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太危险!糖友千万不能这样洗澡!越早改掉,寿命越长~

 田园漫步168 2018-12-15

降糖家园

聚焦糖尿病知识的公众号


糖友唐先生习惯在早上洗澡,他觉得洗完澡再去上班,一整天都神清气爽。但最近一次洗澡的时候,他差点因为低血糖而晕倒。现在他才认识到,面对洗澡这件小事也马虎不得。



在洗澡的问题上,很多人确实存在误区。尤其对于糖友来说,正确洗澡非常重要!否则稍不注意,可能就会导致严重后果。



像唐先生这种洗澡时会晕倒的糖友也绝不是个例。糖友在早上起床后,空腹长时间洗热水澡,特别容易引发低血糖;再加上秋冬时节,早上气温普遍较低,多数糖友的血管适应性较差,也会发生意外。



建议

对于大多数糖友来说,更适合在晚上洗温水澡。这样不仅能让身体更暖和,也有利于促进睡眠。


当然,对于已经习惯早上洗澡的糖友,也要奉上几个小提醒:


 早晨进餐后适当休息,在血糖控制相对稳定时进行洗浴;

 浴室内可准备一些随手可拿的低血糖应急糖果、饼干;

 洗澡时间不宜过长。




水温

40℃以内为宜



水温太低,人体突然受到刺激,可能造成血管痉挛,出现脑卒中等意外,尤其是在大汗淋漓时。


水温太高,不仅容易烫伤身体,还会导致皮肤上的水分大量流失。


建 议

洗澡时先试一下水温,从四肢开始冲淋浴,可以提高人体的适应度。对于一些皮肤已经不敏感的、并发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友而言,洗澡、泡脚前建议先用水温计测量水温,或让家人帮忙试温,以免烫伤而不知。




时间

不超过20分钟



洗澡,看似轻松,实则对身体的消耗大。如果洗澡时间过长,还会因为体内能量消耗大,出现低血糖,甚至增加心脏负担而造成疲劳。


如果是泡澡的时间过长,也容易使大脑缺氧,甚至引起心脏缺血、缺氧。严重会导致冠状动脉痉挛、血栓形成。


建议

一般沐浴的时间为5~15分钟,最长不超过20分钟


【提醒】伴有心脑血管疾病的糖友在洗浴时,不宜紧闭房门,应尽量让浴室空气流通,避免在温度过高、空气不流通的情况下,因缺氧引发心血管意外。




频率

一周1~2次(视情况



糖尿病人因植物神经紊乱,皮肤汗液分泌减少,再加上秋冬天气多干燥,皮肤更容易发生干燥、瘙痒。


尤其在秋冬洗完热水澡后,皮肤表面油脂更少,往往加重干燥不适症状;洗澡过勤,还会让皮肤的抵抗力降低,增加皮损风险。


建议

糖友秋冬洗澡不宜过勤,根据自身情况而定,一般一周1~2次即可。




洗浴用品

无香味、成分简单



我们经常使用的沐浴露中,一般会含有月桂酰胺丙基甜菜碱。过多使用碱性的洗浴用品,如肥皂,也可导致皮脂腺破坏,加重皮肤干燥的症状。


建 议

大多数糖友年龄偏大,皮肤含水量较低,属干性皮肤,故洗澡宜选用适合中干性皮肤的洗澡液、天然药皂等;尽量选择没有香味、成分功能简单的。


每次用一元硬币大小的足矣。如果身上不脏,偶尔用清水冲洗更好,洗好后最好身体乳、润肤乳轻涂全身,避免皮肤过于干燥。




1不要在空腹或饱餐后立刻洗澡


空腹不能洗澡,饱餐后同样不行。刚吃完饭,大量血液聚集在胃部。此时洗澡,全身血管就会扩张,皮肤和肌肉血流增加,会影响消化


消化内科医生建议,洗澡最好安排在饭后1~2个小时


2不要在运动后马上洗热水澡


运动出汗之后,全身毛细血管扩张,较多的血液会流向体表。如果此时再洗热水澡,会造成心脏和大脑供血不足,容易使人处于缺氧状态,轻则头脑不清醒、头晕眼花,重则虚脱、休克。这对于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糖友,有时是致命的。


且糖友在运动后,血糖一般会比较低,马上洗热水澡,同样会增加低血糖的发生。建议运动后先休息30分钟左右,再去洗热水澡。



3不要用尼龙等澡巾用力搓澡


很多人都喜欢用力搓澡,经常把皮肤搓的发红。特别是尼龙搓澡巾,质硬而粗糙的表面会直接损伤皮肤,使部分表皮角化层被搓擦而脱落,减弱其保护作用。


其实人体每时每刻都在进行新陈代谢,就会源源不断的产生皮屑、油脂、汗水等。即便每天搓泥,也是搓不完的。尤其是糖友万一搓破皮肤,就更麻烦了。


4皮肤有破溃时,不要马上洗澡


对于皮肤有破溃的糖友,洗澡可能会加重局部感染。建议最好等到皮肤损伤愈合后再进行沐浴。



由于洗澡时身体会流失一部分水分,建议糖友在洗澡前后各喝一杯水,避免血液粘稠度增高引发意外。另外,也可以在浴室干燥处备一些应急糖果、饼干,避免在洗澡过程中突发低血糖。



如果“降糖家园”的知识对你有用

动动手指发出去 让更多人看到~



感谢您抽出  · 来阅读此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