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间词话》全鉴(2018年10月整理)

 三禾子恒 2018-11-30

一、作者:(清)王国维       东篱子解译

二、品性:

1、中国近代史上最负盛名的词话著作,词论“圣经”。

2、深受西方美学思想的熏陶,衍生与旧时文学不同的词话评论角度和评价方法。

3、以“境界说”为核心。

三、简论:

1、于诗词赏析,则不可不阅此书。

2、其译、析参考多多,流畅、通俗、详尽,俱佳。

3、应理性把握作者之主观性,不以一人之局限。

4、注释之详,犹见苦心。

5、由是观之,王之偏激非凡,终成憾事。

6、元散曲家马致远,号东篱,编者此号,若何意乎?

四、辨析与理解

1、理解:王国维关于“有境自高格”之论,且造境、写境必合乎自然?(P2

2、理解:王国维“物我两相忘”的境界特色?无我之境之优美,有我之境之宏壮,其归宿均系“静”,静与淡定之关联?(P5

3、理解:其关于自然关系中“不能有完全之美”的论断,而强调“必遗”的妙处,其底线的度,即材料必求之于自然、构造必从自然之法则。(P6

4、静非独谓景物,关于意境创作的标准:真,而“真”的含义?(P8

5、“句眼”的重要性?(P9

6、理解:其关于“境界大小无关优劣”之论?(P10

7、辨析:关于词作的“境界说”与严羽的“兴趣论”,王士祯的“神韵论”之辨?(P12

8、理解:王国维归纳的太白、范文王、夏竦、温庭筠、冯延已、韦庄等词作之风格,强调文艺作品必须注重突出自己鲜明风格,即一句出词品?(P16

9、理解:解人正不易得,怎样辩证看待作品的领悟?(P17

10、理解:王国维关于评词的“句秀、骨秀与神秀”三则?(P18

11、了解:“词至李煜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的转折点(P21

12、辨析:王国维关于创作者描述事物的主观、客观跟阅世深浅之论?(P23

13、理解:王国维关于成大事者,必经三种境界之说,阐释目标、努力、境界,其与冯友兰四境界说之比较?(P37

14、理解:王国维以欧阳修、秦观与周邦彦皆作艳语之较,强调: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即真情实意。(P45

15、王国维以周邦彦词作之评,突出创调之才与创意之才的重要性?(P48

16、辨析:其以周邦彦、沈义父等为例,剖析替代字的种种?(P51

17、理解:以苏东坡、章质夫咏杨花之和韵作与原唱作比较,指出特色之要,且才情的高低不可强求?(P55

18、理解:以苏东坡、姜夔(kuí)及古今写情、写景之诗词,阐释隔与不隔的辞法,突出王之“不隔说”全在“真处”?(P56-64

19、理解:以姜夔有格而无情、陆游有艺而乏韵,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等,阐释格调与意境、气象与意韵、词风与胸襟之关联?(P64-68

20、辨析:王国维及刘熙载等借孔子之狂、狷、乡愿三等品格评判法?(P20

21、了解:屈原之《天问》,共373句,以问句构成,对天地、自然、社会、人生提173个问题,誉千古万古至奇之作,称“天问体”,稼轩等人摹《木兰花慢》。(P71

22、理解: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强调创作中的纯粹性、自然性?(P80

23、了解:王国维关于诗、词及文体发展之阐释,即“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P83

24、辨析:王国维关于诗词的无题论?(P86

25、辨析:王国维以白居易和吴伟业之作为例,阐释其关于大家之作评判的四标准和诗词创作之道的“三不”原则,即:四标准:①言情也必沁人心脾;②写景也必豁人耳目;③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状束之态;④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三不原则: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P89

26、辨析:王国维倡导的“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出乎其外”,与传统文化中“内圣外王”,“入世出世”等的联系?怎样实现“入能观其自在,出能观其情致”?(P92

27、理解:共“轻外物——物为我用”与“重外物——物我相忘”的本质与境界。(P93

    28、理解:其以《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今日良宴会》之情爱及《论语》之辨思,阐释“淫、鄙词”与“游词”之别,全在于是否有真情实感?(P95

   29、辨析:王国维以元曲四大家之一白朴之曲与词水平较,并引证欧、秦之诗远不如词,阐释“人各有能有不能”的观点,怎样辩证评判创作者?如何仰其所长,悟其所短?(P97

30、了解:王国维关于“双声叠韵”之论,“诗中八病”即指“平头、上尾、锋腰、鹤膝、大韵、小韵、旁钮、正钮”(P103

31、理解:王国维以“羔燕之具”,即沦为附庸风雅者之应酬的工具,阐释诗词之盛衰的原因,其关键在于失了真情感、真事物、真境界,何当引以为戒?(P104

32、辨析:王国维关于创作的归纳:(1)散文易学而难工,韵文难学而易工。(2)欢愉之词难工,愁苦之言易巧,即引申晋宋齐辞《子夜歌》、唐韩愈《送孟东野序》、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等“不平则鸣”论,结合理解文学之本质?(P108

