他再出现什么闪失,还经常督促他走路看脚下,爸爸妈妈对峰峰说:“只要你不在外面闹,在家怎么玩都可以。”开始峰峰很不习惯,因为房间里没什么好玩的,只有那些“死”玩具,又不能跑不能跳。不过时间长了,他就慢慢习惯了。在家里能做什么呢?只有看动画片了。不久之后,峰峰眼睛就近视了,戴上了高度近视眼镜……
    看到这些镜头,或许我们大概知道目前幼儿的体质为什么会下降了。因为家里只有一个孩子,家长对孩子格外爱护,不让孩子玩闹,生怕孩子有什么闪失。这就导致孩子没有机会自由地在户外奔跑、跳动,孩子失去了运动的机会,失去了儿童的天性--好动,身体得不到锻炼,自然影响体质的增强。
    有句话叫“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雨的打击”,从小生活在温室中的孩子,即使有才华,有学识,长大后也难在大风大雨的社会环境下乘风破浪。而且从小生活在温室中,习惯了顺境,长大后稍微遇到一些不如意的事情,受到儿打击,就可能无法承受。这就是很多独生子女的弱点--抗挫能力较差,试问这样怎么能独立面对将来的生活呢?
    此外,很多家长认为孩子的身体很好,没有必要运动。有的家长还说,孩子整天在家动个不停,运动量早就够了。实际上,他们陷入了一个误区。孩子的成长离不开户外运动,室内运动无法取代户外运动。尤其像奔跑、跳跃、攀爬、骑车等运动,对促进孩子肌肉力量和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性很有帮助。
    户外运动不用什么花费,却能让孩子享受很多乐趣。因为户外空旷,能让孩子感到自由。户空气清新,能让孩子感到更有精神。在户外追逐、打闹、嬉笑,像鸟儿一样飞翔,像鱼儿一样游荡,是很多孩子所期望的。而且一年四季,每个季节都有不一样的户外游戏,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玩玩吧
    ◎春天里百花开,和孩子一起看花海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让孩子躲在家里简直浪费了这个美丽季节给我们的恩赐。父母应该多带孩子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和孩子一起欣赏绚丽多彩的花,看辛勤忙碌的蜜蜂,和孩子一起拍照留影,和孩子一起嬉戏打闹,相信孩子一定会铭记这种欢快的时光。
    ◎夏天和孩子一起玩水
    有人说孩子是水做的,因为孩子总喜欢玩水。当一场大雨降临之后,小溪暴涨,和孩子换上雨靴,一起到小溪边玩水,让孩子感受炎炎夏日中凉爽的片刻。玩水的时候可以鼓励孩子放肆一点儿,父母和孩子可以用手互相把水往对方身上泼。相信即使孩子全身都湿透了,他也会乐得合不拢嘴。
    ◎秋天和孩子一起感受丰收的喜庆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父母带着孩子到大自然中去,看果树上挂满硕果,看金黄的谷物等待收割,和孩子感受丰收的喜庆气氛,给孩子讲收获与耕耘的关系,让孩子明白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的道理。如果有条件,父母可以带着孩子到乡下,到田间和孩子一起体验收割谷子的乐趣,让孩子在体验中感受生活,感受劳动。
    ◎冬天和孩子堆雪人、打雪仗
    冬天户外寒风凛冽,很多父母害怕孩子受冷,就把孩子关在家里。越是下大雪的天气,父母越怕孩子冻着了。其实,孩子并不怕冷,他们怕的是看着外面银装素裹的世界,没有自己玩耍的身影,他们最期待和父母一起在户外堆雪人、打雪仗。那么父母为何不满足孩子呢?给孩子做好保暖措施,和孩子一起到洁白的世界中去,一起堆雪人,和雪人合影,还可以和孩子打雪仗,一起感受曼妙的冬季。在这样的户外运动中,孩子的体质自然而然得到锻炼,孩子既收获了快乐,又收获了健康,这是多么幸运的事情啊!

