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艺术家本身对于艺术的思考是最为可贵的。像公者先生这样在艺术本体上取得卓越成就,又勤于著述者,对于启发后学和引起艺术、学术的交流探讨,无疑也是最有现实意义的。 藉此契机,承蒙公者先生不吝,接受我们的邀请,在本网《名家专栏》开设《公者论道》,先生开诚布公,亦期望藉此与书友同道相互交流切磋,真理愈辩愈明,所为在于明道。开篇便是《怎样欣赏书法》,这看似简单的话题,正如文章所言在“都有道理”的今天,也是一件纷扰而不知所措的审美困局,且看公者先生如何解局! 怎样欣赏书法 张公者/文
内容提要: 从两个方面欣赏书法:格调、技法。 技法包括点画、结字、章法。点画有“力”、结字要“衡”、章法须“和”。 格调要“雅”、不俗。 格调比技法重要。 佳作:技法与格调兼备。
苏轼 黄州寒食帖 古今对书法的品鉴文章很多,从某一个角度来看其观点都可成立,说得“都有道理”。 同时这也给人们对书法的欣赏、品鉴带来纷扰。令人不知所措。 那么,有没有即“准确”又“实用”且有“高度”的品鉴书法方法呢?
下面谈谈我对书法品鉴欣赏的方法,供大家参考。
任何事物最终都归于道,站在“道”的高度看问题,便可以看到事物的本质。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从哲学角度入手,从事物的本体出发。
我们知道,事物都是由两方面构成:物质与精神。 物质与精神以不同的方式存在。 物质是实体存在的,是我们肉眼所能看到的;精神是以另一种方式存在,是我们肉眼所不能看见的。 比如,我手里的水杯,它是瓷的,它的外形是圆的,这些是水杯的物质组成。这些是我们肉眼可以看得到的,手感可以触摸到的。 另一个方面,有人认为这个水杯外观设计得比较纯朴,也可能有人认为设计的有些“土气”。这些都是我们的感受,是肉眼看不到的。这就是水杯的“精神存在”形式。精神是看不到却是存在的。
下面我们就来谈谈对书法的品鉴、欣赏。 书法也是事物,同样由物质与精神两方面构成。 书法的物质方面就是书法的技术层面,即技法。书法技法由三个部分组成:点画、结字、章法。 书法的精神方面表现出来的就是书法作品的格调,或叫做气息、品格、境界。 下面我们具体来谈谈什么样的技法与格调是美的、雅的。
王羲之 雨后帖 一、 书法技法的品鉴欣赏 1,点画:力 点画就是笔画。也称为用笔、笔法。用笔是行为动作,笔法是学术用语,点画是用笔呈现在纸上的物质痕迹。 点与画是两个部分,短的笔划称作“点”,长的笔划称作“画”。(现在人们常用“线条”一词来表示中国书画中的点画、笔墨) 那么什么样的点画是美的?古人对点画做过各种论述,有的很生动形象,比如:点,如高峰坠石;竖,万岁枯藤。等等。 那么,对点画最基本的审美要求是什么?也就是说:“最底线”的要求是什么。 我想有一个字是比较接近的:力。力量、力度的“力”字。 点画要有力度。美的点画要有力量、有力度、有弹性、有厚度(无论笔划粗细)。而弱的、软的、薄的点画,都是不美的。有力的点画才有生命,是活的,是健康的。无力的点画充满病态,是不健康的。 举个例子:铁线无论多细,往往是圆润有力的;稻草绳即便很粗,也往往无力;一张纸,面很大,但是很薄,在点画的呈现上就是无力的。 点画有力,不是说大力士写的字就一定有力,也不是说使出全身的力量写出的字就一定有力。这种力,是审美上的力。用的是“巧劲”。 关于点画的审美,“力”是底线。而美的点画还要有变化、有乐感。这些以后我们再专题探讨。 2,结字:衡 结字也叫结构。 赵孟頫说“用笔千古不易,结字因时而易”。 对于结字审美的基本要求,用一个字来表达,更难。有一个字,或许接近:衡。平衡的“衡”字。 结字要做到总体平衡,重心要平稳。 在点画组成文字时,无论笔划如何挪让,最终要保持点画之间的平衡、文字重心的平稳。 有时看到有些书法家写的字歪歪扭扭,一些专业人员还说写得好,实在是看不懂。建议大家主要看一条:不管它如何歪扭,重点看点画之间是否做到了平衡,看这个字总体是否还站得住、是否还稳当。只要最终做到平衡、平稳,结字就说得过去。 一个字平衡,两个字、三个字连在一起做到‘衡“也可以,甚至通篇平衡、平稳也可以接受。 结字的“衡“,往往是点画之间距离不均等,反而容易衡;均等了,常常容易松散。就像宇宙中的星球,大小质量、距离不一,才好保持平衡、平稳。 “衡”是结字的基本审美要求。而要做到变化又舒服、合理。