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柴胡汤方

 鉴益堂 2018-12-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十四章、柴胡汤类方
 
一、小柴胡汤方
 
【方剂组成】柴胡24克,黄芩9克,人参9克,半夏12克,炙甘草9克,生姜9克,大枣(擘)4枚
 
【用法】水煎温服。
 
【方解】柴胡苦平,《神农本草经》谓:治心腹肠胃中结气、饮食积聚、寒热邪气、推陈致新。可见是一疏气行滞的解热药,而有治胸胁苦满的特能,方中用为主药,佐以黄芩除热止烦,半夏生姜逐饮止呕,复以人参、大枣、甘草补胃以滋津液。病之所以传入少阳,主要是胃气失振、气血外却。补中滋液,实是此时祛邪的要着。徐灵胎谓“小柴胡汤之妙在人参”,确是见道之语。
 
【仲景对本方证的论述】
 
《伤寒论》第37条: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注解:见麻黄汤条。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或中风,均常于五六日时传入半表半里而发少阳病。往来寒热,即指寒往则热来,热往则寒来,寒和热交替出现的样子。胸胁苦满,即胸胁甚满之意。嘿同默,嘿嘿不欲饮食,即精神郁闷常默默然而不欲食也。心烦喜呕,谓心中烦躁而且欲呕,或邪热较轻则但胸中烦而心不烦,胃中无饮并亦不呕。或干于胃则渴,或干于肠则腹中痛,或干于肝脾则胁下痞硬,或干于心肾则心下悸、小便不利,或邪未犯里故不渴、表还未罢而身微热,或干于肺则咳,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四者,为小柴胡汤的主证,或以下均属不定的客证,主证治则客证自已,故无论客证如何,均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97条:血弱、气尽、膜理开,邪气因入,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正邪分争,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脏腑相连,其痛必下,邪高痛下,故使呕也,小柴胡汤主之。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以法治之。
 
注解:伤寒病初作,则邪气交争于骨肉,此即太阳病在表的一段病理过程,若精气已不足拒邪于外,则退而卫于内,以是体表的血弱气尽、腠理遂开,邪因乘虚进入半表半里,与正气相搏结于胁下,因而胸胁苦满,这就进入少阳病的病理阶段了。正邪分争,即正邪相拒的意思,正进邪退,病近于表则恶寒;邪进正退,病近于里则恶热。邪热郁结胸胁,故嘿嘿不欲饮食。胸胁之处,上有心肺,旁及肝脾,下接胃肠,故谓脏腑相连。热激里饮则腹痛,胸胁在腹上,因谓为邪高痛下。上邪下饮,故使呕也,宜小柴汤主之。若服小柴胡汤上证解而消渴者,则又转属阳明病了,应依治阳明病的方法随证治之。
 
按:此承上条,进一步阐明病之所以传入少阳和其发作柴胡证的原因,由此可见小柴胡汤为病始传少阳的主治方。
 
《伤寒论》第99条: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伤寒四五日常为病传少阳的时期。身热恶风为太阳病还未罢。脖子两侧为颈,后则为项。颈强属少阳,项强属太阳,胁下满为少阳柴胡证。手足温而渴属阳明。此三阳并病,宜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少阳病不可发汗或吐下,故三阳并病则取治少阳,此亦定法。外感此证多有,依据经验,口舌干而渴者,以小柴胡加石膏汤为宜,多试皆验。
 
《伤寒论》第100条: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差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见小建中汤条。
 
《伤寒论》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凡柴胡汤病证而下之,若柴胡证不罢者,复与柴胡汤,必蒸蒸而振,却复发热汗出而解。
 
注解:无论伤寒或中风,若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但见其四证中的一证,便可与小柴胡,不必诸证俱备。蒸蒸而振,谓先蒸蒸觉热,随即振栗恶寒的样子。凡小柴胡汤证而误下之,若柴胡证未因误下而罢者,宜还与小柴胡汤,其人必蒸蒸而振,然后即发热汗出而解。
 
按:外感初传少阳,柴胡证往往四证不备,医者不知用小柴胡汤,因使风寒小病久久不愈,此例甚多,学者宜注意。
 
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解,即所谓战汗,亦一种瞑眩状态,久病或误治后,病实人虚,药如中病,往往发作瞑眩,不可不知。
 
《伤寒论》第103条: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注解:心下急,指胃脘有不宽快的痞塞感。
 
