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闲来听了些老塞,谈谈听后感想,在此声明,此文受个人主观而作,难免有所偏好,纯属YY,绝无半点炒作意图,仅供烧友交流娱乐之用,如需转载请注明作者,谢谢!防删价:10000(日圆) 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好友晨兄慷慨借塞于我,我才能写出此文,在此,想晨兄弟真心地说声:“谢了,好兄弟!”同时也感谢前来阅读此文的兄弟们,谢谢你们的赏脸。 现对我所听过又印象深刻的一些老塞作重点介绍: sony:888,888MP1,575,464,484D,215,242,252,272,282。 松下:HV70。 AIWA:D9,V741。 KENWOOD:一只不知名的配机老塞子。 先说888吧,这是众人皆知的SONY顶级之一,但我也认为这是SONY最不坚持品质做的一个塞,为什么?我只听过菲版和泰版的,日版的没听过,特别说明下,我听的都是专卖店全新未煲的货,记得当时第一次听菲版888(那时我还是个菜鸟,啥老塞都不知道,以为888就是SONY的顶级货),当时被888那柔美华丽的中高频和质感非凡弹性十足的低频(当时是这样觉得的)所吸引,再说现在,前些天想去专卖店买个泰版的888,一进耳朵就觉得声音烂的不行,至于怎么个烂发就不详述了,因为一副烂声音是根本不能吸引我仔细听下去还去分析,确实如论坛的兄弟所说泰版的888除了外观,声音根本就不是888了,被我当时带在身上的282一耳朵比得很遥远,无论哪个频段,完败!看看以前的老塞吧,真不知道现在的SONY是怎么办事的,以为样子一样就可以蒙混消费者,呵呵。 888MP1,据说此版本仅次于888G和888MP,和紫水晶是一个档次,我想这个版本的888应该可以代表888的基本素质了吧。888声音偏中性,柔软清透,各频段都很均衡,听人声清晰不失柔美,略带一点甜,高频延伸很不错,这点和生物膜有点关系,听女声爽,男声表现也不过不失,可以接受。我要特别说下888的低频,不知道是谁说888的低频不好,我说888低频很好,下潜有一定深度,量感适中,质感清晰,弹性也好,打下去后很松弛,能清楚感觉到慢慢地向四周扩散,像一阵烟雾似的,让人神往,这种松弛度和扩散感在其他SONY塞上听不到,我对888低频的喜欢多过于他的中高频。 575,我第一支接触的老塞,N年前在我们当地的一个旧货市场碰到的,觉得样子古怪,一进耳朵,立即被吸引了,感觉热情澎湃,活力十足,可以说是SONY家族里最热情最有朝气的一个了,中频很近厚度和质感都不错,低频量感很多很丰满,质感不错,弹性好,下潜有一定深度,高频和解析也不错,就是高频有点冲,齿音严重,有点刺耳。当时JS喊价200元,我觉得贵。为什么?因为当时我不认识老塞,而且那只575成色是我见过最烂的一只575,线皮都破了几处,但我特别留意地记下了分线桶上的型号:MDR-E575。后来网上一搜,才知道那是SONY5系列的顶级,呵呵,那时候我是不是很菜?呵呵!从此,种下了我的老塞缘。 464,整体声音偏硬朗缺乏弹性,比较直白,质感很不错,各频段也很匀称,真正算得上HI-FI!但缺乏声音特点,且高频有点太冲了,484我暂没听过,等过几天好兄弟把484D给我寄来听了再加上484D的听感吧。 484D,这个本版是484中声音最好的,据说与其他484区别只只在于线材不同,说到这里,我认为线材对一个耳机的总体风格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是整个声音风格的驱动程序。484D的声音就像他的外观一样,圆润,饱满,中频厚度惊人,再加上整个频段的柔化处理,声音像摸了一层油似的,如果要再分细致点,不是色拉油,也不是菜籽油,是猪油!哈哈,很油亮的感觉,相当润滑!听男声很是销魂!女声就比较普通了。