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推理13老子会穿越(二十)

 謝永裕1701 2018-11-25
181106
--------

【穿越085】个性
6801善为【筮】【】不武,善战【】不怒,善胜敌【】不与。
6802【漏简】
6803善用人者为之下。
 (军师不敢决策,主将不知冲动,战将不耐挑衅)
 【漏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些都是个性使然)
 (用人就是瞭解人才,协助人才扬长补短,运用发挥)
【为筮=解释卦象的人(指分析状况的人、军师)】
【人=皇族菁英】
【者=王学的者指王的等级,官学的者指诸侯等级】
【为=自负其责的主动作为】
【下=协助、帮助部属】

(1)6801并列三种人,每种人都是(善,不善)两种作为形成对立,有优点就有缺点。你看也知道这三种专业人士不是天子,所以老子不会用“者”来称呼。你再衡量一下善与不善,就能发现这是个性的一体两面、称呼不同罢了,不武、不怒直接就符合羊族反应,不与则是标准的狼族反应,狼做不了羊的事,羊也做不了狼的事,因为这些反应直接就联系在你的基因上面,而非你的大脑,谁也无法改变。
(2)个性决定了你思想的方向,你思考的第一动有着固定的方向,就决定了你这一辈子不会朝另一个方向思考,所以羊的思考逻辑进不了狼的大脑,因为狼从来不曾想过要后退一步,老子一直在告诉我们:要用大脑思考,不要用基因思考,你的臭皮囊只会提出欲望要求满足,完全置你成功失败于不顾!几乎来讲,欲望就是你身体某些细胞的想要更多,而不是你脑壳里面的那条鱼(思考中心)想要更多。
(3)6803是第四种人,但是(善,善为)显然不是对立,而是描述引伸,隐含着第四种人身上“没有缺点”,这就厉害了。仔细再看一下,第四种人的善是要靠学习而得来的,跟你的基因没有任何关系,这就凸显出很重要一个立论:无论你是狼族还是羊族,都可以依靠学习(西周王学)而脱胎换骨,不再具有狼性或羊性,无以名之,暂时称为“道性”吧。道性不会偏向任何一方,任何决策都以“正(大家都认为对)”为依归,光就这一条,今天一样可以做一位万世不易的王。
(4)儒家之所以为人诟病,之所以就是有人看不顺眼,就是因为儒家总是以羊族的立场说事,完全不知道西周已经花了大力气把羊族狼族混同一起,指望能截长补短互相合作,结果儒家大大地后退一步,抛弃东周的狼文化(詩書易禮魯春秋,沒一樣屬於周平王和晉鄭秦這些大諸侯組成的東周,東周只剩狼文化),自顾自地回到夏禹的农耕羊族文化,羊老是以羊为善、以狼为恶,所以在羊狼混成一起的中原社会中,老是做不好事。回到纯羊族,这要怎么跟狼族相处?狼别的不会,打架就是一流,像美国这样的狼性国家、狼性总统,总是会存在于地球上的,昨天叫英国,今天叫美国,明天还没到,总之不会死绝消失。多多关注西周王学,你就知道该如何应对了。

【穿越086】用人术
6801善为【筮】【】不武,善战【】不怒,善胜敌【】不与。
6802【漏简】
6803善用人者为之下。
 (军师不敢决策,主将不知冲动,战将不耐挑衅)
 【漏简】(鱼与熊掌不可兼得,这些都是个性使然)
 (用人就是瞭解人才,协助人才扬长补短,运用发挥)
【为筮=解释卦象的人(指分析状况的人、军师)】
【人=皇族菁英】
【者=王学的者指王的等级,官学的者指诸侯等级】
【为=自负其责的主动作为】
【下=协助、帮助部属】

(1)善用人者“为之下”,一句话就把用人术讲完了。人才多多种,放对位置人才就能发挥。但且慢,这只是一半而已,放对位置表示你已经瞭解他的优点,但是用人的真谛在于你更要瞭解他的缺点,在他做不到的地方拉他一把,几次都拉对了,他一定视你为贵人,永远只服你。“为之下”才是真正的四两拨千斤,把失败轻轻拉一下就回到成功!被拉的人正有如在鬼门关前走上一回,任谁也绝对不会忘记的,太强啦。
(2)64章“人之从事,恒于其且成也败之”是个很好的范例。人会犯错是常态,而犯错的位置还经常是固定的,正有如16章的“复命(忍不住而重复出现的动作就是弱点)曰常(去发现你下属的弱点就是你该做的功课)”。接下来才是13章:是人才,你就给“大患(指正)”,还不是人才,你就给“辱若惊(责骂如当头棒喝)”直到有长进。所以你只要常常站在终点线附近,让大家预知你会出现,自然就会在“且成也(接近终点线)”的地方再次打起精神来,这就是最有成效的“为之下”,因为你已经帮助了大部分的下属避开犯错。
(3)“为之下(天子针对下属的作为=协助下属使其能有作为)”,“道生之(天子引导农民排除困难、消除怨气)”,这两者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而且有共同点:办事的当下要激励士气、谈成就感,不要谈责任!一个是你的直接下属、叫得出名字的团队成员,一个是基层大众,你叫不出名字的粉丝。身为天子、领导人,你就是要有办法给予各种人他们各自需要的协助,你想推动的工作才会顺利。别以为天子才能会的学问有多深奥,其实都不难,你也做得到。
(4)如何?连“怎么做”都告诉你了,再不会就不要怪别人了吧。

