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辨舌之神气_读曹炳章_辨舌指南

 遇见I中医 2018-11-25
​辨舌之神气_读曹炳章_辨舌指南_傅金汉 

辨 舌 之 神 气

———读曹炳章《辨舌指南》

312030 浙江省绍兴县柯桥人民医院 傅金汉

关键词 舌诊 辨舌指南 曹炳章 临床经验

望舌苔是中医望诊之主要内容,舌为心之外候,苔乃胃之明征。故诊病必先观其舌苔。《辨舌指南》为鄞县曹炳章(字赤电,1878~ 1956),所撰,成书于民国十年(1921),全书分六卷三十二章。附彩图147幅,为历来“辨舌”专著之最。周越铭为《辨舌指南》撰序曰:“四诊以望居先,望者何?察面色,观目神,辨舌苔,验齿垢四者而已。四者之中,尤以辨舌为最重要。”曹氏辨舌注重舌之神气,见于书中第十二章,分“淡浓,深浅,荣枯,老嫩”四节以阐述之。以舌之有神无神,审胃气之存亡。凡舌质红润,无论苔色厚薄,扪之尚有津液,伸缩自如,望之有生机,是为有神,病可治。曹氏曰:“若舌心焦黑,质地红活,未必皆为死证。阳实者,清其胃火,火退自愈。”此言肾水未竭,虽舌心焦黑,舌之神气尚存可知。反之,若舌边舌底干晦枯萎,扪之无津液,无论苔色如何,望之生气将亡,此本原已绝,谓之失神,病必殆矣。曹氏引用《通俗伤寒论》曰:“舌色如朱柿,或如锦面,或如去膜腰子,或敛束如栗子肉,或干枯细长,而有直纹透舌尖者,病皆不治。”此形象地描绘出胃气已亡之象,谓之失神。兹将曹氏对舌象神气的论述,结合笔者临床实践,择要分述于后。

1 辨淡浓,以察病之轻重

舌淡:舌色本红,红而淡者为血虚也。若有外邪,主在表而病属轻。曹氏曰:“淡红而无苔,反微似黄白苔者,气燥不化液也。”此言外邪初犯而病在表者。“若平素有痰,必有舌苔;心虚血少者,舌色多淡红。”此言病在肺经。更有“淡红兼青者,血分虚寒也”,“舌淡白者,气分寒有水”,“淡白而青者,寒深”,“淡黑者,气血虚寒”。曹氏所述之“淡舌”种种,虽然有红、白、青、黑不同之色,病之所属不一,然而以其色淡,未涉肝肾亏虚,病势相对较轻,皆为可治。

舌浓:舌色本红,舌由淡转浓,为病由浅入深,病势则由轻趋重。舌浓又有红、紫、黑等色泽不同。红之浓者,绛也。舌绛乃热极之候。曹氏曰:“舌尖绛者心火上炎也;舌根绛者血热内烁也”;“更有病后绛舌,如镜发亮而光,或舌底嗌干而不饮冷,此肾水亏极也”。若绛舌进一步出现紫舌,紫润而黯为内有瘀,紫而浓为热伤阴液,深紫而干晦者,乃肝肾内竭。如紫转黑者,为络瘀化毒,血液枯涸。确似现代医学之血管内广泛凝血(DIC),说明病势十分严重。若舌光黑苔者,为阴症之肾水凌心也,病已入心肾。凡上述种种出现舌浓之象,多属重危之证。

去年余治一湿温患者,发热达一月之久,热退后一直不思饮食,大便秘结,口渴不思饮,神形憔悴,脉象细数无力,舌色深红无苔,光如镜面,有如曹氏所述“病后绛舌”。乃热盛灼烁胃阴,且伤及肾阴,仿沙参麦冬法调治近月,胃阴始复,舌转淡红而现薄白苔,饮食如常而告愈。

2 辨深浅,以审病之表里

舌色浅深可审病位之表里。浅者病在表,深者病在里。以卫气营血辨证,浅者邪尚在卫分、气分,深者邪已深入营分、血分。曹氏曰:“舌浅黄腻薄者,微热也;深黄腻厚者,

·

465

·

·2005年11月号·

大热也”。此说明前者有微热,邪在卫表,后者为大热,虽属气分热盛,邪已入里将传营血。曹氏又曰:“舌质深红,如红萝卜干有盐霜者,此乃热邪深入久留”。说明病己进一步深入营血而加重。