    4.与孩子一起制作玩具
    玩具是孩子儿时的伙伴,只要孩子有所求,大多数父母都会满足孩子。不过,面对昂贵的玩具费用,鼓励孩子动手制作玩具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这样既能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培养孩子的创造力,还能节省一些玩具费用。
    无论是变形金刚,还是奥特曼,抑或是加菲猫、咸蛋超人,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小小的玩具,卖价不菲。可是孩子就是喜欢,家长能怎么办呢?不给孩子买,孩子会感到失望和沮丧,给孩子买,又要破费。有没有两全其美的方法呢?当然有,那就是给孩子购买或搜集一些素材,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孩子的好奇心得到了满足,动手能力得到了培养,还可以促进亲子交流。
    在刘女士的家里,孩子的玩具堆了好几箱。但这些玩具绝大部分是和孩子一起制作的,只有少部分是从玩具店买来的。买玩具的目的也是为了模仿制作,孩子非常喜欢动手制作玩具。其中有一只塑料飞机,是儿子花了一个星期的时间,用平时废弃的塑料做成的。
    刘女士表示,平时只要有空,儿子就会和爸爸妈妈一起做玩具。“现在我们的‘作品’多达25种,各种各样的都有,比如汽车、飞机、轮船、鸽子、老鼠等,制作这些玩具之前,我和孩子爸爸通常会教孩子,有些是孩子自己亲手创作的,每当这时我和孩子爸爸就会夸奖孩子。”刘女士如是说。
    当某报记者调查十几位家长,问他们是否愿意花点儿精力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时,有70%的家长表示愿意,他们认为花点儿精力可省下不少钱,再说动手制作玩具能培养孩子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这对孩子的成长教育非常有益。
    的确,市场的玩具新颖、艳丽,但价格比较昂贵。家长与其花大钱给孩子买,不如花小钱给孩子找来材料,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这不仅是享受天伦之乐,还是很有教育意义的活动。那么家长具体该如何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呢?

    ◎和孩子一起制作生活类的玩具
    父母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的时候,尽量选择一些生活化的材料。比如,沙土、彩泥、积塑、穿珠等材料在现实生活中都容易看得到、摸得到,这些材料也容易找得到。制作的玩具不宜脱离孩子的认知世界,这是和孩子制作玩具时的一大原则。孩子很早就用感官去观察、倾听、感受周围的世界,因此制作孩子见过的玩具,孩子会觉得比较有趣,而且他们怎么玩也不会玩腻。比如车辆、房子、动物等,这样能调动孩子动手动脑的积极性,使孩子主动和父母一起制作。
    ◎在制作玩具的过程中要鼓励孩子动手
    在和孩子一起制作玩具的过程中,家长应鼓励孩子和大人一起动手。一些比较简单的活儿,可适当让孩子亲自来完成。一些较难的活儿,家长可以启发孩子动手,或者给孩子示范。在制作玩具的时候,不要忘了和孩子交流,这样对促进亲子感情很有帮助。
    ◎将制作的玩具陈列出来,展示给大家欣赏
    和孩子一起制作的玩具,对孩子来说,也是一种不小的成就。把孩子的作品陈列在客厅,让大家一起欣赏,尤其是有客人来时,家长可以借题发挥,向客人介绍一下孩子制作的玩具,给孩子一些肯定性的评价,这对孩子来说无疑是一种至高无上的赞誉,孩子听了定然会欣喜不已。

