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律师报价不能只会报个一口价?

 激扬文字 2018-11-17

 一 


经常有人打电话问我:“我有个案件,你怎么收律师费?”“我有个律师实务,请你做律师得收多少钱?”


我告诉他:“律师收费的问题很复杂,无法一口报给你,我们还是见面谈吧!”


有时候遇到有人追问的紧,只好说:“你这事的律师收费在5万-30万之间,具体收费应见面谈。”


有人很惊讶,“律师收费的浮动幅度怎么会这么大?”多数人都会说:“律师收费一口价就那么难吗?为什么别的行业都可以在电话里一口价,律师就不可以?”


是的,律师没法给你在电话里报价,没法做到一口价。因为律师行业与别的行业区别太大了。律师法律服务的特殊性,决定了律师费无法做到一口价。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且听我一一道来。




  

 二 


律师服务是一项高智力活动。


——律师的水平客户不知道,你没了解没法电话中报价


律师的法律服务并不是象有的人说的那样,“不就是看看材料,说说话吗?”律师提供的法律服务,不单单包含了律师的技能、而且包含了律师的学识、能力、智慧。即使是一个很小的法律事务,不同的律师,服务的质量和水准也是不一样的。


技术领域分为:技工、技术员、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大师级人物一样。律师也能做类似的区分。


仅能完成初步的、简单性的、行业内必备技能工作的律师,像是技工。能够完成具备一定技巧工作的律师,类似于技术员。熟练掌握技能,具备相当的技巧,并具有一定的创造性的律师,就像工程师。


技艺高超,技能精湛,可以指导其以下的技术人员,类似于高级工程师。再有就是了解行业发展的历史,洞悉未来发展的趋势与方向,可以引领整个行业潮流的,则可以称为大师级律师。


律师行业至今也没有一个行业内、社会上认可的、可以客观地界定律师执业水平的标准与机制。估计这会是一个永远做不到的事情。现实中,律师都有一个执业证,别说很少有人去看律师的证件,即使看了,业外人也很难看出执业年限,至于执业的水平层级,更无从考评,无从体现。


你在询问律师服务价格的时候,只是打电话就来问价格,你怎知不同律师的学识、水平、见地、技能的不同?你怎么知道他们的机会成本的高低不同?你怎么可以拿一个执业一年或者执业五年的,但没多少业务的律师的报价与与一个业内大咖、大师级律师的收费,随便相比?你知道他们之间,在业务类型,操作方式,业务水平,对你的法律事务的驾驭能力,最终成果好坏、质量高低上有何区别?


有时候与会计师聊起来,他们说,“你们律师收费比我们会计师收费还高啊!”我开玩笑说:“从根本上说,我们律师会计师都属于咨询业,都是脑力劳动加体力劳动,但是会计师的工作更侧重于技术,而律师的工作更侧重于智慧。”


当然,律师也评职称,但是律师的职称一是没人重视,二是好像职称并不能真正反映一位律师的真实的业务水平。有的大师级的律师,可能不是法学本科学历,也可能没有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过学术论文,可是并不妨碍他成为大师级律师。



  

  三 


律师的法律服务是一个“非标准”产品。


——不谈标准,没法报价


虽然物价行政机关、司法行政机关、行业协会都有制定的收费标准,但是只有极少数法律事务(主要与社会公益、弱势群体有关)是政府指导价,其余都是市场定价。


律师服务产品多种多样,律师服务的标准大相径庭,律师服务的产品并非是一个“标准产品”。


虽然现在有部分律师事务所建立了标准化制度,将律师的服务产品、服务标准、服务流程、市场拓展等方方面面都做了标准化,但这并没有成为律师行业多数律师律所的普遍做法。


在外人看来,律师的法律服务无法像一部手机、一件家具、一套房屋等有形的东西一样,可以有个相对统一的,能够为服务对象易于接受、易于比较的价格。律师服务是一个非标准服务,它没有统一的国家标准。即使行业协会也有规范,但它是作为内部使用的业务指导类的总结、归纳与建议。在服务对象看来,律师这个行业仍然是那么专业,那么不容易识别、辨别与评价。


