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第300期【教学津梁】胡晓静┃高中古诗教学:基于活动设计的两个基本点 、两个提升点

 山湖微波 2018-11-19

【摘要】古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审美情趣、形象思维、内涵理解方面有重要价值。文章以杜甫《登高》的教法为例,结合学生特点和新课程标准要求,提出古诗教学设计活动两个基本点和两个提升点:古诗教学应该把握诗歌的文体特点为基础,品读含蓄的语言,关联其他诗句,引导学生对诗歌的意境展开联想和想象,提升形象思维的能力以理解诗人情感为基础,提升学生的情感和生命体验。

 

【关键字】 古诗教学   《登高》   形象性   情感理解

 

林语堂说:吾觉得中国的诗在中国代替了宗教的任务”可见,中国古典诗歌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因此,高中语文课程将“古典诗歌”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各省市高考也将“古诗鉴赏”划定为必考题型,以来传承中国语言文化。因诗歌语言含蓄、内涵高远的特点,中学古诗教学的空间弹性很大。如何拓展研究诗歌,将诗歌讲“深”、讲“透”,带给学生更多的审美思考? 笔者认为应该紧紧扣准两个基本点、两个提升点。

一、基于形象性”设计我做编导活动,提升学生形象思维

中国古典诗歌主要是一种借助客观形象”来表达主观情感的文体,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思考为何选择众多形象中的“这一个”或“这几个”进行“意象化”和“意境化”。《登高》是唐代诗人杜甫晚年登上夔州白帝城高处有感而发后的作品,其艺术价值和情感内涵极其丰富,被评为“古今七言律诗第一” 因此被选入人教版必修语文三册杜甫专题中。对于高中生,理解杜甫晚年的作品实际上是很有难度的。教师引导学生鉴赏这样一首诗,可以学的很简单,也可以研究出很多深入的内容。但是无论教师引导学生走的多高多远,都要立定“古典诗歌”的文体特点,采用新课改提倡的“活动”——形式来解开诗歌内涵的“神秘大门”。

     古诗词距离当代高中生的生活确实遥远,语言的使用方法不一,时代社会文化相差甚大,使得学生对阅读古诗兴趣不大。因此,笔者设计了“我来做编导”的活动,以任务驱动的形式引导学生深入阅读《登高》的前两联:风急天高猿啸哀,渚青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个环节所设计的主问题是“如果邀请你们小组为前两联诗编导一个背景片,你会拍出或剪辑出怎样的片段?请描述一下。请小组讨论2分钟,派一名代表发言。”

     最初一个小组的发言仅对这四句诗进行了翻译。

老师引导:“你来设计短片,打算怎么怎样拍摄猿猴的画面呢?是一个猿猴还是一群猿猴?是怎样叫呢?”

启发之下,学生马上讨论激烈。

有的说:“安排一只叫声高而短促的比较凄厉。”

有的说:“安排一群猿猴,一声接一声长而高的哀叫,面容慌张比较好。”

教师引导:“非常好!大家为猿猴补充了声音、动作和神态。对于声音,诗歌中有一个关键字——啸,是什么意思?”

学生:长而短促的叫。

教师:“咱们还学猿叫声音,是在哪些诗歌?这里的啸可以换成别的词语吗?”

学生:“两岸猿声啼不住”、“猿鸣三声泪沾裳”

学生在考虑“鸣”、“啼”、“啸”可否互换时候有点难度,教师指导联系前面“风急”的大环境。学生:不可以换,因为风很大,猿猴很警惕很恐慌,所以不会长时间鸣叫和啼叫,只会发出短促的‘啸’!

教师:“此处采用什么镜头好呢?”

学生讨论后综合了观点:“先远景凸显声音,再特写猿猴惶恐的表情。”

学生明确了对古诗画面的想象不能天马行空,要紧密贴合诗歌的关键词语,进行合理、科学的想象和形象化补充。

之后,师生又一起像上面交流,“编导”出了以下内容:

1)风急:

编导场景:凛冽的寒风呼呼的吹,诗人褴褛的衣袂被扬起很高很高,消瘦的身姿似乎要被吹跑一样。主要用声音和人物侧面表现风的大。

2)渚青沙白:

编导场景:漫漫江水中青色的小洲界限分明,白色的沙滩,毫无色彩,冷清而凄凉。空无所有。主要采用俯视的镜头,用冷色调的色彩凸显这一画面。

3)鸟飞回:

编导场景:一只鸟儿在小洲上方徘徊不前,它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忽上忽下,忽左忽右,找寻巢穴而不能,风吹的它很疲惫,但是却又不停下翅膀。对比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鹰击长空”推测这是一只体型比较小的鸟;联系杜甫《旅业抒怀》中“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推测“一只鸟”比“一群鸟”好,采用特写镜头表现这只鸟。

4)无边落木萧萧下:

编导场景:风太急了,以至于树上的枝干也悉悉索索的掉落下来,发出摩擦的冷清的声音,使得人听了不知不觉感慨时光的流逝,一切又将进入沉寂。怎不让人伤情?有学生提出采用“景深”长镜头的拍摄方法,远景拍摄无穷的秋日落木,逐渐推进中景拍摄树木中间落叶纷飞的萧条,最后特写拍摄地面层层铺满的干黄落叶。注意加入大风之下树叶碰撞的干枯清脆声音。

