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德国历史-勃兰登堡选帝侯兼勃兰登堡藩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卢森堡王朝和霍亨索伦王朝)

 虛怀若谷 2018-11-23
一、维特尔斯巴赫王朝
路德维希二世(1356-1365),勃兰登堡藩侯和第一位勃兰登堡选帝侯。
奥托五世(1365-1373),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路德维希二世之弟。从1351年起与兄弟路德维希二世共治。神圣罗马皇帝卢森堡的查理四世强迫奥托五世退位。

二、卢森堡王朝
瓦茨拉夫四世(1373-1378),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又称卢森堡家族的文策尔。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的长子
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378-1388,生1368.2.14-卒1437.12.9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的次子
约伯斯特(1388-1411,生1354 –1411.1.18),Moravia藩侯(1375–1411),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Moravia藩侯约翰·亨利(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的弟弟)之子。
卢森堡家族的西吉斯蒙德(1411-1415),勃兰登堡藩侯(1411-1415)和勃兰登堡选帝侯(1411-1415)第二次成为勃兰登堡选侯。

三、霍亨索伦王朝
勃兰登堡选帝侯
腓特烈一世(Friedrich I,1415-1440,生1371.9.21-卒1440.9.20),德意志的纽伦堡伯爵(称腓特烈六世,1397–1427)、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420-1440)、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398-1440)勃兰登堡藩侯(1415-1426)勃兰登堡选帝侯(1415-1440)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五世之子,属于霍亨索伦-弗兰肯系(法兰克尼亚系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五世在1398年去世后,领地被腓特烈六世和他的哥哥纽伦堡的约翰三世(勃兰登堡-Kulmbach藩侯)所继承1415年,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西吉斯德为了感谢战场上的救命之恩,于1417年将本家族(卢森堡家族)的世袭领地勃兰登堡赐予腓特烈,并授予他选帝侯资格。从此勃兰登堡马克边防区——由“熊”阿尔布雷希特所建立的德国最重要的领地之一归属霍亨索伦家族,并拥有勃兰登堡选帝侯地位,并经历了该家族长达400年的统治。腓特烈之子包括约翰(炼金术士),他在父亲参加西吉斯德皇帝镇压波希米亚胡斯派的胡斯战争时是勃兰登堡的摄政;其他重要的儿子是腓特烈二世和阿尔布雷希特三世,两人先后继承了选侯的头衔。妻子为巴伐利亚-兰茨胡特的伊丽莎白。1440年腓特烈一世去世后,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地被他的三个儿子分别继承。勃兰登堡马克(边防区)及选帝侯头衔归属阿尔布雷希特三世的哥哥腓特烈二世;拜罗伊特公国(包括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由另一位兄长约翰继承;阿尔布雷希三世本人得到了安斯巴赫公国。
附录:索伦伯爵
布尔夏德一世(1061年死于决斗)
腓特烈一世(逝世于1125年之前)
腓特烈二世(逝世于1145年)
腓特烈三世(1139-1200),皇帝腓特烈一世和亨利六世的忠实追随者。1185年腓特烈三世与纽伦堡伯爵康拉德二世联姻,因康拉德二世没有男性继承人,腓特烈三世在1192年以后者女婿的身份成为纽伦堡-索伦伯爵腓特烈一世。自从那时起,家族名改称霍亨索伦,以区别于先前的索伦。腓特烈三世通过继承,获得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1200年腓特烈去世后,他的两个儿子分割领地,长子腓特烈四世在1200年继承纽伦堡和索伦领地和爵位,后成为霍亨索伦-士瓦本系的先祖,该系信奉天主教;次子康拉德三世在1218年继承兄长的领地和爵位,康拉德是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的先祖,该系后来改宗新教。
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
12世纪至15世纪期间,霍亨索伦-法兰克尼亚系由于对霍亨斯陶芬家族和哈布斯堡家族的忠诚而得到不少领土赏赐。1415年,法兰克尼亚系的腓特烈六世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称选帝侯腓特烈一世。进入16世纪之后,法兰克尼亚系支持宗教改革运动而且致力于通过联姻和购买的方式扩充领地。1618年勃兰登堡选帝侯通过继承得到普鲁士公国。在“大选侯”腓特烈·威廉统治时期(1640-1688),勃兰登堡-普鲁士日趋强盛,1701年,普鲁士公国升为王国,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改称腓特烈一世。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成为德意志帝国皇帝。1918年德国十一月革命爆发后,霍亨索伦家族的统治被推翻。
