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董仲舒

 乐山乐水乐运动 2018-10-13

儒学被尊为正统思想,和一个人有莫大的关系,这个人就是西汉时期的董仲舒。

董仲舒生活在一个安定繁荣的环境。他出生于河北的一个地主家庭,从小学习十分刻苦专心。他家中有大量藏书,他唯潜心发愤钻研儒家学说。据说他书房的外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园圃,三年中,他在屋内读书,竟然连自己家的园圃都没有去过一次,史称“三年不窥园”。虽然他经常骑马,却分不清雌雄,可以说他为经传所吸引,到了一种如痴如醉的地步。

董仲舒在三十岁左右时,已成为当地有名的学者,不仅对《春秋》很有研究,而且深入地掌握了儒学思想的精髓。但他此时却只是教书收徒,人们称他为“汉代孔子”。他招收了很多学生,以此宣传儒家经典,传播他的思想。

公元前134年,汉武帝下诏,让各地贤良文学之士上书对策。金殿对策的方法是:皇帝下制书,让对策的文士们作答,再交由皇帝阅览。当汉武帝看到董仲舒的文章时,被他的精彩议论深深吸引。于是汉武帝接连三次召董仲舒上殿策问,而这三次策问的内容基本上都是关于天人关系的问题,所以后人称之为“天人三策”。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董仲舒

董仲舒根据《公羊春秋》,吸收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将周代以来的阴阳、五行学说和宗教天道观结合起来,建立了一个新的思想体系,进一步提出了思想统治的问题。他要求废除不合六艺和孔子之道的学说,以儒学作为经典,董仲舒的儒学和孔孟儒学至此有了本质上很大的区别,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将儒学立为治国之经典学说。而这一政策中规定,只允许那些通晓儒家学说的人做官,以此加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汉武帝配合这一政策,在太学设立五经博士,用儒家经典来教育贵族子弟,以儒学作为选拔官吏的标准。从此,儒家成了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孔、孟的儒学,治国主张礼、仁,反对苛政。董仲舒糅合了道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的思想,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了“春秋大一统”;加强并神化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建立全新的人伦秩序,提出了“三纲五常”等道德标准。董仲舒的主张,有利于巩固君权,维护统治秩序,对于当时的国内外局势十分有利。

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一思想,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有了一个严格清晰的标准,也成为了整个宗法制国家的基础。但由此而来的文化专制,压抑了学术的自由发展,使得后来人们的思想保守,因循守旧,从而导致国家的封闭落后。

“独尊儒术、罢黜百家”之董仲舒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五千年来的文化,因时代累积久远,自然会形成它的庞杂而高深,这也如庄子所说的大椿之树,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它所成长的年代久远,自然是枝条妙密,干叶缤纷,又加上那些攀附丛生在树干外表的藤萝茂草,纵使是专家学者也难一一剖析精详,岂能随便即加定论。明白这个比喻,便可知道随便要讲中国文化,实在不可能以一概万,更不可以偏概全。勉强地说,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文化本质,影响民间社会的是杂家、阴阳家和道家之学,并非纯粹是儒家或孔孟之教。既如历代用于政治学术思想的,实质上,也是掺杂法家、道家、兵、农、儒、墨等诸家之学,也并非完全是儒家学说。”

南怀瑾先生认为,中国的文化,并非只是以儒家或儒学来概括的,即使是董仲舒所独尊的儒学,也是掺杂了各个宗派的思想,而儒学在其中,只是较为重要的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