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学概念·离与合

 江山携手 2018-11-23

古代诗学概念。原是明王世贞对诗文之法的认识。语出其《艺苑卮言》:“诗有常体,工自体中;文无定规,巧运规外。……故法合者,必穷力而自运;法离者,必凝神而并归。合而离,离而合,有悟存焉。”王世贞为明“后七了”的领袖,前、后七子都倡导师古,好谈诗文之法。因为既以古人的作品为榜样,就必示人以学习的途径,具体言之即为法。李(梦阳)何(景明)之争虽然包含有个人意气的因素,但争论的关键还是在于对法的认识与态度不同。李梦阳主张“尽寸古法”。何景明则持“达岸舍筏”之说。李何之后这一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他们的追随者往往“毛举论难之语,以好为胜”(《何大复集序》)。王世贞对此的态度是既重法又不泥法,“合而离,离而合”。他在《艺苑卮言》中指出古人好的作品“篇法之妙有不见句法得,句当之妙有不见字法者,此是法极无迹”,所谓“信手拈来,皆成妙品”。如此论古人之法,既承认古人诗文有法之存在,又持灵活的态度,肯定其“法极无迹”,因此在向古人作品学习时自然不必拘泥。在步趋古法时,要思有以“自运”;在“一师心匠”时,要期不背离古法,这即是他所谓的“合而离,离而合”。王世贞这一观点显然是对李梦阳“尺寸古法”之论的纠正,因此对李|、何之争,他比较左袒何景明,云:“信阳(何景明)之舍筏,不免良箴;北地(李梦阳)之效颦,宁无私议?”(《艺苑卮言》)(刘明今)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