需要具体汉字进行分析。 3,章法:和 章法就是文字在一个特定范围内的总体布置排列。点画组成文字,文字组成章法。 对于章法的欣赏要求,也可用一个字表达:和。 章法要做到整体和谐。通篇看起来舒服、自然。既不松散,又不拥堵;既整合,又有变化。无论篇幅是大是小,都要保持连贯性、完整性。 章法虽然属于书法的物质(技术)层面,但它更多的是作者的修养与经验感觉。书法章法前人多有模式,我们可以直接学习借鉴。 明代徐渭在章法处理上,打破字、行限制,字与字、行与行穿插呼应,浑然一体。 4、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 那么,作为技法当中的笔法、结字、章法,那个最关键呢? 我们做个比拟:汉字就像一座房子。一幅作品就像一个大房子。 点画是建房子的材料——就像钢筋水泥,结字就像房间的功能布置;章法就像房子的外观设计。 那么,材料、布置、外观,那个最重要呢?当然是建房子的材料最重要。 材料好,即便布置安排不太合适、设计的不漂亮,但房子结实,还是可以用的。 材料不过关,布置的在合理、设计的在漂亮,这样的房子不结实、也不能使用。 所以说,点画材料要有力、要结实。 点画即笔法是书法技法的核心。 书法技法的三个方面:第一用笔,其次是结字,第三是章法。
褚遂良 雁塔圣教序 二、书法格调的品鉴欣赏 书法的精神方面呈现出来的就是作品的格调。或者称为品格、气息、境界。 作品的格调是不能物化的。格调是欣赏者所赋予的,是创作者所播种的。 格调有两方面:一种是雅,一种是俗。 雅,是高贵的,是令人崇敬的。雅,是好的艺术品应该具有的品格。 俗,是低趣味的,是令人厌烦的。俗,是对不入流的艺术品的评价。 格调完全出自人本身。什么样的人就写出什么样的字。 我们可以请一位山里的老农写一幅字,那怕他不识字,但他朴实、厚道,那么,这位老农写出的字,一定是不俗的。 格调有高低之分、雅俗之别。 雅、俗之外,很难有中间之分。艺术不存在“雅俗共赏”。“雅俗共赏”的作品便是俗的。 艺术作品的格调越高、境界越高,懂的人越少。所谓曲高和寡、高处不胜寒。 格调是作品的生命。
怀素 自叙帖 三、技法与格调那个重要:格调重要 前面我们分别谈了书法的技法与格调与品鉴底线与欣赏标准。 技法,即物质;精神,即格调。那么,物质与精神那个更重要呢?回答是:精神更重要。 就像人一样,肉身是人的物质,它总会消亡,而人的精神是不会死的。我们今天谈苏格拉底、康德,谈老子、孔子,谈的是他们的精神与思想。高贵的灵魂是永恒的。 同样,书法作品,格调气息是第一位的,技法是第二位的。 作品不俗,技法才有价值;作品俗,技法再高明也没有价值。 作品高雅,技法有些欠缺,我们往往也愿意看。我们常常喜欢一位有品味的文人、学者的字,即便他的技法不过关;而不愿意去喜欢一个技法娴熟、格调庸俗的所谓书法家的字。 如同我们对人的欣赏一样,我们不会在意一个好人长得是否漂亮;而一个长得漂亮的坏人,我们同样会反对他。人品,就像字的格调;人才,就像字的技法。人品重要,人才次要。 对任何事物的欣赏,其道理是一致的。
颜真卿 刘中使帖 四、好的书法作品技法与格调兼备 但是,对于一个书法家来说,技法与格调二者缺一不可。 如果技法不过关,作品的格调再高、境界再高,也不能称作书法家。 比如,胡适先生,他是君子,他的人高贵,他的字的格调高雅。但是胡适的字在诸如点画、结字等方面不完备,技法不过关。所以,胡适先生不是书法家。 只有格调与技法,精神与物质同时具备者,才是完美的,才是一件好的书法。 一件杰作一定是技法与格调都是娴熟与高贵的,且具备风格。具备风格,便可以流传了。 黄庭坚 寒山子诗卷 五、书法欣赏的顺序 在对一幅书法作品进行欣赏时,我们首先要看其格调。 格调庸俗,就没有必要再往下看了,技法再好也没有大的价值与意义。 作品格调高雅不俗,那么就要看技法如何。技法方面首先看的是章法,章法做到和谐完整;再看结字,结字平衡平稳,挪让自然舒服;那么,最后再看其点画,点画是否有力,是否丰富,是否变化自然。 如果技法的三个方面都达到标准了,格调又不俗,那就算是一件好的书作了。 若再有风格,那就有价值了。
(我们可以从事物的本体角度,来对中国画、篆刻,以及其他艺术甚至人与事物的品鉴欣赏)
(编者注:本文根据作者2014年讲座整理) 吴昌硕 与古为徒 篆书匾额 |
|
来自: 李忠信htp6t3eq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