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四课 自我成长: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怎么办?

 阴影中游动的鱼 2020-08-01

运用心理学思维,教你轻松洞悉复杂关系。大家好,我是李松蔚。


 


这节课我们的主题是:太在乎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怎么办?


很多人都会认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这是一个问题。所以他们不但会因为别人评价自己而焦虑,而且还会因为焦虑感到自责,感到自己是个有问题的人。很多人的努力方向,他会考虑怎么做才能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但在今天这节课里,我要给大家一个不同的角度,那就是认同自己,接纳对评价的焦虑,甚至把它当成一个优点,其实也许是解决焦虑最轻松的方法。


 


首先我们来听一个案例:害怕被夸奖,害怕被批评,总担心自己的要求是不合理的,在心理批评自己总是想着怎么办?可按照想出来的方法执行后,看到结果时又会后悔,应该那样就好了。我发现自己负面的思维好多,常常会在别人的言行举止中找到一丁点的蛛丝马迹,然后就觉得他看不起我,他嘲笑我,他在指责我,他到底是想让我怎么做?每天被这样的思维纠缠,觉得好累,我的孩子今年要上小学了,他跟我说不喜欢被老师批评,这时候我内心很自责,我责怪自己没能给他积极的思维,责怪自己没有面对批评指责与嘲笑的能力,责怪自己在孩子遇到批评时不能积极正面的引导,即使我和孩子聊了一些,但还是觉得有些话说得力不从心。


 


替这位朋友感到好累!李老师,你经常说你有社交焦虑,我记得社交焦虑障碍的核心特点就是害怕别人的评价。我看这一段描述的问题,是不是也是害怕别人评价?


 


在社交焦虑这个话题上我比较有个人经验,自己就比较不擅长社交,然后我博士论文做的也是社交焦虑这个话题,不过他的问题不一定是社交焦虑,因为每个普通人其实多少都会在意别人的看法,这是一个正常的心态,我们把它定性成一种病的时候,其实反而会放大担心,就觉得好像担心是一种病态。


 


忍不住就会想我要怎么样才能消除担心,反而会强化担心的存在。说回到这个朋友的困扰,我想尽量的不用病理性的观点来描述它。就是两个方面,一个是怎么样让自己过得轻松一点,不要害怕别人批评,另一个是怎么样给孩子一些正面的引导,两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都是一个共同的主题,自我怀疑,他总是怀疑自己,什么地方没做好,没做到。我有时候也会自我怀疑,很多人都会有吧。而且这种感觉一旦启动了就停不下来。自我怀疑的本质就是在处理不确定性,在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的时候,希望自己尽可能表现好,但是又不确定自己表现的算不算好,我是这样做还是那样做?这样好像也不好,那样也不对。好像存在一个绝对正确的选择。而我自己必须找到他一样。


 


可是换一个角度看,这不是问题,这也是一种应对方式。


所以你的意思是说人际关系中没有绝对正确的做法,是不是?怎么应对都可以。我不知道这种说法会不会让很多人觉得太没有立场了,因为其实很多人内心是希望听到更确定的答案。比如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一种不够豁达的表现,这样真的会让人很累,而且很容易看起来不自信,畏畏缩缩的!对很多人来说,能够坚持自我,不为别人的评价困扰,就是一种更好的品质,你非要说怎么应对都挺好的。 会不会让人觉得有点阿Q。


 


如果你觉得阿Q,说明你对生活的不确定性,还没有那么接受,那么我们就来讲一讲生活中的不确定性。如果你理解了这一点,也许你会对这个问题有不一样的看法。


 


我们一直在说生活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不存在唯一的正确答案。很多你觉得不好的,你想要摒弃的品质,其实都可能是对你有好处的。人每天都要面对很多的不确定性,但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出确定的行为。什么意思呢?设想一下,有一些人非常小心,小心到什么程度,他连电梯都不坐,他知道电梯有出事故的概率,他宁可自己走楼梯上10楼上20楼,代价是时间成本会高很多。


 


曾经这些人就被叫做电梯恐惧症,我们劝他说电梯很安全,没问题,可是他不听。几十年前我们说这是一种病,觉得他有病,可现在我们来看的话,是可以这样去选的,他不坐电梯也好,不坐飞机也好,甚至不做汽车也好,那都是他用来应对不确定性的一种行为。虽然可能会给他带来很多麻烦,但是他有他的道理。我们换一种情况,一条马路没有交通灯,但是车不多,你可以直接横穿马路。可是如果你多走一段的话,就会有一个过街天桥。


 


