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子路篇第十三 13. 20

 如是国学 2018-11-23

子路篇第十三

13.  20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译文

1、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士:追求道德学问之人,追求高尚品格之人。

耻:不屑恶事。

子贡问于夫子,如何做才能算是一个真正追求道德学问(高尚品格)之人呢?夫子说,严格律己,不做恶俗之事(讲“内”);受命出使,不辱国君所托(学识深厚,应对得当,不会丢国家的脸;讲“外”);如此,可谓高尚之士。

——这表示他不单单是会学,还能用。内,有完美的品格;外能权衡轻重,有权变的智慧,如此之人,可谓“士”矣。

——古之良使者,受命不受辞,事有权宜,则与时消息,排患释难,解纷挫鋭者,可谓良也。


2、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子贡又问,如果达不到您刚刚所说的标准,那次一等的“士”又是什么样子呢?夫子说,宗族之中皆赞其“孝”;同乡之人皆称其“悌”;如此,亦可谓之“士”也。

——如此之人,虽无权衡轻重的权变智慧,亦乏活泼圆融的应对手腕,但能于乡党之间施行“孝悌美德”。他“行己有耻”,于宗族乡党之间声名洋溢,成为一方百姓奉行“孝悌美德”的表率,亦不失“士”之称也。


3、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果:果敢,果决。

硜硜然:指固执不通,像石头一样顽固不化,实小人也。

子贡又问,那还有没有再次一等,可称之为“士”的人呢? 夫子说,所言必合于实事;所行必刚毅果敢。那个诚实、果决的美德,在他们身上固执、教条得就像石头一样坚萭(顽固不化);如此见识浅陋、不知变通的小人,亦可勉强称之为“士”吧。

——盖“士”有多等。第一等,内外皆得圆满;次一等,虽无权变智慧,却能恪行“孝悌”,扬名于乡里,成为一方百姓躬行善道之典范;再次一等,踽踽自守,虽所言皆符合事实,所行都刚毅果敢、坚持到底,但终因无权衡轻重之智,稍一不慎便堕为固执教条,坏了大事。——所以说,“言必信,行必果”,虽为美德,却限于根器,对于有的人,则称为挂碍。——《孟子 · 离娄上》:“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义所在。”


4、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斗筲:斗,量米的器具;筲,竹编盛米的器具,容一斗二升。此两者皆比喻气量狭小。

子贡接着问,方今各国从政之人在您看来,怎么样呢?夫子说,哎,斗筲之辈,器小易萪,何足为论。

——夫子以能修德于内,而权变于外者,为“士”之最上乘;至于仅能修德于内,行己有耻者,因无担当天下之能,仅可为乡党之人躬行孝悌之典范,故退而为次等之“士”;至于见识浅陋、固执教条之辈,本属小人,然因其能“言必行,行必果”,总算有些诚实、果敢之德,姑且勉强称之为末等之“士”吧。夫子遍观各国从政之人,一言以蔽之:“庙堂之上朽木为官,殿陛之间禽兽食禄”,真有可以“士”为称者乎?否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