个人觉得484D的声音相当模拟,但不知道为何包装上写着for Digital字样,我可以说484对模拟味的掌控比252做得还好,但在人声的表现上这两只塞却有个截然的区别,252女声棒男声普通,484则相反!那是因为484的声线比252厚实,像个真正的男人,不像252那种甜得变形的假声音,像阉割过一样。当你用484聆听人声的时候你会觉得歌者是在用很真切的感情去演唱,能瞬间把你深深吸引,直至感动得想流泪,且歌声表现得相当自然!毫无半点做作感!这,就是484最为珍贵的地方了!!!484还有一个优点,就是低频,484的低频和888一样,都拥有自身与众不同的魅力,那就是韧劲!就像一个皮球扔下去又弹上来,并且弹回来后仍然保持劲道,像吃拉面一样,相当过瘾!!!这点你在其他SONY塞上也听不到!当然484也有一系列的缺点,例如,解析弱,透明感差,整体有点发闷,高频延伸不好,这算是模拟塞的通病,同时也和484的瓷质外壳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这种类似陶瓷的材质本身就是吸音的,运用在HI-FI听音器材上能吸走多余的频率同时又尽量保留声音的清晰度,用手轻轻地敲一敲,质感明显和那些塑料外壳不一样,完全不是一个档次的!这种材质在耳塞上的运用可以说是一大创举,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据我所知,在动铁领域,某个高端品牌的分频单元腔体曾使用过这种材质。总的说来,从外形,结构,材质,声音特点来看,484可以说是SONY在技术成熟时期真正用心去做的一只耳塞,说他是SONY塞皇确实不过分。 215,这是只低端塞,但我要特意说说他,总的来说他是很低端,如果你对低频要求不高主要听中高频,如果你还不了解2系列的声音走向,那215可以大致告诉你是怎么样的。性价比实在很高,很高! 242,我听的这只242换过888的线,总的说来242虽为配机塞,但其单元素质基本代表SONY2系16MM单元的素质体现,声音忠实,匀称,平和,只是缺乏特点而已,如果你对声音的特点要求不是特别高,那242的声音素质绝对满足你基本要求。换条好点的单股线材,242声音很不错,而且很耐听,总体说来我对242的评价是:真实,匀称,平和,耐听,且有一定模拟感,本来性价比实在高,可看看现在242的价格,我真的米不起。 252,SONY塞的开山鼻祖,252的外观设计我觉得是SONY塞中最大方最好看最经典的,其纪念价值也值得肯定。抛开这些因素来说说他的声音,我觉得完全就找不到任何一个品牌任何一只塞能和他有相似的声音,独一无二!因为他的声音变形得太厉害,我这么说一点都不夸张,但这种变形所带来的是好还是坏就因人而异了,因为用他听什么都甜,就算是哀乐都会被演绎得很温馨,在此不得不承认SONY调音的功力之厉害,他会把人声和整个声音都拉成扁圆形,厚而柔软的中频,控制极好的口形,说抽象点就像有个人温柔的贴着你的耳朵抱着你唱歌,近,亲,甜!甜得带鼻音!!!我之所以强调这点是因为这是252最大的亮点,并不是没有值得说的其他优点,因为SONY2系的单元和线材素质都很高,所以2系普遍的优点都是低频弹性质感超好,乐感很不错,所以,这些优点252也一样具备,有一点是252优于其他2系的,那就是声场,声场很宽,很深,但由于扁圆状的声音拉控,听久了觉得声场有点假,不如其他2系真实自然。总的说来252是条最不像SONY但又比其他SONY塞更SONY化的塞子,风格太极端化了,喜欢不喜欢就看个人口味了。 272,从型号上来看应该是2系列次顶级,但从声音来看的确不是,272声音并不差,也不缺乏特点,要说特点也数不出来一个特有的特点,真要说272的特点,那就是典型的SONY声音。272的声音走向完全没有2系的影子,趋于4系靠拢,虽向4系靠拢,但完全没有4系那种稳健实在的音质感,是很空洞的声音。