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写诗就是修行和化禅

 江山携手 2018-11-27

                                                         ◎ 李犁

 

 

诗人是一个有禅缘的人,诗人通过写诗参悟到了静修的境界,这类似宝石的制纯过程,写诗就是诗人挤出体内杂质和杂念,让心灵净和静直至到空的方式。所以诗人就不是简单的写作,而是把写作看成一种修行,这让诗人的写作行为变得很纯粹,让诗人自己在写作的此刻也变成了一首诗,甚至禅化为大自然的一部分。

 

写诗的过程就是把内心的东西往外搬运的过程,从杂草到欲望,直至空下来。这还不够,因为这是修炼自己,写诗还需要映照别人,所以还需要擦拭,需要把心灵擦拭得发出光亮来,直到映照出景物来,于是诗就产生了。整个过程应该就是从杂芜的矿石里提取金子的过程,就是从缭乱到纯净,从喧嚣到安静,从社会人到自然人,再返身成了自然成了诗的过程。这个过程和学禅的人修行并进入禅境有什么差别呢?而且心空了,欲望就没了,恶也被空挤走了,人变成了风景,变成了大自然的一部分,诗就出来了。这样的一个结果难道不是和到处朝拜和面壁修行的人殊路同归吗?

 

但是,与那些想羽化成仙的人不同的是,诗人的禅化仅仅是让自己成诗,让自己的内心在写诗的瞬间诗意起来,让诗人心灵映照出来的那些风景也诗意起来,纯净起来。这时诗人与景物互相渗透,静静开放的葵花,屋顶上闲适的炊烟都是诗人心的投影,诗人也成了葵花和炊烟的一部分。物我交融,物我两忘。于是诗有了境界,人也有了升华,诗和人就一起超度了。

 

诗人写诗或曰修行的方式就是静观,静静地久久地观望与凝视。通过时间的培育和集中注意力,让自己进入到沉醉甚至迷狂的状态,这时不用意志甚至不用意识,思维便活跃起来,心飞升起来,诗也像泉水咕咕地往外冒,一切来得自然自动,随时随意,诗人只需用笔和纸承接即可。

 

以动写静,或者说是静得都动了起来。其实不是景物在动,而是作者凝视久了之后,思维开始活跃起来,感觉也像火焰在四处窜延。“我”张口了,那些花儿就变成隐士或者小姐,开始说话了。想一想,如果不是静得久,静到极致,自然生长的花儿草儿怎么会变得吵吵嚷嚷起来呢?这是作者的主观情绪在改变着事实,在涂抹着自然。“我”安静得想喊起来的情景,是安静进入了更深的层次,它们让诗歌变得灵动起来。

 

我想到显灵这个词,它包含两层意思,一个是自动呈现,一个是灵魂复活并异常活跃。那么在诗人的诗歌里我感到了自然在显灵,诗意在显灵。这让诗人的诗歌灵而活,纯洁机灵,新亮鲜活。这也映照出诗人心灵的光洁度,像镜子净而静,只有这样万物才能光鲜不染尘埃。诗能显灵也说明最完美的纯净的东西是不能被玷污的。说到底,诗歌的显灵得益于诗人的修为,只有真的以坐禅的方式写诗,诗歌才会这么报答诗人。

 

人是上帝的映像,诗是自然的投影,诗人是从自然上掰下的一块。做到这一点,需要诗人付出全部的爱。也必须赋予诗歌和自然全部的关注和最高的信仰以及最伟大的爱,显灵才能生效。在爱面前人是渺小的,而爱又必须在具体的事物中才能显灵,才能强大和无说不能。所以诗歌也是爱的投影和爱的附属品。因为爱,天变成可以够得着脸,爱也让想象力抻长了,让诗歌变得活泼水灵,也让诗人开始重新生出了童心。

 

我曾经说过,谁能用儿童的眼睛看世界谁就是最好的诗人。孩子的眼睛是最明洁的,孩子的心也是最灵敏的,万物映射在他们的眼睛里,万物就充满了生机和诗意。于是生硬的变柔软了,遥远的变得触手可及,死板的事与物也开始生动有趣起来,那些不可能的也变得一切轻而易举:“一点阳光顺着树干往上爬/我跟着它/一直爬到树梢上 ”。只有儿童才能说出这么有趣而生动的诗句。所以要做个好诗人,就要返老还童,永远别长大,永葆童心。只有心灵像儿童一样明净,感觉才能灵敏,思维才能明锐,才能在游丝一样飘过的思绪中把诗意捕捉到,哪怕是杂乱无章的生活也能把针尖一样的诗歌一下子逮出来,并且让诗歌完好无损,且灵动新鲜。

 

做一个生态的诗人,一个环保的诗人。这不仅是指诗人的诗歌纯净澄明,更重要的是,诗人在写诗过程中,不用主观的情绪改变和伤害它们的生成状态,一切物像都是自动的自然的呈现和绽放。葵花静静地开放,炊烟慢慢地散去,即使从主观的角度写阳光照在树上,也是“阳光顺着树干往上爬”,也不像有些诗人那些表达成:阳光掏出皮鞭在树干上使劲地从下往上抽。尊重万物的自然属性,客观地摹写自然的原始状态,不用想象和繁琐的比喻给自然万物变性,不改变它们生长的常识,也不改变汉语平时说话的习惯,这使诗人的写作变得生态绿色没有污染。

物我可以两忘,这是境界的交融,但在文字的表达上,物就是物,人也还是人,它们都遵守自己的习性。这让诗歌很有镜头感和视觉性,视觉随镜头转换,看见的风景,就是诗歌的层次,就是无数个镜头的组合。所以对于诗人来说,不用“语不惊人死不休”地去锤炼语言,诗人需要做的就是用坐禅的方式擦拭诗人心灵的镜子,这样诗歌就会在上面清晰地映照出来。

 

真诚清澈,单纯自然,这在当下这样一个复杂又世故的时代和诗坛显得极其的清纯和珍贵。我把这看成诗人诗歌的本质,也是诗人力求禅化的诗心。

(选稿:庞彩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