33、辩证看待王国维关于社会习惯、文学习惯之论?即天性、灵性被扼杀的社会规律。(P110

34、辨析:王国维关于作品中境界与气质、神韵之较,强调境界为本,气神为末,有境界则自成高格。(P113

35、理解:王国维关于周邦彦、白朴引用贾岛之“秋风吹渭水,落日满长安”入词、曲为例,阐释引用典故创造“我境界”的主张?(P116)

36、了解:其对周邦彦《浪淘沙慢》二词及刘永《八声甘州》、苏轼《水调歌头》、辛弃疾《贺新郎 别嘉茂十二弟》等,既强调最工,特突出“伫兴之作”、“非有意为之”,推动至至。(P116)

37、辨析:其以张惠言评论温、欧、苏等例,批判“深文罗织”的牵强附会。思考:文为真,皆真情实意之发,那么,亦可见人心,盖在容量而非意善也?(P132)

38、辨析:王国维引申元好问《论诗绝句》,关于“闭门造诗”之论?(P134

39、理解:王国维关于“北宋词有句,南宋词无句”的评判,阐释其反对附庸风雅的模仿,缺乏个人风格,缺少真情实意,没有灵动性等。(P135-137

40、辨析:王国维关于诗人之眼与政治家之眼论,倡导“通古今之变而观百家之言”的大意境。注重其家非一般政客同语。(P144

41、了解:应歌与应社?(P150

42、理解:王国维以东坡之旷与白石之旷比较,一针见血借王衍之口不言阿堵物,暗营三窟之计而鄙,思考:如何观文主看人品?(P159

43、理解:王国维以屈原《离骚》之句,阐释文学之事,内美、修能不可缺一,并以姜夔为例,当尤重内美。(P161

44、辨析:叔本华、王国维关于人生少、壮不同阶段之情感状况,至而倾注不同文体之论。(P167

45、辨析:其借周济在《句辨》说了张炎,“积谷作米,把缆放船,无开阔之手段”,“只在字句上著功夫,不肯换意”,领悟境界等作法之重?

46、理解:王国维以楚辞、五律七律、词等的发展历程,阐释“最工之文学,非徒善创,亦且善因”的观点?(P184

47、理解:借黄庭坚云:“天下清景,不择贤愚而与之,然吾特疑端为我辈设”,阐释景、情、境的独特感悟。(P201

48、辨析:王国维关于文学艺术的雅俗之别论?(P211

49、辨析:王国维于《文学小言》中,与司马迁之论左,即“一切学问皆能以利禄劝,独哲学与文学不能”观。科学之事业,以厚生利用为旨,未有与政、社之兴味相刺谬;新世界观、人生观往往与政、社之兴味不相容③真正之哲学与真正之文学。那么,如何看待哲学之入世观、文化之大众化?(P226

50、理解:王国维关于文学的本质论,即“游戏的事业”——人之势力用于生存竞争而有余,于是发而为游戏等,其与约瑟夫·皮珀《闲暇·文化的基础》、于光远《论普遍有闲的社会》、《关于休闲学研究的基本问题》等之联系?(P226

51、辨析:其关于模仿之文学与文绣的文学、餔錣的文学之论?(P227

52、理解:王国维关于文学中景、情二原质之论,阐释“苟无锐敏之知识与深邃之感情者,不足与于文学之事?”(P227

53、理解:感自己之感、言自己之言的本质?(P234

54、辨析:王国维关于学之三类,即凡记述事物而求其原因、定共理法者——科学。求事物变迁之迹而明其因果者——史学。至出入二者间,而兼有文物适情之效者——文学。(P256

55、理解:“观物无方,因人而变”论?即:濠上之鱼,庄、惠之所乐也,而渔父袭之以网罟(gǔ);舞雩(wǔ yú,台名,求雨的坛)之木,孔曾之所憩也,而樵者继之以斤斧。(P257

56、理解:王国维的学术观,即(1夫天下之事物,非曲全,不足以知曲,非致曲,不足以知全;2故深湛幽渺之思,学者有所不避焉;迂远繁琐之讥,学者有所不辞焉;3事物无大小,无远近,苟思之得其真,记之得其实,极其会归,皆有裨于人类之生存福祉。4)己不竟其绪,他人当能竟之;今不获其用,后世当能用之。(P266

