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不清君子小人,怎么做君子——《论语》学习76-77

 背后国文 2018-10-15
 

里仁篇第·O76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对于天下事,没有一定专主的,也没有一定反对的,只求合于义便从。”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对于天下的事情,没规定要怎样干,也没规定不要怎样干,只要怎样干合理恰当,便怎样干。”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立身处世于天下,无所排拒也无所贪慕,完全与道义并肩而行。”

适有多种解释,可作符合、适合或恰好、正好讲,也可作归从、跟从讲,在这里解释为一定要做的;莫也有多种解释,一般作不、没有、不肯讲,在这里解释为不要做的。“比”在这里作跟随、相从讲。

君子行事,完全根据内心,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也没有什么不要做的,他们所有的行为都符合义,即按道义行事。孔子在《论语·微子8》篇中说:“我则异于是,无可无不可。” 表达了同样的观点。

我查阅了相关资料,还有一种解释是这样的:君子对于天下人,无专主之亲,无特定之疏,惟以道义是从。适读作dí,通敌,指敌反,莫作慕解,指爱慕、亲近。指对人没有什么亲疏厚薄,也可讲得通,说明君子以道义为准则所体现的人格与人品。后来有人就把无适无莫当作成语,就是这个意思。

第一种解释讲的是君子对于天下事,后一种讲的是君子对于天下人,但无论是对人还是对事,惟有一个字可与之比。义,宜也,是道义、仁义,义有它的适当性和正当性,它是君子为人处事的原则和标准。实际上为人可以决定处事的方式,不义的人不可能做出义的事,只有君子,无适无莫,义之与比。

现实的意义反映在现代人为人处事上,还是要比义近仁,做到无适无莫。接下来我们要学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论语·述而36》)也是这个意思,君子能够心地坦荡,不患得也不患失,实则是和义站在一起。

 

里仁篇第·十一(77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钱穆译先生说:“君子常怀念于德性,小人常怀念于乡土。君子常怀念到刑法,小人常怀念到恩惠。”

杨伯峻译孔子说:“君子怀念道德,小人怀念乡土;君子关心法度,小人关心恩惠。”

【傅佩荣译】孔子说:“君子关心的是德行,小人在乎的是产业。君子关心的是规范,小人在乎的是利润。”

傅教授把乡土引申为产业,把恩惠引申为利润,未尝不可,现代人更好理解。

怀,思念,念及的意思,可解释为:想的是、考虑的是、关心的是。

君子和小人的品格不同,他们考虑问题的点也不同。小人怀念乡土、考虑产业,而君子考虑的自己的德行培养和修炼;小人考虑利益,而君子却想的是自律、遵守规范,所以境界不同,格局就不一样。小人为私,君子则为公。

在后面的很多篇章中,讲到了君子和小人的不同,他们的根本区别在于德行修养的不同,小人常常从自身利益出发,一味地索取,像长不大的小孩,只能求诸人,不能求诸已。在我们的人生路上,我们会经常遇到对待某一件事有君子和小人的做法,哪个时候,我们该如何选择?有人说,当然选择君子的做法了,但请问,如果你的品行修养还不够的话,你怎会懂得选择?所以有时候,我们自己有了小人的做法,自己还不觉得!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