霍亨索伦-士瓦本系
士瓦本系于1576年又形成霍亨索伦-黑兴根系和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1849年,两系均臣服于普鲁士。1869年霍亨索伦-黑兴根系断嗣。霍亨索伦-锡格马林根系的卡尔·安东,获霍亨索伦亲王称号。其长子利奥波德1870年成为西班牙王位候选人,利奥波德对西班牙王位的继承权问题是1870-1871年普法战争的直接原因之一。次子卡尔(又译查理)1866年起先后为罗马尼亚亲王、国王,称卡罗尔一世,1914年去世。其侄斐迪南及其后裔统治罗马尼亚直至1947年罗马尼亚人民共和国成立。

腓特烈二世(Friedrich II,1440-1471勃兰登堡藩侯(1440-1471)、勃兰登堡选帝侯(1440-1471)腓特烈一世的长子。在位期间,向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购买了卢萨提亚地区(Lusatia),同时又从条顿骑士团(Teutonic Knight)手里购得了纽玛克(New Mark)。腓特烈二世并发展和建设了柏林市,使之成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政治上的首都。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艾伯特-阿基里斯Albrecht Achille,1471-1486,1414.11.9-卒1486.3.1),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440-1486)、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457-1486)、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1471-1486)外号是阿喀琉斯或尤利西斯,因为他过人的膂力和敏锐的头脑而得名。腓特烈一世的三子,妻子为萨克森的安娜。他最终合并了家族的全部领地:1464年从无嗣的约翰处继承拜罗伊特公国,1471年从被废黜的腓特烈二世得到勃兰登堡和选帝侯头衔。他大大加强了霍亨索伦家族的权势,尤其是对世袭领地的控制。他与勃兰登堡边疆区内的独立城邦及小王公作战,迫使他们臣服。但他最主要的贡献是在勃兰登堡确立了选帝侯职位永远只能由长子继承的制度,即所谓《阿喀琉斯的安排》。这份公布于1473年的文件规定:在阿尔布雷希特三世死后,勃兰登堡领地必须完整地由其长子约翰-西塞罗继承,而霍亨索伦家族在德国南方法兰克尼亚地区的领地也必须完整地由其他两个年幼的儿子继承(安斯巴赫公国由腓特烈三世继承,拜罗伊特公国由西吉斯蒙德继承)。此后,所有这些地产只能由家族各分支中的长子获得。
注:勃兰登堡和安斯巴赫实际是两块相隔极远的领地;而且在腓特烈六世之子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去世后,这两块领地又再度分裂,以后安斯巴赫的王公们并不统治勃兰登堡。此外,“藩侯”也是个容易引起误解的名称,因为安斯巴赫从来也不是马克(边防区),而是所谓的“藩侯国”(Markgraftum)。
约翰-西塞罗(John Cicero,1486-1499),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阿尔布雷希特三世的长子。没有特别突出的政绩又或是失误,很平静地度过了这其在位的13年。
约阿西姆一世(Joachim I,1499-1535),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西塞罗之子。在位期间,其采取了很严厉的宗教政策,镇压境内的新教徒。同时开始引进罗马法系改造司法体系。
约阿西姆二世(Joachim II,1535-1571,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阿西姆一世之子。和他的父亲不同,约阿西姆二世的宗教政策一百八十度转弯,开始支持马丁-路德针对天主教发起的宗教改革。并在1557年正式成为了路德教派的信徒。
约翰-格利戈(John George,1572-1598)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阿西姆二世之子。在位期间继续发扬支持新教活动的政策。
约阿西姆-腓特烈(Joachim Friedrich,1598-1608),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格利戈的长子。

德国历史-勃兰登堡选帝侯兼勃兰登堡藩侯(维特尔斯巴赫王朝、卢森堡王朝和霍亨索伦王朝)
约翰-西杰斯蒙德(John Sigismund,1608-1619),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公爵(1618-1619)约阿西姆-腓特烈之子。虽然西杰斯蒙德的在位时间并不长,但是在他治下霍亨索伦家族获得了一次极大的飞跃。首先他在宗教上又做了改变,其该信了新教的另一个教派—卡尔文宗。不过同时他也并没有对路德宗采取什么压制政策。这也成为了日后普鲁士宗教宽松政策的基础和开端。另一方面他致力于开疆拓土,通过购买和武力威胁,西杰斯蒙德在1614年兼并了克勒夫斯(Cleves),马克(Mark)和拉文斯堡(Ravensburg)。四年后,趁着波兰政治上的纷乱,使霍亨索伦家族取得了对普鲁士公国(Ducal Prussia)的继承权。虽然由骑士团建立的普鲁士和霍亨索伦有着些许远亲的关系,但是始终是两个独立的势力,至此两者开始汇合成了德意志日耳曼的一股强大的新力量。
格奥尔格-威廉(George Wilhelm,1619-1640),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普鲁士公爵约翰-西杰斯蒙德之子。其在位期间遭遇了“三十年战争”,勃兰登堡在战争时被瑞典王国占领。
