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新形势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形式和指导模式

 木香草堂 2018-12-01

    内容摘要:家庭教育在儿童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十分重要的作用,是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网络的基础。社区作为家长和儿童生活的重要场所,一头连着学校,一头连着家庭,是对家长进行家庭教育的重要阵地,也是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通过对我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的调查与分析、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通过社区对家庭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模式进行研究和实践,形成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并进行推广,不仅行之有效地提升了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促进了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也推进了社区的和谐稳定发展。

    关键词:社区  家庭教育  指导  模式

    为更好地推进我市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努力形成家庭社区学校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合力,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市妇联申报的全国家庭教育“十一五”研究课题——“新形势下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形式和指导模式”,经过三年的研究现已结题。

    第一章    

    一、研究的背景意义

社区是社会的缩影,家庭是社区的细胞,家长是家庭的主导。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是以提高家长的教育素质、改善家长教育行为为直接目标,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为目的的一种教育过程。在新形势下,发挥妇联组织在社区的优势,积极探索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进一步履行好中央(20048号文件明确的妇联组织要切实担负起指导和推进家庭教育的责任,是我市“十一五”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和家庭教育工作发展的一个方向。

近年来,我市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逐步向社区拓展。在工作实践中深切感受到,市场经济带来的流动性、社会发展的多样性、家庭需求的多元性,对传统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如何抓住课题研究的契机,探索建立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模式,显然有益于推进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提升我市家庭教育工作的整体水平;有益于提升家长的教育素质,促进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有益于促进家庭和睦、社区和谐、社会稳定。

    二、研究的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合肥市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现状;社区家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的探索确立和跟踪调整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

    本课题研究的主要目标:通过本课题研究,了解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特点,探索行之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并进行推广,有效提升家长的家庭教育素质,努力推进家庭、学校、社区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有效提升社区的整体文明水平,努力促进社区的和谐发展。

    三、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属于应用型研究。研究方法主要采取:定性研究方法——召开座谈会、进行个案访谈,了解现状和需求;定量研究方法——下发调查问卷,采集相关数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过程研究方法——制定《合肥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试行方案》在试点社区实行,并根据执行情况跟踪、调整方案而进行。

    本课题选择了我市庐阳区的亳州城社区,蜀山区的竹荫里社区,包河区的包公社区作为试点社区。2008年初,课题组下发了课题座谈提纲,并先后在3个课题试点社区召开了不同类型的座谈会。在庐阳区召开了以区街妇联干部、家长代表、学生代表为主的座谈会,了解该区以“四点半”学校为载体的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状况;在蜀山区三里庵街道召开了以中小学幼儿园教育工作者、志愿者代表为主的座谈会,了解社区整合资源,学校社区合作情况;在包河区召开了以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为主的座谈会,重点了解社区工作与家庭教育工作的融合,学生心理、家长需求等方面的情况。与此同时,课题组成员还深入到试点社区,察看了社区家庭教育活动场所、软件资料,并进行了个案访谈。

    与此同时,课题组设计了面向家长、学生和家庭教育工作者3种问卷调查表,在3个试点社区共发放问卷调查表500份。通过数据的汇总、统计分析,较全面地了解了学生、家长、社区工作者对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需求和希望;掌握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总体状况,包括家长学校的场地设施、组织机构人员配备、开办状况、存在问题等。课题终结时,又发放问卷调查表,进行对比,了解成效。

    过程研究法贯穿于课题的研究始终。研究初期课题组就制定了《合肥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试行方案》,明确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对策和重点、组织机构、指导内容、指导形式等。在方案实施过程中,课题组成员一方面各自分工负责一个社区,跟踪执行效果,调整完善方案;另一方面,结合实际分类指导,发挥社区各自优势,探索各具特色的指导模式。而后在阶段性总结、归纳的基础上,形成经验和品牌,在全市进行推广。


    第二章  课题的实施与成效

    一、合肥市社区家庭教育的基本情况

    合肥市是安徽省省会,现辖343个开发区,总面积7055平方公里,总人口510万人。全市共有乡镇街道94个,885个行政村,510个社区。全市共有各类家长学校1540个,其中妇联系统自办的社区家长学校269个,亲子学苑5个,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140个。