5)不尽长江滚滚来:

编导场景:诗人站在高处远望长江,水浑浊翻滚,奔腾不息,水流声像咆哮一般。编导这个场景,笔者引导学生思考诗人的视角、长江水的颜色和流淌的形态。

学生在“做编导”的活动中在描述形象,增强了形象思维能力和审美情趣,获得对语言和文学形象的直觉体验。在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活动中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自己对现实生活和文学形象的感受与理解,感受语言的美。

二、基于“抒情性”设计“我做知心人”活动,提升学生理解诗人情感的能力

中国古典诗歌属于文学的抒情文体。《毛诗序》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可见,中国古典诗歌建构的最初动因是诗人“情感的生发”。想要真正的读懂一首诗,在感知形象的基础走进诗人的内心情感至关重要。为了接近高中生的生活,笔者设计了“我做知心人”的活动,请学生朗读诗歌后四句后提出问题——“有人说:本诗颈联、尾联中含有十余种悲情,你能读出几种?请小组讨论,派另一位代表发言。”

在这个学生经过小组的讨论后,大多数能够总结、提炼、理解出大多数的悲情原因。罗大经《鹤林玉露》中曾经这样总结八种悲情:“盖万里,地之远也;秋,时之凄惨也;作客,羁旅也;常作客,久旅也;百年,齿暮也;多病,衰疾也;台,高迥处也;独登台,无亲朋也。”此外,“繁霜鬓”体现了杜甫的艰辛操劳;“苦恨”表现出诗人的遗憾痛苦;“潦倒”体现了诗人的意志不得意;“新停”体现出诗人当时的身体病弱,想喝酒而不可;“浊酒”体现了诗人生活的贫苦;“艰难”体现更多的是杜甫在感叹国运的艰难。

古诗以形象为抓手对内在情感进行理性把握,去挖掘诗人难以直言的“真实”、“复杂”的情感。但是由于高中生的年龄尚小,缺少诗人所处情境的“同理心”和“共鸣”,因此在引导学生感知情感的时候,教师需要调动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生活,使得与古人之间建立共同的生命经验,学生才有可能走进诗人真实的情感和内心。如做“知心人”理解“作客”之心的时候,教师引导学生联想自己曾经长时间不在自己家中的体验,学生自然生发一种“不太舒服、不很惬意,有点旅居思乡”的情感;再比如理解“独登台”的情感,因为学生很少有这种体验,所以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发挥联想和想象——自己一个人站在高处,看着远方旷远的景况,会不会生发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空虚之情呢?

可见,调动学生生命体验理解诗人情感需要多种表现手法的综合运用。结合教材课下注释,“艰难”的意思是“国运艰难”。实际上,教师引导学生理解杜甫“家国情怀”的深重情感是有些难度的。可以引发学生在以下五个方面加深理解:

1.联系个体相似经验和情感。如感知“艰难”之情。这时笔者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使学生对比联想自己亲友受伤时,自己“心惊肉跳”的情感足以难受,何况昨天还好好的家国,此时一下子都没有?那心里该是何等的担惊受怕?

2.联系诗人其他文学作品。联系杜甫的《望岳》,国家艰难到“城春草木深”,诗人当时表达“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引导学生进行“移情”,体会着“溅泪”和“惊心”的到底是谁?学生很明显感知到——是在说自己的情感。

3.联系了解的其他人物,进行情感对比以深入体会。笔者引导学生联系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并提出问题——“这是一个宁愿自己手动挨饿要为他人换温暖的人,请回想一下你还见过这么有高尚情怀的人吗?”学生回答“释迦牟尼”、“钉死在十字架上的耶稣”,这些人都是奉献自己普度众生的少数圣贤人。对比之下,杜甫的“圣人之心”理解起来就简单了。

4.通过假设和想象推测自己的情感反应。学生之间以小组的形式创设情境:“如果你是杜甫,在登高望远,看见眼前萧瑟景物霞,你在苦恨什么?杜甫会苦恨什么?”登高怀远,思乡念国是人自然生发的情感,学生感知的会容易点。

情感的理解最基础的方法是联想和想象,其联想和想象的维度以自己是否具有相似生命体验为准,灵活激发自己的、他人的生命体验,帮助自己理解诗人的情感。

 

综上所述,古诗教学不能偏离“形象性”和“抒情性”的两个基本点,前者是帮助后者达成的充分条件和必需条件。抓住这两个“基本点”,促进学生用形象化的思维想象和联想形象化的意境,进而理解诗人的情感,如此这般体会到诗歌含蓄蕴藉的美好,使得古诗的阅读焕发生机,实现古今人生命的情感交流。

 

 

参考文献:

1.林语堂:《吾国与吾民》,会文堂书局,1930年版,第307页;

2.《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1页,17页,37页;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宝平.论高中语文古代诗歌教学中的研究性学习[D].苏州: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编委会

主任:李仁甫

副主任:卓立子 李欣荣 周友喜 莫羽 

主编:丁学松

副主编:陈玉蓉  刘苏梅  杨丽丽  潘彤彤  邱利群 吉红艳  李少卿  陈海峰  马洪根  张建东   胡晓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