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临床诊疗指南释义 第八篇高血压 第二节辨证论治

 德寿堂图书馆 2018-12-05
高血压病的发生主要缘于七情六欲过度、饮食劳伤及年老体衰,病位在心、肝、脾、肾,病性有实有虚,也有虚实夹杂者。
2.1
肝火上炎证

证候:以头晕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兼见耳鸣如潮、胁痛口苦、便秘溲黄等症,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清肝沔火。

方药:龙胆泻肝汤加减。

龙胆草6g,柴胡12g,泽泻12g,车前子包煎9g,生地黄9g,当归3g,梔子9g,黄芩9g,甘草6g

加减:头痛、头晕甚,加石决明先煎30g,珍珠母先煎30g以平肝潜阳;目赤耳鸣,头痛偏甚,加菊花10g,单蜿9g,决明子9g,夏枯草9g以平肝息风。急躁易怒,胁肋灼痛甚,加白芍9g,香附6g,川棟子12g以理气止痛:大便不爽,舌苔黄腻,加胆南星6g,黄连9g以清热化爽;心烦,小便黄,舌红,口舌生疮,加穿心莲15g,石膏先煎30;大便秘结,加当归龙芸丸3g,或加柏子仁9g,瓜篓仁15g;目赤耳鸣,头痛偏甚,加牛30g,乳香10g。

中成药:①泻青丸,口服,1次1九,1日3次;②当归龙荟丸、口服,1次20丸,1日1次。

2.2
痰湿内阻证

证候:以头重如裹为主症,兼见胸脘痞闷、纳呆恶心、呕吐痰涎、身重困倦、少食多等症,苔肱,脉滑。

治法:化痰祛湿,和胃降浊。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加减。

半夏10g,白术15g,天麻10g,陈皮10g,茯苓10g,甘草6g,钩藤后下15g,珍珠母先煎308,郁金10g

加减:胸痹心痛,加丹参9g,延胡索9g,爪蒌12g,薤自9g以活血通痹;眩晕较甚,加代赭石先煎30g,竹茹12g,生姜6g,旋覆花包煎12g以化痰;脘闷纳差,加砂仁后下6g,豆蔻后下12g,焦三仙10g以健胃;耳鸣重听,加石菖蒲9g,葱白9g以开窍:烦热呕恶,胸闷气粗,舌质红,苔黄腻,加天竺黄12,黄连6g以清热化疲;身重麻木甚者,加胆南星6g,僵蚕9g以化痰通络。

中成药:眩晕宁片,口服,1次4~-6片,1日3~4次。

2.3
瘀血内阻证

证候:以头痛如刺、痛有定处为主症,兼见胸闷心悸、手足麻木、夜间尤甚等症,舌质暗,脉弦涩。

治法:活血化瘀。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地龙9g,当归9g,川芎5g,赤芍6g,桃仁12g,红花9g,白芷9g,石菖蒲6g,老葱5g,全蝎3g。

加减:兼神疲乏力,少气自汗,加黄芪10g,党参12g以益气行血;兼畏寒肢冷,感寒加重,加时子先煎3g,桂枝6g以温经活血。

中成药:①心脉通片,口服,1次4片,1日3次;②心安宁片,口服,1次6~8片,1日3次。

2.4
阴虚阳亢证

证候:以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为主症,兼见头重脚轻、口燥咽干、两目干涩等症,舌红,少苔,脉细数。

治法:平肝潜阳,清火息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9g,钩藤后下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8g,牛膝12g,杜仲9g,桑寄生9g,黄芩9g,梔子9g,茯神9g,夜交藤9g,益母草9g。

加减:肝火上炎,口苦目赤,烦躁易怒,酌加龙胆草10g,牡丹皮9g,夏枯草9g以清肝火;目涩耳鸣,腰膝酸软,舌红少苔,脉弦细数,加枸杞子12g,制何首乌9g,生地黄9g,麦冬6g,玄参6g以补肝肾;目赤便秘,加大黄后下3g,芒硝冲服6g或用当归龙荟丸以通腑泻热;眩晕剧烈,兼见手足麻木或震颜,加羚羊角粉冲服0.6g,龙骨先煎15g,牡蛎先煎15g,全蝎3g,蜈蚣3g以镇肝息风,清热止痉。

中成药:①清脑降压片,口服,1次4~6片,1日3次;②脑立清胶囊口服,1次3粒,1日2次。

2.5
肾精不足证

证候:以心烦不寐、耳鸣腰酸为主症,兼见心悸健忘、失眠梦遗、口干口渴等症,舌红,脉细数。

治法:滋养肝肾,益精填髓。

方药:左归丸加减。

熟地黄24g,山茱萸12g,山药12g,龟甲先煎12g,鹿角胶烊化12g,枸杞子12g,菟丝子12g,牛膝9g。

加减:五心烦热,潮热颧红,舌红少苔,脉细数,加鳖甲先煎12g,知母9g,黄柏6g,牡丹皮9g,地骨皮12g以滋阴降火;兼见失眠,多梦,健忘,加阿胶烊化12g,鸡子黄1枚,酸枣仁12g,柏子仁12g以交通心肾,养心安神