太阳病经过十余日,本已传少阳而有柴胡证;医未与柴胡汤而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若柴胡证未罢而还在,宜先与小柴胡汤。若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此由于连续误下,病已半陷于里,故未全解,再以大柴胡汤下之即愈。
 
《伤寒论》第104条:伤寒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日晡所发潮热,已而微利。此本柴胡证,下之而不得利,今反利者,知医以丸药下之,此非其治也。潮热者,实也。先宜服小柴胡汤以解外,后以柴胡加芒硝汤主之。
 
注解:太阳伤寒已十三日不解,胸胁满而呕为少阳柴胡证。日晡所发热为阳明里实证。此属少阳阳明并病,本大柴胡汤证,如与大柴胡汤下之,里外当俱解,而不得利,今反微利者,知医以其他丸药下之,乃非法误治之过。今潮热仍然里实,但以微利,故宜先与小柴胡汤以解其外,而后再与柴胡加芒硝汤兼攻其里。
 
按:半表半里在里之外,小柴胡汤以解外,是指半表半里的少阳证,不要以为是解太阳在表的证。
 
《伤寒论》第144条: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此为热入血室,其血必结,故使如疟状发作有时,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妇人患太阳中风证。于七八日时,又续得往来寒热发作有时,而正来潮的月经适于此时而中断,此为邪热乘往来之虚而内入血室,经血即热而中断,故使寒热如疟状而发作有时,宜小柴胡汤主之。
 
按:热入血室为证不一,若本条之寒热如疟状发作有时,为小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但不要以为小柴胡汤即热入血室的专用方,用其他的方药也可治热入血室,今介绍治验一例可供参考。
 
1940年夏,友人徐某一日来告,谓其爱人病在垂危,在家看护十数日,已备后事,并邀往一诊。当时患者言行如狂,身热汗出,脉弦数急,烦无暂安时。据徐某言,本病初似重感冒,一度经来而突然中止,症状转剧,脉证合参知此为少阳阳明合病兼挟瘀血,发为热入血室之证,当与大柴胡汤与桃核承气汤合方加生石膏,与之服后,遂愈。
 
《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注解:见大陷胸汤方证。
 
《伤寒论》第229条: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与小柴胡汤。
 
注解:阳明病,虽发潮热,但大便溏,而小便自可,不宜攻下甚明。尤其胸胁满不去,则柴胡汤证还在,故以小柴胡汤主之。
 
按:本条所论亦少阳阳明并病之属。日本汤本求真于《皇汉医学》中谓:“以余之实验,则本方不特限于本病,凡一般之急性、亚急性、慢性胃肠卡答儿,尤以小儿之疫痢,消化不良证等,最有奇效。若效力微弱时宜加芍药;有不消化之便或粘液、粘血便时,宜加大黄;有口舌干燥、发热、烦渴等证时,当加石膏。盖余根据本条及下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及黄芩汤、黄芩加半夏生姜汤、白虎汤诸条,潜心精思,综合玩索而得之者也。”此说甚佳,颇能发挥古方之用。胡老小女六岁时患中毒性痢疾,高烧40度,住院输液、用西药治疗,高烧不退、并令转传染病院。时已过夜半,无法叫车,乃负之归家,与大柴胡加石膏汤,次日即愈。又以小柴胡加生石膏汤,治一重笃的噤口痢,七八日未易一药而愈,今并附此以供参考。
 
《伤寒论》第230条: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液得下,胃气因和,身濈然汗出而解。
 
注解:阳明病,虽不大便,但舌苔白而不黄,热还未尽入里。胁下硬满而呕,更是柴胡之证,此亦少阳阳明并病,故可与小柴胡通其上焦,则津液得下,胃气自和。上下既通,表里气畅,故身当濈然汗出而解。
 
《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无余证者,与麻黄汤,若不尿,腹满加哕者,不治。
 
注解:弦为少阳脉,浮为太阳脉,大为阳明脉。短气腹部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属少阳证;鼻干属阳明证;不得汗属太阳证;嗜卧属少阳证;一身面目黑黄、小便难为黄疸病,有潮热、时时哕属阳明证;耳前后肿属少阳证。据以上的脉证,显系三阳合病而并发黄疸和腹水。刺之小差,谓经过针刺治疗证稍减轻。病过十日而脉仍续浮者,可与小柴胡汤。若脉但浮而无余证者,可与麻黄汤。若上之腹水证,虽利其小便而终不尿,腹仍满,并加哕逆不已,则胃气已败,故谓不治。
 
