茗战百年, 对于武夷山茶人而言, 是传承,更是发展。 也正是这份好斗的精神, 方使得斗茶的风俗从八百年前的宋代盛行至今依然不朽, 方使得武夷岩茶的技艺薪火相传, 方使得武夷岩茶的发展蒸蒸日上。 茗战百年,薪火相传 所谓斗茶,也称“茗战”,即是“茶的战斗”。 天心村的村民们会拿出当年 产自正岩产区、技艺精湛、品质出众的实力好茶, 通过干茶、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五项因子的综合评选, 选出获奖茶。 作为武夷岩茶最权威最专业的茶叶赛事, 斗茶现场可谓是人山人海, “斗茶味兮轻醍醐,斗茶香兮薄兰芷。 其间品第胡能欺,十目视而十手指。 ”范仲淹的《和章岷从事斗茶歌》 一诗中便生动地写出了斗茶情景。 “传承,是一份责任” 天心村,被誉为武夷岩茶正岩核心村, 是正岩茶叶的产出地。 从2001年开始, 这里每年都会举办斗茶赛。 当时, 时任天心村主任的苏德发先生突然萌发一个念头 “能不能实现让村民把茶叶茶桌搬到户外来, 一起品茶交流, 互相切磋学习制茶技艺和心得呢? 能不能打造一条属于天心村村民的正岩茶一条街呢?” 岁月流迁, 哪知短短数十年, 这个奇思妙想后来发展成了今天如此盛大的天心村斗茶赛, 成了武夷山一年一度的盛事之一。 作为见证人“苏德发”先生既感慨也欣慰。 在他看来, 传承,不过是他肩上的一份责任。 这样的赛事, 当然是少不了大坑口茶业的参与。 他们特地摆了一个美美的茶席, 备了丹崖玉贵、牛栏坑肉桂、大坑口肉桂、 老枞水仙、矮脚乌龙等等好茶。时刻烧着热水, 只为了给热爱武夷岩茶的茶友们一份温暖的茶味, 一场专业而有趣的岩茶知识文化解说。 从“天心正岩核心村”到“世界乌龙茶发源村”,是发展 “胜若登仙不可攀, 输同降将无穷耻”, 自古以来武夷制茶人都抱着这样一份“好斗”的品格, “苏德发”老书记说, 正是有这样的精神, 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薪火相传, 让品质更上一层楼, 让武夷岩茶市场的发展蒸蒸日上。 让所有爱好岩茶的茶友看到的不仅仅是 “天心正岩核心村”、更是“世界乌龙茶发源村”, 这是意识的觉醒,是形态的发展。 大坑口茶业, “苏炳溪”和“苏德发”父子二人都被评为非遗传承人, 这在武夷山家族茶企业中, 是绝无仅有的。 这大概源于对茶的挚爱, 对传统的坚守,对责任的担当。 他们, 用一辈子的行动证明了“传承, 是一份责任”。 |
|
来自: 昵称37263053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