四肢不温,形塞怕冷,精神菱靡,舌淡脉沉,可用右归丸,或酌加巴戟天12g,仙灵牌9g,肉桂6g以温补肾阳,填精益髓;兼下肢浮肿,尿少,加桂枝9g,茯苓12g,泽泻9g以通阳利水;兼便溏,腹胀食少,可加白术15g,茯苓12g以补脾健胃。

中成药:①健脑补肾丸,口服,1次15粒,1日2次;②益龄精,口服,1次10mL,1日2~3次。

2.6
气血两虚证

证候:以眩晕时作、短气乏力、口干心烦为主症,兼见面白、自汗或盗汗、心悸失眠、纳呆、腹胀便溏等症,舌淡,脉细。

治法:补益气血,调养心牌。

方药:归脾汤加减。

党参9g,白术9g,黄芪12g,当归9g,龙眼肉12g,大枣10g,茯神9g,远志6g,酸枣仁12g

加减:兼纳少神疲,便溏,脉象无力,可合用补中益气汤;自汗出,易于感冒,当重用黄芪24g,加防风9g,浮小麦12g以固表止汗;腹泻或便溏,腹胀纳呆,舌淡胖,边有齿痕,当归宜炒用,加意苡仁12g,白扁豆12g,泽泻9g以健牌利湿;兼形寒肢冷,腹中隐痛,脉沉,加桂枝6g,干姜3g以温中助阳;血虚较甚,面色晄白,層舌色淡,加阿胶烊化12g,紫河车粉冲服3g以填精补血;兼心悸怔忡,少寐健忘,加柏子仁12g,合欢皮9g,夜交藤15g以养心安神。

2.7
冲任失调证

证候: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为主症,兼见心烦、失眠、胁痛、全身不适等症,血压波动,舌淡,脉弦细。

治法:调摄冲任。

方药:二仙汤加减。

仙茅、仙灵脾、当归、巴戟天、黄柏、知母各98,白芍12g,丹参、益母草各30g,车前子包煎10g。加减:烘热,汗出,加黄芪15g,社丹皮20g,浮小麦15g以益气清热固表;若心悸,乏力,气短,加党参15g,麦冬12g,五味子6g以益气宁心;失眠、心烦,加黄连6g,阿胶烊化9g,肉桂3g,酸枣仁30g以交通心肾,养血安

神;悲伤欲哭,情绪低落,加浮小麦30g,大枣9g,甘草10g,香附6g,郁金9g,柴胡12g以养心解郁。

中成药:龟鹿补肾胶囊,口服,1次2-4粒,1日2次。

释义

●证候的诊断要点应抓住主症,不必悉具。如肝火上证以头胀痛、面红目赤、烦躁易怒为主症;痰湿内阻证以头重如裹为主症;瘀血内阻证以头痛如刺、痛有定处为主症;阴虚阳亢证以眩晕耳鸣、腰酸膝软、五心烦热为主症:骨精不足证以心烦不寐、耳鸣腰酸为主症;气血两虚证以眩晕时作、短气乏力、口千心烦为主症冲任失调证以妇女月经来潮或更年期前后出现头痛、头晕为症。

●辩证时要首标本虚实。高血压实证主要有肝气郁结、肝火上火、肝阳亢、痰瘀互结等证,虚证主要有肝肾阴虚、肾精不足气血两虚等证。由于高血压病病程长,临床可以单一证候出现,也常见两证或三证兼夹等复合证候,故临证时,虚当审脏气、血、阴、旧何者偏虚,实当辨痰、饮、瘀、火何邪为主。
●治疗时要遵循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高血压病势较急时,多见肝阳上亢或肝火上炎、肝阳化风等证,急以平肝潜阳清肝泻火或平肝息风为法,常用天麻、钩幕、葛根、决明子、菊花、夏枯草、栀子、黄芩、僵蚕、全蝎等药物。病势较缓时,则治其本,或标本兼顾。肝骨阴虚为主者,以滋补肝骨为法,给予地黄、山萸肉、桑寄生之类。肾阳亏虚較突出者,加仙茅、巴线天、牛之类。湿内阻者,在祛湿化痰的同时,兼用祛风湿通经络之品,如穿山龙、络石藤、狗脊、桑寄生等药物。气血亏虚,虚象明显,同时血压较高者,在补气养血的同时,可兼加天麻、钩藤、石决明、杜仲,或栀子、黄芩等具有平肝潜阳或清肝泻火作用的中药。更年期女性出现血压升高。脾气急環。出汗,烦热等情况,可在清肝火、潜肝阳的同时加女贞子、早莲草、菟丝子等药物。
●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和临床经验,将诊疗方常中的各种治疗方法进行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的叠加。
●诊疗方案中提供的方剂为基本处方,可根据具体情况酌情调整药味、剂型等,并参照相关法规和临床经验确定药物剂量。
●临床应用时,可根据地域特点和临床经验,选择与诊疗方案推荐的具有相同功效的中成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