虽然律师服务是一种“非标”标准,虽然外行人很难判断其服务品质的优劣,但所有好的服务在服务态度上,必有其共同的特质,勤勉、细心周到,无微不至,在效果上必然能做到,更能理解服务对象的意图,更有完善、周到、缜密的方案策略去组织各种因素,满足客户的目的。


在流程上更体现专业性,更具有达到服务对象目的的起点、推论与逻辑。往往会更有让人豁然开朗的感觉,也会有让人觉得律师说出了“我有,我懂,但我说不出”的感觉。


这种与律师的交流,这种对律师能力与水平的了解与判断,怎么能以一个电话报价来区分?



  

  四 


律师法律服务更是一种体验性、定制性产品。


——不谈如何服务,无法报价


律师服务作为一种服务产品,具有功能性、体验性和定制性。


无疑,法律服务可以满足客户的某种功能性需求,比如解决诉讼代理的问题,比如解决合同修改问题,再比如解决谈判方案的论证等等。


但是,看上去一个最简单的诉讼案件的律师代理,如果是只满足基本的功能性需求,那就是分析证据,起草诉状,法院开庭,领取判决书结案。


有的律师甚至连这个也做不到,有的让客户自己去法院领取判决书,有的开庭的时候出差了,或者在开别的庭,还有的虽然去开庭,但不准备证据目录,不写代理词,庭上不能抓住对方的漏洞,甚至总共说不了几句话。往往是这种律师更容易给你在电话里报一个“一口价”,可是,你敢把你的案件交给这样的人吗?



  

  五 


很多客户搞不懂自己的法律事务需要花费律师多少劳动,只关注律师收费的价格。


——不知道要耗费律师多少时间和精力,没法报价


有不少人认为律师的工作很简单,以为就是个一挥而就的事。其实,这就根本没有搞懂律师做一个法律事务所需要的付出。


实际上,很多人愿意找有经验的律师提供服务,但只愿意出没经验律师的服务费。这个世界上哪里有这等的好事?像这种连律师付出多少都搞不清楚或者假装不清楚,律师哪能在电话里报出一口价?


有人说,“刘律师,我的案件一审输了,我想上诉,我写了个诉状,你帮我看看吧。你收多少律师费?”


也有人说,“刘律师,我与某人有个生意上的争议,你帮我看看材料,给我出个主意吧。”


一个案件,一审的话,写个诉状,看上去很简单,但是律师的基本的智力成果都在里面了。因为即使那份诉状只有一页纸,律师也要审核证据,调查原被告主体情况,要整理案件的脉络,要弄清其中的逻辑,还要选择这个案件的诉求路径……


一个诉状的撰写,是需要建立在对整个争议的整体把握基础之上的,是需要将整个事实摸清摸透的,是要对涉及的法律关系进行分析的……不见面说清楚,这案子可怎么办?



当然,也有的人拿着同一个法律事务,这里问一下律师,“你收多少钱?”那里再问一下另一个律师,“你收多少钱?”根本不去问律师的服务质量、服务水准,不去探究律师的职业成本、机会成本。一味地追求低价,到头来吃亏的还是自己。


当然,现在也有不少政府、行政机关、国有企业,甚至有些民营的大企业,在通过招标等的方式来选取律师服务机构。至于法律服务方案、服务策略之类,究竟是不是合适,是不是更能够符合客户的目的,好像也很难考察,唯有进行单一的价格比较显得极为容易,因此,很多采用竞争性方式选取律师事务所的,都陷入了“价格比低”的泥沼之中。


对于这类的竞争性的选取方式我们的做法是,绝不给它“一口价”,给它几种方案,用不同的服务内容、不同的服务深度与广度、不同的服务方案等,分别设定不同的价格。


就算没有被选中,也只能祝愿它好运了。但愿它真的可以购买到“低价高质”的法律服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