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四神丸 一类方《内科摘要》

 绅申 2018-11-27

四神丸 一类方《内科摘要》

主证分析

脾肾阳虚之肾滑证。

脾肾阳虚

肾阳虚衰

五更泄泻,久泻不愈,腰酸肢冷,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

脾虚失运

不思饮食,食不消化,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

涩肠固托第二个方是四神丸。四神丸是个很有名的方。它主治五更泄,又叫肾泄。五更泄的病机是属于脾肾阳虚。教材一般都谈到脾肾阳虚,以肾阳虚为主,侧重肾阳虚。因为它有个五更泄泻这个特征。

这个方有些从它的用药看,还有从一天黎明当中的阳气的特点,涉及到肝,所以才用吴茱萸。它的虚寒,既使脾肾阳虚也涉及到肝肾虚寒,那为什么五更泄泻,一般机里认为,阳气萌动升发应该是在丑时,阴寒甚,从理论上推算应该是子时,但实际上,北半球最冷的时候,阴寒最内盛的时候是丑时,相当于黎明前那段时间。这时候阴寒最盛,阴极而阳复。阴寒最盛时,正是阳气,少阳之气要开始的时候。本来应该说是少阳之气升发,肝气萌动。由于阴寒内盛,这个时候,肝气不能就是正常按一天,一天相当于一年,正常这种升发、萌动,阴寒到时候是极盛,开始可以有微微腹痛。随着要升发的开始,那就感觉要泄泻,这种泄泻可以轻微隐隐作痛,开始要泄泻。所以它和肝肾关系阴极,阴寒最盛,正常情况下少阳升发,但这时候升发由于肝肾虚寒,肝也受到虚寒影响,萌动乏力,所以有些医家认为,肠道阴寒之物,停滞不通,微微有点痛,等到肝的萌动,它会产生疏泄,造成大便泄泻。它伴随的五更泄泻往往腰酸肢冷,一般的阳气不足情况,腹痛喜温,脉沉迟无力,反映出肾阳不足。而且到丑时的泄泻,反映出开始有肝的萌动,但受阴寒的影响。

脾虚失运是平时有时不消化,不思饮食,神疲乏力,舌淡,苔薄白,这是反应脾虚,加起来这个脾肾阳虚,以肾阳不足为主的。

五更泄的机理,很多方论里都涉及到,有的谈那就是脾肾,特别肾阳,到五更阴寒特别盛,这个时候要泄泻。阴寒内盛为什么五更呢?它就是阴寒内盛,这些浊阴蓄在肠道,它不一定五更正好这个时候就动,这个时候是少阳升发开始的时候,所以往往这时候开始有腹痛,泄泻。很多人这样认为。我们一般教材里这个问题,肝没涉及到。像高级丛书《方剂学》里涉及到肝,提到肝的虚寒。不但脾肾虚寒,而且肝肾也虚寒。少阳升发萌动对这个泄泻的关系呢,有一些方论里涉及到,但总之呢,肝脾肾三脏的虚寒来讲,这是共同的。

功用

温肾暖脾(脾肾同治),固肠止泻。

固肠,它收涩力量并不大,全方以温为主。不像前面真人养脏汤以涩为主。所以温脾肾,是以温肾为主的。

方解

补骨脂

温肾

二神丸

肉荳蔻

温脾涩肠

吴茱萸

温肝肾,又能疏肝(使肝木不克伐脾土)。

五味子散

五味子

收敛涩肠

君臣药,补骨脂肉荳蔻结合,这两个有叫二神丸。四神丸实际上是二神丸,加五味子散相合。补骨脂和肉荳蔻温脾肾,涩肠止泻,最早是个基础方。致脾肾阳虚泄泻。就是一般脾肾阳虚的泄泻。吴茱萸和五味子,叫五味子散。过去就用这两味药治疗五更泄泻。五味子散是在四神丸之前,用来治疗五更泄的,吴茱萸能够温肝肾,入肝经、肾经,也入胃经。温肝肾,又能疏肝。用在这里什么道理呢?补骨脂肉荳蔻好解释,吴茱萸在这里方解当中,往往是个疑点。应该说它本身能够温肝肾虚寒,同时吴茱萸的疏肝,能使肝木不克伐脾土,它有腹痛,肝肾虚寒,脾肾虚寒。脾阳一虚,运化无力容易造成肝脾不和。肝木乘虚要克伐脾土,疏肝使它不克伐脾土。这个作用,再加上有温里袪寒。疏肝实际上也反应一种帮助少阳的升发,有助于脾的升清。从肝脾的角度,升清的角度上,帮助治疗久泻。五味子有收涩作用,收敛涩肠。

所以四神丸针对了五更泄泻这种时间特点,反映的脾肾阳虚,特别肾阳虚,运用补肾,结合涩肠,这是它的特点。

四神丸用法

姜枣同煎,枣肉为丸。临睡时淡盐汤或白开水送下。

它是把姜枣单独煮,煮到水要干了,把枣汁取出,枣肉作为赋形剂,枣肉里有姜的成份。把这四个药做成药丸。是这样服用。在服法方面要注意,临睡前服,这也是一个保障疗效的一个要求。不是像其它,比如泄泻可以其它时候服。好像饭前服使得它作用下部,不是这个。临睡前服,认为用淡盐汤大概是为了引导入肾。考虑本来阴寒内盛,你若临睡前吃那药,可以保持一夜中间持续发挥这个温脾肾止泻作用。

近些年人们做过临床观察,这观察挺细致,用四神丸和四君子汤结合用,怎么结合用?临睡前吃四神丸,早上起来吃四君子汤。就这两个药,两张方。这是一个治疗重点观察的组;还有一个对照组,对照组就干脆把四神丸、四君子汤,合在一块熬,作为一付药。一日三次,不要求规定时间,早上或者临睡前服。结果呢,从临床观察疗指标和相应的自觉症状,四君子汤早上服,四神丸临睡前服,这组效果明显的好,还有统计学的意义。所子古人所讲临睡时候服,有它的一定的道理。尽管那时解释,一个晚上本来阴寒内盛,吃温脾肾方可以保持一个晚上效果好。

真人养脏汤与四神丸功效比较

真人养脏汤

四神丸

固涩为主,兼以温补脾肾

脾肾阳虚以脾为主,温补脾阳为主

温肾为主,兼以暖脾涩肠

温为主,涩为次

脾为主

肾为主

两者都有涩肠止泻作用,都是治疗慢性久痢久泻,或者是久泻。但是从治法角度,有这个差别。

运用

辨证要点

五更泄泻,不思饮食,舌淡苔白,脉沉迟。

随证加减

根据阳虚程度,可合理中丸或附子、肉桂同用。补骨脂是温肾阳为主。阳虚重,当然附子、肉桂选择用了。理中丸是温脾肾力量大一些。

四神丸可以作为五更泄的基础方。涩肠固脱以这两个方为代表。涩经止遗,固崩止带,下一次再接着讲。

方剂学 50讲

固涩剂前面讨论到第三节,涩肠固脱。

第四节 涩精止遗

适用病证

肾虚失固→ 精关不固、遗精滑泄、膀胱失约、尿频遗尿。

病位以肾为中心,包括精关不固、膀胱失约两个方面,都直接受肾气的主司。我们选用的方是以桑膘蛸散,二类方为代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