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元倪墓志〉婉丽赏读》

 昵称41130573 2018-12-13
                   

《元倪墓志》(局部


书法,是时光的记忆里灵魂闪过的最深印迹。从静谧凝重的洪荒远古,一直到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书法均在用多变的韵律在为人记录心灵深处的每一个电波。

公元420-589年,是中国历史的大分裂时期。南朝与北朝更替,各民族开始实现大融合,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各方文化与政治也在不断的变化中形成对峙之势。不断的杀戮与占领,时刻处在生与死的恐惧里挣扎,令这一时期的人们对安宁的生活的渴望比任何时候都要强烈。彼时,尚武之风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因为战乱而起的悲奋文人们也在找寻慰藉灵魂的寄托方式。人们当时还认为,人死去后有人为其立碑树传是件极其荣耀的事。即使是只言片语,无甚大绩,也都在努力为之。特殊的历史环境,特殊的审美风向,刻碑之风便在魏晋时期大为盛行,碑刻数量也较任何一个朝代都要庞大。

长时间的发展与演变,魏晋书法经过了由成熟的隶书笔意向楷书转换并渐趋成熟。加之刻工和书碑者文化水平各不相同,这一时期的碑刻便有的稚拙天真,有的古朴典雅,有的潇洒风俊,有的野逸浑慕,呈现给人的是彼此相连的自然气息。

例如,《李壁墓志》雄健浑厚,变化多端;《张猛龙碑》结体欹侧,魄力雄强;《始平公造像》方正敦厚,宽博大气。诸多碑刻,一品一格,各不相同。与雄强风格相比,魏碑之中属婉丽潇洒一格的《元倪墓志》一改以上墓志雄浑、厚重面貌,以含蓄飘逸,婉若一位丰腴饱满的成熟女性姿态,静立在魏晋碑刻的大舞台上,温婉地向人叙述着有关魏太祖道武皇帝后裔清高出俗,简洁修身,宜德子孙的戎马生涯。

《元倪墓志》又称《魏故宁远将军敦煌镇将元君墓志铭》,民国初年出土于河南洛阳姚凹村。碑文19行,22字,无界格。全碑碑名及正文段落之间均有间隔,从而使全碑显得通透、飘逸,毫无呆板之气。其用笔和笔势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拉长撇划,弱化方笔。《元倪墓志》极少甚至不用方笔,多数点划采用枣核点,或用雨滴点代替。撇划被率意地拉长,字与字之间虚实对比强烈。

例如,“镇”(如图-1)“铭”(如图-2)“今”(如图-3)“乃”(如图-4)“君”(如图-5)“有”(如图-6)“声”(如图-7)“原”(如图-8)等字的撇划被书碑者刻意地拉长,如若一个个舞着长长飘带的妙龄女子,在随悦耳的歌声中翩翩起舞。


图-1
图-2
图-3


图-4图-5图-6


图-7
图-8
图-9


二、虚实相生,对比强烈。在行笔过程中,有由粗到细,或由细到粗的虚实变化,从而使单字,以及整篇铭文显得风神飘逸。横划的起笔与收笔,也没有一味的求圆,也不是通篇的方,而是方圆兼备,起与收一虚一实。笔划的行笔方向多为斜势,中间或收尾部分有的细若游丝,有的如或钢筋,予人力拔千钧之感。

例如:“宗”字(图-9)“帝”(图-10)的宝盖头,点划厚实饱满,横划则细若游丝。如此鲜明地对比,给人以空灵飘逸之感。“乃”(图-11)虽然只有寥寥三笔,但这三笔均为粗笔划,给人的是沉稳、博大、踏实的感觉感。

三、点划呼应,互为顾盼。一点为一字之规,一字乃一篇之准。书法作品中,不论是单个字,还是整篇文章,均与他字,或他笔划的互为关联,以或虚实、或胖瘦、或高矮、或对应、或府仰等不同表现手法彼此对立存在,构成彼此相生的有机整体。

   例如,第二排第三字“刺”(图-12)字。横划不的两点,行笔方向为一横一竖,使方向上形成强烈的对比。右边的利刀旁小点的收笔则为竖钩的起笔。一横一竖,一呼一应,便使“刺”字显得活泼稳重,且不拘泥于死板。

图-10图-11图-12


四、互相避让,均不雷同。艺术离不开矛盾的存在。有了差异,便有对比;有了对比,便产生了矛盾。艺术中的矛盾越强烈,传递给人的信息含量便越大,越能予人于美的享受,越能吸引观者。《元倪墓志》墓主人为宁远将军敦煌镇将,书碑者在介绍墓主生平事迹时,有关将军的“将”字便重复使用了6次。这6个字的提手旁,以及右边结构的“夕”字“寸”字却无一相同。最后一笔“点”,在也位置、方向,以及形状上通过细微的变化来凸显差异。除此,还有碑上的“水”字旁。全碑十八个带“水”字旁的字,不论是二点水、三点水,还是四点底,其表现手法无一雷同。均以或圆润、或饱满、或急、或徐的顾盼关系,以及略带行书的笔意,使“水”字的偏旁呈现出生动的韵律变化。

书,为心的画笔。由于刻碑者多为社会地位低下的无名之士,虽然《元倪墓志》的篆刻水平极高,但因历史原因,却没有留下刻碑工的名籍姓氏。刻碑者姓甚名谁,为何方人士,当时的书碑与刻碑环境如何,人们也无从知晓。我们只有在欣赏并临写这通碑刻的同时,通过其中的字体变化,以及其中每一个点划、每一处用笔来感受书碑者动荡的魏晋书家们,抛却凡俗,保持一颗谦卑、宁静之心,来领略其高深的个人修养。


彭娇妍,2015中国书协导师工作室李松工作室学员;2017中国书协培训班钱松君导师班学习至今。中国红楼梦学会会员、中国楹联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国红楼梦学会、湖北省楹联学会理事,湖北省书法家协会员、中南民族大学南湖诗联学会会员、中国书画协会会员、《中国书画报》特聘书画家、华夏之星。获得中华慈善总会授予颁发“慈善爱心书画家”荣誉称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