    近年来,合肥市妇联将家庭教育工作的重点放到社区,在《合肥市家庭教育工作“十一五”规划》中确立了发展社区家长学校的目标,全力推进家庭教育进社区,组织机构逐步健全,管理机制日趋完善,工作队伍不断壮大,工作成效日益凸显。但是,抽样调查显示,尽管我们一直致力于推进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因多种原因仍不尽人意,主要问题有:

    从家长来看,近一半的家长认为自身缺乏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知识,80%的家长认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很有必要,70.8%的家长愿意参加家庭教育指导,但他们获取家教知识的渠道主要是报刊杂志和电视网络,参加过社区举办的家庭教育相关活动的仅占20.8%(见图1)。由此可以说明,一方面社区广大家长对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需求量大,乐于接受这方面的指导;另一方面,社区有针对性的家庭教育指导相对薄弱,近1/3的家长不清楚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从学生来看,课余时间主要活动是看电视和课外书、上兴趣班,占84.5%的学生希望社区经常组织活动(见图2),89.8%的学生非常喜欢参加社区游戏比赛,占91.2%的学生乐于参与社区家庭教育和亲子活动,希望活动的参与者是同龄朋友的占59.2%。由此可见,大部分学生的课余时间是在家和学校度过的,他们企盼和乐于参与社区组织的亲子互动等家庭教育和游戏活动。  

    从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者看,大部分人认为社区开展家庭教育的主要形式依次为讲座、经验交流、咨询、亲子活动(见表1);指导的内容依次为加强与孩子交流,培养孩子品德,提高学习成绩,科学育儿方法,塑造孩子性格(见表2);认为指导教育对象应该是所有家庭成员的占57.7%人;开展社区家庭教育面临的主要困难依次是缺乏专业人员、固定场所、经费支持、理论指导(见图3)。

1  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多项选择)

  

讲座

经验交流

咨询

亲子活动

热线

其他

百分比

66

63

56

50

43

12

 

2   社区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内容(多项选择)      

 

亲子

交流

培养

品德

提高

成绩

育儿

方法

塑造性格

其他

百分比

84

83

69

66

63

1

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牵头家庭教育工作的社区妇联干部兼职过多,社区家长学校不能定期开办;家庭教育指导内容和形式相对单一,不能有针对性地满足家长对育儿知识多元化的需求;家长学校活动的参与者大多为孩子,社区家庭教育陷入本末倒置、对象不清的误区。

    二、课题实施与成果

    针对上述问题,课题组制定了《合肥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试行方案》,明确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组织机构对象、内容要求,确立了“1111”行动策略。即每个社区成立1个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站),建立1支家庭教育专业指导和志愿者指导队伍,确立1种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形式,打造1个家庭教育品牌,努力构建家庭、学校、社区三位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在这个多元互动合作的模式中,让学校支持社区,让社区服务家庭,让孩子带动家长,让家庭促进社区。实现家庭、社区、学校沟通、合作,共同优化育人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的目标。

    (一)“1111”行动策略的功能特点

    一是依托社区资源,形成了三位一体的合力。在社区的重视支持下,建立了社居委负责人为组长的家庭教育工作协调小组,成立了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使家庭教育作为社区建设的内容,摆上了社区领导的议事日程;由社区妇联牵头,协调吸纳辖区有热情、有能力、有影响的专业教育工作者,法律工作者,驻地部队干部,离退休人员,社区家长等,组建了专兼结合,乐于奉献的一支家庭教育专家指导者队伍和志愿者队伍,为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提供了便捷、持续、系统的专业服务,改变了传统的家长学校授课的单一模式,丰富了社区家庭教育的活动形式,促进了社区家教水平的提升;寻求社区辖区单位资源支持,并与驻地学校、幼儿园等单位联手开展系列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实现了联动共赢的效应。