    5.角色游戏让孩子明白社会百态
    每个人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有了自己特定的角色。明确自己的角色,才能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情。父母让孩子参与到角色游戏中,可以大大提高孩子动手、动脑、语言的能力,使孩子更好地熟悉生活,熟悉自己的社会角色,从而以更加成熟的心态面对生活。
    孩子从出生的那天起,就有了自己的社会角色。在家里,他是孩子;在学校,他是学生;等他长大了,将会娶妻生子,将成为丈夫,成为父亲;在工作岗位上,他是一名职员或领导。女孩也如此。
    如果孩子长大了在社会上、在家庭里所担当的角色很出色,那么他就能在工作上、事业上、在家庭上、在人际关系上获得成功。因此,从小就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角色,培养孩子对自身角色负责任的精神是非常重要的。
    在帮助孩子认识角色的时候,父母不妨多利用角色游戏,这样能更好地丰富孩子的想象力,增长孩子的见识,让他明白更多事理。
    当周女士和女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她让女儿先后担任了三种不同的角色:司机、乘客、售票员。三种不同的角色赋予了不同的责任和义务,需要做不同的事情。当司机的时候,要遵守交通规则,要对乘客的生命安全负责;当乘客的时候,要礼貌乘车,主动买票,不在车上乱丢垃圾;当售票员的时候,要礼貌地与乘客打交道,认真地售票、查票,还要主动为老幼病残孕等特殊乘客找座位。
    当周女士和女儿玩“孩子和妈妈”的游戏时,她让女儿扮演妈妈,自己扮演孩子。女儿教她怎么洗手,并教她爱清洁、讲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等等。在游戏中,女儿必须模仿成人的语言、行为和动作,这就促使她进一步了解身边的人和事,培养了她的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最值得一提的是,角色游戏能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父母,对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很有意义。

    周女士和女儿一起玩角色游戏的时候,并没有准备什么特殊的道具,她们一般都是就地取材。比如,女儿玩“开汽车”的游戏时,周女士会给她摆几张椅子,用一只脸盆当汽车的方向盘,几张小纸片当车票。女儿很聪明,她把自己的洋娃娃放在椅子上当乘客。这个做法赢得了周女士的极大赞赏。
    生活中,不少家长没有认识到角色游戏对孩子的重要性,低估了孩子在角色游戏中的聪明才智,更是很少和孩子一起玩角色游戏。他们只知道让孩子一本正经地学习书本知识,却不知这样很容易封闭孩子走向社会学习的大门,使孩子失去一种有效的学习途径。
    之所以说角色游戏是孩子学习的有效途径,是因为通过角色游戏能让孩子轻松明白一些道理。这些道理如果只靠父母对孩子进行口头教育,是很难被孩子理解和吸收的。但通过角色游戏就能很轻松让孩子明白做家务和体谅父母的意义。比如,让孩子当妈妈,负责家里一天的柴米油盐、做饭、洗衣、打扫卫生等事情,孩子就能真正体会到做妈妈的难处。这样一来,孩子就懂得了为父母减轻负担,平时学会做自己该做的事情,不搞破坏。
    此外,让孩子充当医生的角色,让他学会照顾病人;让孩子充当老师的角色,让他学会给同伴辅导功课;让孩子充当爸爸的角色,才知道赚钱多么辛苦……这些体会只有当孩子在特定的角色中才容易感受到。
    比如,想让孩子养成助人为乐的习惯,可以和孩子开展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老太太,过马路的时候父母搀扶他,这样孩子就很容易明白老人需要大家的帮助。如果父母不通过角色游戏来教育孩子,而是干巴巴地对孩子进行说教,孩子就不那么容易明白助人为乐的重要性。
    ◎让孩子扮演医生、护士,使孩子懂得如何照顾别人

    不少家长反映现在的孩子没有同情心,不懂得照顾人,那么不妨和孩子玩角色游戏,让孩子扮演医生或护士,家长扮演病人,让孩子(医生)给家长(病人)看病,通过询问病情,让孩子学会与人沟通。然后让孩子(护士)照顾家长(病人),让孩子学会怎样照顾人。偶尔和孩子一起玩这种游戏,有助于培养孩子的同情心,让孩子学会关心、照顾别人。
    ◎让孩子扮演服务员,学会与顾客打交道,服务顾客
    如今不少独生子女娇生惯养,在外面不懂得尊重人,尤其是对一些普通职员,比如服务员。因此,让孩子扮演服务员,让孩子与顾客打交道,看看顾客是怎样对待自己的,有助于唤醒孩子内心对他人的尊重。
    在饭店吃饭,客人的要求不一样,有的要吃米饭,有的要吃面条,或者一时来了很多客人,这时服务员该怎样处理呢?父母可以通过角色游戏来教会孩子,使孩子体会到做服务员的难处,学会与人交往。
    总之,让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模仿成人的言行举止,体验成人的感受,这是很有意义的角色体验,对孩子将来承担社会角色很有帮助。