这个时候你是横穿马路还是走天桥,多数人可能会走天桥,不排除有人就为了图省事直接横穿。你可能会想这种事情就不要省时间了,你省几分钟的时间把自己放到那么一个风险当中,何必呢?可是你仔细想一想,坐电梯不就是同样的事吗?那只不过是风险程度不同而已。你愿意绕远走天桥,为了安全一点,这个行为跟电梯恐惧症的病人他宁肯走10楼20楼的楼梯,为了安全一点,其实是同一种选择。就为了提高安全系数,选择增加一些时间成本。可是为什么我们就觉得走天桥是对的?自己爬楼梯就有点过分了。或者坐电梯是应该的,但是为了省时间去横穿马路,这个行为就是对自己不负责任。


 


其实这些判断都是不同的人在面对不确定性的时候,一些个人的偏好而已,谁也不会比谁更正确,在做决定的时候,虽然事后我们可能会说早知如此,就不该这样或者那样才是对的,可是在做决定的时候,谁都不比谁更正确。因为谁都有可能会运气不好,你去选择一个稳妥的策略,你看到那些冒险家走得比你快,然后你就会羡慕嫉妒恨,觉得自己太保守,然后失去了很多机会。


 


可是反过来你要不要冒险?冒一点险,也有可能会发生万一的一些情况,谁都不知道以后会发生什么。数学是可以帮我们计算概率,我们知道电梯出事故的概率可能比横穿马路出事故的概率要小很多,所以我们决定可以用电梯来节省一些时间,但是横穿马路来节省时间就免了,这是一个很好的决定,在概率上是有它的道理的。可是概率只是一个统计学上的数字,万分之一的风险和百万分之一的风险,它们的概率不同,可是它发生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都是一样的。


 


有的人就想,凭什么?我既然能冒百万分之一的险,为什么就不可以赌一赌?所以我们用概率来判断,只能说是一种理性的思路,但不能说是唯一的一个思路。即使用概率的话,每个人的决定也是不一样的。这些形形色色的不一样,构成了关系当中行为模式的基础,也造成了人与人的差异和冲突。说回到我们开头的案例,提问的用户说他特别在乎别人对他的看法,这就像前面提到的走天桥走楼梯一样,是他应对世界不确定性的一种方式,这种方式是会带来一些好处的。


 


我们要看到这种心态,积极的一面,那就是他很确定的相信自己在别人面前表现不够好。换句话说,他希望自己在别人面前还可以更好一些。这么说可能有点奇怪,但我觉得凡事很在乎别人对自己看法的人,怀疑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好的人,做完一件事情就患得患失的人,其实他内心深处都有一些坚信的东西,他对自己是有期待的。期待本身是一个好的东西,它是有价值的。


 


等一下,我知道你到底在干什么了?我知道在认知疗法当中,焦虑的核心机制是对焦虑的焦虑,对担心的担心。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如果我觉得焦虑是个问题,我对焦虑这个事就很焦虑。我对焦虑这个事很焦虑,它就会无限的递归下去,不断的放大,然后真的成为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反过来,如果我对焦虑这个事不焦虑,我焦虑,但是我自豪,我可以理直气壮,这时候焦虑就不会对我们的生活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你刚才说了一大通关于不确定性的事情,其实就是在做一件事,帮助人们自我认同,如果人们认同自己的焦虑,他觉得虽然我很在乎别人的看法,但这并没有什么不好,在乎别人看法这件事就不会成为他的困扰了。


 


没错,我觉得解决焦虑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接受焦虑。就像接受男人到50岁就会谢顶一样。我接受我就是这样的,而且焦虑对他是有好处的。虽然是很痛苦,但是世界上谁又能不痛苦呢?这样一想,你的焦虑虽然不会变,但也许你会跟它相处得好一些。我自己应对社交困难的方法是这样的,我会说没办法,谁叫我就是一个对自己要求这么高的人,我没有把它当成一个问题,反而我觉得这是我的一个特点,甚至是优点。因为的确是靠着这种对自己的高要求取得过不少的成绩,我也很感谢它的存在。


 


当然这样想是有代价的,我从小到大就付出过不少代价,甚至很多时候反而会妨碍我的表现,但是又怎么样?我仍然愿意选择这种方法,而不是真的就没皮没脸说我不在乎自己的形象,它不是一个完全的坏东西。不确定性这种思维方式,最大的好处就是解决了好坏这个问题。它是一个策略,没有一个策略是绝对的好,因为那个情境是不确定的。所以你使用保守策略或者激进策略,你都有可能会付出代价,风险是避免不了的。既然避免不了,其实你怎么选也就无所谓了。


