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书读薄系列024】世界顶尖大学校长把脉中国教育

 江山携手 2018-12-17

美国耶鲁大学校长理查德·莱文:中国大学的本科教育缺乏两个非常重要的内容:第一,就是缺乏跨学科的广度;第二,就是对于评判性思维的培养。

美国顶级大学一般不会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一些事实,而是让他们去解决以前从来没有碰到过的问题,去分析某一个观点的两个方面,同时表达自己的观点。

牛津大学校长安德鲁·汉密尔顿:教育目的是使学生可以分析问题,有思辩的能力,中国的学生缺乏自主的思维和创造性的思维,缺乏挑战学术权威的勇气。

  要鼓励学生成为更加主动的研究者、挑战者,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者和倾听者。应该把人才当做最重要的资源,并且不断反思如何更好支持他们的发展。

斯坦福大学校长约翰·汉尼斯:中国高校应从数量扩张发展到质量建设上来,中国要建成世界一流大学最快需20年。

   中国大学课程讲座式为主,小组讨论的方式很少,这样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收获。让学生选择专业的时间太早了也限制了他们的视野。本科教育不是为了让学生得到第一份工作,而是第二份、第三份工作,让他在未来的20年到30年中,获得整个人生的基础。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刘遵义: 如果一个学生从幼儿园到小学到中学,都不敢质疑老师,你怎么能指望他到大学能质疑老师,挑战权威?

   高校应该建立弹性机制,让学生可以更换专业,学生应选择最喜欢的事来做,如果做喜欢的事那会是一种享受,而家长则应充分尊重孩子。

剑桥大学副校长尹·莱斯里:中国学生在国内的在校成绩被列为选择时的重要标准。剑桥会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同时尽可能地向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以便让他们发挥自己的潜力。

清华校长顾秉林:最近这三年,清华本科生直接毕业以后出国的是15%,硕士生毕业直接出国的大概25%。认为回国就非常好,不回国就怎么不爱国,我想这个观点太陈旧。

微软公司首席研究及战略官科瑞格·蒙迪:最终我们需要去和世界各地以及各个不同科学领域的人打交道,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跨学科的能力非常重要,合作能力也非常重要。最重要的一项能力之一,就是敢于冒险的能力。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eb7d930100inrn.html

 

简评:中国高校的问题既有中西方文化差异带来的难以改变的“传统”,也有适应未来发展必须改变的迫切“压力”。其实,从某个角度讲,要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学,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基础教育”来支撑,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办学思想来指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能只是“理念”,关键是要“践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