腓特烈-威廉(Friedrich Wilhelm,1640-1688),也被称为“大选帝侯”(英文: The Great Elector 德文:Der Grosse Kurfürst)普鲁士公爵格奥尔格-威廉之子。任中开始创建了国家正式的军队体制,过去的雇佣兵体制被放弃。日后被称为“普鲁士军队之父”。在1657由于为了感谢霍亨索伦家族支持波兰对瑞典的战争,波兰正式同意普鲁士公国脱离波兰独立,双方在这一年签署了韦拉瓦一毕得哥煦条约。他与第一任妻子奥兰治-拿骚的路易丝·亨利埃特有一子腓特烈三世(日后的腓特烈一世),路易丝·亨利埃特是联省共和国执政奥兰治亲王腓特烈·亨利的大女儿。见《德国历史-普鲁士王国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安斯巴赫公国
腓特烈一世(1398-1440),即纽伦堡伯爵腓特烈六世。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五世之子
阿尔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Achille1440-1486),即勃兰登堡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三世。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440-1486)、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457-1486)、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1471-1486)。腓特烈一世的三子。
腓特烈一世/腓特烈二世(Frederick I of Ansbach and Bayreuth,1486-1515,生1460-卒1536),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腓特烈三世1495-1515)。阿尔布雷希特三世之子。妻子为波兰公主索菲娅·亚盖隆(波兰国王卡齐米日四世的女儿)
格奥尔格(George,1515-1543),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腓特烈二世和索菲娅·亚盖隆的次子
格奥尔格·腓特烈一世(George Frederick,1543–1603),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553-1603)、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安斯巴赫藩侯格奥尔格之子。
约阿希姆·恩斯特(Joachim Ernst,1603–1625),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格利戈之子。
腓特烈三世(1625–1634,生1616-卒1634),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约阿希姆·恩斯特的长子
阿尔布雷希特二世(1634–1667,生1620-卒1667),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约阿希姆·恩斯特的三子
约翰·腓特烈(1667–1686),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二世之子。
克里斯蒂安·阿尔布雷希特(Christian Albert,1686–1692),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约翰·腓特烈的长子。
格奥尔格·腓特烈二世(George Frederick II,1692–1703),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约翰·腓特烈的三子。
威廉·腓特烈(1703–1723),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约翰·腓特烈的少子。
卡尔·威廉·腓特烈(1723–1757),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威廉·腓特烈之子。
卡尔·亚历山大(Charles Alexander,1757–1791),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1769-1791)、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卡尔·威廉·腓特烈之子

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拜罗伊特公国(包括拜罗伊特和库尔姆巴赫)
纽伦堡的约翰三世((炼金术士),John III of Nuremberg,1398-1420),纽伦堡伯爵(1397–1420)、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五世的长子,他在1381年娶了神圣罗马皇帝查理四世的女儿卢森堡的玛格丽特,他们只有一女伊丽莎白。
腓特烈一世(Frederick I of Brandenburg,1420-1440)纽伦堡伯爵(1397–1427)、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398-1440)勃兰登堡藩侯(1415-1426)勃兰登堡选帝侯(1415-1440)纽伦堡伯爵腓特烈五世的次子。见勃兰登堡选帝侯
约翰(John IV the Alchemist,1440-1457),勃兰登堡藩侯(1426-1440)、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腓特烈一世的次子
