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是最高的

 爱雅阁 2018-11-23
为什么说李白和杜甫的诗歌成就是最高的

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韩愈


李白在其早年作品《蜀道难》中写道: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李白既写了蜀道的艰难,又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并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特点在于:

大胆的夸张。说“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已是夸大。在描绘高峻险曲时,用“六龙回日”“百步九折等词语,进一步具体形容,使人惊心动魄。

瑰丽的想象。全诗用了很多神话及传说,如“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等。这些神话传说使人不仅从空间上想象到蜀道之难,而且能从时间上去想象,同时笼罩上一层神秘的色彩。

强烈的感情。全诗反复咏叹,开头和结尾都重复“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中间又三次插入类似的咏叹。连续的感叹词,重复的惊叹句和咏叹式的小结语,三者交互使用,形成结构上的盘旋反复,大大增强了作品的抒情性和节奏感。

变幻的句式。全诗把散文句式和谐地运用到韵文中间,长短句式错综间杂地组合起来,巧妙地为抑扬顿挫的情感语气服务。长句奔放畅达;短句简劲有力。变化多端的语言形式,正是为表现不同形象和不同情感服务的。

再看李白晚年的《早发白帝城》:


朝辞白帝彩云间,

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

轻舟已过万重山。



全诗给人一种锋棱挺拔、空灵飞动之感。在雄峻和迅疾中,又有豪情和欢悦。快船快意,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余地。为了表达畅快的心情,李白还特意用上平“删”韵的“间”、“还”、“山”来作韵脚,使全诗显得格外悠扬、轻快,回味悠长,洋溢的是经过艰难岁月之后突然迸发的一种激情。



1

1


杜甫则与李白有鲜明的不同。


先看杜甫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

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

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

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

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前三段铺叙为后一段的抒情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前后用七字句,中间用九字句,句句蝉联而下,而表现阔大境界和愉快情感的词儿如“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欢颜”、“安如山”等等,又声音宏亮,从而构成了铿锵有力的节奏和奔腾前进的气势,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这种奔放的激情和火热的希望,咏歌之不足,故嗟叹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再看杜甫的《登高》:


风急天高猿啸哀,

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

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公元767年,杜甫在夔州(今天的长江三峡地区,渝鄂两地交界处),肺病、疟疾、风痹、糖尿病发作,最后耳聋齿落,百病缠身,潦倒不堪。在夔州,山川雄壮,地势险要,高江急峡,古木苍茂,别有一番气象。杜甫在这里写下了很多歌颂山川和遣兴书怀之作,以及咏叹名胜古迹的诗篇。应当说,在夔州的生活是可以惬意的。但是,诗人毕竟是关心政治的人,在这里,一切无不勾起他的回忆,引发他的感慨。于是写下了那千古名诗《登高》,特点在于:

形象的塑造:一个满头白发、满脸悲愁、身衰多病的老诗人,颤颤地站在深秋的季节,他的眼里满是忧郁、深恨,“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忘。‘’

情感的表达:这是一首“拔山扛鼎”式的悲歌,曾被人誉为“古今七言律第一” 。全诗写登高所览之景,雄浑苍莽;在阔大雄健的气象之中,渗透着一股勃郁之气。

语言的锤炼:通篇语言凝炼,声调铿锵,气韵流转,对仗工整。抒写诗人内心郁结不舒的爱国情感和羁旅愁思,悲愤而不过分,凄苦而不消沉,在艺术上是很见功力的。

这是声声嘶啼和那躁动的急舞与那粗重悲壮的震撼之音。这不是一个人在悲啼私哭,也不是一群人在哀号哭吐,这是“无边”与“不尽”的铺天盖地的震慑与悲怆。这是一个民族的悲痛,一个伟大民族沉沦的悲痛。时间仿佛已煎熬了上百年,也仿佛万里一片都是苦难。一个伟大的唐帝国被群鬼所害,大厦正在崩塌,正在轰毁,那钢骨折断之声如天崩地裂!那漂泊,多病,孤独,颓唐的苦命人,他正在看着。他目击,他亲临,他逃亡,但千里万里都只共演奏着一样的悲剧,他又彷徨于无地,他不知如何是好。他沉静在悲怆之中。


1

1



李白自称自己的风格是:

李白之文,清雄奔放,名章俊语,络绎间起,光明洞彻,句句动人。

我们认为李白的风格是:

①情感的壮大高扬

时代原因:在中国历史上,能给人高度自信豪迈的心态的时期大约只有汉初和初盛唐。

性格原因:李白个人的豪放性格。 

例如:“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寄沧海”是在抒发抱负;“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则是他自我的写照。而在他发泄自己的郁闷之情的时候,仍然能够使自己的感情喷放而出,笔下景观都有大气貌,从不萧索渺小。“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然而李白的送别之情或闲逸之情又显得清新俊朗,不缠绵牵眷,这实际上也是高扬自信的情感的体现。

②表达的喷薄纵横

李白的情感很宏大开朗,不局限于方寸之中,在他的感情纵横驰骋的时候,就如曾巩所形容的:“如长河,浩浩奔放,万里一泄。”(《代人祭李白文》)李白情感豪壮宏大,则无物可阻,一经爆发,便有不断向前冲击的力量,一去不回。

例如:“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攀天莫登龙,走山莫骑虎。贵贱结交心不移,唯有严陵及光武。周公称大圣,管蔡宁相容。汉谣一斗粟,不与淮南舂。……”(《箜篌谣》)