我们讲关系视角,不光是跟人的关系,其实也包括跟自己情绪的关系。那么一时消灭不掉的情绪,我们就让它待在那里,变成自己的一部分也好。我有时候会对自己说,活该你那么累,谁叫你想要的东西那么多,说完之后也不会轻松一些,可是好像也就找到了安放它的一个位置。毕竟在不确定的世界里,谁又知道这些情绪它不是一个礼物呢?同样的我也可以问这位提问的朋友,假如上帝给你选择,你可以改变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变得放松一点,不害怕别人的批评,那代价就是你时不时的要在别人面前出一个洋相,别人会觉得你可能没那么靠谱,但是无所谓,因为你已经变得不在乎了,也就是我们说的没心没肺那种性格。


 


你要选择变成那个样子吗?我觉得他肯定不会选择变成那个样子,因为听上去他特别谨慎。但也有时候,有的人会说我太累了,我就是想要变成一个没心没肺的样子。有什么办法可以帮助他吗?


 


确定吗?如果真的确定的话,这个办法会有点痛苦,叫做暴露疗法,它又叫做羞耻感冲击练习,听这个名字是不是都觉得很紧张,过程很痛苦,有一些企业我知道他训练销售,会用这个方法,就是让他们去直接面对他们最害怕的情境。比如说被人拒绝,你如果遇到的次数多了,时间长了你就习惯了。


所以就让这些人到外边去找人搭讪,然后提一些很可能被拒绝的要求,比如说要电话号码或者直接找人借钱,他就会不断的被拒绝,可是被拒绝就被拒绝好了,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个人不断的被拒绝,一次、两次、三次,到100次200次的时候,那就真的觉得没什么大不了了。


 


真的吗?我有一次也差点被推出去要参加训练,但是被我给逃脱了,因为我很怀疑这种练习真的有用吗?不会让很在乎别人看法的人彻底崩溃吗?


只要你有胆量坚持下去,一开始会很痛苦,但是它达到一个极限之后,它会触底反弹,就是一开始痛苦会增加,到了某个极限它慢慢的就适应了。所以你不要怀疑它有没有用,因为它有大量的数据来证明说这个方法真的是管用的。你只要怀疑一下你自己是不是真的敢试。


 


我自己真的不敢试,想象一下那个场景,觉得现在这样还是挺好的。但是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孩子,这样对孩子会不会有一个不好的示范作用?


怎么会很好?如果你真的看到这种方式是有它的好处的,孩子这样的话,你高兴还来不及!


如果我的孩子跟我说,我不喜欢被老师批评,我就会跟他说,这么巧,老爸也特别不喜欢被人批评,所以老爸现在混的这么好,就有一种很兴奋的语气跟他讲,你要不要跟我学一下,你要怎么样去做,你才能争取到不被批评?我觉得这是好事,因为孩子有上进心,孩子要脸,从消极的角度理解这个事情,觉得孩子心思很重,将来肯定不会幸福,不会快乐。但是记住消极和积极都是不确定的,所以不管别人怎么说,觉得他压力太大了,然后这样很辛苦等等,你都可以换个角度去看,也许这个孩子承担了多大的压力,他将来就会有多大的成就,对不对?


 


从此任何时候这个妈妈看什么都是不确定的,什么缺点就能当成优点。


听上去她就已经变成了一个没心没肺的人。


关系洞察:


很多人都觉得太在乎别人的看法是个问题,因为太在乎别人的看法会让我们觉得累,还让我们显得软弱不自信。但是我们今天这节课希望告诉你,其实这也没什么大不了的,因为生活当中大部分的情形都是不确定的,并没有唯一的正确答案。那么在乎别人的看法,就是你用来处理不确定的一种策略,它让你对人际关系中的信号更敏感,也更容易成为你上升的动力。当你能够把在乎别人的看法看成一种优点的时候,你就不会再为焦虑这件事本身而感到焦虑了。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说自我认同,其实是解决焦虑最简单的方法。如果你一定要扭转自己的个性,让自己失去焦虑,这种能力,我们也讲了一种方法叫做羞耻感冲击练习。你找别人拒绝你100次,开始的时候会很痛苦,但是达到一个极限之后,你就会对这件事情感到麻木,甚至是释然。


 


这个方法真的很有效,但是很多人其实不愿意这么做,因为他们知道在乎别人的看法,虽然经常让我们感觉不好,但在更多的时候它也是我们宝贵的财富。反过来说不在乎别人的看法,也许会让我们轻松,但是未必是我们真正想要的一种人际形象。


这就是我们这节课的全部内容,如果对你有一点启发,请分享给你爱的人。再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