舌色深浅又可作虚实辨证依据。曹氏曰:“诸色深者,邪实;诸色浅者,正虚。赤为热,赤之深者实热,赤之浅者虚热。青为寒,青之深者实寒,青之浅者虚寒”。故无论寒热虚实,舌色浅者,则为表之虚热或虚寒。舌色深者,则为里之实热或实寒。此说明舌色深浅与病之虚实、表里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去年初秋,一李姓青年,高热旬余,体温在39℃以上,先经西医输液抗炎治疗,再转中医诊治多日,发热仍在38℃以上,且入夜谵语,家人请余会诊。诊得脉象弦细而数,舌深绛,苔黄黑光剥。口干欲饮,饮也不多。再观前医所拟之方,俱为银翘散、白虎汤之属。余以为邪已传营分,岂气分药所能治耶?以羚羊角(寓犀角之意)、鲜生地、丹皮、麦冬、花粉等清营血实热,银翘一类解气分馀邪,再重用紫雪散开窍醒神,服药5日后热退神清,霍然而愈。此说明观舌色之浅深对审察病之表里大有裨益。

3 辨荣枯,以断病之吉凶

舌之荣枯,可断人之生死。至于何为荣,何为枯,全赖医者细心观察、体味。曹氏曰:“荣者有光彩也,凡病皆吉。枯者无精神也,凡病皆凶。”辨舌之荣枯要点,全在神气;神乃生命之本;有神即为荣,失神则为枯。曹氏曰:“荣者为有神。神也者,灵动精爽,红活鲜明,得之则生。”反之,枯者则死。故舌质“有光有体,不论苔色黄、白、灰、黑,刮之里面红润,有神气荣华者,诸病皆吉。若舌质无光无体,不拘有苔、无苔,视之里面枯晦,神气全无者,诸病皆凶”。

余昔年曾诊视一徐姓老妇,久困床褥不起,家人欲询知何日命终,邀余往视。观其骨瘦如柴,两目深陷,脉如游丝,忽断忽续,仅存微弱气息而已。欲观其舌苔,口已不能开,硬扳齿视之,前餐饭粒皆在口中。挖去之,其舌紫黯痿瘪,正如干枯之猪腰,无一丝生机。此乃枯之极也。余诊病几十年,却从未见过此种舌象。告之难以回天,命悬顷刻。此为舌枯主凶之最好例证。

4 辨老嫩,以析病之虚实

舌质有老嫩之分,可以此分析病之虚实。虚为正虚,实为邪实。曹氏曰:“凡舌质坚敛而苍老,不论苔色白黄灰黑,病多属实。舌质浮胖兼娇嫩,不拘苔色灰黑黄白,病多属虚”。舌质老嫩以热病而言。曹氏以为,胃热上烁心营,其舌必舌心绛干而老,宜清心胃,此则为邪实。若温邪初起微寒,继则发热,舌多红色柔嫩,白中带红,此尚属正虚邪轻,可轻解之。若舌红黄苔,仅论苔亦有老嫩之分。刘吉人曰:“老黄色,为胃阳旺盛之候……嫩黄色者,由白而变为黄,乃胃阳初醒之吉兆也”。它如舌质苍老,或起腐堆,或如炒枳壳色,或黑厚如焦炭,或白厚如雪霜,俱为实证。若舌胖嫩,如色淡白无光泽之阳虚,淡红而边有齿痕之气虚,淡白而无血色之血虚,深红无苔而娇嫩之阴虚,皆为虚证。

2004年3月余曾治一夏姓中年妇女,自述两年来一直有气无力,头晕少食,进食后胃脘饱胀,大便时秘时溏,形体日益消瘦,体重减二十市斤之多。经医院多次诊治,服多种胃肠药,仍不见好转,乃来院诊治。脉沉细无力,舌淡红边有齿印。四诊合参,以气虚论治,进补中益气汤加减。然因患病日久,积重难返,治疗一月,一时难以见功。再看以往病历,医院曾有X线钡餐透视为胃下垂的纪录,于是确认施治无误,仍施以前方,但加重升提之品,随症稍予加减。前后调治达半年之久,体重恢复,精神饱满,方得奏功。此为以舌象辨证应用于临床施治之实例。

曹氏在《辨舌指南》中对舌之神气论述可谓详矣尽矣,舌之淡、浅、嫩、荣与浓、深、老、枯既是相对而言,又有着内在的关联。辨舌之神气对疾病的诊断、治疗、预后均提供十分重要依据,为中医诊断学有关舌象辨证,作了较为完整的补充,值得后人学习、运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