初听272你会觉得很过瘾,很华丽,高频上的去,低频下的去,但多听一会就会发现272的声音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缺乏质感。特别是人声,感觉很空洞,没有实体感!但这种不实感多少会给人带来一种很润滑的声音假象!我可以很负责任地说272连464都不如!但272有一个除了声音之外的优点,就是他的线材,和464一样的满天星,甚至比464还要柔软,感觉上还要高档,但不知道为什么272出来的声音这么失败。其实272也不是那么差,我说他差是因为拿他和其他强塞比较,如果和现在很多新塞比那是好太多了, 282,SONY塞皇。如果非要说SONY有两只塞皇的话那无疑是282和484,但由于2系和4系风格相差较大,所以造成了众说纷纭的局面,但282的存世量比484少很多,所以造成了价格烫手的局面(其实484已经很昂贵了),如果只论声音,只可以说各取所好而以,说到风格我就顺便在谈282之前先说说关于2系和4系的风格,有人认为2系是SONY最好的声音,其实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的,声音的问题是因人而异的。我认为:2系是SONY最不成熟风格最不统一的声音,正因为是刚开始开拓市场的产品,所以,不论线材品质,单元素质,制造工艺,整体来说的确优于4系,SONY在占领市场的前期开发出这些风格迥异的声音来观察消费市场对于其产品各种风格的喜好程度,所以2系的252,262,282造成了风格完全不相同的声音(其实262和282还比较相似一些,这点类似于SONY以后的系列产品,如464和484,868和888),在2系销售期结束后SONY肯定做了相关的市场评定,最终才敲定了以后走的声音路子,所以可以说从4系列开始SONY才正式确立自己的声音定位,以后的SONY基本上都是按照这个路子去走的,大同小异而已。总的来说论音乐性和声音的特点4系的确不如2系,但论音响性和HI-FI感及均衡感,2系是不如4系的!引用一个烧友曾经说过的话:2系像个热情洋溢的年轻人,4系像一个稳健内敛的中年人。我现在也简单总结一句:2系是主乐感兼音质,4系是主音质兼乐感。 正式开始说282,初听282我实在有点失望,完全怀疑他塞皇的地位,但只要你多听一会就不一样,你会越听越喜欢。282绝不是一只让人一听就上瘾的塞,要慢慢品,要不了多久,你会真的觉得他很好。看了看网上关于282的评测和文章,感觉都说得不够透彻,我今天就来具体剖析下282的声音特点,有说的不好不准确的地方请老烧们多多指正。我主要想解释下282的韵味,呵呵,说到这个韵味,我认为SONY对于282的调音甚是精辟!!!稍有听音常识的人都知道,人耳接受音频的主要范围来自于中频,而282的调音工程师居然把中频给削弱了不少,所以为什么282听男声还没有242来得厚实,你也许会问为什么要故意把中频削弱呢?这样不是会造成听感上的弊端吗?我也疑惑过,不过后来找到了答案。这种大胆的调音方式正是SONY的高明之举,SONY的调音工程师故意把中频削弱后是会造成人声的距离感,但SONY在中高频之间(也就是中频往上一点,我称为中上频)和高频处都做了一些加强,这样可以将音乐表现的主要频段向上拉起,让人感觉歌者的声音和是凌空而起的,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但由于中频的削弱会造成人声的空洞感与中频的凹陷,SONY为了弥补这一缺点,又刻意在原本加强过的中上频和高频上增添了适量的染色,以增加饱满度和包围感(实际上这个声音很假,是个假象),这样调校过的人声就会轻飘飘的,听啥都像娓娓道来一样,充满了怀旧的氛围,同时又具备人声的饱满度, 但当你喜欢得想去触摸这个声音的时候,他又总是高高在上,永远都和你保持一定距离,亲切的同时又让人高不可攀,实在勾人心魄!就像一个荡妇在挑逗你的同时又不让你得到她一样,弄得你心痒痒的!