57、了解:王国维在《书叔本华遗传说后》一文,以司马谈—司马迁,班彪—班固,枚乘—枚皋,蔡邕—蔡文姬,曹氏、萧氏、蔡氏、李氏、苏氏等为例,阐释传承、家风影响,即力之自父遗传,固自不可拒也!(P271

58、了解:王国维在《论新学语之输入》一文,关于思想及语言上中外之比较。(1)思想之精粗广狭,视言语之精粗广狭为准;(2)好奇者滥用之,泥古者唾弃之,二者皆非也;(3)国人之特质,实际的也,通俗的也,其所长,在于实践之方面,故有辩论,而无名学,有文学,而无文法。西人之特质,思辨的也,科学的也,长于抽象而精于分类,对世界一切有形无形之事物,无往而不用综括及分析之二法,故言语之多,自然之理也。(P272

59、了解:王国维在《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一文,关于我国哲学美术不发达原因之阐释?(P273

60、了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一文,关于元曲之佳处自然而已的论断,阐释“彼以意兴之所至为之,以自娱娱人”作文观?(P281

61、了解: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孔子之美育主义》等文,关于美育(即情育)的重要论,即①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法,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②美育者,一面使人之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为德育与智育之手段,此又教育者所不可不留意也;③一人如此,则优入圣域;社会如此,则成华胥之国;④孔子所谓“安而行之”,与席勒所谓“乐于守道德之法则”者,舍美育无由矣;⑤最高之理想存于美丽之心。(P284

62、辨析:其在《教育偶感四则》中,关于政治家与文学家之比,即“出百政治家,不如生一大文学家”,何则?(P287

63、了解: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中,关于巫与优之别的阐释?(巫以乐神,而优以乐人;巫以歌舞为主,而优以调谑为主;巫以女为之,而优以男为之。)(P292

64、了解:王国维在《屈子文学之精神》中,关于“吾国之文学,亦不外发表二种之思想”论,即一为北方的贵族派或入世派、国家派,以孔墨为代表;一为南方的平民派或遁世派、个人派,以老子为代表。(P299

五、字、词、句

1、严羽: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像,言有尽而意无穷。(P11

2、深美闳约,精艳绝人。(P15

3、李煜的词避开了南唐特有的委婉词风,独以疏宕著称。(P17

4、词风率性真情,眼界阔达,神韵十足,嶙峋傲骨,可谓是神来之笔。(P19)

5、尼采:在一切著作中,我只爱作者以他的心血写成的著作,并且你可以觉到心血就是一种精神。(P25

6、堂庑(wǔ)特大:即规模和意境。煊赫:声势盛大。(P27

7、豪放中带着沉着的情致。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P39

8、清丽空灵,诣旨深远。(P44

9、言外之味,弦外之响。(P64

10、令人解颐:让人开颜大笑。(P74

11、吴文英的创作手法类似于西方现代文艺,使用跳跃式叙述,内容杂糅。(P77

12、张炎《视英台近·水痕深》:玉老田荒,心事已迟暮。(P77

13、元·马致远,号东篱,为千古悲秋第一人,《天净沙》(P96

14、沈雄悲壮。(P97

15、一切景语皆情语。(P110

16、精实有余,超逸不足。不犯拙率之病,不到浑涵之诣,意格之宏深曲挚。用密亦疏,用隐亦亮,用沈亦快,用细亦阔,用情亦浑。(P121

17、生香真色,指“词作所生出来的灵动,真实和丰富。形容词作文采飞扬,作品生动活泼。”(P124

18、王世祯:《花间》句雕字琢,调或未谐,句无不致。《草堂》音协调流,句或未妍,体无不秀。艳思绮语,令手推口维之儇(xuān)艳,之矫丽,之雅逸,之清扬。(P125

19、深婉:深远要婉;隐秀:隐晦秀丽;高华:高远华丽;疏越:疏朗跌宕。(P127

20、寄兴深微 郁伊惝恍(P131

21、柳暗花暝(P133

22、意远语疏:意思深远但语句却浅显易懂。(P140

23、弃周鼎而宝康瓠(hù):破壶,代指庸才。(P142

24、笔力峭拔,情深语秀  幽艳:文静秀美(P192

25、餔錣:(bù zhuì)吃喝(P226

26、济之以学问,帅之以德性(P230

27、职业的文学家,以文学为生活,专门之文学家,为文学而生活。(P237

28、能动时代,受动时代。(P290

29、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骚,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

30、穷人品之纤微,极遭遇之变化,激荡物态,抉发人心。

31、学问之弇陋(yǎn  lòu,浅薄);胸襟之卑鄙。一扫数百年之芜秽(wù huì,形容乱草丛生)。汤氏才思,诚一时之隽(jùn,通“俊”,优秀,才智出众)。(P29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