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焦虑也是个好东西,不要总想摆脱它,你会因此感谢它

 飞逝的雄鹰 2018-10-14
14:10

看到不一样,才能做得不一样。面对关系难题,你需要多一双眼睛。

大家好,我是李松蔚。(我是崔璀)

我们这周的主题是「面对不确定性」,请听这一期的案例:

(问)有一位朋友留言:

「为什么我常常感到不安和害怕?害怕被夸奖,害怕被批评,总担心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在心里批评自己,总是想着『怎么办?怎么办』可按照想出的方法执行后,看到结果时又会后悔:『应该那样就好了』。我发现自己负面的思维好多啊!常常会在别人的言行举止中找到一丁点的蛛丝马迹,然后就觉得『他看不起我,他嘲笑我,他在指责我,他到底是想让我怎么做』。每天被这样的思维纠缠,好累啊!

我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她跟我说不喜欢被老师批评,这时候我内心很自责。我责怪自己没能给她积极的思维,责怪自己没有面对批评、指责与嘲笑的能力,责怪自己在孩子遇到批评时,不能积极正面地引导。即使我和孩子聊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有些话说得力不从心。」

替这个朋友感到好累啊!李老师,你经常说你有社交焦虑障碍,我记得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特点就是害怕别人的评价,我看这一段描述,这个朋友的问题是不是也是害怕别人评价啊?

(答)嗯,在社交焦虑这个话题上我比较有经验。不过,他的问题不一定就是社交焦虑。其实每个普通人,多少都会担心别人的看法,这是很正常的心态。但是我们把它定性成一种病的时候,反而会放大这个担心。觉得「担心」是一种病态,忍不住总会想「我要怎么做,才能消除这种担心啊?」,这反而是强化了担心的存在。

说回到这个朋友的困扰,看起来是两方面:一个是怎么样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不要害怕别人批评,另一个是怎么样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两个问题背后,实际是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自我怀疑」——总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做到。

(问)我有时候也会有自我怀疑,很多人都会有吧!而且这种感觉一旦启动了,就停不下来。

(答)那我们就要继续说到「不确定性」。自我怀疑的本质就是在处理不确定,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希望自己尽可能地表现好,但是又不确定能不能表现好,「我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这样好像也不对,那样也不好」,好像必须有一个绝对正确的做法一样。那个怀疑会一直存在,因为人际关系没有绝对正确的做法。但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不是问题,这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问)你的意思是不是说,有些人对于在别人面前怎么表现,常常有很多纠结、反思,这其实也是有好处的。我的确也会想到,我有一些朋友,属于心思比较重的人,很顾及跟别人交往时,什么能做,什么能说,有时候会觉得跟他们相处还挺舒服的,觉得他们很周全;不过话说回来,但对很多朋友来说,这是一种会给自己带来很大痛苦的应对方式,因为你不知道他们在心里面消耗了多少能量,有过多少自我怀疑。

(答)不光是痛苦,也可能给自己带来一些好处,我们要看到这种心态积极的一面。在那个不确定当中,是有一种很确定的态度的,那就是他很确定地相信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得不够好。换句话说,他相信自己在别人面前,还可以更好一些。

这么说可能有一点奇怪,但我觉得,凡是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怀疑自己哪里做得不够好的人、做完一件事就患得患失的人,内心深处都有一些坚信的东西——他对自己是有期待的,那个期待本身是一个好的东西,是有价值的。

(问)哈哈哈,这也行!你简直就是阿Q本人啊!在困难中看到资源的本领太厉害了。

(答)是啊,因为面对不确定性,没有绝对的正确或者错误嘛!

我自己应对社交困难的方法就是,「没办法,谁叫我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人呢!」我不会把它看成是一个问题,反而会觉得是一个优点,因为的确是靠着这种对自己的高要求,取得过不少成绩,我很感谢它的存在。

当然这是有代价的,从小到大付出过不少代价,甚至很多时候反而会妨碍我的表现,但那又怎么样呢?我仍然愿意选择这种方法,而不是真的就没皮没脸,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它不是一个完全的坏东西。

其实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好坏」这个问题,它只是一种策略。没有一个策略是绝对的好,因为那个情境是不确定的,你使用保守策略或者激进策略,都有可能会付出代价。那个风险它是避免不了的,既然是免不了的,其实你怎么选也就无所谓了。

同样地,我也可以问这位提问的朋友:假如上帝给你选择,你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变得放松一点,不害怕别人的批评,代价就是时不时地要在别人面前出一下洋相,别人会感觉你这个人不靠谱。但是无所谓了,因为你已经变得不在乎了,就是我们说的「没心没肺」的那种性格,你要选择变成那个样子吗?

