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昵称52216650 2018-11-17

岐伯对曰: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我花三天时间看了网上所有对这句话的解释,都牵强附会,很多的解释连基本的语法结构都不符合,就不一一列举。从我跟随恩师实修的角度的体验,发表一下我个人的观点做学术交流,仅代表我个人。

首先,这里面呈现的是一个逻辑关系“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是“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的实操的部分是“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而不是“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换句话说,前面是修,后面是行。“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是修的过程;“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是自然行的过程。行是修的成果,是用来检验修的是否正确!

从语法上来看,“”与“”都是动词,但是后面的句子的语法结构是发生了变化的,句前没有了动词了,可以做第一个佐证;

今天的我们,没有修的过程,直接拿行的结果来做要求。不仅不解决问题,而且还加剧了我们的思想负担!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食饮有节:

举一个最普遍的例子:女孩子贪吃。好多人说,堆到嗓子眼了,还想吃,一年吃胖了几十斤。控制,解决不了那种对食物的渴求的欲望的。作为我们行医人,应该从身体的角度来考虑,而不是从思维控制的角度去考虑,不然要求就解决问题的话,还要我们行医人干嘛?

为啥这么贪吃?人是焦虑的,抑郁的。中焦火重,消食!但是就是战胜不了这种感觉!战胜得了才怪呢!因为这是病,一般来说,不是意识可以治疗的。在我治疗的那么多抑郁症患者中,未治疗之前,绝大多数都经历过一个狂吃的阶段。开肺,肺气宣发了,马上就会好得多。再做深度的调理,一两个月,她就会指导饱足了,自然而然不贪吃了。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如果要求她不吃那么多她就可以做得到的话,那么何必从一位妙龄少女变成老大妈呢!

还有最典型的就是女孩子贪吃零食,没有东西在嘴巴里面就觉得没安全感,没着落,不知道该做什么,恐慌。这都是典型的焦虑的状态。只要把脾胃开了,肝筋舒展了,自然就不贪吃了!

再说垃圾食品。都说重口味的不好,可是我们就是止不住去吃很多重口味的。其实一个人的口味,是身体的体现。好辣,口味重的人,多是有实寒和虚火以及痰重的。一段时间调理后,口味就变了。我以前喜欢打球,功能饮料喝的多。但是现在只要喝一口下去,马上就恶心吐掉了。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绝大多数的贪吃,是焦虑导致的,焦虑还会导致另外一个重要的生活习惯:晚睡,失眠。

起居有常:

“我也想早睡,但是就是睡不着,转辗反侧,就拿手机看,一看就是两三点。”其实怪的不是手机,是怪这种焦虑的状态!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女生,就容易演变为购物狂!深夜里,狂购,购吃的,购穿的。问题是许多购来根本不穿。一位朋友一次性购七十多件衣服,买来就没有穿过。她说,我就是喜欢那个狂购的过程中的感觉!

谁都知道这不好,但是就是做不到啊!然后又反过来怪自己,增加了思想的压力负担。其实是方法的问题。人家这只是行的果,你没有行,却要求自己马上做到果。不痛苦才怪呢!

其知道者,道,笔者不敢下过于武断的结论,以笔者的实修经历,做一个简单的交流。老师从不拿结果来做要求,只是教你如何去练习,一段时间后,自然就解决问题,有了结果。比如早睡。从不要求你要早睡,你按照这个去练习,一段时间后自然早睡!

在道家,道是拿来实修的:人道,地道,天道;

阴阳:同类阴阳,自体阴阳,虚空阴阳;

术:具体的实操方法;主要是身法的部分和一些心法的具体的处理方法。比如前面文中一直强调的犀牛望月就是属于术的身法的范畴。在西派紫霞派,还有一系列的,比如土脉,行禅,内息,九式,紫霞掌,五行拳等的。

数:数字。主要是指时间流,时间流后面的本质是能量流。随着时间流的变化,能量流在天地之间,在我么躯体内,都是变化的。掌握了能量流的变化规律,有利于把人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最大的作用。不然方向不对,努力白费。

年月日时的时间流后面的能量流是不一样的。尤其是在二十四节气,脊柱开了以后,每个节气到来,对应的脊柱就会有感受;一天中,用十二个时辰来计时,有活子时之分......

放在人的身上,《易经》有人生中点论。0,1,2,3,4,5,6,7,8,9,这些数字如何演变,人的终年108岁如何来.....等等的关于人随着时间流的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能量流的变化都会出来,在不同的阶段中会出现哪些变化,是什么提示,如何去认识,如何去做最佳的的行为......

懂《黄帝内经》核心在“知道,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人生中点流变过程中,《黄帝内经》中也有“七七八八”理论,《黄帝内经》中《天年》篇也讲了不同年龄段下的标准。

通过修习道,只要做到了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就达到了神与形俱,最后实现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也就是无疾而终的状态了。

这里还用一个词:去。用去而不用死。有很多无疾而终的老人,临终前,说的话不是我要死了,而是我要走了。这很重要,走了起码代表他对死亡没有恐惧,对人生没有什么遗憾,是快乐终,而不是遗憾死。

内行人都是修,外行人才是要求。如果没有修的过程,学,只是在意识上面认为是,但是身体不通达,身体就不会清楚为什么,永远都只能够停留在意识层面的认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