按:本条似述黄疸并发腹水而现三阳合病的重证,与小柴胡汤固无不可,但麻黄汤之用,殊难理解,其中必有错简,故于麻黄汤删去此条。实践证明,黄疸型肝炎并发腹水者,确多预后不良,谓为不治并非虚言。
 
《伤寒论》第266条: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与小柴胡汤。若已吐、下、发汗、温针,谵语,柴胡汤证罢,此为坏病,知犯何逆,以法治之。
 
注解:本由于太阳病不解而转入少阳者,则一般常现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的小柴胡汤证,若还未经吐、下等误治,即便脉沉紧而有里实象者,与小柴胡汤即治。若已经吐、下、发汗、温针等误治因而发谵语者,柴胡证已罢,则已成误治的坏病,宜详审其所犯何逆,以适当的方法治之。
 
《伤寒论》第379条: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呕吐而且发热者,宜小柴胡汤主之。
 
《伤寒论》第394条:伤寒差以后更发热,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注解:伤寒病愈后,由于不善摄生,而又发热者,一般多宜小柴胡汤主之。但脉浮者,为病在表,则宜汗以解之。脉沉实者,为有宿食,则宜下以解之。
 
《金匮要略·黄疸病》第21条:诸黄,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主之。
 
注解:腹痛而呕为柴胡汤证。诸黄疸病若腹痛而呕者,当然宜小柴胡汤主之。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第l条: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令大便难。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而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小柴胡汤主之。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注解:痉、郁冒、大便难,为新产妇人所常见的三种病,这是由于新产血虚、多汗出而易感冒、血少津虚,再被外邪,故会病痉。新产亡血复汗再寒饮,故令郁冒;亡津液、胃中燥,故大便难。
 
郁冒,即昏冒不省,俗谓为新产血晕,实即今所谓脑贫血的证候。其脉微弱,为血虚之应,胃中有饮故呕不能食;津液不下故大便反坚而但头汗出。血虚饮逆则四肢厥冷,厥冷者,同时也必郁冒。大便坚,呕不能食,为柴胡汤证,故以小柴胡汤主之。冒家欲解,必大汗出者,暗示郁冒本虚,服小柴胡汤后当战汗而解。
 
服小柴胡汤后,病即解而能食。若七八日后又发热者,此为胃中实,宜以大承气汤主之。
 
按:新产妇人,由于亡血多汗,易感冒,往往有痉、郁冒、大便难三种病的发作。首段即说明三者所以出现的道理。二段似专论郁冒的证治,其实是承首段概括三病的治法,只以三证中郁冒为主,因特着重说明其发病原因,和服小柴胡汤后必致瞑眩战汗而解的理由。文中虽未明言痉,但痉即与郁冒同时存在不可不知。
 
《金匮要略·妇人产后病》附方(一):《千金》三物黄芩汤:治妇人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头不痛但烦者,此汤主之。
 
注解:妇人于临产时以身露被风,因致四肢苦烦热而头痛者,可与小柴胡汤,若头不痛而但四肢苦烦热者,三物黄芩汤主之。
 
按:产后中风,由于失治使病久不解,因致烦热。若兼见头痛者,与小柴胡汤即解。如头不痛而但烦热者,已成劳热,宜三物黄芩汤主之。虚劳及诸失血后多此证,宜注意。从以上所论看,则小柴胡汤为太阳病初传少阳的主治方,但其为用并不只限于此,不论伤寒杂病,凡有其证俱宜用之。
 
【辨证要点】
 
1。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
 
2。无论伤寒或中风,有柴胡证,但见四主症中的一症便是,不必悉具。
 
3。太阳病,脉浮细、嗜卧而胸满胁痛者。
 
4。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
 
5。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如疟状者。
 
6。阳明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
 
7。呕而发热者。
 
8。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9。伤寒差以后更发热者。
 
10。诸黄腹痛而呕者。
 
11。妇人产后痉、郁冒、大便难而呕不能食者。
 
12。四肢苦烦而头痛者。
 
【附】常用的加味方:
 
⑴小柴胡加生石膏汤:于小柴胡汤加生石膏45-90克,煎服法同原方。此为日常应用的良方,小柴胡汤证而口于舌燥者即可用之。外感表解而烧不退多现本方证。发热、不欲食而口苦、头痛者,本方有捷效。肺炎汗出而喘,设有柴胡证,不可与麻杏甘石汤,宜本方,尤其小儿肺炎更多本方证,宜注意。他如腮腺炎、淋巴腺炎、乳腺炎、睾丸炎等均有奇效。
 