(问)我觉得他肯定不会愿意变成那样,因为他特别谨慎。但也有时候,有的人会说,我就是想变成一个没心没肺的样子,那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吗?

(答)确定吗?如果确定的话,还真的是有办法。有一种「暴露疗法」,又叫「羞耻感冲击练习」,就可以帮人改变这一点,但是练习的过程比较痛苦。有一些企业训练销售会用这种方法,就是让他们直接面对最恐惧的情境,也就是被人拒绝,遭遇的次数多了就习惯了。企业会让销售人员去找人搭讪,提一些很可能被拒绝的请求,要电话号码或者借钱,就被不断地拒绝。目的其实就是为了让他们被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到一百次的时候,就真觉得没什么大不了的了。

(问)我有一次也差点被推出去参加这个训练,但是我逃脱了。因为我很怀疑,这种练习真的有用吗?不会让那个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彻底崩溃吗?

(答)你只是因为怀疑它没用吗?那我可以以一个临床心理学博士的名誉向你保证,真的有用,绝对有用,只要你坚持下去,一开始会很痛苦,但是达到一个极限之后,就会触底反弹。你不要怀疑它有没有用,你要怀疑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敢试?

(问)好吧,想了一下那个场景,就觉得现在这样还是挺好的,先不试了吧。不过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这样对孩子会不会有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呢?

(答)怎么会呢?很好啊!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说不喜欢被老师批评,我会对她说:「这么巧,老爸也特别不喜欢被人批评!所以我现在才混得这么好!」要用一种很兴奋的语气,「那你想不想跟我学一下,要怎么做才能争取到不被批评?……」

孩子有上进心、要脸,这是好事,你可以从消极的角度理解这件事情。但是记住,消极和积极都是不确定的!不管别人怎么说,觉得他这样给自己太大压力什么的,你都要换一个角度去看:人家承担了多大的压力,将来就会有多大的成就。

(问)从此,任何时候,这个妈妈看什么都是不确定的,什么缺点都能当成优点。听上去,她已经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人了哎!

【关系洞察】

崔璀说这是「阿Q精神」。不知道你怎么看?

我们前面讲,面对不确定性,有人倾向于用悲观的方式应对,有人倾向于用乐观的方式应对。从我个人来讲,我绝对是悲观派。我会花很多时间去考虑一些有的没的,事后来看经常没有用,浪费时间,浪费精力。另外,我也会逃避很多让我压力很大的事,包括录这么一段音都很紧张,会想到你们各种打差评,说这个课程没有帮助。这些想象,看起来都是不好的,但我知道,它只是在某些时候不好。

认知治疗认为,焦虑的核心机制是「对焦虑的焦虑,对担心的担心」,意思是:如果我焦虑,这不是问题;如果我觉得焦虑是问题,我对焦虑这个事很焦虑,OK,这时候就真的出现问题了。因为它会无限地递归下去,不断地放大。反过来,如果我对焦虑这个事不焦虑,我焦虑但是我自豪,我可以理直气壮,这时候焦虑就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这是我给大家的建议:你可以选择改变自己,比如,通过极限挑战扭转自己的性格,让自己失去焦虑这种能力;但我觉得最轻松的办法是接受自己的焦虑,就像接受男人到五十岁就会谢顶一样。我就是一个这样的人,而且焦虑对我是有好处的,虽然也很痛苦,但是世界上谁能不痛苦呢?这样想一想,你的焦虑虽然不会变,但你会跟它相处得好一些。

我们讲相处之道,不光是跟人相处,也包括跟自己的情绪相处。一时消灭不掉的情绪,就让它待在那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好。我有时会对自己说:「活该你那么累,谁叫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多呢?」说完之后倒不会轻松一些,但好像也找到了安放它的位置。毕竟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谁又知道这些情绪,不是一个礼物呢?

谢谢大家。如果今天的观点对你有启发,请帮我们分享给你爱的人。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