    二是创设教育载体,形成多元互动的组织形式。在课题组的指导下,3个试点社区分别结合实际,选择并确立了新的指导组织形式。竹荫里社区开建了“快乐儿童俱乐部”和“杨老师心理工作室”;亳州城社区精心打造“四点半学校”,形成了“亲子共读、专家讲座、户外课堂、志愿活动”四大家庭教育板块。包河社区建立了“泽田心灵驿站”。经过近两年的探索实践,已经成为我市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亮点。

    三是创新指导模式,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品牌。各试点社区积极探索多元互动合作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模式。竹荫里社区争取学校资源为社区服务,聘请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辖区小学教师在社区开办了“星期六课堂”,开设“亲子沟通,从现在开始”等专题,定期为家长和学生提供家庭教育服务。社区的亲子俱乐部定期确定专题,向家长孩子开放。通过亲子互动,使抽象的家教理念触手可及,深入人心。包河社区开办了“家庭教育大讲堂”,每季开办一期,先后开讲了“孩子在家中的道德教育”、“做一名合格的家长”、“培养孩子正当有益的兴趣爱好”、“家庭是教育的主阵地”等课程。与此同时,社区整合辖区七中、省图书馆等教育资源,定期举办“家长沙龙”,共同讨论探讨家庭教育中的热点难点问题。亳州城社区“四点半学校”每周六开设“国学经典颂读班”,通过活泼的教学形式传授《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著作,加深亲子对传统文化精髓的了解,提高文学修养。

    目前,3个社区已初步形成独具特色的家庭教育品牌,深受社区广大家庭的欢迎和喜爱。

    (二)课题研究的初步成效

    一是社区家庭教育工作跨上新台阶。在课题研究过程中,课题组始终坚持以家长为主、儿童为本的指导原则,社区、学校、家庭、儿童四位一体的互动原则,分层分类指导的原则,指导社区科学规范地开展工作。通过两年的实践,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在指导对象上,实现了从以孩子为主→以孩子吸引家长→家长为主的过渡转变。以“四点半”学校为例,由弥补学校放学后学生无人监管的真空看管和辅导孩子学习的初衷逐步向培训家长拓展,特别是“亲子共读60分”、“亲子座谈交流”等主体活动,较好地形成了一种互学互助、共同成长的氛围。在指导内容上,实现了从统一上大课到根据不同家长的需求,分层分类的指导转变。结合我市开展“心系女童”系列教育活动,先后在3个社区开设了儿童安全、儿童运动、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活动;通过发放宣传教材,播放宣传光盘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及家长进行教育指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指导形式上,实现了从单一的专家讲座授课被动式接受到多样化、个性化的交流、互动等参与式接受。

    二是家长的教育素质得到新提升。家长是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的主体,家长的家庭教育主体意识和教育能力是成功家庭教育的关键所在。通过对课题试点社区前后两次发放调查问卷的分析发现:家长教育子女的观念逐步转变,教育子女的方法逐步合理,教育子女的能力在逐步提高。具体表现为:在参与行动上,社区举办的各类家庭教育指导活动,参加的家长较以前有明显增加;在教子观念上,很多家长从孩子教育应以学校为主的误区走出来,明确了家长的教育责任不可推卸,家庭应与学校、社区、形成合力;在教子内容上,家长不再过度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是更多地关注孩子的行为习惯、性格养成、心理健康等综合素质的教育和提高;在亲子关系上,越来越多的家长改变了以往传统的家长与子女管束与被管束的关系,更愿意和孩子成为平等的朋友关系。

    三是家庭社区的和谐稳定实现新发展。孩子是家庭的重心,家长是家庭的主导,家庭是社区的细胞。“1111”多元互助合作的指导模式,让孩子带动家长,让家庭影响邻里,让学校支持社区,让社区服务家庭,让家庭促进社区,创造了一种良好的社区教育、文化、人际氛围,密切了孩子之间、家长之间、邻里之间、干群之间、辖区单位之间的交流沟通,形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相互作用、共同提升的循环效应,有效地促进了家庭和睦,邻里和谐,社区稳定。

