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五蕴皆空是什么意思?一张图告诉你

 星火燎原vc5rw9 2018-11-26

佛教有首著名的歌曲《心经》,其中的歌词就来自佛教经典《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简称《心经》)。“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观自在菩萨进入般若状态时,照见五蕴诸法都是空的而不是自己所能主宰决定的,因而度脱了一切痛苦与磨难。


五蕴,是佛教对世间一切生灭现象所作的简単归纳和说明。

为了说明“五蕴皆空”,《心经》上用“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 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来进行解释。

五蕴:色蕴、受蕴、想蕴、行蕴、识蕴。蕴是蕴藏,集聚的意思。

色蕴属于物质现象范畴,受、想、行、识四蕴是属于精神现象范畴。

这就要求修行者明白世间的一切都不是实有的,而是空的。

空不是什么都没有,而是说因为五蕴的有,并非我们有执的实在性,有是假有,因此,空是对有的透视,就是说有是指名义上的有,空也是指名义上的空,空是破除我们对有的错误执着,如果可以照见五蕴皆空,修行者自然能够度脱一切烦恼痛苦。

《心经》的般若空观对禅宗思想的影响就是使禅宗的修行者破除五蕴皆空,圆融真空妙有,体征澄明自性,彻见本来面目。禅宗空灵的境界要求五蕴皆空,即色声香味触法皆空。

这里的五蕴皆空其实就是身也空,心也空,精神世界、物理世界一切都空。禅宗的禅师们清醒地认识到“浮世虚幻,本无去来。四大五蕴,必归终尽。”禅宗认为解脱痛苦的方法是,明白了在世间修行的痛苦现状之后,去寻求痛苦的根源,世间人类的各种迷惑痛苦固然与外在环境有关系,但主要还是根源于人类心性的内在。

所以禅宗从般若思想去看,人类的痛苦是对“有”这个感念的迷惑和执著造成的,禅宗解脱人生痛苦的法门,自然是对存在要有正确的认识。

所以体会五蕴皆空是这一切诸法本来是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増不减的,在真空本性中,本来没有五蕴。

禅宗“空性”的意思是一切事物井无自性,并非以个别地与客观地存在的方式而存在,所以最后可以五蕴皆空。参禅悟道,就要“放下个四大五蕴,放下无量劫来许多业识。

我不是尚书

人生而苦,心明则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