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到底是吴氏庸医还是吴氏真医?

 桂林吴氏老中医 2018-12-10
吴氏庸医的来历:

明·裴一中《言医·序》中说:“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心不近佛者,宁耕田织布取衣食耳,断不可作医以误世!医,故神圣之业,非后世读书未成,生计未就,择术而居之具也。是必慧有夙因,念有专习,穷致天人之理,精思竭虑于古今之书,而后可言医。” 仙,比喻才华脱俗出众。慧有夙因,指天资聪颖。

“学不贯今古,识不通天人,才不近仙”吴氏自大愧不如,故称吴氏庸医。

一个人的学问不贯通古今,见识不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才华不脱俗出众,心灵不亲近于佛,即不具有慈悲之心,这样的话,宁可种田织布维持生计,也断不可将医生作为职业去贻误生命。医生是一种光明神圣的事业,并非读书未成、生活未有着落而解决就业择业问题的一种渠道。它需要天资聪颖,并刻苦学习,通达贯穿天地人间的大道(佛性)之理,认真钻研古今之书,而后才可谈得上行医。

为了时刻警醒自己虚心学习,读古今医籍,不执着于中医西医,博采医道、佛道、儒道、哲理、天文地理、人文,以博爱、善良之心处世,是医者之精髓,吴氏中医以此为医道修心之宗旨,故常自自嘲为吴氏庸医。

古人云:“德不近佛者,才不近仙者,不可为医”,医者仁也,救死扶伤。医者智也,博览医书,医者明也,断病情,解是非,为病者解惑也。何为医,解救病人于苦难之中,助病人圆健康康复之梦。古之医者,人敬之,菩萨之心,神仙之术,病者感激。今之医者,人误之,菩萨之心,神仙之术,不足自保,病者不信之。古今医者,大不同!何也,人心也!

大家都知道张真人,修道深处为“真人”,桂林吴氏立志修医立命,以真医为目标,故亦常把吴氏真医挂在嘴边,以激励自己。

到底是吴氏庸医还是吴氏真医?

清·纳兰性德:“以一药遍治众病之谓道,以众药合治一病之谓医。”

用一种药来遍治众生之病的是“道”(佛性、天理),能够在众药之中选择药物对一种病进行治疗的是“医”(生)。

佛法认为,佛性之理(道、规律)贯穿于整个宇宙之中。人之所以会得病,主要是人们违背了自然规律、身心规律等客观法则的结果。世界卫生组织(WHO)1990年在对“健康”下的定义中说:“一个人只有在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四个方面都健全,才算是完全健康的人。”因此,疾病并非仅仅是躯体的疾病,还应包括心理的疾病、适应能力的疾病和道德的疾病。佛法中认为治疗这些病的总体方法是医学(医道)和以佛性(道)为线索的佛法(法药),所以,从这个角度上来说,治疗疾病的统一一味药就是“道”。 

到底是吴氏庸医还是吴氏真医?

元·王好古“盖医之为道,所以续斯人之命,而与天地生生之德不可一朝泯也。”医生的天职,是帮助延续人们的生命健康的。这种道所体现出来的德和天地长养万物的大公无私之德相一致,它是佛性随缘而生利他妙用的生生之德。作为医生,一刻也不应缺少这种德。
桂林常以吴氏真医自居,志在进取,向真医看齐,常以庸医自嘲,称自己吴氏庸医志在时刻警醒自己,莫做庸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