怪哉!怪哉!再加上高素质单元的高频加强后并不会明显出现刺耳的感觉,反到添一丝金属感, 听什么都像笼罩着一层金色光芒,这感觉让282高上加贵!!!还有一点我不得不说,那就是纯净度,282虽为80年代产物,和同时代的听音产品比较,纯净度之高,听啥都很剔透玲珑,毫无杂质感,这点不逊于D9,282低频所带来的气势感也是D9完全没法比的,这种气势让282显得更均衡!更大气!细细分析后我真没理由怀疑282王者的地位!有人要问我282真的那么好吗?你是不是瞎吹牛?我个人觉得:282作为一只小耳塞来说的确基本做到了极致(不包括现在的入耳),是一件风格,乐感,音质兼具的杰作。如果真要说282的缺点,那就是282刻意增益调校后的中上频和高频!对于敏感的听者来说初听都会觉得有点咄咄逼人,刺激感明显,对于有些听者来说耐听度做得不好。但我们反过来推敲一下,如果SONY不刻意挖中填高制造增益的话282的声音就完全丧失了原本的高贵华丽感,那282就不再是282了,也不能立足于塞皇地位。所以说282的优点也可以说是他的缺点,对于不同的听者,答案不同。 在结束SONY塞的介绍时,我想就282,484,888来个总结,简单概括一下他们的声音特点: 282:飘,柔,顺滑闪亮,初听特点不太明显。 低频:气势感极强! 484:暖,柔,厚实油滑,初听中频特点明显。 低频:弹性和韧劲惊人! 888:中性,柔,清透秀丽,初听三频均衡。 低频:松弛度和扩散感美妙至极! 大家注意到没有,SONY的顶级型号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柔!要说最有特点的当属484,其次是282,888相比之下听感最为平淡,但也是最耐听的一个,说个大实话:只论声音,三个塞完全就是一个档次的东西!!!可为什么现在484和282简直是天价,那是因为存世量稀少,再加上人都有个心理弊病,觉得物以稀为贵,越少见的声音就越神,由此造成了求大于供的情形。希望大家不要盲目跟风,别人说什么好就什么好,并不是别人存心骗你,关键在于别人喜欢的声音你不一定就喜欢,如果真的不喜欢就算是顶级型号又怎么样?YY是无用的,实用才是真道理,只有自己听了真正喜欢的才是属于自己的神器! HV70,传说中的双单元,70的声音注重的是整体的听感,很大气很磅礴的声音,完全不像282那种精雕细刻般的声音。如果要说70哪个频段什么细节能令人拍手叫好,那会令人失望。细听70的各频段细节,除了平实,还是平实,我找不到其他词汇形容,这也是松下一贯的风格,松下的染色上的处理也没有SONY和AIWA来得好,染了比没染好不了多少那种。70值得肯定的地方就是整体的分离度和低频的气势感,那种感觉一般的小耳塞出不来,非常震撼!一种从容不迫的大气,一种只有在大箱子上才能听见的声音!当然,70需要相当大的推力才能发出令人满意的声音,MP3机什么的就别考虑推70了,就算是CD机都是老方砖才行。由于70的稀有的存世量和超高的收藏价值。以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单元构造。已经成为松下的经典绝唱。所以,价格比282还吓人。但现在的新塞中有个塞的声音和70有%80的相似,那就是BOSE IE2。IE2可比70好推多了,MP3这样的小机器都能出好声,和现在其他新塞比起来风格上完全不一样,简直就是老塞风格,模拟味很好。但他的弟弟IE1就很垃圾了,完全不沾边的声音。我说IE2和70有%80的相似程度并不代表IE2在声音上比70差那%20,IE2中频虽然比70薄点点,但感觉很有感染力,却不失清晰度。所以米不起70的兄弟可以直接考虑IE2了。 D9,长长的塞柄加上金色的导管,感觉上和鉄三角那只CM7有异曲同工之妙,像一只清丽脱俗的白天鹅。大小适中的AIWA字样被规矩地安排在导管上方的一小块地方,两只导管长度设计不一,反而给人错落有致的感觉,更协调地表达出一种高贵典雅的美。