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如是见•如是修

 觉照zc26japtlo 2018-12-07

  修行之初,以明见为先。见地乃修行之眼目,见不到,修则不到。见是修的开始,怎么见就怎么修。


  修,若能吻合于见,那么修就是从见中来的,如此行持,便是方法。久修而蜗行者,往往非是方法不当,而是见有不及。

 

  世间不乏妙法,得之者众,成就者少,问题或许不在师与法,而是行者见地未达、不能精准领悟法之要领、行不得当之故。无明时,听人说无为,便以为是不做为。见不能及之时,很难想象无为而无所不为之状态。

 

  佛学是内明学,以见为先导。明了时,依明了去修;不明了时,只能依不明了去修。行,不能超越见,依见去修,乃修行之要点,适用于所有的法。

  六祖曾言:唯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禅宗只说见地,不教坐禅。因为见到,自然会坐,见即是方法。心地法门,心即是地,能如实自见本心,就是见地。

 

  人之根性有别,见地不同,适用之法自然也不相同。若能依己所见,如是见,如是修,那么高有高的修,低有低的修,人人皆可立足自己之阶段去修......

  初修无眼,以信为基,唯依上师之见起修。却又常因,囹于概念之理解,见是见,修是修,见只能影响少分的修。甚至明心之初,虽然已识心之样貌,仍不知如何下手。

  又不乏见高修低、实修与见地相悖者。比如坐禅时,喜清净、厌妄想、追逐他生之觉受、不知无明之所起……若不能随顺法性,无为见与有为修,终难相契。

  循见而修,逐步而到,并非见到,马上就能修到,善巧并非一日而成,只有待逐渐成熟后,才能见到修即到,见即是修。见,显现的是心的实境,修,是依见的实境修。

  利根者,依见地而行持,发现见、修不能吻合时,即会自行修正,从而见修并进。见与修契合之时,实修的真实状态依见而起,与见完全一致。修若不能相融于见,就要观察过失在哪里,加以纠正。

  实修依见,实修深化了,见地亦随之深化,彼此共进,循次第而上。修行,原本就是不断纠错的过程,不要怕修错。心若清净,行一切世法皆是佛法;心若染污,虽行佛法亦同世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