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你深挖出课文中的教学价值!

 乘着隐形的翅膀 2018-12-03

  而对于如何挖出课文中的教学价值这一问题,来自江苏省的特级教师薛法根就采用了这3个方法,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下面,先让我们来认识一下薛法根老师吧。


薛法根

薛法根,1968年出生,曾获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苏州市“十杰”教师、江苏省“红杉树”园丁奖金奖、江苏省小学语文特级教师、江苏省名教师、苏州市“十大杰出青年”、全国模范教师、全国小语界年度人物、苏州教育十大年度人物等荣誉。

 

 一是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

  


  用儿童的眼光来解读,即解读文本时,教师要将自己当作儿童,在阅读的过程中产生许多儿童们所好奇的问题,发现适合儿童阅读、适合儿童学习的最有趣、最简便、最有效的途径(学习顺序)。

  


  比如《雪儿》这篇文章。用成人眼光解读,可能会从深刻主题、文章的主副线去解读,

  

  读得十分深刻复杂。但在教学中,这样则容易让教师陷入文章学的泥潭,学生则势必如入云中雾中。而如果从儿童的眼光来看,则需要关注这些问题:雪儿究竟是怎样一只鸟?它是在什么情况下来到了我的身边、进入了我的生活中的?在与我朝夕相处的日子里,我是怎样对待它的?雪儿又给我原本寂寞、忧伤的生活带来了怎样的变化?是否每个人的生活中来了这样一只雪儿,都会有这样一段美好的生活?这样一思考,学生就清楚明白了。

  

  可见,语文教学需要教师具有一颗永远年轻的童心,需要具有童眼看世界的本领、看课文的能力。而这样眼力是需要磨砺的。

  

二是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

  


  用教学的眼光来审视,即要对课文语言作深入的剖析。文本的语言有三个层次:一是适合儿童现时交流的伙伴式语言,学生能听懂,也能自由运用表达;二是适合儿童发展的目标式语言,学生经过学习、模仿就能学会的语言;三是适合文学作品的精粹语言,这样的语言典范、优美、蕴涵丰富的思想和语言的表达艺术,具有言语智慧,但这需要学生具备足够的生活积累、知识积累和情感积累,才能逐渐体悟到。

  

  如果教师采用这样的语文教学的眼光来审视课文就会发现,有些课文语言是伙伴式的语言,学生一读就懂,无须过多地讲解,其教学价值在于通过诵读课文语言,逐渐规范学生的语言。有些课文是适合学生学习的目标语言,教师应该设计综合的语文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学习、模仿、运用,将课文语言逐渐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而对于精粹语言(文学语言),教师则需要进行必要的点拨引导,甚至是更多的讲解赏析。在薛法根看来,这样的语言适合于学生整体的朗读、积累,存留在学生的记忆里,留待今后在成长的岁月中慢慢融化。

  

  此外,在解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还要特别注意那些对学生来说有“陌生感”的语言,也就是学生尚未熟知的语言,包括词汇、句子的表达方式等。这些有“陌生感”的语言就是学生学习的语言,需要教师精心地设计学习的过程。

  

三是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

  


  用生活的眼光来选择,即确立语文教学目标时,要关注学生生活,从学生生活需要出发,构建适合学生语文学习话题,设计生活问题情境,引领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语文实践。

  

  一篇课文,真正需要学生理解、需要教师讲解的内容并不多,教师的教学要建立在学生已知的基础上,而不是建立在学生无知的基础上,我赞成三个“不讲”:学生已经懂了的,不讲;学生自己能读懂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还是不懂的,不讲,留到以后再讲。

  

  正是通过这3种方法,薛法根筛选出真正需要教师精心教学的重要内容。而善于取舍本身是教学智慧的体现,你说是吗?

  

  编辑:蔡淳郴

  

  素材来源:薛法根的博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