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说孔子

 非著名问天 2018-12-08
每一个人要想认真去了解孔子,都会感到是一个难题,因为他本身就具有丰富的多面性,这多面性又结合为一个整体,任何方式的了解,都只能接触某一面或几面,终难窥得其全体。

同时,两千多年来,孔子在不同的历史阶段里,早已形成种种的“变貌”,顺着任何的变貌去了解,与原始的形象,终不免有些距离。

但我们也知道,一个被奉为圣者的人物,永远找不到一个足以窥得其生命整体意义的妥当方法,能够讨论的是了解的态度,如果有了适当的态度,具体的意义可以任人自由去体会,不必求同,也是原则上不能一致的。

历史上从来没有像我们这时代,对孔子的了解,竟有两种大不相同的形象和相反的态度。一种是民初新文化运动时期,西化主义者所塑造的,他们不否认孔子是中国文化的代表,因为他们要孔子负中国文化一切缺点的责任。

中国为什么没有民主?由于孔学;为什么没有科学?由于孔学;为什么有吃人的礼教?也由于孔学!一时间孔子成了众矢之的,传统时代象征神圣的庙堂,这时代变成万恶渊薮的“孔家店”。当然,造成这种现象并非偶然,弄清楚新文化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我们可以对它有一种同情的了解。

那个时候,整个的民族经历了七十多年的挫败和凌辱,政治和社会的现实,却牢得像一块化不开的冷冻僵固着(要了解这一时期的部分社会现象,可看胡适的《归国杂感》);旧仇新恨结在一起,帝国主义和封建余孽又勾结在一起,任何一个关心国事的人,很难再保持平稳的情绪。

真正应该受到责难的,不是运动初期的那些知识分子,而是后来经过四十多年,仍不能察觉这个运动的弊病,仍不能治好这个运动后遗症的文化和思想的领导人。半个世纪的社会文化已历经巨变,这些领导人的心智却没有相应的成长,保持着当年的激情,这才是我们的不幸。孔子虽受难,但我们认为,只有像他那样伟大的人物,才配受这场大苦难。受难,恰恰表示着他的存在。

另一种态度,是新文化运动以后兴起的传统主义者所代表的,他们对传统的孔学,具有无比的热情和信心,相信孔子所创建的道德文化和伦理精神,不仅在过去是中国文化的主导,今后在世界文化的发展中,仍将具有领导性的原理。因此,他们为孔子塑造的新形象,是一个圆满的圣贤型的孔子。

在中国历史上,虽有长期的儒、道和儒、佛之争,但从来没有发生过灭孔的危机。释、道两家崇敬佛陀和老子,同时仍尊敬孔子,或不时地把三者加以混合,最后终于形成三教合一的趋势。民国以后孔子所面临的挑战完全不同,造成这灭孔危机的,主要是因西方文化的入侵,因此,企图在这场危机中拯救孔子,为他建造新形象,仅依赖传统旧有的方式已嫌不足,而必须把这个工作升到世界级,把孔子纳入世界同型的人物中去讨论。

在少数传统主义者的代表人物中,对这个工作做过长期努力,且已获得很高成果的,是唐君毅先生(这个工作,他有两篇代表作:其一是《孔子与人格世界》;其二是《中国之人格世界》),他把人格世界里的各种类型,做了全面性的探讨,这些类型依次是学者与事业家型、天才型、英雄型、豪杰型、偏执的圣贤型(包括穆罕默德、释迦、甘地、耶稣、武训),最后是圆满的圣贤型——孔子。

尽管唐先生说:“此六种人格型中,在后者之价值,不必皆较在前者为高”,事实上他的论证,大抵是要给人一个价值层级划分的印象,其他的圣贤属偏执型,中国的圣贤是圆满型,其间有高下之别,不是再也明显不过吗?

站在中国人的立场,或是由崇敬的态度出发,唐先生对孔子伟大人格的体验,对孔子人格的一切描述和说明,都是极为感人的。尤其要了解,他的努力是在反传统的狂潮之后,中国在帝国主义的资本主义文化长期侵略之下,民族自尊心尽失的时候,奋起为孔子作见证,他的工作实富有庄严的历史意义。

由于时代的刺激过甚,所以才有一位富有高度道德热情的哲学家,把他对孔子的崇敬之情推到极限,以求扳回在抨孔运动中所失去的。抨孔运动是诉诸浪漫的激情,传统主义者在对付它的时候,运用了相同的激情。二者的目的似乎相反,态度也有明确的对立,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即有意和无意之间,都把孔子神圣化绝对化了,因为不论是功还是过,不论是伟大还是罪恶,都走向极端。

神圣化绝对化的结果,把孔子那坚定的自然人性的意象除去了。本来是一个充满人道热情和富人间性的孔子,在我们这时代激情的激荡之下,和我们之间产生了遥远的距离。因此,要把这两种态度改正过来,首先必须了解孔子是人:因为是人,所以必有其人格特质,有其限制;因为他是属于历史的,所以不能有适于一切的普遍妥当性。

这是存在主义哲学家雅斯培了解伟人的态度,他在《伟大哲学家》一书中,讨论了苏格拉底、佛陀、孔子和耶稣,不但有深刻的分析,且有相应的体验。他让我们既认识到伟人的“共同基础”,又了解他们都是“独特的个体”,同中不碍其为异。

任何伟大的生命,必具有独特的意义,不能替代,甚至也很难模仿,但在超越了有限的自我所关切的终极问题上,就具有普遍的意义。

——韦政通《中国思想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