    伴随着课题研究的深入推进,我市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一步一个脚印,一年一个台阶,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竹荫里社区获全国家庭教育工作示范社区荣誉称号,亳州城社区成为全国青春期女童家庭教育示范基地。


    第三章  问题与对策

    目前,我市3个试点社区在家庭教育的组织形式和指导模式上探索创新,已取得了显著成效,并作为典型和经验在全市宣传推广。但从全市范围看,还存在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社区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化”的倾向较为明显;在指导对象上重孩子、轻家长的状况还需改进;在指导范围上受众面还不够宽泛;因社区发展、教育资源的不平衡,指导人员缺乏和经费紧张是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最大障碍。

社区家庭教育作为我市家庭教育指导和管理的“开发区”,在社区现有的运行机制下,如何解决上述问题,如何建立行之有效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和管理体制,推进家庭教育社区化,形成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还需作不懈的努力和探索。课题组认为,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源头推动,建立完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管理体制。

    一要通过家庭教育立法,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家庭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就国家层面而言,应通过立法,确立家庭教育的法律地位和原则,使家庭教育在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和终生教育体系中发挥其应有的先导作用和支撑作用;明确家庭教育的责任主体、管理机制、服务体系、经费保障,为推进家庭教育发展提供政策支持、组织支持、财力支持,从而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提供法律支撑。二要政府牵头主导,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是终身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家庭教育指导也需要学校、社区的配合。就政府层面而言,一方面要把家庭教育指导工作纳入国家和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总体规划,纳入城乡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并同步实施。另一方面要牵头建立完善由妇联、教育、民政、关工委等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家庭教育领导机构。按照全国和省《家庭教育指导大纲》(以下简称《大纲》)的新要求,进一步明确各级家庭教育指导组织各成员单位的职能分工,特别要统筹协调妇联、民政、教育、人口计生、关工委等部门的优势,完善共建共管共创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共同履行好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与管理工作的职责。三要将家庭教育纳入社区标准化建设和管理。就社区层面而言,要在法律和大纲的指导下,把家庭教育总体目标纳入社区文明建设和社区教育规划,纳入社区年度工作目标考核,纳入社区领导干部年终考核指标体系和奖惩体系,确保社区家庭教育工作与社区其他重点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落实、同考核,确保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人员、场地、经费三落实。

    二、建章立制,形成管理规范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机制。

    一要建立规范长效的工作机制。从本次课题调研中发现,我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机构基础工作相对薄弱,“软件”亟需规范。应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新需求,从管理目标、管理体制、管理机制、管理运作、管理制度等方面全面规范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工作。市县区要尽快制定出台具有前瞻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家庭教育“十二五”规划,明确今后五年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目标、任务、措施;根据《大纲》的要求,我市已拟定《合肥市加强社区家庭教育工作指导意见》,明细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性质任务、指导内容、管理方式、考核要求;制定《合肥市家庭教育工作评估办法》,修订家庭教育示范点特别是先进社区家长学校争创条件,完善申报、考核和评估制度;要建立社区家庭教育表彰激励机制,培育和表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先进典型。此外,还可在社区试行专家授课聘任制,指导者培训上岗制,家长受教育认证制等做法。使社区家庭教育工作做到有规可依、有据可查、有序管理。

    二要优化家庭教育专业队伍。市家庭教育领导(协调)机构要面向各级家庭教育指导者,每年举办专题培训,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充电”,着力提升社区家长学校的整体指导水平,提升指导者自身的指导能力和业务水平;市家庭教育讲师团、家庭教育研究会等专业队伍要面向社区、定期为社区提供便捷、持续、系统的专业公益性指导和服务,特别要向教育资源薄弱的社区倾斜;辖区的中小学、幼儿园、图书馆、少儿活动中心等场所可与社区签约,定期向社区开放,使其成为社区家庭教育的服务高地;要逐步推行家庭教育指导者资格认证和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壮大和优化家庭教育工作者队伍。