阿尔布雷希特三世/艾伯特-阿基里斯(Albert I Achilles,1457-1486),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440-1486)、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457-1486)、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1471-1486)。腓特烈一世的三子。见勃兰登堡选帝侯。
西吉斯蒙德(Siegmund,1486-1495),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三世之子。
腓特烈二世 (Frederick III,1495-1515)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腓特烈二世1486-1515),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阿尔布雷希特三世之子,西吉斯蒙德的同母兄。见安斯巴赫藩侯
Casimir(1515-1527),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腓特烈二世和索菲娅·亚盖隆的长子
阿尔布雷希特(Albert Alcibiades,1527-1553),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Casimir的长子。
格奥尔格·腓特烈一世(George Frederick,1553-1603),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543-1603)。安斯巴赫藩侯格奥尔格之子。见安斯巴赫藩侯
克里斯蒂安(Christian,1603-1655),勃兰登堡-库尔姆巴赫藩侯(1603-1604)、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1604-1655)。勃兰登堡藩侯和勃兰登堡选帝侯约翰-格利戈之子,约阿希姆·恩斯特的同母兄。见勃兰登堡选帝侯
克里斯蒂安·恩斯特(Christian Ernst,1655-1712),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Erdmann August的独生子,克里斯蒂安的孙子。
格奥尔格·威廉(George William,1712-1726),又译乔治·威廉,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克里斯蒂安·恩斯特的长子,克里斯蒂安的曾孙。
格奥尔格·腓特烈·卡尔(George Frederick Charles,1708or1726-1735),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Christian Heinrich的长子,George Albrecht之孙,克里斯蒂安的曾孙。
腓特烈(Frederick,1735-1763),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格奥尔格·腓特烈·卡尔之子。
腓特烈·克里斯蒂安(Frederick Christian,1763-1769),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Christian Heinrich的少子,George Albrecht之孙,克里斯蒂安的曾孙。
卡尔·亚历山大(Charles Alexander,1769-1791),勃兰登堡-拜罗伊特藩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藩侯(1757–1791)。安斯巴赫藩侯卡尔·威廉·腓特烈之子
普鲁士公爵
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的阿尔布雷希特(生1490.5.16-卒1568.3.20),第一代普鲁士公爵(1525-1568)条顿骑士团的第37任大团长;霍亨索伦家族的第一位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二世和索菲娅·亚盖隆的三子。1508年,他陪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马克西米连一世前往意大利,并于返国前在匈牙利逗留了一段时间。1510年条顿骑士团大团长萨克森的腓特烈死后,阿尔布雷希特被选为新任大团长。令阿尔布雷希特当选的主要因素是他与条顿骑士团的宗主、波兰国王齐格蒙特一世有亲属关系(齐格蒙特是阿尔布雷希特的舅父),骑士团希望这层关系有助于解决东普鲁士的地位问题(东普鲁士被条顿骑士团以教皇的名义占据,但又承认波兰的主权,骑士团本身也是波兰的附庸)。齐格蒙特一世同意了阿尔布雷希特的请求,前提是世俗化的普鲁士仍将是一块波兰封地。双方在达成一致之后签署了克拉科夫条约,把这个安排条文化了。阿尔布雷希特正式向齐格蒙特一世宣誓效忠,后者授予他及他的后代对普鲁士公国的统治权(1525年2月10日),后遭到废黜
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普鲁士公爵(1568-1618)在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死后,阿尔布雷希特一系的霍亨索伦家族绝嗣(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的所有儿子都先于他本人去世)。普鲁士公爵的头衔转入霍亨索伦家族的长支、勃兰登堡选侯家族手中。
注:1594年,勃兰登堡-安斯巴赫的阿尔布雷希特的孙女普鲁士的安娜嫁给霍亨索伦家族主系勃兰登堡选帝侯之子约翰·西杰斯蒙德。约翰·西杰斯蒙德于1608年任勃兰登堡选帝侯。1618年普鲁士公爵阿尔布雷希特·腓特烈去世,因无男嗣,遂将领地给予女婿约翰·西杰斯蒙德,两国合并改称勃兰登堡-普鲁士公国。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