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欧」勃登堡选帝候腓特烈三世建立王国为什么叫普鲁士?[德]

 白衣钱子 2021-09-17

1701年,勃兰登堡选帝侯腓特烈三世派出了一支8000人的军队,用以支持奥地利哈布斯堡王朝向法国波旁王朝宣战,以此换取了国王称号。

同年1月18日,腓特烈三世在柯尼斯堡加冕成为普鲁士国王腓特烈一世,“普鲁士王国”正式成立。

这件事情看起来很普通,但是却引起了后世史学家的很多争论,其争论的主要矛盾之一就是:普鲁士王国的核心明明是在勃兰登堡,而不是东普鲁士,但为什么腓特烈三世建国的时候却要把自己的王国命名为“普鲁士王国”,而不是“勃兰登堡王国”?

想要理解这个问题,就必须要了解普鲁士王国在1701年之前的历史,以及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这两地的联系。

从法理上说,这块地方并不属于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的疆界范围,只是因为后来勃兰登堡选帝侯合并普鲁士成立了普鲁士公国,勃兰登堡-普鲁士才作为整体才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的一部分。

在中世纪早期,普鲁士这块地方是蛮荒之地,土地贫瘠,商业落后,被称为“神圣罗马帝国的砂石罐头”,谁都瞧不上。这里的居民主要是古普鲁士人,所使用的普鲁士语属于波罗的语族,与拉脱维亚人和立陶宛人属于同一种族。

13世纪时,由于古普鲁士人经常在波罗的海沿岸闹事,再加上古普鲁士人不信上帝,活活一个异教徒。于是,当时的一些贵族和罗马主教便雇佣了条顿骑士团前去镇压叛乱,外加“传教”。

要知道,这时的条顿骑士团刚刚参加残暴的十字军东征,因此带来的口号不是“阿门”,而是“杀死异教徒”。

一方是被称为“中世纪三大骑士团”之一的条顿骑士团,一方是尚未开化的古普鲁士人,结局如何可想而知。

条顿骑士团很轻松的就平定了当地普鲁士人的反抗,先后建立托伦、马林堡、库尔姆、埃尔平等要塞,征服了普鲁士人居住的地区,普鲁士成了条顿骑士团的地盘。

但如果你觉得条顿骑士团只是一群凶狠残暴的殖民者,那你就太小看条顿骑士团了。跟圣殿骑士团和医院骑士团不同,条顿骑士团一直想自己建国,于是在得到夺取东普鲁士的土地之后,条顿骑士团就在此定居下来,开启了普鲁士早期建设之路。

在经过13世纪的残暴征服之后,14世纪的普鲁士却迎来了其历史上的一次大发展。当时的普鲁士富饶一方,是所有德国殖民地中最有钱的地区,拥有丹泽、柯尼斯堡这样快速发展的城市,同时还有很多擅长经营的贵族。

德意志人、波兰人、立陶宛人和欧洲其他种族纷纷移民来此,因为条顿骑士团对移民十分友好,这些移民一来到普鲁士就可以获得土地,同时所有事情都已经安排妥当。

先有国家,再由国家来创造自己的人民,条顿骑士团的这段发展史放眼整个世界都算得上是另类。

不久之后,由于条顿骑士团败于波兰立陶宛的联军,普鲁士被迫成为波兰的附属国。

而就在这个时候,普鲁士历史上的大转折来了。

1512年,来自勃兰登堡的阿尔布雷希特当选为条顿骑士团总团长,宣布改信路德新教,从而切断了与骑士团名义宗主罗马梵蒂冈的联系。随后宣布将条顿骑士团世俗化,改为普鲁士公国,阿尔布雷希特自任普鲁士公爵,成为臣服于波兰最高权力之下的世俗君主。

而阿尔伯特的全名叫阿尔布雷希特·冯·勃兰登堡——安斯巴赫,来自勃兰登堡的霍亨索伦家族,在东边的普鲁士公国由此和在西边的勃兰登堡领地产生了联系。

由于阿尔布雷希特的儿子精神失常,所以在经过几代人的联姻、继位之后,普鲁士公国最终归属于本身就是勃兰登堡选帝侯的霍亨索伦家族。

跟此时还是波兰附属国的普鲁士公国相比,勃兰登堡可是货真价实的“神圣罗马帝国”成员。

15世纪,霍亨索伦家族得到了勃兰登堡作为世袭领地,并且成为勃兰登堡选帝侯。这样一来,在1701年之前,霍亨索伦家族手中已经有了两块核心领土,一个是东普鲁士,另一个则是勃兰登堡。

那么东普鲁士和勃兰登堡究竟哪个对霍亨索伦家族更重要呢?

