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韦力与他的《觅诗记》

 星河岁月 2018-11-18


《觅诗记》,119位诗人的故里、墓园、祠堂、遗迹,藏书家韦力以一己之力,寻访中国三千年诗脉,呈现天地间悠悠诗情。



谁是韦力


韦力,中国民间著名的藏书家,故宫博物院兼职研究员。他在600多平方米的“藏书楼”中,收藏古籍超过十万册,被认为是中国民间收藏古善本最多的人。2017年上海书展,韦力的最新著作《觅诗记》首次与读者见面,这是他从收藏转向研究的累累硕果之一。


《觅诗记》合集


用寻访写出的诗史


《觅诗记》是韦力的“传统文化遗迹寻踪”系列的第二部。这源自他曾遍访古代藏书楼的遗迹时,萌生出对各类中国传统文化遗存加以寻访的计划。《觅诗记》上溯《诗经》,迄于晚清,以时代为序,叙述了119位诗人的故里、墓园、祠堂、遗迹,令中华灿烂的诗歌传统,成为实实在在抚今追昔的感怀之物。


韦力前作 《觅宗记》封面


事实上在寻访的过程中,韦力做了资料的搜集和目录的排列,而这大概就花费了一年半的时间。历史上的诗史或文学史,有不同的人在写,但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角度去解读。但是却没有一个人系统地把历史、诗人的遗迹点寻访一遍,《觅诗记》是迄今为止第一部用寻访的方式写出来的诗史,这也是这本书的独特之处。


寻访是心中所念


一百一十九位诗人、五百多张善本古籍书影、三千年的诗赋流变……十几年来,韦力凭一己之力踏遍万水千山,将典籍著述与实地寻访相结合,具象、鲜活又绝对真实地记录了他的觅诗之旅。


《觅诗记》舆图


在寻访过程中,他也留有一些遗憾。因为有一些著名诗人的遗迹可能是完全不存在的。对此,韦力表示历史的遗留并不是择优的。比如,著名的“三曹”中他只找到了曹操和曹植的遗迹,却完全找不到曹丕墓的遗迹,这就是缺憾。


 《觅诗记》相关插图


他同样在寻访的过程中看到了中国在保护遗迹方面出现的种种问题。他表示遗迹的保护要尽量地保持历史的原貌,因为留下的历史痕迹要更多的保持一种沧桑感。因为保存历史,不是要展现一种新的这种文明。历史遗迹是发怀古之忧思,而并非是要建造一个新新簇簇的假古董。文化的保护需要历史上历代人的呵护,但这种呵护必须要原汁原味,而不是彻底的重新翻盖。



寻访中的怦然心动


韦力 藏书楼


韦力的寻访对于自己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花钱吃苦受累,甚至遭遇事故身负重伤,都可以当做一种“行为艺术”。他写得勤奋,走得也勤奋,卷轶浩繁的“觅”系列,涵盖了诗词曲理宗,和传统文化有关的一切,韦力都要去觅一觅。


韦力在书房 


人们在对于自己喜欢的事,当自己能够站在无限接近它的某种气息的地方,在某种情感上或者思想上,就与它有对话的可能。对于这样的怦然心动,韦力表示他在寻访到古人的时候,因为读过他的书和诗词,当走到他墓前的时候,本能地就会有一种呼应。彼时,他不喜欢有人打扰,只愿意自己在那儿寂寞地站一会,这种交流使得他对这位诗人变换了另一种情感。



寻访之旅是一种修炼


韦力认为作为大多数人来说,依然是用今人的眼光来解读古人,他也在写作过程中想要做到尽量的客观,尽量的把不同的说法都放在书中。他想尽量地避开自己一个今人的角度,他说这是他的一种姿态。


韦力在书房 


有人说寻寻觅觅会冷冷清清,这三本书里却有各种各样的温度。韦力写书的用途也更加的明显,所有的寻觅都是为了让人们不再去寻找,同时也想告诉人们不仅仅有远方,还有很长很长的后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