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古论今道养生

 憩苑 2018-11-16

  我国的第一部中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指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意思是说,那些懂得养生之道的人,就会遵照自然界的规律,按照保养生命的方法来生活和学习,就是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有度,让自己的身体与精神都保持最佳水平,就能够活到自然寿命。

  春秋战国时期的《左传》中把“寿”分为上中下三等,称“上寿一百二十岁,中寿百岁,下寿八十”。意思是说,一百二十岁者称为上寿,一百岁者称为中寿,而八十岁者称为下寿,也就是说只有寿命超过八十岁以上的人才有资格用“寿”字。

  健康对人的重要性,更感慨于中国传统养生方法的博大精深。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明确地指出:“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也就是说,患了病再去治疗,就像感觉到口渴了才想起去挖井,战争已经打起来了才想到去铸造武器,岂不是太晚了吗?

  “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所谓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所谓养,即保养、调养、补养、护养之意。养生的内涵,一是如何延长生命的时限,二是如何提高生活的质量。唐代名医孙思邈的《千金方》中讲了很多养生理论。

  讲中医养生文化,还要讲到老子和孔子,两者代表了两种养生思想:老子是“清静无为”,“保养精气、顺乎自然、气功修炼”;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养生思想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两种思想形成了一个静动结合的思维方式,贯穿在中医养生学发展过程中。“仁者寿”、“智者寿”、“欲而不贪”是儒家在养生道德理念上的重要思想。

  华佗五禽戏,根据五种动物的形态动作创造,演变为后来太极拳一类的健身方法。魏晋南北朝时,养生家与医学家结合。许多人既是医生,又将道家思想贯穿于医学之中,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陶弘景。他在《养性延命录》中写到要调神养形、“小炷留灯”,把人的生命看作一盏灯,生命的源泉是油。灯里的油是有限的,如果把灯点得很亮,油很快用完了。如果“小炷留灯”,则能燃烧很长时间。现代很多过劳死者,过度消耗的能量,早早衰竭,生命之火早早熄灭。

  中医养生讲究四时阴阳,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大自然规律;主张因时、因地、因人而异;包括形神共养、协调阴阳、顺应自然、饮食调养、谨慎起居、和调脏腑、通畅经络、节欲保精、益气调息、动静适宜等一系列原则,认为当一个人身体达到阴阳平衡时才是最健康的。

  养生养心最重要,就是情志。“一生淡泊养心机”,认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志过了,给身体带来伤害。情绪问题导致脑血管意外、心脏病突发的事例不胜枚举,抑郁症等一系列精神疾病更是与人的情绪直接相关。“常观天下之人,凡气之温和者寿,质之慈良者寿,量之宽宏者寿,言之简默者寿。盖四者,仁之端也,故曰仁者寿。”仁就是要做到温和、善良、宽宏、幽默。仁心仁德、养心立德是一个人健康的内在要素。

    “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这可以说是世界上最早的“健康膳食金字塔”了。《养生录》中谈到养生“六宜”,食宜早些、食宜暖些、食宜少些、食宜淡些、食宜缓些、食宜软些。南宋大诗人陆游就喜欢淡、暖、软的喝粥养生法,他曾作诗道:“世人个个学长年,不悟长年在目前;我得宛丘平易法,只将食粥致神仙。”

  几个养生小诀窍:

  坚持几个“少”:少盐多醋、少糖多果、少肉多菜、少药多食、少睡多行、少忧多眠。

  做到九个“常”:发常梳,面常搓,鼻常揉,肢常伸,目常运,齿常叩,腹常旋,耳常弹,肛常提。

  践行“八字”诀:童心、蚁食(少量多餐)、龟欲(心境淡泊)、猴行(多运动)。

  天天干洗面:先把手搓热,然后用手搓脸。每天早晨起床后,反复做几十次。

  做到三个“通”:血脉要通、心气要通、胃肠要通,要做到吃得下,睡得着,拉得净,放得开。

  坚持勤动脑:一点精神寄托都没有,衰老得反而快。马寅初70岁的时候开始学俄语,歌德80岁的时候写《浮士德》,陆游《渭南集》里很多气壮山河的诗词都是60岁以后写的。

  

      心与夏气相通应”,夏季养心要顺时。心的阳气在夏季最为旺盛,所以夏季更要注意心脏的养生保健。日常戒烟酒,不饮浓茶,保证睡眠充足,不要过劳或过逸,选用合适的运动来锻炼身体,则对心脏的养生保健有益。

  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也就是说心与舌的关系密切,从舌的色泽及形体表现出来,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红润柔软,运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脏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舌体胖嫩;心有瘀血,则舌质暗紫,重者有瘀斑;心火上炎,则舌尖红或生疮。

  心的主要功能有二,一是“心主血脉”,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经脉内运行,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二是“心主神志”,指心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失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健忘等症状,重则出现精神失常、神昏谵语,甚则昏迷,不省人事。

  “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是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郁、悲观情绪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情绪,愉快的好心情是心脏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保护心脏可以做下面的运动:

  静神调息法:端坐位,挺胸收腹,下颌内收,将右手放于左胸心前区,闭目,使精神进入宁静状态。慢慢地调节呼吸,使呼吸速度缓慢而深沉,右手根据呼吸的速度顺时针地轻摩心脏,一呼一吸为一息,一息按摩一圈,共按摩36圈。有运行气血、营养心脏的作用。

运动养心法:进行适量的体育运动,如散步、慢跑、打太极拳、游泳等,适量的运动有利于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可以增强心脏的功能。

    

     “肺主气而司呼吸,主宣发肃降,通调水道,朝百脉。”肺是呼吸器官,是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通过鼻、咽、气管等呼吸道,吸入清气,呼出浊气,进行氧气与二氧化碳气体的交换,保证机体氧气的充分供应。肺的功能正常,则呼吸通畅,氧的供应充足,面色红润,机体健康。故肺的养生保健要以保证肺的呼吸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生活和工作环境的空气清新与否与肺脏的养生保健关系最为密切。因为,肺脏是与外界相通的器官,又负责进行体内外的气体交换,所以,外界环境空气质量的好坏对肺脏有直接的影响。居住在有湖泊、树木、绿地之处,且阳光充足、水源清洁、空气新鲜。清新的空气是肺养生保健的必要条件,也是保证人体健康的重要条件之一。

  “肺为娇脏,不耐寒热”,即肺是清虚之脏,性喜清润,不耐寒热,不容异物。肺通过口鼻与外界相通,自然界的寒热燥湿之邪气,易侵犯肺脏。顺时养生保健就是要根据四季寒暑的情况,适当地增减衣服和被褥,使机体适应季节和气候的变化,保证肺脏不被寒热燥湿等外邪侵害。

  忧悲情绪是肺脏杀手。肺在志为忧,悲哀忧伤易损伤肺脏,引起肺脏功能的下降或产生疾病。可用静神养生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节制感情,顺应自然。还可采用“忧悲以喜胜之,以怒解之”之法,用喜的情绪来战胜忧伤情绪,或者用怒的情绪来缓解,当然用愉快的情绪战胜忧伤较好。

  冷水浴或冷热水浴对肺脏健康有很好的作用。通过锻炼,可以使全身的血管受到刺激,使血管既有舒张又有收缩,增强血管弹性,提高人体的抗寒能力,并有促进肺脏功能和适应性的作用。

  每日坚持跑步、散步、打太极拳、做健身操或做呼吸保健操等,可以增强体质,提高肺脏的功能和抗病能力。

  教你做呼吸保健操:

  两脚分开站立,与两肩平,上身挺直,双手护于丹田(脐下小腹部)。

  吸气时缓缓用力深吸,双手放松,使腹部膨起,吸至最大量,有气沉丹田的感觉。

  将气缓缓呼出,双手压迫丹田,呼至最小量,反复做30次。

  双手放于胁部两侧,随吸气缓缓向两侧平行分开,如阔胸运动,使气吸至最大量。

  再随呼气,缓缓放于胁部并按压胁部,做20次。

  双臂自然下垂,随吸气缓缓上举,吸气至最大量。

  缓缓呼气,随呼气双臂慢慢下降,下蹲,双手抱膝,呼气至最大量。

  再起立重复,做20次。

    

     健康的定义不仅局限于身体的健康,精神的健康同样重要,而且精神健康还会影响身体健康。

   精神养生是指通过净化人的精神世界,自动清除贪欲,改变自己的不良性格,纠正错误的认知过程,调节情绪,使自己的心态平和、乐观、开朗、豁达,以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精神养生的关键就是幸福感,让自己的心理处于一种平静、满足的状态,就是快乐的生活。

  精神养生就像戒烟一样,是最容易做,又最不容易做到的养生方法。说其最容易做是因为精神养生完全可以由自己主观意识所支配,不需要特别的外助条件;说其最不容易做到是指一个人很难把握自己,并纠正自己固有的错误思维方式,更难以排除客观事物对自己主观意识的负性干扰。

  古代圣贤修身养性的十大乐事:谈义理字、学法帖字、澄心静坐、益友清谈、小酌半醺、浇花种竹、听琴玩鹤、焚香煎茶、登城观山、寓意弈棋。

  “笑一笑十年少”,经常笑的人能长久地保持青春活力而延年益寿,这是中医提倡的养生法。现代医学要求人们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也包含养生的概念。

  精神与健康的关系可分为两方面:精神决定健康,只有精神好的人身体才可能获得健康;健康包含精神,现代医学已经把心理健康作为衡量人健康的重要标准。

  传统养生学强调“形神统一”的理论。所谓“形”即形体,指人的机体而言,而“神”则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之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包括全部的生理性或病理性的外露征象。狭义之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思维活动。