毫无疑问,当然是勃兰登堡,要知道霍亨索伦家族可一直把勃兰登堡当做自己安家立命之地,而东普鲁士看起来更像是一次偶然得到的宝藏。

所以当七年战争爆发之后,腓特烈大帝可以任由俄军占领东普鲁士而不发兵救援,但是等到俄军靠近柏林后,腓特烈大帝就不得不回兵救援柏林。

从勃兰登堡和东普鲁士在霍亨索伦家族眼中的不同地位来看,无论怎么想,腓特烈三世当初建国的时候叫“勃兰登堡王国”会更合理一些。

这就不得不考虑当时霍亨索伦家族所要面临的复杂局势了。

三十年战争之后,神圣罗马帝国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权威大打折扣,《威斯特伐利亚条约》的签署,使得原先隶属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各个公国和领地拥有了外交自主权,同时这些独立公国和领地还拥有各自的政府机构、税收来源和常备军。

当一个公国有了外交自主权、政府机构、独立的税收来源和常备军之后,已经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独立的国家了,从人性势利的角度出发,为什么还要称呼自己为“某某公爵”“某某伯爵”,而不是“某某国王”呢?

比如巴伐利亚国王或者萨克森国王。

三十年战争之后,德意志境内诸侯称王的趋势愈演愈烈,所有的领主都巴不得以“国王”的名义来称呼自己,普鲁士也不例外。

当时英国派了一个使者到德意志来,这个使者叫乔治·斯特普尼,这个人很清楚当时腓特烈三世的野心,他在给英国的报告中就说:“选帝侯在普鲁士公国拥有着至高无上的权力,其意义远超帝国其他选帝侯或国君的权力,因为后者的权势源于皇帝授权,因此也难以独立,而腓特烈想呈现的是其由于同伴的独特存在,而他的方式就是占据一个非凡的头衔。”

但在霍亨索伦家族看来,尽管在三十年战争中神圣罗马帝国遭到了严重削弱,但是帝国和皇帝都还存在,而此时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还是由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所掌控。

在当时哈布斯堡家族是德意志境内最强大的家族,实力超了普鲁士不止一条街,直接称呼自己为“勃兰登堡国王”莫过于直接挑战神圣罗马帝国和帝国皇帝的权威,这是霍亨索伦家族不愿意看见的。

就在这个时候,一些德意志境内的诸侯却想到了变通之法。

如果没办法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取得王位,那么为何不试着从外国获得王位?就这样,萨克森的韦廷家族和汉诺威的韦尔夫家族分别在1697年和1715年成为了萨克森国王和汉诺威国王。

看到这些诸侯凭借这种方法获得了王位,霍亨索伦家族的领导人一拍脑门,心想:自己不还有个普鲁士公国吗?

如上文所说,普鲁士公国在当时并不是神圣罗马帝国的属地。所以说如果霍亨索伦家族以“普鲁士”的名义登上王位,便不是直接挑战神圣罗马帝国和帝国皇帝的权威,也更容易得到哈布斯堡家族的认可。

在理解到这一点之后,霍亨索伦家族马上就做出了这方面努力。

1700年,腓特烈三世和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签署了一份协定,即《王位协定》。这个协定的大概意思就是,皇帝承认腓特烈可以得到“在普鲁士的国王”的头衔,但是要派8000个士兵来支持皇帝在其他地方的行动。

就这样,腓特烈得到了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承认,于是在1701年,腓特烈三世顺理成章地给自己带上了“在普鲁士的国王”这一桂冠,而起所辖的勃兰登堡、东普鲁士等地便自然而然的合并成了一个统一的国家。

由此,普鲁士开启了长达百年的争霸之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