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龙与凤的凝望 穿越了两千年

 RK588 2018-11-25

11月6日《广州日报》的相关报道版面

位于广州越秀公园西侧象岗山上的西汉南越国第二代国王赵眜的陵墓,发现于1983年,是岭南地区规模最大、出土随葬品最丰富的一座汉墓。出土文物达1000多件套,包括玉器、青铜器、铁器、金银器、陶器、玻璃器、漆器、丝织品等多个品类。

两千多年前的中原文化、百越文化和海外文化因素在岭南地区的交流与融合,凝聚并体现在南越王墓的文物之上,展示了这一时期岭南经济、文化和科技等方面的珍贵细节。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数量之多、品种之广以及雕镂工艺之精美都是空前的。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更是精中之精,被选为西汉南越王博物馆的馆徽。它,及以之为代表的汉玉,究竟有怎样的内涵?文化价值何在?我们请到了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吴凌云,为我们细说端详。

透雕龙凤纹重环玉佩,直径10.6厘米,厚0.5厘米,原来盖在墓主头罩的右眼位置。分为内外环,内环透雕一游龙,外环透雕一凤鸟,站在游龙伸出的前爪之上。龙尾和后爪伸出内环外,与凤冠、尾羽一道,相互连接、上下延伸而成透雕卷云纹,将外圈空间款款填满。凤鸟回眸凝望游龙,龙凤似乎在喃喃细语。



馆长解读


西汉南越王博物馆馆长 吴凌云


两个维度


要深入理解这件这件作品,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龙”“凤”的发展和演变,二是玉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和价值。

龙是古代中国人心目中一些神奇动物的综合体。六七千年前河南濮阳仰韶文化遗址里已经出现了龙和虎的形象。中国最早的龙形器物是红山文化的玉猪龙。玉猪龙最重要的特点是猪鼻子,这个特点一直保留下来。后来龙又发展出鹿的角,身体也越来越延伸,成为蛇身,进而发展为可以飞,可以抓,这是借鉴了鹰的特征。所以早期的龙一定是三个爪。晚期五爪龙的出现则体现出和王权的关系。

 “龙”“凤”实际上反映了中国文化的哲思与内核,代表了阴和阳的和谐。龙象征着男性,凤象征着女性;龙象征着阳刚,凤象征着阴柔。

龙凤同时用玉作为载体,它的内涵就又深了一层。全世界只有三个民族——中国人、玛雅人和新西兰土著——大量使用玉器,但对玉“痴狂”到极致,把玉上升到人品、人格、天地和谐高度的唯有中国。

汉字里凡是有王字旁(即斜玉旁)的,都是美好的东西。与之相比,中国的黄金是西周以后才逐渐出现,可能与外来文化有关。但兴隆洼文化、红山文化、龙山文化、良渚文化、石峡文化……所有的区域文化,无不见到玉的广泛使用。可以说,玉是在中国各区域文化中都具有神圣地位的物品。


国之瑰宝


这件东西不仅能代表广州,也可以真正作为中国文化遗产的符号,或者说中国符号。凡文化符号应该具备中国人最为认同的时代,最为认同的王朝,最为认同的材质以及最具备的中国文化特质:和。首先它来自中国人认同、自豪的汉代;第二它反映出最能代表汉代的汉武帝时期的时代风貌;第三它选用玉材,体现了中国文化追求和谐的特质。

这件东西出土在墓主人的眼部。一定是下葬者认为它可以通天地,才会放在这么重要的位置。“生者佩玉,以比其德;亡者殓玉,以慰其灵”。在赵眜生前,这件玉佩应该是佩在腰间的。它属于装饰用玉,与用于祭祀的组玉佩功能不同。南越王墓出土了100多件(套)玉配饰,分为单件佩饰和组玉佩。单件佩饰。单件佩饰主要有龙凤配、玉舞人等,多为透雕。11套组玉佩多以璧、璜、环及其他配件组成。赵眜的一套最为精美。这些玉佩不仅反映了佩戴者的身份等级差别,也表明南越国还保留了先秦佩玉的传统。

墓主人组玉佩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244件(套),包括玉衣、鼻塞、玉璧、璜、环、组玉佩、舞人、佩饰小件、玉剑饰、带钩、印章、六博棋子、铜框镶玉卮、铜框镶玉盖杯、角形杯、盒、铜承盘高足杯等器物,可分为礼仪用玉、丧葬用玉、装饰用玉和器用玉。玉制容器在汉代目前所知极为稀少,而南越王墓中出土有5件之多。


艺术巅峰


这件作品用青白玉雕成,土沁成黄白色,推测它的玉材应该来自和田。妙韵天成,构图完美,主次分明、工艺精湛,极具汉代浪漫和写实的特征,是汉玉中登峰造极的艺术精品。

从设计上来说,同时期的作品中,龙的形象所见不少,比较典型的是中间一条龙,把凤往两边摆,这种设计比较简单。能把龙跟凤安排得如此巧妙,是绝无仅有的。可见设计师是技术非常高超的人。但他究竟是不是本土工匠?现在没法判断,以我个人看法来说,应该不是。南越在赵佗来之前应该还比较“蛮荒”。赵佗他是南征北战,所以南越王墓出土了很多春秋战国的东西,也呈现出多种文化因素的影响。玉佩可能来自中原,也可能来自其他地方,同时它的卷云纹显然是受楚文化影响的。

兽首衔璧玉佩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在布局上灵活多变,既继承了传统的以对称为美的布局,也有所创新。如兽首衔环玉佩,由饕餮衔玉璧组成,在饕餮侧加刻一螭虎,玉璧套在兽鼻上突起的长方形銎孔内。以前后摆动,该器打破了春秋战国以来的均衡对称手法,充满动感与灵气。

 

发展路径


南越王墓出土玉器从制作方法、玉器造型和雕刻风格看,是在中原内陆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玉器比较多地保留了中原和楚地的传统玉雕风格。这些匠人来到岭南后吸收了当地的文化,又有自己的创造,所以南越玉器具有汉、楚、越三种文化融合后形成的独特风格。不少玉器的构图设计打破了传统的对称平衡。在玉衣中有不少玉片是由玉璧、玉璜改制的,说明在南越玉雕作坊内不仅制作礼仪玉器,还制作玉衣一类的葬玉。这和南越王僭越称帝的史实相符。

丝缕玉衣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器从纹饰和风格看有许多东周玉制品的特点。金钩和玉龙、玉盒等器物,都有修补和钻孔的痕迹,说明有不少是当时的传世品。其玉料属透闪石石质,有些玉料应来自新疆地区,但玉衣、玉璧等制品来自广东曲江的可能性大。

从玉衣玉片所保留的切口看.工匠当时切料用的是种长方形扁工具,边加磨边作推拉状运动而进行切割。其切割面非常平整,说明用的磨料较细,因而切割效率不会很高。玉衣的钻孔,是用杆钻加磨料钻成,可以推测制作需要花去大量人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