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楼梦》究竟成书于哪个时代?

 深信不疑 2018-11-16

作者:姬健康

《红楼梦》究竟成书于哪个时代?

新红学百年以来红学研究者一直围绕着《红楼梦》成书于哪个时代争论不休,以胡适为首的新红学认为《红楼梦》成书于乾隆朝中期,而以蔡元培为首的旧红学认为《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两个成书时代相差百年,其时代背景大不相同,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也大相径庭。胡适派认为《红楼梦》是以曹寅家族为蓝本,描写一个大家族的兴衰;蔡元培认为《红楼梦》是康熙朝政治小说,旨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在大陆,由于上个世纪中期的特殊政治环境,使得胡适红学成为取得霸主地位的官方红学。近年来,土默热红学、吴氏红学、冒襄红学等民间红学,以令人信服的研究成果彻底否定胡适红学。《红楼梦》成书于康熙朝,其时代背景是明末清初的观点,受到越来越多的红学研究者和广大红迷的赞同,建立在沙滩上的胡适红学大厦已经岌岌可危。

面对如此严峻的局面,一些胡适派红学家不是彻底反思自己的错误观点,而是在拼命地寻找一些牵强附会的理由,试图维护摇摇欲坠的胡适红学大厦。他们有人认为,一部好的小说确实有很强的时代气息,但是书中的时代气息是不是就等于这部书的写作年代?当然不是。《三国演义》明显具有浓厚的东汉晚期及魏蜀吴时期的气息,但作者不是那个时代的人。《水浒传》宋代的气氛很浓,而其成书已在明代,虽然之前有过关于宋江的话本,然而故事情节不仅非常简单,人物塑造也不生动,两者高下悬殊。近些年,许多清宫小说让人看得入迷,一部部写得有声有色,仿佛作者亲身经历过一样,时代的气场都很足,但作者都是现代人。于是,胡适派红学家就说:《红楼梦》中即使含有一定的晚明文化气脉,也不能用来认定作者是那个时期过来的人。

《红楼梦》究竟成书于哪个时代?

看到这种论证观点,笔者不禁哑然失笑。信奉胡适红学的红学家们大都出版过红楼梦研究专著,作为文学专家不应有低级的文学专业认知误区,自然懂得小说题材有截然不同的分类法。如历史类,神话类(包括现在的穿越类),志怪类,科幻类,武打类等等,当然最多的就是现实题材类作品。上文所举的例子全部是历史题材类作品。这些作品描写的都是作者不曾经历过的时代,故事背景或者说“气息”都需作者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合理想象和推演,以期维妙维肖,引人入胜,但根本做不到作者和书中人物同脑思维,同声呼吸,同腔说话,因为读者一看就知道是后人演义的。道理很简单,即便是今天,一个二三十岁的作家也无法准确写出建国初期劳动人民翻身解放,或文革时期极端年代人们的思想行为;假如真有人写,也是参考有关资料隔靴搔痒地依样画葫芦,不可能有那个时代的真正“气息”,最终都得归类于历史题材。

什么叫现实题材作品?就是当事人写当时事,作者必须是书中故事的“亲历亲闻”者,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想、言行、风俗、习惯、大事件才会真实地反映在笔下。比如卢新华的《伤痕》,张贤亮的《绿化树》,余华的《兄弟》,路遥的《人生》,王跃文的《国画》,黄晓阳的《二号首长》等等,都是现实题材小说的佼佼者。作者可以不是小说故事的亲身参与者,但必须是故事发生时代的耳闻目睹者,是他所经历的现实生活中社会万象的提炼者,是比之“史记”类文体更为生动、具象、准确的生活化记录者。即使一百年以后,人们从这样的小说中认定作品的历史背景、时代特征以及写作年代,也比史官所记的史志更为准确、更有价值!更何况古代的史官大多为御用,其歪曲、掩盖真实历史的行为比比皆是。因此,现实题材小说的时代气息完全可以等同于作品的写作年代。

历史题材小说和神话小说一样,与现实题材小说根本就是两回事,没有可比性。《红楼梦》毫无疑问是现实题材小说,并在篇首开宗明义地表明所述故事是作者“亲历亲闻”实录其事,“不敢稍加穿凿,致失其真”,是典型的当事人写当时事。这是红学界公认的定论。曾几何时,“自叙说”曾经占据红学统治地位,但是因为胡适红学认定的作者“曹雪芹”,其生活轨迹越研究离贾宝玉越远,迫不得已,近几年胡适派红学家们已不再提自传说,代之以“听奶奶讲故事”等新主张。但是,不管这些红学家们如何“见风使舵”,《红楼梦》取材于现实生活,反映了作者所处时代的背景、风貌、氛围、思想、气息却是不争的事实,是任何歪理妄说驳不倒的客观存在。

《红楼梦》究竟成书于哪个时代?

《红楼梦》中多处提到的“末世”之叹,这个“末世”只能是改朝换代的末世。书中的逃禅思想,反映了清初文人抵制仕清的倾向,他们纷纷隐居山林,后来康熙皇帝采取一系列笼络汉人的措施,才得以改变。乾隆十八年(1753年)七月,乾隆皇帝就下谕将《西厢记》、《长生殿》、《邯郸记》,《紫钗记》、《牡丹亭》、《水浒传》等,都定在禁毁之列,乾隆时期的曹雪芹能把这些违禁品作为与书中人物相关的故事情节,写入作品中吗?《红楼梦》中大写男风,然而,在乾隆五年(1740),《大清律例》就明确规定:“恶徒伙众将良人子弟抢去强行鸡奸者,无论曾否杀人,为首者拟斩立决,为从若同奸者俱拟绞监候,余犯问拟发遣。”很显然,书中毫无忌惮的男风描写不是出自胡适红学认定的曹寅的孙子“曹雪芹”手笔。《红楼梦》中有大量关于家养戏班的描写,而早在雍正二年,朝廷就下谕严禁官员蓄养优伶,作为朝廷命官曹寅的孙子辈后代,乾隆朝的“曹雪芹”不但没有亲身经历过家养戏班,而且他也不会津津乐道地写入书中。再加上《红楼梦》中处处散发的情本文化、“文死谏、武死战”说法、厌弃仕途经济情绪等,都带着明末清初的标志性特征。我们都知道,到了乾隆朝社会政治环境已趋平稳,社会思潮正统固板,乾隆朝早中期大兴文字狱令文化学者们噤若寒蝉。清中期,那是一个“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社会,《红楼梦》不可能产生于这个时期。

大量的证据表明,胡适派红学家们认定《红楼梦》作者是乾隆朝的曹雪芹,这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不管他们用“天才论”、 “听奶奶讲故事论”,还是“家族累积说”,都无法令人信服!《红楼梦》是当时人写当时事,当时人企图用“真事隐”的手法记录当时真实的历史。所以《红楼梦》是康熙朝产生的小说,其时代背景只能是明末清初。

(本文由王华东整理改写)

————————————————————

校对:至真斋主 安妮 编辑:潇湘夜雨

深度解读,高屋建瓴。吴氏红学,高端学术。 知识的盛宴,智慧的光芒。

新观点、新视角,同一部红楼梦,不一样的文章。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