  情志养生通过内心世界的自我调节,排除贪念,保持心态平和,使之健康长寿的方法。情志,主要指人的精神、意识及思维活动。

  情志养生包含四方面:一不要有太多过分的欲望;二是知足常乐,对自己的生活有信心和满足感;三是要有豁达的心胸;四是要多做善事。

  “乐莫大于无忧,富莫大于知足”,在人生中,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位置,所以对自己的位置具有充分的满足感。“知足常乐”满足感,通过自我的内心世界的调节使之达到最高值。鱼儿不必羡慕鸟儿能够在空中飞翔,鸟儿也不必羡慕鱼儿能够在水中遨游,要珍惜自己的位置和已得到的东西。你就会发现有些东西是你拥有而别人不可能得到的,而有些东西则是别人拥有而你不可能得到的。

  一个人如果能做到无忧无愁,知足常乐就会有一个好心情,就会感到人生的道路上充满着阳光和欢乐,这样的人自然会健康长寿。


      中国的农历之所以重要,是因为24节气降临的早与晚,不仅与农作物生长有关系,中医认为它还与人体的疾病发生与否,发生什么病,都有密切的关系。

  古人很善于观察,总结。在很早的时候就有了四季的划分,而且,又把四季进一步细化,5天是一候,3候是一气,也就是15天一个节气,6气是一季(也叫时),把全年分成24个节气。

  中国的农历很注重远期预测,在夏至的时候,还没有数伏,正是酷热逐渐增长的时候,但古人知道“重阳必阴”,因为日晷的影子已经到了最短的时刻,马上就要发生转化了。因此在夏至的时候,就发出来第一份阴气增长的预报:“夏至一阴生。”冬至的时候,刚开始数九,天气最冷的时刻虽然还没有到来,然而,阳气已经萌动,日晷的影子已经达到了最长,此后必将一天一天地缩短,所以,又发出来一份阳气增长的预报:“冬至一阳生。”

  古人靠着多年的客观观测,得出来阴气、阳气变化的规律。阴阳气的变化,出现在气温的变化之前,是万物变化的动力。

  既然人是自然界自身发展而形成的,人体也要按着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而改变自己的节律。当然,知道这种变化规律,主动适应这种变化,就能保持健康防止疾病;否则,逆时而动,就有可能生病、短寿。所以,《内经》说:“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讲的就是人体与自然界阴阳变化的密切关系。

    很多人,说阴阳是玄虚的,是巫术或者算命先生的把戏。其实,阴阳学说一点也不玄虚,它是古人对于自然界万事万物观察、总结之后,提出来的普遍规律。

  古人开始观察自然的时候,体会最深的东西首先应当是白天与黑夜的交替出现。经过多年的体验之后,聪明的古人就会思考,对比强烈的白天和黑夜,它们是如何形成的?一个答案“很容易”地就浮现出来:是太阳的光照。因此,无论中外,普遍存在着对太阳的崇拜。

  古人另一个感受是炎热与寒冷,是水与火。炎热的夏天,经过缓慢而悠长的时日,不可逆转地转化为寒冷的冬季;寒冷的冬季,同样经过悠长而缓慢的变化,不可逆转地要到达夏天。这样的体验,一次一次地出现,不断积累,不断思索,就可找出规律。寒暑冷暖变化的背后,一定有什么规律在支配着,或者是什么力量在推动着日月星辰的运动。

  有了太阳,就有了光明,温暖。背离了太阳,就会产生黑暗,寒冷。火与太阳一样,也有光明与温暖的属性,而且火还有向上、向外、轻盈易动的特性。水与火的性质相反,寒凉而且向下,沉静而质重。古人有了用火的经验,也有了测量日晷观察寒暑变化的“实验”,规律性的认识逐渐出现了。经过千万年的观察、总结,古人逐渐形成了阴阳的概念。

  凡是温暖、向上、向外、光明、活动的物质都是属于阳的范畴;与阳对比的就是阴,凡是寒冷、向下、向内、黑暗、静止的物质都属于阴的范畴。比如四季之中,春夏季节因为温暖暑热而属阳,秋冬季节由于寒凉清冷而属阴。一天之中,白天因为光明温暖而属阳,夜晚由于黑暗寒凉而属阴。

  《内经》说:“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明之府也。故治病必求于本。”也就是说阴与阳,是天地之间最根本的规律;是划分、归类万物最高的纲领;是一切量变与质变的力量源泉;是万物产生和死亡的根本原因;宇宙之间鲜明的巨变与微小的变化,都是由阴阳的变化引起的。因此,治疗疾病必须从根本上找原因,这根本的原因就是阴阳。

  阴阳是不断变化的,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水平上。这就是中国古代的辩证法,是非常符合事物本来面目的认识方法。阴与阳之间的互相转化,往往是阴消阳长,或者是阳消阴长的过程。而且,量变会逐渐积累为质变,“重阳必阴,重阴必阳”。

  阴阳学说是古人对于自然界的日月运行、四时变化规律的总结。只要你睁眼看世界,就离不开阴阳组成的万物,万物都有阴阳的属性。人体既然是自然界阴阳之气变化的产物,也必然会有阴阳的属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