    6.利用电游培养亲子感情
    很多孩子对电子游戏、网络游戏如痴如醉,经常偷偷到网吧上网,让父母感到很无奈。事实上,如果父母陪孩子玩电子游戏、网络游戏,是有助于培养亲子感情的,这样可以有效地预防孩子长大后迷恋网络游戏。
    有人说,孩子玩游戏对成长很不利,很多家长明文禁止孩子进网吧,生怕孩子染上网瘾,影响学习。其实,让孩子玩游戏并没有什么好怕的,关键是要注意玩游戏的尺度,再者父母要把好关,什么样的游戏让孩子玩,什么样的游戏不该玩,应该旗帜鲜明地告诉孩子。
    上幼儿园的振宇期末考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爸爸得知这一消息后,喜不自禁。虽然他不是很在乎孩子的学习成绩,但毕竟儿子取得了好成绩,因此,激动之余说了声:“该奖。”
    “奖什么呢?”振宇不假思索地问。
    “宝马配英雄,宝剑赠壮士。你最喜欢什么呢?”爸爸故意卖个关子,让儿子去接。
    振宇斩钉截铁地说:“打游戏。”
    不等爸爸应允,他已经冲向了书房的电脑,嘴里高喊着:“玩游戏,我要玩个痛快!
    振宇怎么这么爱玩游戏呢?说起来还是爸爸一手培养的。两年前的一天,爸爸带着振宇逛街,经过网吧,听见屋子里的小孩大呼小叫,那欢呼雀跃的声音吸引了振宇。爸爸那天心情好,索性带着振宇进网吧一探究竟。谁知道振宇进了网吧后就盯着别人的电脑屏幕不肯走,爸爸大方地给他要了一个位子,教他一些简单的电脑操作技巧,比如怎么开机,怎么用鼠标,怎么打字,怎么打开网页,怎么搜索资料,等等。振宇一时半会儿玩不会,又去当观众,原来他迷上了看别人打游戏。

    当时家里没电脑,爸爸三天两头去网吧,从那以后,爸爸身边便多了一条甩不掉的小尾巴。振宇非常聪明,看了两三次,居然学会了玩游戏。每次父子俩牵手钻进网吧,爸爸不担心什么,倒是网吧老板替他操起了心。有一次,网吧老板笑着对他说:“人家孩子来网吧玩,家长来捉,你倒好,带着孩子来玩,我真没见过你这种家长。你不怕影响孩子学习吗?”“不怕,有什么好怕的!”振宇爸爸不假思索地回答。
    如今,家里有电脑了,下载游戏更方便。每次玩一个新游戏的时候,爸爸都会陪振宇一起玩。父子俩经常玩得不亦乐乎,两人聊起游戏来也非常兴奋。
    玩游戏对开发孩子的智力很有帮助,因为电子游戏本身就是高智商的产品,要玩好就必须用心学习。而且越是让孩子尽情地玩游戏,孩子玩得尽兴,学得也尽兴,学习的效率很高;越是不让孩子玩游戏,孩子越想玩,学习的时候也想着玩游戏,甚至一有时间就偷偷地玩。
    要知道,贪玩是普天下孩子的天性,孩子总是要玩的,不玩这个,就玩那个。与其堵,不如疏,与其禁止孩子玩游戏,不如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玩的时候和孩子沟通,增进对孩子的了解,更好地引导和教育孩子,使孩子玩完了不再恋着,玩完了安心地学习和做其他的事情。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有几个问题值得家长注意。
    ◎每次玩游戏的时间不宜过长
    玩游戏讲究一个“度”,适度和孩子玩游戏是一种享受,享受亲子间的那种亲密的感情。过度玩游戏,就变成了一种浪费。这里的适度表现为每次的游戏时间不宜过长。因为时间过长,孩子的视觉会疲劳,对孩子的视力不好。因此,父母和孩子一起玩游戏的时候,要记得适时提醒孩子休息,休息的时候和孩子闲聊一下,既可以聊玩游戏的经验,也可以聊聊别的事情,使彼此保持精神愉悦。

