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林黛玉临死前说的一句话成了千古之谜,如何破解呢?

 杏林春阳 2018-10-06

根据前八十回线索,我们知道黛玉一定先宝玉而去,如果真像续书里描写黛玉之死的场景,那一句:“宝玉,宝玉,你好……”后面想说的一定不是“你好狠”,因为,宝黛两人心有灵犀,他们共同的理念是:轻物重人;轻名利,重情义;轻形式,重诚心。这些理念在很多地方都有所反映。

凤姐生日当天,正是金钏的祭日,宝玉瞒着众人外出至水仙庵后院一口井边祭祀,归来时众人还不明就里,以为真如宝玉所说是北静王的爱妾没了,给他道恼去。不想林黛玉已然明了,因正听到《男祭》这一出戏,黛玉便借机道出她的所想:



不管在那里祭一祭罢了,必定跑到江边子上来作什么!俗语说,‘睹物思人’,天下的水总归一源,不拘那里的水舀一碗看着哭去,也就尽情了。

这段高论自然被宝玉听在耳里,记在心上。直到“杏子阴假凤泣虚凰”一回,藕官对生离死别的一段特别见识与黛玉之想如出一辙。更让宝玉欢喜悲叹,称奇道绝。

事情因藕官烧纸祭祀好友菂官所起,菂官原唱小旦,与唱小生的藕官互做夫妻,两人处久了便假戏真做,互相有了感情。菂官死后换了蕊官唱旦角,藕官又与蕊官温柔体贴起来,众人不解,称其喜新厌旧,藕官便道出她对新旧人的认知:

这又有个大道理。比如男子丧了妻,或有必当续弦者也必要续弦为是。便只是不把死的丢过不提,便是情深意重了。若一味因死的不续,孤守一世,妨了大节,也不是理,死者反不安了。

宝玉听了,正中心怀,继而自惭形秽,忙让芳官转告藕官:只要心诚意洁,便是佛都可来享,不拘泥茶水鲜花或是腥羹荤菜,只在敬不在虚名……



除了在生离死别之事上宝玉跟黛玉有所共契,在对待物件上两人也一样默契,比如晴雯撕扇时,宝玉那番“爱物”理论,与黛玉的“剖腹藏珠”理论相似,他们认为人不能为物所累,说大点就是君子不器。可以说两人精神层面达到了高度的契合。

故而,即便黛玉临死之际,她也不会恨宝玉,因为在此之前,她已去了贾母处见过宝玉,宝玉道:“我是为林姑娘病了”黛玉便已知宝玉的心,宝玉是爱自己的,还寻求什么呢?就跟之前的一样,此后宝玉但见到一片落叶、一汪泉水、一盏灯火……都能想起我黛玉,便是尽了情了,至于新娶的宝钗,无论是谁,只要不丢开死去的黛玉,已是情深义重了。

所以,“宝玉,你好……”后面是黛玉对宝玉好好活着的无限期许,想来,只言片语如何能道得尽,说得完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