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拳学初探

 天地虚怀xia 2018-11-29
     一、论哲理之作用
     王芗斋先生曾言:“习拳不接受其哲理,无异于按石卵而盼司晨,终无所成。”又言:“诚与老庄佛释无为而有为,万法皆空即为实象,一切学理多称谨似。”可见哲理对于练拳之重要。
    于冠英老师在授拳时,亦将传统国学之哲理,旁证博引,不厌其烦讲解于我。随着站桩日久,体认增多,和对老庄禅宗哲理的学习思悟,方逐步领悟老师之言,更对芗老所言愈加理解。因此,学习哲理可懂拳,修习拳学可明理,知行合一。
    故拳学之作用就对个人而言,实为人生哲学之基础,可修正人心,使人烦恼减少,乐趣增多,困惑渐消而趋于通达圆融,亦对个人工作、学习、家庭帮助颇大,此即“道不远人”。而技击自卫仅是拳学范畴的一方面而已。
     二、浅论拳之形、力。
    《武穆遗书》讲到:“人身从上至足底,内而有脏腑筋骨,外而有肌肉皮肤五官百骸相联而为一贯”,习拳欲使身体为之一贯(即均整浑元),需从换劲开始,故习拳始于此,方能合乎拳之正道。所谓换劲,即将后天拙力换为先天本能之活力,具体而言,拙力者:肌肉收缩凝紧注血之力;本能力者:筋骨气血之力,主要为人体十二经筋之整体拉力。所谓“皮肉如棉,筋骨如刚”、“筋伸力、骨藏棱”之意。《易筋经》有云:筋者,骨之外、肉之内,无处非筋、无筋非络,此即《内经》中《灵枢》篇所指的“十二经筋”也(此“筋”非现代解剖学所指之“筋”,)。然换劲之法,以站桩为宜。站桩时要求大小关节似曲非直,保持钝形三角,亦保持斜面,这样的姿势有利于经筋的充分伸展,促进气血畅行周身,灌溉五脏六腑,调养神经,温养筋肉,实为养生益智之学。从形力角度讲,筋络伸展之拉力即为争力(或曰内劲)。肌肉工作状态的改变俗称换劲。欲使全身无处不争,非保持钝角斜面而不能为之,非肌肉放松亦不能做到,如此骨骼支撑、筋络舒展,形成各个方向都有力,身体哪儿都有力,而合力几乎为零的平衡浑元统一状态(似弓弦预应力之分工统一)。此时肌肉伸展,并未收缩用力,故不用力而有力的本能力形成,实乃伸筋牵拽之力。练到此时,会感觉到越不用力,意力越足,虚空宇宙力渐渐有所体认。此即站桩形力之原理之一。练时,关节角度发生变化,经筋松紧亦会有所变化,需做到“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如此方能舒适得力。故这种运动的松紧、虚实、轻重、单双、高低、动静、争敛、开合等无不是矛盾统一。故习时调配灵活,以舒适得力为原则。至于内劲外力之统一关系和运动时力学规律(即六力,芗老著作中所写六种,但也许还有)等无不与上述有密不可分的连带关系。以上仅从有形之物质身躯而言,然有形必与无形相互统一,两者不可分离。
    三、浅论拳之神、意。
    芗老在大成拳论中说到,本拳重精神、重意感、重自然力之培养,说明“意”在拳中的重要作用。具体来讲,何为意,简而言之“大脑之信息”,譬如电脑中的图像文本等信息。故用意则是大脑动用信息形成“想”,但若无此信息,何以言用,用意者必先存意。要知意力乃为一,如影随形,相互统一。比如站桩时,筋络舒展、骨骼支撑、气血如川、宇宙力之呼应,使得身体有了“空气游泳、立于水中或全身牵连、甚至提挈天地、推动山岳”等各种感受、体认,这些体感其实就是虚空宇宙力作用于人体时,人体筋肉通过传入神经将感受到的信息传递到大脑而形成“意”。所谓“意自形生”,“意存妙在无念中”即是此义。而大脑将所存之意通过传出神经传递到身体筋肉,使经筋产生争力,此乃“形随意转”,故用意用力实为一根之源。需要强调的是越要使筋伸展(紧),肌肉越要放松(松),否则肌肉凝紧,注血之力既不养生也会阻碍争力的形成,此即“松即是紧,紧即是松”是也。
    再谈“神”,《易经》中有云,“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不测之谓神”意思是说阴阳变化莫测的自然运化规律,非人为支配而是本来如此。如人体脏器之工作,血液之流动,细胞之代谢,无不自发工作,这种自发自然的运动好像有神助一样,故曰“神”。神在拳学中来看,即是本能,为自动运动。
    神意也是统一连带关系,中医讲心主神明,心藏神,而意自神生,因为大脑工作最需要气血,而全身气血皆是心神主宰,故意自神生。神表现在外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所以习拳之基础就是站桩,目的就是能够守神存意、正形蓄力,久之自然能达到神、形、意、力之统一。
    四、浅论“道”
    略举几例表明道不远人
    1、拳学乃统一之学,整体之学。习拳须归一,习拳不光形力为一、神形意力最终亦为一;自身为一,自身与宇宙亦为一。正如庄子所言,“万物与我为一”。归于一而合于道。故道家言无,佛家言空,儒家言中,学理相同。否则即犯出尖、破体、着象等病。
    2、王芗斋先生讲:“天地之间一切学术无一不矛盾,无一又不圆融”。此即矛盾对立统一之理,拳学亦是如此。站桩表面看似不动,十分简易平常,但要知非常才是平常,学理颇深,其外形不动,但内部气血、肌肉细胞等在大动,即外静内动;关节保持钝角,自然产生既放纵又收敛之感;横膈膜放松,呼吸通畅,小腹自然松圆,胸腔打开,摄氧量增加,形成胸虚腹实之状;站桩时下肢较上肢受力更大,为保持姿势,故自然下紧上松;骨骼支撑,筋肉伸展,一刚一柔共同作用,所谓骨重似弓背,筋伸似弓弦。至于争敛互为、推抱兼有、提插统一、外撑内抱等无不是矛盾的统一。
     3、拳学中的“相对论”,松紧、虚实、轻重、刚柔等皆是相对而言,以阴阳而言,比如,男人于女人而言为阳,人之前胸较后背为阴,甚至脏腑器官都有阴阳,这些都是比较相对而言,切不可绝对化。站桩亦是这样,死桩须活站,活桩莫死练。站桩时根据需要调配适当,以达舒适得力,故不可着象。所以芗老曾言,“桩可以说有无数个也可以说只有一个”。
    4、本能自然之学,老子云:“道法自然”,六组慧能曾言“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芗老亦讲过:“拳本无法,有法也空,法在无念中”,无念即本能。拳学中本能力,人生来都有,但受社会应力的作用逐步消失,习拳即恢复原有之本能,并不断蓄养充实和应用之。所谓三劲成体,浑元统一,都出于无为自然,我本浑元,何须人为。至于仿生拟物,象形取意,生物力学规律之掌握皆是有为出于无为,顺乎于自然,合乎于本能。故习拳不在于功力之深浅而在于学理通与不通。
    后记
    我有幸先后得姚承荣、于冠英两位恩师之教诲,不断体认学习,虽受个人天资之所限,仍有欠懂欠通之处,然亦有所收获。故将点滴心得叙述成文,以报两位恩师教诲之恩。
                                         
                                                 熊伟
                                                 2014年4月13日北京大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