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道可道,非常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的“道”,只能心领神会

 默凯 2018-10-15

《道德经》开篇第一句就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老子之所以要给所谓的“道”一个固定的名称,只是为了表达方便,姑且命名为“道”而已。正如每一个人都有名字,而名字只是一个符号和象征而已,是人为的艺术设定。

“道可道,非常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的“道”,只能心领神会

南怀瑾先生认为,老子将“道”这一名词提出,同时又强调,不可将“道”看为一般的常道,不可执着于名相而寻道。他还进一步解释说,“道”是一种看不到、听不见、抓不住的东西,恍恍惚惚,无形无状,混而有一。它是宇宙唯一的存在,“先天地生”,为“万物之母”,是终极所在,是万物根源。“道”是天地万物运行的法则,是天地万物表现出来的一种基本品质。它是整体性的,在本质上既不可界定也不可言说,不能以任何对象来限定,也不能将其特性有限地表达出来。

所以,“道”的本质特点,即不可说。

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只能心领神会。

南怀瑾先生指出,修道不可执着于道德名相,不然便只会流于表面。“道”有时也可以叫作“无”“朴”“一”。它是一种不受局限的、无终止的、一切事物的源泉与原始浑朴的总体。它不是静止不变的实体,而是永远不停息地流转与变迁的过程。那究竟什么是道?老子讲“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依靠土地来繁衍生息,土地依靠天时来化育万物,天时则依据大道来运行变化,大道就是顺其自然。南怀瑾先生在《禅宗与道家》中指出:“近代人翻译西洋传入的哲学与科学的概念时,借用了老子的‘自然’这个词来表达整个物理世界,即‘自然界’这个意思。但这不是老子‘自然’一词的原义。在老子的那个时代,中文文法是单字造句,因此老子所说的‘自然’只能是‘自己如此’‘自然而然’。”

“道可道,非常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的“道”,只能心领神会

南怀瑾先生进一步解释说,大道无名,并非一般凡夫俗子心中的常道,人们为形而上的道建立起一个至真、至善、至美的名相境界,反而偏离了道的真义。有至真、至善、至美,就有至假、至恶、至丑,有人追求真善美,也有人甘愿沉沦苦海,也就是说,只要二中取一,就是背道而驰。因此不执着于真假、善恶、美丑,才是道法自然,才能道有所成。

所谓“人之初,性本善”,其实我们每一个人的本性都没有差别,都具有一颗自然的“初心”。只是随着年龄的成长,我们慢慢地在这个世界中,迷失了“自我”,丢掉了“初心”。那我们如何才能保持“初心”,坚守本性呢?

“道可道,非常道”妙不可言、莫可名状的“道”,只能心领神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