⑵小柴胡加桔梗汤;原方加桔梗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咽痛、或排痰困难者。若口舌干燥,宜更加生石膏。
 
⑶小柴胡加橘皮汤:原方加橘皮12-24克,治小柴胡汤证而哕逆、或干嗽频作者。若口舌干燥宜加生石膏。排痰困难宜更加桔梗。
 
⑷小柴胡加芍药汤:原方加芍药10-18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而腹挛痛者。
 
⑸小柴胡加吴萸汤:原方加吴萸10克,煎服法同原方。此即小柴胡汤与吴茱萸汤合方,故治二方的合并证。
 
⑹小柴胡加苓术汤:原方加茯苓、苍术各10克,煎服法同原方。治小柴胡汤证大便溏、或身浮肿而小便不利者。
 
⑺小柴胡加丹参茵陈汤:原方加丹参15-30克,茵陈18克。治小柴胡汤证胸胁满而烦、小便黄赤者。肝炎患者常见本方证,小儿尤多。
 
【验案】孔某,男性,2岁,1965年l月24日初诊。感冒发烧十日不愈,仍咳嗽,痰盛而喘,呼吸困难,腹胀,便溏,手足心热,已用青霉素、氨茶碱、四环素及中药汤药治疗均不效,而找胡老诊治。苔白腻,脉弦数。证属三阳合病,又兼挟痰湿,治以清解三阳,兼祛痰湿,与小柴胡加生石膏合半夏厚朴汤:
 
柴胡24克,半夏12克,党参10克,黄芩10克,生姜10克,大枣4枚,炙甘草6克,生石膏45克,厚朴l0克,苏子10克,茯苓12克
 
结果:上药水煎两次得200毫升,频频喂饮,约一天半服完。药后漐漐汗出,热退身凉。咳减喘已。腹胀已,继给半夏厚朴汤二剂,咳也自止。
 
---------------------------------------------
 
小柴胡汤证

齐秉慧医案:治一妇人,寒热闲作,口苦咽干,头痛两侧夕默不饮食,眼中时见红影动,其家以为雷号,来请诊。齐曰:非也,乃少阳胆热溢于肝经,目为肝窍,热乘肝胆,而眼昏花耳。用小柴胡汤和解少阳,加当归、香附宣通血分,羚羊角泻肝热而清眼目,不数剂而愈。

柴胡12克、黄芩9克、法夏9克、党参12克、生姜9克、

甘草3克、大枣6克、当归9克、香附9克、羚羊角末1克(冲服)。

寥笙注:本案为少阳小柴胡汤症,故用小柴胡汤加味以和解之。患者寒热间作,即往来寒热也;头痛两侧,即少阳头角痛也,眼中时见红影动,即目眩也。柴胡症具,故投以小柴胡汤加味,不数剂而愈。少阳属半表半里热症,其病理机制为木火上炎,热迫空窍,故口苦,咽干,目眩;正邪相争,则往来寒热;邪郁胸中,热伤胃气,故默默不欲饮食,木火相通,胆喜犯胃,故心烦喜呕。少阳为枢,小柴胡升清降浊,通调经府,和其表里,以转机枢,故为少阳之主方,独得柴胡症之名。柴胡味苦性微寒,疏肝解热,使半表之邪得以外宣;黄芩苦寒清火,使半里之邪得从内彻;半夏辛温,豁痰饮,降里气之逆;人参味甘平,补内虚,助生发之气,甘草甘平,佐柴芬调和内外;姜枣助参夏,通达营卫,相须相济,使邪不内向而外解。少阳病有三禁:发汗则澹语,吐下则悸而惊,唯和解表里为治少阳病之要诀。本方加当归之辛温以养血;香附之辛平以理气,香附为气中之血药,合当归更能宣通血分;羚羊角味咸性寒,功能平肝熄风,治疗肝火升扰,善清眼目,合小柴胡服之,效更捷也。



齐秉慧医案:治其女,六岁,寒热往来,每于梦中惊叫而醒,爬人身上,且哭且怕,至十余夜,不能瞑目,将合眼,就大叫大哭。齐诊之曰:此胆虚热乘,用小柴胡汤去黄芬,加白茯苓、远志宁心安神,竹茹开郁,真琥珀定惊,一剂而愈。

