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法方笔和圆笔的用笔方法真的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吗?

 喜阅斋 2018-10-09

书法笔法,起笔分两种,一种是以篆书为代表的圆笔,一种是以隶书为代表的方笔。

如想了解笔法的方圆使用,应该先简单了解一下书法史。

看看历史上的书法家,是怎样发展和融合笔法的。

其实方笔圆笔的用法是互补的,自从有了毛笔这个工具之后就是如此,因为笔尖是尖的,笔肚是圆的,所以只要涉及到用锋书写,就一定会有方圆之变。

现在最早的墨迹是春秋战国时的大篆和没有成型的隶书,已经是方圆兼备了。

至于早一点的金文大篆,晚一点的李斯小篆,都是以圆笔为主。

直到汉朝启用了“隶书”,也就是先秦时的用字,所以又回到方圆兼备,但是以方笔为主,也就是露锋,折笔较多。而篆书是藏锋,转笔较多。

钟繇由隶书变楷书,多折少转,张芝由章草变今草,起笔多露少藏,行笔少折多转,这二者是调和的状态,也是方圆融合的非常合理。(所以一直到现在,写草书也是以能“使转”为用笔要求,像以折为主的草书,千年来也只有一个张瑞图)

然后到王羲之继承钟张,发展了楷行草,方笔多于圆笔,也就是露锋多于藏锋,折多于转,奠定了我们现在的书写习惯。

这个习惯一直沿用唐代草书大家张旭(这个界定不严谨,因为期间笔法是有传承发展的)

到张旭则草书上融入了篆籀笔法,传给了中年的颜真卿,这个时候颜真卿书风大变,尤其是楷书,开始融入篆籀笔法。

把篆籀的笔法融入到楷书,也就是圆笔比方笔多。

所以你们就可以知道为几千年来只有一个颜真卿能和王羲之并立称为两大高峰。

书法笔法最简单可以到“方圆”,楷行草方笔为主的是王羲之,圆笔为主的是颜真卿,这就是二者对书法的贡献,后世大家均没有跳出这个框架。

这就得说到清朝邓石如,算是在篆书上贡献最大的人,也是开启了“清篆”独特风格的人,以前的篆书是藏锋,多转。到了邓石如,开发成了藏露锋并用,多转,但是转中有折的韵味,这就是邓石如的贡献。

历代,一流大家,耳熟能详的大家,都是对笔法有发展贡献的。

字好的人多了去,为何有些人的地位不可撼动?

原因就在这。

书法的方圆,不是你学方就不可学圆,相反这二者是互补的,缺一不可。

当然这不是书法家的规定。

因为无论如何,写到什么程度,最后都要归结到书写工具上。

锋是尖的,肚是圆的。

只要你用毛笔,写出来的一定是方圆兼备的,只不过其中比例是根据个人习惯和审美来选择而已。

所以学书法,想要学好,五体都得沾一点。没有一个人是只写一辈子楷书能写成楷书大家的,不存在这个事儿,不符合笔法的发展规律。

王羲之、颜真卿以后,杨凝式结合了二人优点,才为后世笔法融合打下了基础。

学书法,此二人绕不开。

    评论
 举报

不见得,书法的方笔和圆笔是可以一起使用的,有代表的就是题主发的张裕钊,张是晚清官员,融北碑南贴于一炉,创造了影响晚清书坛百年之久的“张体”。其一个转折就方笔和圆笔并用,外方内圆。如图。

圆笔指运笔圆转,行笔圆润,转折处也都圆滑,多使用篆籀和绞转笔法,如篆书隶书多圆笔。 方笔相对圆笔,多直接笔尖入纸,然后调锋,在转折处多调峰另起方向书写。如一个人掌握了方笔用笔又掌握了篆籀绞转是可以融合起来的。

再看这幅字,是不是方圆并用?而的上半部分转折方,一横中又有圆,笔锋有轻微绞转,下半部分也是方圆并用呢?

    评论
 举报

谢谢邀请!试着谈点管见。

书法的笔法之中,有方笔和圆笔之分,这是大部分人熟知的常识。要回答清楚楼主的问题,那先得了解何为方笔,何为圆笔。

笔法中的方笔和圆笔,都与不同时代的字体有关。这里要赘述点书法史的知识。

最早的文字,见之于青铜器之上,字体为籀书,如有名的《散氏盘》。见下图一所示,散氏盘的字是西周时的篆籀,字的笔法以圆笔为主,不过可以注意图一里的田字,可以看到字里面的空白处形成的角是尖角,而外部是圆转的线条,这便是方圆结合的典范。



由散氏盘可以看出,先祖写篆籀时就已经不自主地用上方圆结合的艺术手法了。

到了汉代,随着隶书的成熟,我们可以看到用方笔或是圆笔,都可以写出不同风格的隶书。如,圆笔为主的曹全碑,方笔为主的张迁碑,方圆结合的肥致碑。

看上面的肥致碑,就是典型的方圆结合笔法上的典范,这可比后来的楷书行书中的方圆笔法要早很多年。汉代以后,书法大家们都学会了在作品中灵活运用方圆两种笔法。可见书法本身就是需要在书写中贯彻“方圆结合”思想的一种东西。

楼主发的书法作品中,其实用了魏碑(北碑)里的笔法,但用到楷书的结体方式,这可以说是一种创新。

回到问题本身,显然书法中的方笔圆笔是完全可以融合在一起使用的。实际书写时,为了表现字体的力度与硬度,可以让方笔多一些(起行收笔和转折使转),如赵孟頫的《三门记》。

为了表现楷书的秀美,赵孟頫也可以多用圆笔来表现作品,如《杭州福神观记》

而晚年赵孟頫所写的行书,早就是方圆结合,因字赋形随意书写了。如下面的这个帖《送瑛公主持隆教寺疏卷》

(注:左边原帖,右边笔者拙笔所临)

上面以赵孟頫的书帖为例,谈了点对方圆之笔的感受,不当之处,请方家赐教吧!

    评论
 举报

方圆结合是所有成功出法作品的要素,应该也是所有书家的共识。方笔力量外露,以峻其气;圆笔力量内敛,以蕴其神。仅以颜楷的转折为例,有时是直接圆转下行,转角成圆弧形,有时提顿折笔下行,转角呈方角形。无论怎么转它就是颜字,一点没有违和感。

用方用圆的多与少体现一个书家的审美追求,也依书体不同而有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