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查玉明:论糖尿病证治(中)

 369蓝田书院 2018-12-19

糖尿病足多种因素引发的一种常见内分泌代谢性疾病。中医学早在《内经》就有消渴病的记载。除消渴外还有消声、消中、肾消、脾瘅等,这些病名根据临床证候而命名,中医学多以“消渴”、“三消”论之。

    古以三消辨证延用已久,然查老通过长期医疗实践,从客观实际出发,感到三消辨证不甚明确,如本病之始,“三多”症状往往同时并见,但三消症状又不能截然分开。临床很少见纯饥饿而不渴,或单纯口渴而尿正常者。因此,“三消”辨证界限难分,是其一;若病久不愈、气血两耗、正气已衰,不但三消症状不明显,反见形寒,动则虚汗,甚则浮肿,气弱少神,一派虚衰证候。本证不见“三多”症状,又无“三消”症状可辨,何谈“三消”辨,是其二;亦有病例隐性发病,本无“三消”症状可察,但病之始见阴痒反复发作、尿道灼热、口干不欲饮、形体略胖等湿证表现,去妇科就医,经检查血糖増高,方知为糖尿病,此种病例亦不少见,所以“三消”辨证不尽其全,是其三;本病后期,气血衰惫,精气被夺,阴阳俱损,最终导致多种并发症,不见“三多”症状,何谈“三消”辨证,是其四。因此,“三消”辨证方法尚感笼统,不能适应糖尿病辨证的全貌,认识来源于实践,消渴病在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表现不同的证候,其变化规律是由实转虚到衰的演变,据此,查老打破陈规,独出心裁,创立消渴辨证新突破,将糖尿病总结归纳为五个证候群、四个兼证进行论治,得心应手,疗效甚佳。

1.燥热证(实证)

除血糖增高外,表现为“三多”症状明显。由于阴阳燥化,燥热内燔、伤阴损液,津营枯凅,胃燥火炽则消谷;肺燥灼津则消渴;肾燥阴损,开阖失度则多溲。治则:“热者寒之”,采取辛寒清热、甘寒生津的白虎汤,意在祛亢盛之火,使津液自生。根据“瘅热焦渴”,瘅为热邪,“壮大食气”,热淫于内,真阴内乏,热伤元气,非白虎莫属,务加人参(西洋参为佳),以固正阳。益气阴,白虎祛邪阳,邪重非其力不举,火去则津回,消渴自止。白虎汤方内粳米调护胃气,不致因其寒而伤胃。查老常以山药代替粳米(仿张寿甫法),山药取其既能补气又能养阴之功;配以苦寒胜热、甘苦化阴以救肾水的大补阴丸,取其泄热养阴、滋阴降火、保存津液也。朱丹溪立方原意为倡导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而制定。两方合用。一祛其火,一填其水,泄火养阴并举。佐甘寒养液之麦门冬,味苦咸寒启发肾水之玄参;配加滋养胃肾之阴、生津止渴的玉竹、天花粉,对“三多”症状明显者收效甚捷。

2.湿郁证

表现为两证。①湿热证(实证):除血糖增高外,表现为形盛体胖,阴痒反复发作,小便灼热。口干不欲饮,或肢节酸痛,大便溏薄(高脂血症)。此由太阴湿化,湿郁久则为热,热蒸更为湿,湿热互结,湿热下注则阴痒,湿留关节则酸痛。治则采取清热化湿养阴之甘露饮加减,意在折热而祛湿,养阴以清热。方内黄芪、茵陈之苦寒、清肺火导湿热下行;二冬、二地之甘,养阴以清热(降糖作用)石斛、甘草之甘淡,养胃生津、滋阴除热芬佐栀子、胆草通消三焦之火,除下焦湿热,伍黄连、天花粉意在清热解毒,控制感染,使湿热浊脂得除,多奏功效。②湿寒证(虚证):除血糖增高外,表现为形盛气虚、中满腹胀、食少纳减、大便稀溏、倦怠乏力、气弱神疲、形寒怕冷、舌淡少津。此由脾肾气虚,升降失调,湿从内生,易于寒化,脾不散精,精神不布,肾不固摄,精脂(糖)下注,随小溲排出而多尿。治则:湿得温则化,得阳则宣,当补其气,除其湿。调其气,行其滞,取平淡中和温养之剂,采取参苓白术散加减,四君甘温益气扶正,山药益脾阴、固肾精、气阴兼顾;莲肉健脾益气生津;砂仁、陈皮调气行滞;佐黄芪补中益气、升阳止渴;佩兰化湿和胃、宣化湿浊;鸡肉金消食助化源,使气复津回,收效甚佳。

3.气阴两虚证(虚证)

除血糖增高外“三多”症状不明显,出现消瘦乏力、动则虚汗、下肢酸软、咽干、气弱少神、尿频。由于久病致虚,热伤气阴,由实转虚,正不胜邪。治则:“虚者补之”。采用酸甘化阴之生脉散,益气养阴以敛汗;配合增强五脏机能之四君子汤,取其扶正,益气血生化之源;佐以益气力、补不足之黄芪、菟丝子;配以甘寒补水滋阴的枸杞、生地(降糖),补肝肾以复真阴亏损,全方起到扶正起衰之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