    ◎每次玩新游戏的时候家长要把关
    游戏的种类数不胜数,当孩子玩厌了一个游戏,开始玩一种新游戏时,父母应该做好把关工作,什么样的游戏该玩呢?那些对孩子有启发性的游戏,能促进孩子能力提高的游戏可以玩,那种暴力、血腥、色情游戏绝对不能让孩子玩。比如,有些足球、篮球游戏,象棋、军棋游戏,扑克牌、桌球游戏等,对孩子有益智的作用,家长不妨和孩子一起玩。比如和孩子玩踢球游戏,看谁进的球多,激发孩子的竞争意识;和孩子玩象棋游戏,引导孩子通过下棋明白一些道理。
    ◎玩游戏的时候不要刻意让孩子赢
    很多父母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总是故意让孩子赢,这样很容易导致孩子产生骄傲情绪,万一哪次孩子输了,他会接受不了输的结果。这就是我们常说的“输不起”,一个输不起的孩子,是经不起打击的,是很难学会坚强面对失败和挫折的。正确的做法是,在和孩子玩游戏的时候尽量表现出真实水平,不刻意让孩子,磨炼孩子面对失败的勇气,激发孩子求知的欲望。

    7.文字游戏激发学习欲望
    文字游戏妙趣横生,经常和孩子玩这类游戏,可以丰富孩子的文字积累,使孩子掌握更多的词汇。经常玩文字游戏有助于锻炼孩子的思考力,使孩子变得更聪明。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文字游戏是孩子的伙伴,这些简单有趣的游戏,对激发孩子的学习欲望、调动孩子的积极性非常有帮助。小时候,一听到猜字谜,孩子就会高兴得手舞足蹈,参与的兴致非常高。既然如此,父母何不抽时间和孩子玩玩文字游戏呢?
    春节的时候,于先生的姐姐和妹妹来家里住了几天,他的两个外甥女萍萍和圆圆也跟着来了。两个小家伙不经常见面,这次在舅舅家重逢,自然很亲切,加之于先生的儿子和她们年龄一般大,因此三个孩子整天打打闹闹,有说有笑。
    一天,外甥女萍萍问于先生:“舅舅,为什么天安门一直站在北京呢?”
    于先生不假思索地说:“因为天安门建造的时候,就选在北京呀。”“舅舅答错了,真是大笨蛋。因为天安门不会走,所以一直站在北京。”萍萍和圆圆哈哈大笑起来。
    于先生这才发现自己上当了,原来两个小家伙是在和他玩脑筋急转弯的游戏。
    望着得意扬扬的外甥女,于先生的思绪仿佛回到了童年,当时他经常和父母玩文字游戏,比如“一点一横长,一撇到南洋”。这是个字谜,答案是“广”。说真的,猜到这谜底并不难,只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就很容易得出正确的谜底。
    于先生也喜欢和自己的儿子玩这类游戏,有一次,他看见儿子用红笔写字,就问:“你怎么用红笔写字啊?”儿子诡异地笑了笑,说:“那有什么关系呢?我用红笔照样写出黑字。”
    于先生一时没听明白,问:“你说什么?我不相信。”儿子笑着说:“我写给你看。”说着就写下了一个“黑”字,随后儿子哈哈大笑起来。