    三、搭建平台,完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努力搭建信息平台,拓展指导渠道。依托先进的媒体网络传播手段,开展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是信息时代的优势。全国妇联已经开通了网上家长学校,各市都应运用媒体网络传播手段,如开设家教网站、设立家长论坛、亲子博客、家长学校QQ群、专家在线、指导者邮箱等,不仅为社区家长提供更专业、快捷的指导,而且可与家长进行网上互动,引导家长自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素养;还可设立飞信等,加强社区与家长的沟通联系,及时发布社区家教活动的相关信息。努力构建立体化的家庭教育信息化公共服务体系,使优质家庭教育信息资源广泛共享。

    努力搭建活动平台,实现亲子共同成长。要不断创新家庭教育活动的载体,为家长和孩子创设更多的互动和实践活动。可结合双合格家庭育人工程、学习型家庭创建、小公民道德实践等妇联的特色工作,举办家长孩子共同参与的“亲子共学”、“亲子同乐”等家庭喜闻乐见、参与面广的实践活动,既能改变社区家庭教育在指导内容上“学校化”的状况,又能通过活动传递科学的教育信息,转变家长的教育理念,培养良好的亲子关系,激发和满足家长和孩子自我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完善的动力和需求,达到亲子共同成长的目的。

    努力搭建互动平台,发挥家长主体作用。家长是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也是接受家庭教育指导的主体。要通过“家长沙龙”、“家长论坛”,“家教超市”,“家教辩析会”等,创设一个指导者与家长或家长之间双向互动的平台,既引发家长沟通交流、相互切磋教育孩子的见解与困惑,分享经验与方法;又通过指导者与家长面对面的辩析、牵引,达到矫正指导家长不良教育行为,提升家庭教育质量的目的。

    努力搭建服务平台,提供多元化的服务。面对家长日益增长的多元化指导需求,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应提供多元化的服务。一是分层分类指导。按年龄分层,按对象分类,从儿童身心规律和天性个性出发,确定不同年龄段儿童家长和不同类型家庭的指导内容及要求,实施分类、分层递进的指导,为社区家长特别是特殊困难家庭、留守流动儿童家庭提供无偿服务。二是指导与服务并举。在整合各种社会资源为我所用的同时,加强对家庭教育服务市场化运作的研究,大力推进并尝试引进家教服务产业。并可依托社会力量,建立集研究、培训、服务、训练、治疗于一体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机构,为家长提供“菜单式”个性化的有偿服务项目,以满足各类家长的不同需求。努力形成相互连接、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整体推进的社区家庭教育指导全新模式。

    四、不断创新,努力开拓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新局面。

    要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的科学研究。要整合教育和研究资源,加强家庭教育的调查研究、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更好地指导和推进社区家庭教育工作的发展;要及时总结具有时代特征、符合实际的家庭教育成功经验和学术成果,向社区推广应用;要立足社区、结合社情,进一步做好相关课题的研究和实践,从父母、祖辈和子女多角度探究社区家庭教育的功能特点和指导模式,实现社区家庭教育功效最大化;要选择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社区作为集实践、研究、培训于一体的家庭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发挥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提高指导的实效性。

    要不断探索创新社区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具有教育对象的广泛性、教育场所的普遍性、教育内容的多样性、教育管理的统筹性、教育参与的群众性等诸多特性和特有优势。要通过激励机制,倡导和鼓励社区结合实际,不拘一格、不断创出具有自身特色的有效指导形式。要倡导多样性、开放化、参与式的家庭教育指导模式,努力开创“社会化、规范化、专业化、多元化、个性化和科学化”的社区家庭教育新局面。

社区家庭教育作为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有益补充,不断探索其创新发展模式,形成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整体教育格局,是一项涉及儿童健康成长、家庭和睦幸福、社会和谐进步的民心工程,是一项需要全社会支持参与、齐抓共管、共同推进的系统社会工程。我市将立足新起点,抓住新机遇,应对新挑战,为推进家庭教育的社会化、科学化、法制化发展、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作出不懈的努力!

                                                                                                                                                     20112

作者:江    市妇联主席

高玖英  市妇联调研员

      市妇联副主席

      市妇联妇儿工委办副主任

      市妇联儿童部副部长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