③想象的奇伟变幻 

李白的想象,纵逸奇特,变幻万端。在他的诗歌里,上天入地,前贤显贵,长风万里,烟波茫渺。《说诗啐语》中评价道:“太白想落天外,局自变生,大江无风,波涛自涌,白云舒卷,随风变灭。”

李白的想象极具跳跃性,前后可以了无关联,跨度极大。伴随着丰富的想象的,则是大胆而瑰丽的夸张。例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 

④意象的个性十足

李白在选取意象的时候,便多带有个人色彩,他的意象多可与他的风格互为表里,如“长风”、“朗月”、“黄河”、“长江”……此外,李白也通过了个性化的语言。赋予了该意象以豪逸阔远的艺术生命。

⑤语言的明丽清朗

李白的语言,真率自然,不加雕琢而脱口成章,果如他自己所说的:“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是一种天然混成的语言,是一种自然奔放的语言。


总结起来四个字:

清雄飘逸


1

1



杜甫谈自己的创作风格:

“臣之述作,虽不足以鼓吹六经,先鸣数子,至于沉郁顿挫,随时敏捷,而扬雄、枚皋之流.庶可跂及也。

总结起来也是四个字:

沉郁顿挫


“沉郁”指作品中那种深沉蕴藉、凝重悲郁的风格特征。要求“若隐若见,欲露不露,反复缠绵,终不许一语道破。匪独体格之高,亦见性情之厚。” 这种沉郁,其实就是感情的深厚浓郁。这种深沉浓郁的感情又来自杜甫那博大的胸怀和老气纵横的心态。裴斐说:“心胸气度阔大,阔大到一诗一联即能涵盖一生和整个时代”。这种深厚浓郁的情感,来自杜甫所生活的变乱中的时代,来自正在转变的唐代士人的群体心态,也来自他自己在窘迫的生活中、巨变下的社会中所形成的思想认识。 


“顿挫”主要体现在杜甫诗作一些表现技巧上。顿挫用于杜诗风格辨析最初便是出现在对杜诗语言的分析上。顿挫本就带有悲抑苍劲的意味,它是通过沉痛反复的铺叙吟咏、萧索衰飒的意象选择以及峭拔滞涩的音节气韵上体现的。这种“顿挫”,随着杜甫力因年增,意兴盎然,思想和阅历不断老成和深化而越发炉火纯青。



1

1


李杜相同点:被视为一种共同的审美理想(唐诗理想)――壮大奇丽


李杜不同点:

风格:李白:浪漫主义,清雄飘逸。杜甫:现实主义,沉郁顿挫。

创作:李白是第一个吸取民族优良传统和外来形式,奄有各家之长,把中国诗歌推向全面发展的“先驱”;杜甫则是随着时代进展又把诗歌创作提到现实主义空前未有的高度,因而赢得“诗史”、“诗圣”称号的集大成者。 

感情:李白多人民自豪感与反抗精神。杜甫富人道主义与悲天悯人之怀。


李杜形成不同风格的原因:人生经历的不同。


李白是怎样炼成的:


李白风格形成于唐帝国最强盛的开天盛世,以抒发个人情怀为中心,咏唱对自由人生个人价值的渴望与追求

李白出身于胡商之家,年少时博览群书, 广有游历

李白终其一生都徘徊在出仕与高蹈之间

李白热爱现实生活中的一切美好事务而对不合理现象毫无顾忌的投之以轻蔑


杜甫是怎样炼成的:


形成于安史之乱时期并逐渐在苦难中成形,关切政治和民生疾苦,重视写实

杜甫出身于官宦世家,深受儒学教养

他一生都在谋求获得官位,相信自己 “致君尧舜上,再使民风淳”。

杜甫那种始终以严肃的悲悯的心情注视关心祖国人民命运 


讨论李杜孰优孰劣没有意义。李白和杜甫是中国诗歌史上两座并峙的高峰。李白的诗对于后代爱好豪放诗风、具有奇特想象力的诗人有深远的影响。杜甫的诗对于后代关怀社会现实、重视诗法变化和字句锻炼的诗人影响更大。 


1

1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余光中评李白


附我以前写的一首小诗:



李杜



他是谪居的仙人,


桃花潭里映出他不羁的醉态;


他是诗中的圣者,


草堂之中是他瘦骨嶙峋的背影。


他醉后发狂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使我不得开心颜’;


他振臂高呼


“安得广厦千万间,


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仙人的洒脱滋养我们的血脉;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圣者的悲悯树立我们的灵魂。

他把酒临风邀月饮,


用生命追寻浪漫;


他语不惊人死不休,


用诗歌记录历史。


他狂笑高呼“我本楚狂”,


对天长吟


“天生我才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他肃立长叹“天地沙鸥”,


浊酒独饮


“万里悲秋常作客,


百年多病独登台”。


他天马行空,


他豪放飘逸,


他傲岸不羁,


他用众人不能理解的方式,


追求属于自己的自由;


他感时忧国,


他绪密思深,


他沉郁顿挫,


他道尽人间悲欢离合,


坚持苦身利人的道义。


他的激情澎湃,


他的浪漫飞扬,


他的诗歌燃烧起我的血;


他的苦难动人,


他的现实沧桑,


他的诗歌叩击着我的心。


李杜诗篇万古传,


至今已觉不新鲜。


江山千古诗魂在,


再领风骚上千年。


李杜文章依旧在,


唐诗光焰万丈长。


天若有情天亦老,


人间正道是沧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