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第218讲 子路第十三 第20节

 启明书院_元默 2022-03-09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贡问曰:何如斯可谓之士矣?子曰: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曰:敢问其次?曰: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曰:敢问其次?曰: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曰:今之从政者何如?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内容简要:

这段话是子贡和孔子在探讨士如何定义,什么样的人能够称为士,孔子针对这个问题给出了三种答案,上士,中士,下士。

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

行己有耻。“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当我们在做事情的时候,有很多双眼睛在看着,防止自己把事情做错了,如果真的把事情做错了,

会有一种知耻之心,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慎独。孔子说:“非视勿视,非礼勿听,当下自己的一言一行,都要用心念去觉察,

那我们犯错的机率就会越来越小,对自己的要求就会越来越高,错了就会产生深深的可耻感。孟子说:“无耻之耻,无耻矣。”

知耻就会有勇气,叫知耻而后勇。人从不知羞耻到知道羞耻,就会免于羞耻了。

使于四方,不辱君命。体现在做事情上面,这是很贴合子贡的,子贡作为使者经常出使各个国家。孔子拿使于四方跟子贡讲。

你在接受任务时,要不折不扣地去完成任务,这是诚信,是对责任的承诺。要想到身边的人,不能让他们丢脸,不辱君命。

一是对自己行为的羞耻,二个是对自己做事情的严格要求与标准,孔子说这两点做到,就可以称之为士。

敢问其次?

子贡问,比这个标准稍微低一点的呢?

宗族称孝焉,乡党称弟焉。

家族里面的长辈都说你很孝顺,兄弟姐妹都说你很友爱。

人的名声在外是很公平的,特别是乡里乡亲的,知根知底,从小看到大,从小很好,大了也很好,就会说这个孩子很不错。

孔子说他身边最亲近的人怎么评价他很重要,如果身边很亲近的人评价他比较孝顺的,又比较友爱,这个人就能算得上是一个士了。

《学而第一》”其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悌也者,其为人之本与!“儒家认为孝和悌是作为一个人的根本,如果这个人的孝悌做好了,他做事就差不到哪边去。

孔子说能够做到孝悌的人也能够称之为士。属于中等的士,做事情怎么样还不能完全确定。

敢问其次?

子贡又问,第三等的士是什么样的呢?

言必信,行必果,硁硁然小人哉!抑亦可以为次矣。

言必信,行必果,强调的是一种信守承诺的勇,没有融入智和仁,答应了一定会去做,做了一定要一个结果。

并不是我们所有答应的事情都是正确的,不是所有的结果都是尽善尽美的。只是一个铿锵有力的人,一个有勇的人,没有达到君子。

还属于一个小人,虽然如此,也能够称之为第三等的士了,说过了他就去做,答应下来的他就会给你一个交待,而不会敷衍。

今之从政者何如?

子贡问,现在那些做官的人能称得上士吗?

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筲,以前的量器,斗筲之人,胸量很狭小的人,可见孔子对当时的从政者是非常不认同,不认可的。

我们参照文中对应自己去做个士人。从三等士”勇“开始,再到二等士做到”孝“ 尽全力侍奉父母,不要有怨言,然后到第一等士,做到时刻”慎独“存诚,用智慧去处理所有的事情。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