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读者:李紫萱 作者:纪文洋 后期制作:黄勇,戴建裕,张三思。 ◆ ◆ ◆◆ ◆ ◆◆ ◆ ◆ 上周门诊,以前同一个小区的老刘过来找我,原来他患高血压已经有6年了,平时都是自己去药店买药,老刘上班的单位待遇好,家里不差钱,所以店员推荐什么好就买什么,他觉得贵的副作用肯定更小啊。 因为平时经常听别人说“高血压固定吃一种药容易耐药”、“是药三分毒,高血压药不能多吃”,于是他每隔一段时间就换一种降压药,各种昂贵的保健品也是从不间断。 然而令他感到奇怪的是,虽然坚持天天吃药,但无论贵的降压药还是普通的,也不管是进口的或是国产的,他服用了后降压效果都不好,收缩压一直都维持在160mmHg左右。 最近一位同样患高血压的邻居突发“脑出血”死亡,这回把他吓得不轻,于是赶忙来找我,希望能帮他控制好血压。
我一问才知道,原来老刘从来没上医院检查过,这种情况在门诊还真的很常见。于是我给他开了心电图、抽血化验和尿液检查,结果报告出来了,心电图提示心脏扩大,血肌酐已经280ummol/L了,血钾升高5.6mmol/L,大量蛋白尿。 老刘这一段一直在吃依那普利,我告诉他,这个药不能吃了,对他来说不合适。他很奇怪的问:这不也是降压药吗?我同事吃这个效果很好啊?为什么我就不能用呢? “依那普利对于肾功能是有保护作用的,但是对于你来说,现在血钾高、肌酐达到280ummol/L就不合适了,肾功能损害比较严重以及肾动脉狭窄的我们也不建议用ACEI类药物(普利类),应该选用其他的降压药,每种降压药都有相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你。”我说。 “哎呀,失误了,我还以为降压药都一样,原来吃错了药,难怪血压一直这么高。”老刘后悔不迭。 “是的,而且因为平时血压控制不好,所以你现在已出现了心脏扩大和肾功能不全,再不好好控制,很可能会发展成心力衰竭和尿毒症。”我说。
高血压的治疗包括非药物治疗和药物治疗。戒烟限酒;限盐与总热量摄入、合理饮食;增加运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心态等。对于轻度高血压患者,通过有效的生活方式干预有可能使血压恢复正常。对于需要药物治疗的中重度高血压患者,生活方式干预也有助于改善治疗效果,可以减少降压药物的用药剂量与种类。降压要强调个体化,结合患者年龄、体质、靶器官功能状态、合并疾病等选择合理的药物和剂量。一般降压药物的选择应该遵循平稳、有效、安全、不良反应少、服用简单方便、依从性好的原则。常用降压药物包括钙通道阻滞剂(CCB)、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利尿剂和β受体阻滞剂5类及由上述药物组成的固定配比复方制剂。 ![]()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18年修订版》建议:1、优先使用长效降压药物,以有效控制24小时血压,更有效预防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 2、应根据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3、血压≥160/100mmHg、高于目标血压20/10mmHg的高危患者或单药治疗未达标的高血压患者,应进行联合降压治疗; 4、对血压≥140/90 mmHg的患者,也可起始小剂量联合治疗。对于高血压1级(血压<160/100 mmHg)的患者,如果应用一种降压药物血压不能满意控制血压,则可加用第二种降压药,即两种药物联合;也可以尝试更换另外一种降压药。少数患者更换药物后能够得到更为显著的降压疗效。 降压药一般患者采用常规剂量; 老年人应该从小剂量开始,根据个人的耐受性逐步加量,尤其对体质较弱者更应谨慎。注意防治低血压的发生,包括体位性低血压,对于老年人尤其要注意控制血压晨峰现象,无合并症的老年高血压患者不首选β受体阻滞剂,当然对于合并冠心病与慢性心衰,可以选β受体阻滞剂。 老年人降压注意点 1、对于65~79 岁的老年人,如血压≥150/90mmHg, 应开始药物治疗;血压≥140/90mmHg 时可考虑药物治疗。≥80岁的老年人,SBP≥160mmHg 时开始药物治疗。 2、对于舒张压低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降压治疗有一定难度,可以选择长效CCB(地平类)、ACEI(普利类) / ARB(沙坦类) 或利尿剂,根据血压情况单选或联合。 3、当老年人舒张压<60mmHg,而收缩压<150mmHg,可以先观察,根据情况选择是否药物治疗;如收缩压为≥150mmHg,可谨慎给予小剂量降压药物。如 收缩压≥180mmHg,需要服用降压药,治疗中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
|