【穿越087】经验谈
6901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
6902【不敢】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
6903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
6904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带兵有守则:随时争取主动,追击慎防陷阱)
 (带兵有原则:决不做没有用的安排)
 (带兵有大忌:轻敌必败)
 (已经旗鼓相当,还继续发掘缺点加强训练者胜)
【言=面对众人大声讲话】
【者=王学的者指王的等级,官学的者指诸侯等级(这里指带兵将领)】

(1)本章四段,全都是经验老道的带兵将领才能总结的、最有用的带兵指导原则,无论你碰到什么样的敌人,以上原则全都适用,是以成为经验谈。
(2)长平败将赵奢谈书上的兵法可以头头是道,叫他谈经验那就是零。老子说,经验谈才是真兵法,因为经验一样是从兵法出发,配合长官个性、官兵群性,经过无数实践,所以经验才是最实用的兵法。
(3)第二段的“是谓”明显是个错误:一则这和第一段没有承上启下的关系,二则四个平行的“无”代表否定存在,故还需要另外一个否定使之成为肯定句,原文应该符合这两点,所以继续“不敢”才是合理的行文。连同67章,老子带兵连续提出4个“不敢”,代表西周之前的军事思想大约就是狼王带小狼,向前冲就对了,难怪50章讲“人之生,动之【入】死地亦十有三”,伤亡率果然高。每当重要的关键点,就是有人要改字,很奇怪吧。只要不推理,你就看不懂,可是改的人就这么有把握接下来的读书人“不会推理”?还是早已体会羊族退一步之后大脑就自动停止推理?这涂改的人确实有一套。
(4)行=脚步移动,臂=出拳距离,兵=手执兵器的杀伤距离,扔=投掷兵器的杀伤距离,一个比一个长才叫比较级,唯独河王两本就是不顾严遵本硬要换成先扔后兵,是弄错就该调回来。
(5)明明手段不强却还要逞强的人很多,为什么传统文坛容许这些低级的错误推理存在?实在不明白,或许对他们而言这样的推理已经很难?而明明看得懂却故意不出声的人更多,这就更奇怪。儒家一向认为自己不想要的,别人一样不会想要,难道善意也一样需要画圈圈?只在儒家范围之内有效吗?其实这句话倒过来“己所欲则施于人(我就是要大家看不懂所以要别人继续误错为对)”也是成立的,那么这是谁改的就清楚了。

【穿越088】运气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
6904故抗兵相若,哀者胜矣。
 (已经旗鼓相当,还继续发掘缺点加强训练者胜)
【者=王学的者指王的等级,官学的者指诸侯等级(这里指带兵将领)】

(1)什么叫做有准备?所有规划的项目逐一演练完毕,该休息一下、喘口气了吧?老子告诉你,什么都准备了,最后却是心理没准备好,这哪里称得上叫做有准备?赛跑跑到终点,如果你立刻停下来喘气,坐下来休息,那就很难马上回到高效状态的。
(2)两辆相同的汽车,一辆怠速备转,一辆停车熄火,同时接到出发的号令,谁会赢你也猜的到吧?哀者胜矣就是这么一回事,很容易的,只差你有没有这份警觉而已。
(3)抗兵未必一定就发生在战场,球场、赛场、考场、办公室,何处不是战场?即使睡觉也不能熄火,有得你忙的啦。

【穿越089】道不同不相为谋
7001吾言甚易知,甚易行。
7002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我编的启蒙书很容易学,很容易用)
 (诸侯们视角不对,所以看不懂,做不来)
【言=面对众人大声讲话】
【天下=诸侯】

(1)65-81章是圣人术,老子写下的这句话,实际上是要对携王说的,我们翻译中要加上主词受词,才容易瞭解文意。老子对携王说:携王啊,我传授给你的帝王术(吾言),因为你是天子,已经站在天子的高度上,所以你一听就懂(甚易知)一学就会(甚易行),可那些诸侯或是当官的(天下)位置就低,就算听到也听不懂(莫能知)做起来更四不像(莫能行)。
(2)天下=诸侯,你必须先搞懂这个王学专用名词,你才知道不止司马迁知道“道不同不相为谋”,老子自己就知道:王学和官学是两回事,你站在哪种高度,决定了你只能瞭解哪种学问。换屁股(读王学)不换脑袋(继续用官学字典?)?没用的,浪费时间而已。
(3)话说春秋初始,民间本无文字、只靠结绳记事生活,受到庶人管仲靠读书就跨越阶级做上大官的启发,人人疯狂找书读书,已经到了画沙学字、凿壁取光、非要读不可的地步,进而产生各种学派(今人不遑多让,已经到了人人低头滑机,卖肾换机、非滑不可的地步,进而产生各种IT大佬?)。古人读书成就了自己,各位滑了半天有谁成就了自己吗?西学的缺点就是学太多来不及用,滑,更加深了学而不用这个缺点,可是没有人在意。
(4)儒家再出绝招,率先向古人取经,孔子受聘鲁国为官,很快就取得鲁诸侯收藏的西周官学(礼乐书术诗史),孔子好心将这些冷藏了二三百年的蝌蚪大篆翻译成当代小篆。这里就要打个岔了,翻译这档事有一个无可避免的缺点,就是原着者的心声会被限制在译者的理念当中,以至于我们看着楷书列印的古文,心里不由得就无名火起:哎呀,古人怎么也不过如此?脑袋就这么八股?为什么都不会推理?相信你现在理解了吧!所以古文翻译要和原文对照,以防翻译者离题太远。既然《道德经》被主流翻译成这样,这些主流认定的其他学派的文意又能如何?所以信翻译不如不翻译,信经是可以有经,但是信书则不如无书,每个人都知道做学问就是要看原文嘛,看古文,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自己翻译的才是书!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