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都会博物馆藏:中国漆器,件件精品!

 雁过蓝天1788 2018-11-17





明中期 剔红梅花纹漆盒


“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


—— 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 直径36.8厘米


乾隆皇帝酷爱雕漆,因此该时期的雕漆工艺得到了蓬勃发展,既继承了古人的风格,也有创新的元素,成为历史上漆器发展的另一个高峰。


清乾隆 剔彩万岁长春漆盘(局部 )

直径36.8厘米


这件色彩浓厚、层次复杂的剔彩万岁长春漆盘是乾隆时期的雕漆代表之作。采用了红、绿、黑三种漆色,层次复杂,被称作“剔彩”。圆盘正中央刻有圆形古体“寿”字,四周环绕以“万岁长春”四字。圆盘外缘的花朵和果实同样象征着长寿之意。可以推测,这件漆盘很有可能是用来装盛寿诞礼品的托盘。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 

展开高213.7厘米 长375.9厘米


这件精美绝伦的雕红漆屏风,正面细致生动地刻画出唐代著名政治家、军事家郭子仪在府上办寿时的景象。郭子仪当年“单骑退回纥”而击败吐蕃,这件屏风上处处展现出对其的赞美之意。再加之屏风背后的刻字,学者推测这件屏风很有可能是为清朝某位位高权重的将军祝寿而制的。屏风正面的下半部刻画了大量童子嬉戏的场景,有子孙多福、安享天年之意。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局部)


清乾隆 卢葵生款剔红郭子仪贺寿图屏风(局部)


在正面的左上角,有屏风制作人卢葵生的落款。卢葵生是为数不多的有记载的漆器名家之一。他擅雕刻山水、花卉、鸟兽、虫鱼等,无所不能,雕刻之精良也是一般工匠所不能及的。据介绍,落款的制作年代为乾隆时期,可以推测这件屏风的形制以及图案应取自卢氏家族此前的作品。


清中期 剔彩荔枝纹漆盒 

高5.1厘米 宽12.7厘米 长10.2厘米


这件形制不对称、呈水果形状的漆盒应是一套漆器中的一件。盒盖上刻纹较深的荔枝图案以及周边的格子纹饰是18世纪雕漆的典型图案之一。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 

直径17.1厘米


明嘉靖 剔红寿字纹八角漆盘(局部)


盘子正中雕刻着一个大大的寿字,其四周围绕着八吉祥纹饰,外沿处则环绕着一圈无爪龙。此漆器的使用者应为一位贵族成员或是一位年长的朝廷官员。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

高7.3厘米 直径22.2厘米


明朝是雕漆史上的黄金时代,多位皇帝对漆器都是偏爱有加。这之中,尤以永乐皇帝最甚。永乐皇帝对漆器的喜好,使得漆器像瓷器一样成了当时皇室重点发展的门类,并在北京灵境胡同设置了果园厂,专门制作宫廷漆器。其中,尤以剔红数量最多,也最精致。


明永乐 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局部)

高7.3厘米 直径22.2厘米


明代漆器大多髹漆厚重,少则几十道,多则一二百道,漆质坚实细腻,色泽深红,用料精良,在这件剔红庭园高士图漆盒上可见一斑。漆盒盒盖的中心位置,有两位高士在露台上闲适对坐,观湖赏景,一人抚琴,一人倾听,周围及不远处的凉亭中还有三位听众。整幅画面雅逸有致,颇富文人旨趣。漆盒底部刻有“大明永乐年制”字样,说明其应是专为宫廷所制的。


明中期 剔犀剑环纹漆盒

高6.9厘米 宽11.7厘米 长23.2厘米


明中期 剔犀剑环纹漆盒(局部 )

高6.9厘米 宽11.7厘米 长23.2厘米


该件作品极好地展现了明中期的审美与品位。


元 剔红仕女婴戏图漆盘

直径55.6厘米


如此大尺寸的繁复漆器雕刻品殊为难得,其被认为是漆器中的杰作。在直径达50多厘米的盘子上,栩栩如生地刻画了两个仕女与23个小孩在池塘边嬉戏的场景,从中也可窥见14世纪中国达官贵人家中的生活。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 

直径32.4厘米


这件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以黄漆为地,压雕朱漆花纹,线条流畅,圆转自如。盘面中心的两只鸟跃动飞舞,巧妙地构成了一个圆形的空间。秋葵花开放的胜景被多角度呈现,千姿百态的花瓣与狭长的枝叶相互重叠,横跨至少三个层面,增加了盘面整体构图的层次感与丰富性。


元 剔红绶带秋葵纹漆盘(局部)


该盘采用的黄漆素地工艺深色背景,一方面可以突出表面的花纹,另一方面可以使漆地平滑整齐。据介绍,圆盘底层未经加工的黑色背景在早期的雕漆作品中较为常见,据此可推测其创作年代应在14世纪的元朝。


元 剔彩山茶纹漆盒 

高3.5厘米 直径10.2厘米


在中国漆器中所展现的花卉往往由于其造型而难以准确被辨认,然而这个盒子上的花朵应该是山茶花——其在冬天耐寒开放,寓意着坚韧与顽强。盒子底部有“张成造”三字款。张成是元代杰出的雕漆艺术家,而出自巨匠之手的精品流传至今弥足珍贵。


元 黑面剔犀香草纹漆盒

高4.1厘米 直径9.8厘米


漆盒表面的涡卷云形花样常常被称为“香草”纹饰。明曹昭《格古要论·古漆器论·剔红》中记载:“剔红器皿,无新旧,但看似厚色鲜红润坚重者为好,剔剑环香草者尤佳。”香草纹常常与剑环纹饰一同被提起。香草纹与剑环纹在中国雕漆漆器中被广泛运用,而这种纹饰的运用可追溯到中国早期青铜器上的纹饰。


更多展品欣赏:


清晚期 剔彩开光道教人物图漆盒


明中期 剔红四季花卉纹拂尘


明晚期 剔红梅纹漆笔


元 剔红牡丹纹漆盘


清乾隆 剔红庭园人物图笔筒


清晚期 剔红开光山水纹漆瓶


清乾隆 剔彩玉玦形漆盒


明万历 剔红龙纹漆盘


明嘉靖 剔彩道家神仙图漆斗


明晚期 剔红金彩梅鹊纹漆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