V99虽一样都是双金导管,且外形上总体相似,但一些小的改动还是造成了感观上的气质差异。V99的两只导管是一样长的,粗粗的,第一眼就感觉很粗犷,霸气十足,再加上AIWA和V99字样大大的放在耳柄下方,几乎占据了整个耳柄,更加彰显V99霸者地位。两者还有个设计上的区别,D9的出气孔在单元下方,戴上耳朵后基本注意不到出气孔,设计隐晦含蓄。V99正好相反,大胆地把气孔开在了单元正上方,戴上耳朵后正好在耳朵上,很明显就能看见。V99和D9大体外形上的相似与细节上的背道之处仿佛是在给听者传递着一个讯息:两者基本属AIWA同一档次的高级品,但风格上却截然相反!D9的声音就和他的外观一样,高贵脱俗,清丽典雅,讲究细节。V99我没听过,但估计声音也和他的外观里外对应,没猜错的话V99的声音很大气平衡,注重整体感,霸气十足,绝无小家碧玉的感觉。呵呵!我不得不承认D9的声场和高频之优秀,听金属敲击乐会有种晶莹剔透闪闪发亮的感觉,但控制力稍差,有时候会觉得太过了。基本毫无染色的声音给人一种十分理性的听音感受,很适合古典类作品。低频基本上残废,不知道包装盒上的5-30KHZ是咋得来的。很是夸张!!!怎么听都不像那玩意儿,有种被欺骗的感觉!估计以前日本要是也有315的话AIWA准被炸平了!作为一款顶级耳塞来说均衡是最基本的,不知道AIWA的工程师是怎么想的,搞出这么一个怪胎,不过从特点的角度去看D9还是蛮不错的,一听就知道是D9,但太清淡了,完全不适合流行,只适合古典和轻音乐,人声也没发听。不知道以前在哪里看过这么一句话:播不好人声的器材就不能算一款好器材!总的来说D9适合听音习惯有特殊偏好的人使用。 V741,性价比相当高,如果只从声音的角度出发的话我会毫不犹豫的选择V741而不要D9。V741的声音相当厚实饱满,毫无干涩感,音乐感也不错。这里要说说AIWA和SONY在乐感上的区别,D9别开不谈,只论带染色的塞。AIWA塞注重的是整个频段均衡地染色,听起来很是自然又不失乐感。而SONY就不同了,SONY会精心的去刻意调校某些频段,甚至为了拥有与众不同的听感会去刻意削弱某些频段,特点是有了,但自然度肯定下降。我可以说V741的声音整体上比282的声音更加自然耐听,我找不到其他词汇来形容,就只能找到这个词:自然! 最后要说一只塞子,是我曾经拥有过的一只不知名也没有型号的建伍配机老塞。这个塞子留给我的印象相当深刻,出于个人的喜爱程度,我甚至可以说喜欢他超过了SONY的282。声音的纯净程度丝毫不亚于282,背景相当干净,一耳朵就知道了!中高频纤细柔美,延伸曼妙,还能听到泛音,听邓丽君犹如涓涓溪水般温婉地流淌着,让你完全忘记时间的流逝!我从未听过其他塞像建伍听邓丽君那样令人心醉的!低频量感适中,质感中上水平,下潜比较深,有很多日系都缺乏的力量感。各个频段都相当的匀称,没有刻意衰减和增益,只是整体上淡淡上了一层,很浅很薄的一层。这里要说下在染色上建伍和AIWA的区别,AIWA的染色是那种暖洋洋又自然的, 好像晒太阳那样舒适惬意。健伍就不同,染得很含蓄,含蓄得让你真要找又找不出来的那种,但又清楚的感觉到那若隐若现细微跳动感,且背景的纯净度和各频段的真实感是其他日系品牌都不能比拟的!!!如果你问我最喜欢哪个日系品牌,我想说:不是SONY,不是松下,不是AIWA,是KENWOOD!日本声与欧洲声的完美结合! N年前论坛有很多这样的帖子,都是讨论声音的,氛围很不错,现在基本变了,整个论坛都充斥着金钱的味道。这是我在家电论坛发表的第一篇音评帖,潜水N年了,今天也冒个泡上来,发个帖子也算为家电论坛的建设出点小小的绵力。希望我们的论坛建设得更好!同时也希望得到大家的支持,如果有什么地方写得不好的希望大家给予指正。最后非常感谢大家辛苦地看完这么长的纯文字帖。在此给您说声:辛苦了! 就此搁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