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八字站桩法 两足八字站立,胸部挺直;两臂自然下垂,两手握拳,紧贴于两大腿外侧,拳心向内,拳眼向前,目视前方。意注百会穴(55)。 (二)马步单鞭法 (三)金刚亮臂法 两腿变成岔步,两拳慢慢向两侧下落,在胸前环弧交汇,然后再向两侧斜上方冲拳,拳心向前,拳眼斜相对,目视前方。意注掌心(图57)。 (四)太师左托鞭法 两脚为轴,体向左转90度,使两腿变成左弓步;同时,右拳屈肘,护于腰前侧,拳心向内,拳眼向上;左拳随身势,向前环弧斜摆,拳心向右,拳眼斜向上,目视左拳,意注拳背。(图58) (五)太师右托鞭法 两脚为轴,体向右转180度成右弓步,同时右拳随身势向前摆出,拳高与头平,拳心向左,拳眼斜向上,左拳肘护于腰间,拳心向内,目视右拳,意注拳背(图59)。 (六)猛虎右出洞法 两脚原地不动,右弓步不变;两拳变掌,右掌上架于头右上侧,掌心向左,掌指向上;左掌向前穿击,掌心向右,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右列缺穴。(图60) (七)猛虎左出洞法 以两脚为轴,体向左转180度成左弓步;同时,左掌随身势上架头上左侧,掌心斜向右,掌指斜向上;右掌向前穿击,掌心向左,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左列缺穴(图61)。 (八)右双枪出蓬法 双脚为轴,体向右转180度成右弓步;同时,两掌向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十指(图62)。 (九)左双枪出蓬法 两脚为轴,体向左转180度成左弓步;同时,两掌随身势向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目视前方。意注十指(图63)。 (十)右回身闪避法 两脚为轴,体向右转180度,成右虚步;同时,两掌随身势,屈肘护于两肋外侧,掌心相对,掌指斜向前,目视前方(图64)。 (十一)右乌龙进洞法 两脚不动,右腿前弓成右弓步,上身前探;两掌慢慢向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意念想到气从手指发出,目视前方(图65)。 (十二)左回身闪避法 以两脚为轴,体左转180度,两脚屈膝成虚步;同时,两手随身势收回腰间,掌心相对,目视前方。(图66) (十三)左乌龙进洞法 接上动作,左腿前弓成左弓步;上身向前探,同时,两掌向前穿出,掌心相对,掌指向前,意念想到气从手指发出,目视前方(图67)。 (十四)右举旗进兵法 两脚为轴,体向左转90度,收左脚,与右脚成并步,同时,两臂随身势在胸前环弧,然后右掌上举于头右侧上方,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左掌护于左大腿外侧,掌心向后,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掌心。(图68) (十五)左举旗进兵法 两脚不动;左掌由下向上在左侧举起,展于头上左侧,掌心向前,掌指向上;右掌在右侧,向外下将落于右大腿外侧,掌心向后,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掌心。(图69) (十六)海下取保法 抬左脚,向左移半步,两腿屈膝半蹲成马步,同时右掌在右侧向外上自动环弧,然后同左掌共同向下插去,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长强穴(图70)。 (十七)罗汉把门法 两腿直立成岔步,两掌随身势在身前由内向外垂臂斜展,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巨阙穴(图71)。 (十八)老君观阵法 两脚大八字站立不变,两掌由两侧移向身后腰间,两掌紧按住两肾,掌心向内,掌指斜向下,目视前方。意注命门穴(图72)。 (十九)怀中抱月法 两脚不动,成小八字步站立,胸部挺直;同时两掌向两下侧降落,再向外上侧环弧,然后再向内下降落于两大腿外侧,掌心向内,掌指向下,目视前方。意注中脘。(图73) 收势归原 收右脚向内,与左脚成小八字步,同时两手向上、向外,再向下划弧,两臂自然下垂,两手附两大腿外侧,目视前方。(图7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