寥笙注:本案亦属小柴胡汤症。患孩寒热往来,为得少阳病之主证;因无口苦咽干,故去苦寒之黄芩;因有惊恐,神志不宁,故加白茯苓,以宁心安神;竹茹味甘性微寒,清热开郁;远志辛温,豁痰利气,安神散郁;琥珀味甘性平,镇惊安神。凡用古方,必须活用,症有出入,则方须加减,挨方治活病,多见其不当也,读此案务宜着眼其加减化裁之妙用。



孙兆医案:治一人。
伤寒五六日,头汗出,自颈以下无汗,手足冷,心下痞闷,大便秘,脉沉紧。或者以为阴结。孙曰:此仲景所谓半在表,半在里。脉虽沉紧,不得为少阴病也。投以小柴胡汤而愈。盖四肢冷,脉沉紧,似乎少阴。然少阴多自利,不当大便硬。况头者三阳同聚,若三阴经则至胸而还。今有头汗出,似乎阳虚,故日汗出为阳微。然少阴额上冷汗,则为阴毒矣。故曰阴不得有汗。今头汗出,知非少阴也。与小柴胡汤,设不了了者,得屎而解。仲景虽不立方,可知其为大柴胡汤矣,此亦阳症似阴之一种也。

寥笙注:本案为阳郁半表半里,少阳枢机不利之阳症结证。患者头汗出,为表症;心下痞闷,大
便秘为里症;手足冷为少阳与少阴疑似症。此案辨证要点:纯阴结,不得复有外症;少阴病,无头汗出,故为阳症结,为半在里半在表也。孙氏对此症与阴结对比分析,辨证精确,故投以小柴胡汤转输少阳枢机而愈。此种一证,非平素精研《伤寒论》者,极难辨识,论治则更无从措手矣。

《伤寒名案选新注》

------------------------------------

小柴胡汤方是和解剂,它可以和解什么?

①可以和解表里(半在里半在外之阳微结证);

②和解寒热(往来寒热证);

③和解阴阳(阳脉涩,阴脉弦,腹中急痛证);

④和解太阳少阳二阳合证(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

⑤和解阳明少阳大便溏(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

⑥和解阳明少阳不大便(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

⑦还可以和解三阳合证(伤寒论第231条:阳明中风,脉弦浮大,而短气,腹都满,胁下及心痛,久按之气不通,鼻干,不得汗,嗜卧,一身及目悉黄,小便难,有潮热,时时哕,耳前后肿。刺之小差,外不解。病过十日,脉续浮者,与小柴胡汤。)。
来源
http://www.haodf.com/zhuanjiaguandian/zhaodongqi_612475944.htm

 

---------------------------------------------------------

 

医案 1
   辽宁盛夏,产后门窗紧闭,产妇身穿棉袄棉裤,睡热炕头,大烦渴不解,欲饮冷水,大汗出,脉洪大,舌红。刘老(此时正年轻)于屋内水缸取凉水一瓢。产妇饮半瓢之后,战汗,二十分钟后发热,再半小时后汗出。汗后一小时体温下降作解。


医案 2
    气功师,于东南亚讲学,后发热,当地治疗无效。返京后于某部队医院做各种检查,怀疑为国内不知名传染病,隔离。诊之,苔白腻,厚不见底,舌翘起后下面红。寒湿瘀滞,阳气内郁。予三仁汤加减。当晚服,夜晚十一点,全身寒战,众人按摁不住。二十分钟后发热,无汗。再二十分钟后汗出。后热渐退,次日下午体温正常。


原文
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于柴胡汤。此虽已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149)


评语
    此两案为战汗做解。案39为冷水激起体内正气而战汗做解,案40为祛湿之后正气恢复而战汗做解。而149条为服药后正气得到药力之助而战汗做解。但输液反应也为寒战发热,可引起低血压,休克,可致死亡,需细心辨别。

来源:郝万山讲《伤寒论》

 

---------------------------------------

 

医案 
    女,心烦,失眠,焦虑紧张,面色苍黄,手脚冰凉,后半夜膝盖以下仍凉,易激惹,脉沉。予四逆散、小柴胡汤合二陈汤。诸证愈,面色转红润。


原文
本太阳病不解,转入少阳者,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而紧者,与小柴胡汤。(266)


评语
    脉沉亦为少阳主脉。故用小柴胡汤,使肝气舒达,胆气疏泄而诸证愈。

来源:郝万山讲《伤寒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