    妙趣横生的文字游戏,丰富、装点了孩子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童年。经常和孩子玩文字游戏,能促使孩子开动脑筋去思考,去破解谜底,让孩子不断获得惊喜和成就感,逐渐变得善于思考。
    在孩子开始认字的时候,为了让孩子提高识字的兴趣,父母可以以鼓励和游戏的心态教他,而不是逼着孩子学认字,这样不至于打击孩子的识字热情。以下一些有趣的文字游戏都值得父母和孩子一起玩,对激发孩子的识字欲望很有帮助。
    ◎和孩子一起摆字
    在最开始教孩子学字的时候,没必要刻意灌输,父母可以用一些小木棍摆出一个个字来,教孩子认,让孩子自己摆,这样孩子更乐于接受。比如,有个孩子从小就喜欢摆弄围棋,妈妈经常用棋子摆出“鸡”“花”等字。孩子经常和她一起摆弄棋子,同时也学会了认字。
    ◎和孩子玩猜字游戏
    把写了不同字的字卡拿在手上,放在背后,然后数“一二三四五”,让孩子看看你“变”出什么字。把变出的字卡放到孩子面前,教孩子念,教孩子写。这样的游戏能增加一点儿神秘色彩,更能调动孩子的情绪。
    ◎和孩子比赛找字
    为了调动孩子的兴趣,父母可以用比赛的方式,使孩子熟记以前学过的生字。把识字卡都摆在地上,家长做裁判,说出字卡中的一个字,然后和孩子比赛谁先找到那个字卡,谁先找到就做一个记录,最后统计每个人赢的次数。孩子的好胜心比较强,父母可以适当让孩子多得第一。但在比赛过程中,也可以适当让孩子输,增强孩子的挫折意识。

    ◎孩子教,家长认
    孩子虽小,但也想做个大人,在生活中,他们很喜欢模仿大人,因此,家长可以通过识字游戏来满足孩子做老师的愿望。比如,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今天你是老师,妈妈是学生,你要教我认字,我要好好学。”这段开场白能让孩子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家长识字的过程中。在教的时候,孩子会认真地回忆以前学过的字,努力做一个合格的老师。
    ◎和孩子玩“买”和“卖”的游戏
    家长和孩子可以分配好角色--买家与卖家,谁都可以做买家,也可以做卖家。买家看到识字卡上的某个字,比如“好”,就告诉卖家:“我想买个‘好’,请问多少钱?”卖家就把“好”字挑出来,然后说:“‘好’字1元钱。”如果想锻炼孩子的理财能力,家长可以和孩子讨价还价。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让孩子认识新字,还可以温习学过的字。
    ◎让孩子当小邮递员
    家长可以让孩子当小邮递员,自己则当收信人,让孩子把所有识字卡都拿在手中,再配上一个小小铃铛做道?,增加孩子游戏的兴趣。孩子先摇动铃铛,说:“叮叮当当。”家长就说:“谁呀?”孩子说:“我是邮递员啊!”家长接着说:“你来干什么啊?”孩子说送信,从识字卡中捡出一张,把卡上的字说出来就可以了。如果孩子说错了,家长要纠正过来,这样能提高孩子的识字兴趣。
    ◎和孩子玩词汇对子、词语接龙等游戏
    最开始的时候,家长可以和孩子比比谁聪明,谁能迅速说出分类的简单词汇。比如,孩子说水果,那么就要说出那些水果,如苹果、香蕉、橘子、菠萝等;如果孩子说服装,就要说出衣服?裤子、袜子、帽子等词语。
    家长还可以和孩子玩词语接龙的反义词的游戏,比如家长说:“妈妈高。”孩子就说:“宝宝矮。”家长说:“大象大。”孩子就说:“老鼠小。”尽量让孩子说出来的词语是反义词,而且要快速反应,有时可以让孩子先说,家长接龙,而且可以故意说错,让孩子纠正,以增加孩子的成就感。

其实孩子不必上早教【三】 - ddmxbk - 木香关注家庭教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